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山好水孕育一方好茶,潮汕地區獨特的地理環境、與當地的人文環境結合起來,形成一種儒雅的潮汕茶文化。前面我發了幾篇文章也有說過潮汕工夫茶的起源和文化氛圍,如果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我,在我的圈子了解一下。今天我們主要來談談潮汕地區盛產好茶的獨特自然環境和潮汕地區的茶葉種類。
潮汕茶在唐宋時期就已存在的"散茶"品飲法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潮汕地區眾多姓氏宗族,追根溯源,其始祖均始於朝廷南遷,歷次的人口遷入,把中原的飲茶習俗也隨之帶入潮汕地區,融本地民風習俗而成"潮味茶俗"並逐漸成型為後來的"工夫"茶俗,至此,潮汕工夫茶起於明代,盛行於清代,成為潮汕地區飲茶習俗的文化現象。
正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潮汕地區獨特的水土環境和人文環境,讓潮汕人的生活方式、文化習俗和思想觀念起到非常大的影響,也正因為這樣的大環境,讓潮汕的茶葉聞名海內外。
第一、潮汕地區的水資源
潮汕地區境內有韓江、榕江、練江、鳳江等,都是水質純美的江河,水資源也是十分豐富的。而其中韓江、榕江、練江作為潮汕人民的母親河,更是孕育了底蘊深厚的潮汕文化和勤勞智慧的潮汕人民。在潮汕地區中,很多村裡都有一口以上大小不一的水井,日常用水,到井邊,抖動長繩,顫悠悠地打起一小桶夏涼冬溫的井水來,望著水面搖漾不停的波光,聽著那淅淅瀝瀝的滴水聲響,自有一番舒心的意趣。除了江河,潮汕地區還有很多著名的山泉,例如潮州西湖的鳳棲泉、處女泉;潮安石庵的山泉、桑浦山的甘露泉;汕頭的龍泉;澄海之鳳泉、獅泉、象泉、靈泉、玉泉;惠來的甘泉、君子泉;潮陽的卓錫泉;普寧馬斯巖的流泉;揭陽的獅子泉、茉莉泉、八功德水泉等等,比比皆是。水資源豐富,水質潔淨,也為潮汕人泡茶提供了優質的載體,離開水,所謂茶色、茶香、茶味便無從體現,因此擇水理所當然地成為飲茶藝術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第二、潮汕地區的氣候和茶樹產地生長環境
潮汕地區常年氣候溫和,背山面海,熱量豐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霜期極短;地勢從西北往東南呈階梯形傾斜,境內山脈連綿,丘陵起伏,適合茶樹種植的領域遼闊,土層深厚,溼潤涼爽,也利於茶樹生育成長。有茶園面積十二萬畝,年產六萬多擔,主要產地是潮安、饒平、揭西、潮陽和位於普寧境內的石牌華僑農場。
潮汕地區盛產烏龍茶,與福建、臺灣並稱為中國烏龍茶三大產區;潮汕烏龍茶擁有十四個茶樹優良品種,組成水仙、色種、烏龍、觀音四種花色品類;其中最出名的是潮州鳳凰山單叢茶。
廣東省潮州市鳳凰鎮鳳凰山,屬於南亞熱帶季風氣候,最高海拔1497.8米,瀕臨東海,氣候溫暖,雨水充足,終年雲霧瀰漫,空氣溼潤,晝夜溫差大,年均氣溫在20℃左右,年降水量1800毫米左右,土壤肥沃深厚,含有豐富的有機物質和多種微量元素,有利於茶樹的發育與形成茶多酚和芳香物質。而單叢茶樹就是生長在這樣的環境,茶區的雲霧雨量多,山高日照短,具有冬寒來得早,春冷去也遲,盛夏無酷暑的獨特天氣特點。以盛產名茶著稱的烏崬山,具有「山高高,霧蒙蒙,天無三日晴,地無百步坪」之特點。是構成「高山濃霧產名茶」的重要條件。烏崬山土壤肥沃深厚,含有豐富的有機物質和多種微量元素,有利於茶樹的發育與形成茶多酚和芳香物質,乃中國的茶中珍品,到現在已有900餘年的歷史。
