錢學森侄子56歲獲得諾貝爾獎,採訪時說:我不是中國人,是美國人

2020-12-25 騰訊網

說起錢學森,想必每個中國人都知道他的大名,他是世界著名科學家、空氣動力學家,我國載人航天的奠基人,兩彈元勳,被譽為是「中國航天之父」、「中國飛彈之父」、「中國自動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

當然了,相比於他的這些成就,更讓我們敬佩的是他那濃濃的愛國情懷。早年間,錢學森曾留學美國,並在此獲得博士學位,年僅28歲的他,就已經是世界知名的空氣動力學家了。

而在當時,他如果繼續待在美國,那麼年薪百萬,甚至是千萬美金都不成問題,但他卻毅然決然要回祖國參加建設。這種無私的愛國情懷,這種作為炎黃子孫的民族擔當,不禁讓人佩服得五體投地!

不過你知道嗎,錢學森還有一個堂弟,跟他一樣也是一位優秀的空氣動力學家,後來還是美國波音公司的高級工程顧問,可惜他當時並沒有回國。

錢學森的這位堂弟名叫錢學渠,1914年出生於杭州,比錢學森小三歲。1936年,錢學渠赴美求學,跟堂哥錢學森一樣,進入麻省理工學院航空系學習。當時,由於兄弟倆都在同一所名校同一個系,因此被傳為美談。

1949年,錢學森曾勸說他回到祖國,但由於各種原因,錢學渠並沒有回去,而是加入了美國籍。錢學森回國後,他們兄弟倆就很少聯絡了。也許正如錢學森之子錢永剛說的那樣:「從此兩人就天各一方,各為其主了。」

錢學渠在榮獲麻省理工學院航空工程博士學位後,就一直在美國從事航空研究,後來還成為了美國波音公司的高級顧問。

而錢學渠的兒子「錢永健」也就出生於美國,擁有美國國籍。

錢永健在童年時期就表現出了驚人的科學天賦!

由於小時候患有哮喘,因此錢永健不能像其他同齡小朋友一樣外出玩耍,為此,他經常花費數小時在地下實驗室中做化學實驗。而實驗過程中產生的鮮豔色彩讓他十分著迷!

在錢永健十六歲的時候,他就憑藉一個金屬易受硫氰酸鹽腐蝕的調查項目,在美國全國性獎項「西屋科學人才選拔賽」中榮獲一等獎。要知道,這個獎項在美國具有很高的地位,被譽為是「少年諾貝爾獎」。

1972年,僅弱冠之年的錢永健就成功獲得了哈佛大學化學和物理學士學位。此時的他,可謂是「春風得意」!

然而這還沒完!在2008年的時候,56歲的錢永健以「綠色螢光蛋白」的研究,成為該年度諾貝爾化學獎的獲獎者之一。

而也正是因為從小接受美國教育,錢永健也沒把自己當作中國人,因此在接受採訪時說道:我不是中國人,是美國人!不過雖然事實如此,但他身上流淌著中國人的血,只是中國對於他來說不是他的故鄉。

或許,我們惋惜錢學森和堂弟錢學渠做出的不同決定,對其產生的結果也挺讓人惋惜的,但既成事實,難以改變!雖然我們都希望有更多的科學家能回國做貢獻,但總歸「人各有志」,無法強求。

但我也始終相信,隨著祖國的日益繁榮富強,旅居海外的諸多人才也必然會回到祖國的懷抱,為國效力!你們覺得呢?

