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的茶文化歷史悠久,以前只是作為解渴和閒來消遣的茶水,逐漸演變成了一種文化,能把茶做的精妙細緻,做足工夫的大概也只有潮汕人了。
其實從「工夫茶」這個名就可見潮汕人在茶上是下了工夫的,一杯茶從種茶,釆茶到炒茶,再到泡茶,每一步都要講究。
一杯好的「工夫茶」要色、香、味俱全。潮汕人的茶具都是整套的,有茶衝罐(即是茶壺),茶杯,茶盤,茶夾,一般有客人來或者一家人吃飯後都會衝幾泡茶,「來食茶」「食茶咩」都成了大家的口頭禪,也是潮汕人的待客之道。擺上茶具,燒開水(這裡泡茶的水都要現燒的,喝起來才夠味),茶衝罐放上茶米(茶葉),待水燒開後,衝入茶衝罐,茶葉在開水的作用下慢慢張開,散發出淡淡的香氣,然後衝掉(這個步驟叫「醒茶」即是喚醒茶葉的意思,也有洗掉茶葉上的一些殘留物的作用),接著衝第二泡,這一泡在老輩人中認為是最好喝的,因為經過「醒茶」之後,一杯色澤金黃,茶味和香氣都很濃烈的茶就呈現於眼前了,所以「剛好二泡茶」就是顯示對客人很尊重的口頭禪了,(個人口味偏淡,比較喜歡第三、四泡茶)。「老茶客」(對資深的懂茶喝茶者的一個稱呼)喝茶都要慢慢品,這樣才能品嘗出茶的香味和韻味,在推杯換盞間品出人生百味。
茶對於潮汕人不僅是一種飲料,也是鄰裡和睦,家族凝聚的表現,更成為朋友交往,放鬆心身的一項活動。有閒來潮汕做做「老茶客」,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