第三、單叢茶的歷史淵源
單叢的主要產地是潮州鳳凰山與饒平嶺頭。嶺頭單叢,主要是白葉單叢,其實也是從鳳凰公社的水仙引種的,所以總的來說,鳳凰單叢名氣更大,潮州鳳凰鎮也在1995年被評為中國烏龍茶(名茶)之鄉。
潮州鳳凰山的產茶歷史十分悠久,當代學者已將潮州的產茶史追溯至唐代。最初潮汕地區只有兩種茶樹,分別為「烏龍茶樹」與「紅茵茶樹」。「烏龍茶樹」,在鳳凰只有石古坪村還有種植,保留了大葉和細葉兩個品種。「紅茵茶樹」,則是鳳凰野生的茶樹,因新葉葉尖斑斕而得名。其中「紅茵茶樹」經過培栽,誕生了一個新的品種,稱為「鷦嘴茶」,有的人說是因葉尖酷似鷦嘴而得名,有的人說是宋帝南逃時路經鳳凰山,口渴難忍,侍從們從山上採下一種葉尖似鷦嘴的樹葉,烹製成茶,飲後既止渴又生津,故後人廣為栽種,並稱此樹為"宋種"或叫「鷦嘴茶」。
到明弘治年間,鳳凰待詔山所產茶葉已成貢品,稱為「待詔茶」,明嘉靖年間,潮安已成為廣東產茶區之一。清代,鳳凰茶已被人們所認識,並列入全國名茶。到了民國時,「鷦嘴茶」已經逐漸被稱為「水仙」,後在1956年,正式命名為「鳳凰水仙」。而「單叢茶」,「單叢茶」也是一個相對近代的說法,出現在清代至民國期間,「單叢茶」是「鳳凰水仙」品種,如《中國名茶志》所述:「鳳凰單叢是鳳凰水仙的優異單株,各個單株形態或品種各具特點,自成品系(株系),因單株採收、單株製作,故稱單叢。」也就是說,凡採用單株採摘製作,單獨儲存的高品質「鳳凰水仙」,均成為「單叢」。
解放後,國家統一制定了收購的標準和分級,將「鳳凰水仙茶」分為三個等級,分別是「水仙」、「浪菜」以及「單叢」,其中「水仙」一般是沒有「浪青碰青」的步驟,所以邊緣沒有變紅;「浪菜」則有經過「浪青碰青」的步驟,但並沒有發酵出花香;「單叢」則是有經過「浪青碰青」的步驟,且發酵出花香的茶。
隨著90年代扦插、嫁接等繁殖技術的發展,使得原先篩選出來的優秀單株可以複製栽種成株系,目前單叢茶已經不再特別強調「單株採摘製作」的概念,更多的是指原來的這些優秀單株的總稱,除了部分特別優異的名叢仍單獨採摘製作,大部分的單叢,若是同等條件下種植的同一株系,例如同一片茶園裡種植的,一般是一起採摘製作的。因成茶香氣、滋味的差異,當地習慣將「單叢茶」按香型分為黃枝香、芝蘭香、桃仁香、玉桂香、通天香等多種。
鳳凰區內植被多樣化,山清水秀,其綠化率達到96.4%、森林覆蓋率為85.1%,強大的綠色後盾,有效地保持水土,涵養水源,調節氣候,淨化空氣,是保持鳳凰山自然生態平衡的地基石。「鳳凰單叢茶」獨特品質形成與其生長的生態環境條件極為密切,不僅和季節、氣候、溫溼度、水資源質量有關,還和海拔高度、土壤條件等因素密切聯繫。
好山好水孕育一方好茶,潮汕地區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氣候環境,為茶樹提供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也保證了茶葉的質量。氣候溫和,水源豐富,土地肥沃深厚,富含有機物質和多種微量元素,有利於茶樹的發育與形成茶多酚和芳香物質,經過勤勞的潮汕人的雙手,在獨特的制茶工藝下把茶葉製成我們日常看到的成品茶,衝泡清香持久,有獨特的天然香氣,湯色清澈黃亮,滋味濃醇鮮爽,潤喉回甘,回味無窮,讓喝茶成為一種健康的生活享受。
就說到這裡吧!我去泡一小杯潮汕工夫茶,提神又回味。如果喜歡文章,可以點個讚加個關注,後面我還會繼續分享一些茶禪文化的文章,如果你也喜歡喝茶,給我留言評論哦!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