相關焦點

  • 他是錢學森侄子,他獲得諾貝爾獎後,卻說:我不是中國人
    錢學森先生是中國近代最有名的科研工作者,他明明可以在美國享福,卻故意放棄自己在美國的一切,回到了相對艱難的祖國,用自己在美國學到的先進知識,幫助祖國發展技術。有很多人認為,錢學森先生的回國,讓整個祖國的基礎發展順利許多,少走了幾十年的彎路。
  • 他是錢學森侄子,獲得諾貝爾獎後卻堅稱自己是美國人,不是中國人
    同樣我國也有很多海歸的科學家,雖然常年在我國接受教育,但總是沒有忘記出國的初衷,錢學森先生就是其中的傑出代表,大家或多或少都知道一些他的故事,而今天要講的主要是他的侄子錢永健。錢永健的父親錢學渠是錢學森先生的堂弟,錢學渠也是一個科學家,不過他沒有學成歸國,而是留在美國,所以錢永健從出生起就接受的是美國教育。
  • 錢學森親侄子,拿下諾貝爾獎後,坦言:我可不是中國人
    ,他的侄子錢永健是著名的化學家,曾經獲得過諾貝爾化學獎。但是在頒獎典禮後的採訪中,錢永健說,自己是美國的科學家,他的言論引起了國內人民的熱烈討論。▲錢永健錢永健出生於1952年的紐約,由於家裡的伯伯和父親從事的工作,都是和科學研究有關,所以小的時候他就對科學研究有很大的興趣。
  • 錢學森侄子入美籍,獲諾獎後激動地說:我不是中國人,是美國人
    除去這些,這一年還有一件大事,就是當年的諾貝爾化學獎被錢學森的孫子錢永健摘得,但是讓人震驚的是他的獲獎感言中有這樣一句:我不是中國人,是美國人。 而錢永健,正是前學生的侄子。 在60多年前的冬天,錢學森教授和家人被百般阻撓回國,但是他們突破萬難,回到祖國的懷抱,以他資深的知識儲備,主持開展當時中國的火箭和航天事業,錢教授曾說一句話,讓人們振奮不已,當時中國工業基礎薄弱,於是很多人問錢教授,能不能造出飛彈,錢學森教授便說道:「為什麼不能,他們能搞我們就不能搞嗎!」
  • 錢學森侄子榮獲諾貝爾獎,公開表示:我是美國人,與中國沒關係
    但是同時西方國家對於這頭東方雄獅也是有著防備,對於許多中國國籍的科學家都是嚴防死守,尤其是當時的錢學森先生。幾代人的拼搏,我們國家發展迅速,中國現在的國力越來越強,發展的也是很快,同時吸引到許多學子,開始回國繼續進修,或者為國獻力,反哺中國進一步發展,但是有一位卻是堅持不回國,這一位科學家的名字叫做錢永健,錢永健曾經表示自己不是中國人,一直都會是美國人,今後也不會再回中國的,也不是中國的科學家,這言論傳出來之後,受到許多人的關注,在學術界引發了劇烈的轟動
  • 「我是美國科學家,不是中國人」,錢學森侄子為何這樣說?
    「中國航天之父」、「中國飛彈之父」、「火箭之王」等等,相信很多人已經知曉了,他就是錢學森,可以說他為了我國的科技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可以說錢學森這種愛國的情懷讓人感到敬佩。
  • 錢學森侄子獲諾貝爾獎後:我是美國人,我不喜歡說中文吃中餐
    錢學森侄子獲諾貝爾獎後
  • 錢學森侄兒獲諾貝爾獎:我是美國人,不是中國科學家!
    提起諾貝爾獎,那簡直是我們14億中國人心中共同的痛,自其1901年頒發以來,100多年中國都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獲獎者,直到近幾年莫言和屠呦呦才打破了這一尷尬的處境,但在物理丶化學等科技領域,我們從未有一人能夠獲此殊榮,2008年,錢學森的侄兒錢永健榮獲諾貝爾化學獎,國內大力報導,可以說是舉國歡騰,但是錢永健的一句話卻澆了一盆冷水,他說:「我這輩子都是美國人,中國人可能因此會很高興,但我是美國科學家
  • 錢學森親侄子,拿下諾獎後公開表示:我是美國人,與中國沒有關係
    美籍華人還能算是中國人嗎,如果按照官方說法來看,那就不算,因為他已經放棄了中國國籍。然而,按照老百姓口中的意思,中國人即中華民族,不管他們國籍如何,他們仍是中國人。
  • 錢學森侄子榮獲諾獎,受訪時卻對外稱:不太會中文,是美國科學家
    不過凡事都有例外,有這樣一位拿到諾貝爾獎的華裔科學家,他曾在受訪時公開對外宣稱自己不太會中文,是美國科學家。 提及這個名字,想必大家都會感到陌生,但說到「航天之父」錢學森,那就眾所周知了。錢永健正是錢學森的侄子, 然而錢永健和叔父的經歷並不一樣,他雖有中國血統,卻生於美國,長於美國。錢永健的父親錢學榘畢業於麻省理工大學,之後一直在美國從事航空研究,是美國波音公司的高級工程師。
  • 錢學森侄子錢永健,獲諾獎後:血統不能決定身份,我是美國科學家
    然而,科學家與科學不同,科學家是有感情、有道德準則的,他們的身上流淌著祖國的血脈,當國步艱危之時,科學家有權選擇回歸祖國母親的懷抱,竭盡全力地扶危定難。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的侄子錢永健在獲諾貝爾化學獎後,雲淡風輕地表示:「我在美國出生、長大,我是美國科學家,不是中國科學家。血統不能決定一個人的身份。」他為何會發表如此過激的言論?
  • 哈佛畢業,劍橋博士,諾貝爾獲得主,卻拒絕承認是中國人!
    在中國,如果你不知道錢永健可以被諒解,但是你不知道錢學森,確實有點不應該! 錢永健是錢學森的侄子,很多人對他不了解,實際他也是一名科學家,年輕有為,哈佛畢業、劍橋大學博士學位,還獲得了諾貝爾獎,但是結果卻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和叔叔錢學森做事風格恰恰相反!
  • 錢學森侄子:一個成功的科學家,必出自一個開放的社會自由的環境
    錢學森的侄子錢永健在獲得諾貝爾獎後接受採訪時表示:我在M國出生成長,我不太會說中文,我是M國科學家,這一點很確定,我不是中國科學家,血統出身不能決定一個人的身份,一個成功的科學家,必出自一個開放的社會,自由的環境是培育科學家的要件。
  • 他是錢學森的侄子,獲諾貝爾獎後稱:我有中國血統,但我是美國人
    1966年左右,在美國紐約的某處地下室裡,擺滿了各種各樣的化學試劑瓶,五顏六色十分漂亮。這時,一對看起來才十幾歲的華裔兄弟進入了地下室,他們嫻熟地戴上口罩手套和白色實驗服,開始搗鼓了起來。兩人長舒一口氣,一同坐到旁邊的桌球臺上,一個孩子把已經別汗水濡溼了口罩摘下,對著旁邊的孩子說:「哥,咱們還是暫時別搞火藥了吧!」少年天才這個男孩的名字,叫做錢永健。他的父親叫做錢學榘,是一名非常出色的空氣動力學家。而他旁邊的哥哥叫做錢永佑,是未來的美國科學院院士,史丹福大學教授。而他還有個更加出名的伯伯,正是我國兩彈一星的元勳之一——錢學森。
  • 叔叔是中國巨星,他卻為美國拿下諾貝爾獎,直言自己是一個美國人
    錢永健,1952年生於美國紐約,一名美籍華裔生物化學家。錢永健的少年時代很好的發揮了他的才華,獲得了不少大獎。2008年,錢永健的研究團隊以綠色螢光蛋白的研究獲得該年度諾貝爾化學獎。當時這一消息傳到國內時,國人紛紛為此感到自豪,但因對於錢永健的家境不了解,大家都認為錢永健是一名「地地道道的中國人」。可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錢永健卻表示他從出生起就是個美國人並且在美國長大,絕不會是一個中國人。這一席話,令國人對錢永健大失所望。
  • 頂級華人科學家獲諾獎,卻口出狂言:我這輩子都是美國人!
    眾所周知,我國這些年的發展可以說是突飛猛進,超出了許多國家的意料,其中具體是哪些國家,就不細說了,相信大家都是懂的。而隨著我國的發展,不少原本在國外發展得風生水起的頂級科學家們,也看到了新的希望,紛紛重新回國。
  • 12位獲得諾貝爾獎的華人
    1957年,他31歲時與楊振寧一起,因發現弱作用中宇稱不守恆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他們的這項發現,由吳健雄的實驗證實。美籍華裔生物化學家,1952年生於美國紐約,祖籍浙江杭州,是中國飛彈之父錢學森的堂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醫學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
  • 美國10大華裔科學家:他們是黃皮膚的美國人,卻不再是中國人
    崔琦:第六位獲得諾貝爾獎的華裔科學家崔琦,河南省平頂山市寶豐縣人,是第六位獲得諾貝爾獎的華裔科學家,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香港科學院創院院士 ,美籍華人科學家。1984年獲濃縮物質物理巴克利獎。1998年解釋了電子量子流體這一特殊現象,獲得諾貝爾物理獎。200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 盤點12位獲得諾貝爾獎的華人
    他與李政道提出了宇稱不守恆理論,並與其共同獲得了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他們是最早的華人諾貝爾獎得主。  楊振寧現居於北京清華大學。楊振寧的結髮妻子是原中華民國陸軍中將杜聿明的女兒杜致禮,2003年10月因病過世2004年底,82歲高齡的楊振寧與28歲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翻譯系碩士班學生翁帆步入婚姻殿堂。
  • 錢學森迎來96歲華誕
    因此,一聽說昨天舉辦「學習錢學森創新思想,培養科技領軍人才」研討會,錢老特意囑咐塗元季冒雪到會上轉達謝意,同時也代表他表個態―――「向我學習,我不敢當。培養科技領軍人才不是我錢學森個人的思想,而是一件關係國家長遠的大事,所以我希望這個會能開好。」   其言錚錚,還是那位在美國人眼中「可抵3至5個師」的重要人物,還是那位在中國人眼中赤子情懷的人民科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