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把「工夫茶」和「功夫茶」混淆了,來聽聽國家怎麼解釋的!

2020-12-13 歷史小灶

眾所周知中國功夫在世界上是有很高的造詣的,也出過非常多的武術名人,例如葉問、李小龍、成龍等等。同樣造詣很高的還有一樣東西,就是茶葉,中國的茶葉最早開始是從唐代開始傳播出去的,跟隨茶葉傳播出去的還有中國茶藝中的功夫茶文化,這裡提到了的功夫茶,不是一種武術的名字或是關於茶類的名字,而單單只是泡茶的技巧。

說到功夫茶這個東西就不得不提到一個地方,那就是潮汕地區。事實上,潮汕茶道是中國古老茶文化藝術中最典型最具有代表性的茶道文化之一,潮汕的茶文化其實就是關於潮州功夫茶的。假如你去過潮汕地區,你肯定就能發現一個問題,就是每家每戶的人家裡都會有一套茶具,這套茶具是每天生活的必備「武器」不可缺少,也是日常招待客人、招呼客戶的重要方式之一。茶道文化在潮汕地區簡直就變成了一種日常生活禮儀,也被成為生活藝術,這一切都在潮汕人和功夫茶的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一跟潮汕人提起茶這個東西,潮汕人就會跟你特別來勁,仿佛要把他知道一切都講給你聽。潮汕人就說了,這個東西天天伴隨著我們,能願不吃飯也不能不喝茶。隨著現在「潮州功夫茶」文化被傳播起來,現在經常在外面就能看到外面的人,經常的把「工夫茶」寫成「功夫茶」,而且這種寫法和叫法還日漸大行其道,讓我非常的不理解。那這兩種叫法究竟哪個才是正確的叫法呢,到底是「工夫茶」對呢,還是「功夫茶」正確呢?

下面就開給大家揭曉答案,到底「工夫茶」和「功夫茶」哪個才是正確的呢?非常肯定地告訴大家答案就是「工夫茶」,而且不接受任何理由的反對。讓我們先來字面意思理解一下「功夫」的含義,「功夫」大概指的是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讓慢慢的積累收穫,你在某方面的本領,而「工夫」的大概意思則指的是時間和精力,兩者之間的區別還是挺大的。

按照這個理解的方向,「工夫茶」的大概意思則指的是花費時間和精力衝泡出來的茶,就是潮汕地區俗稱的「衝茶」,而「功夫茶」是什麼意思呢?難不成是一邊打功夫一邊喝茶,或者是把功夫融合到茶裡面,哪哪都覺得奇奇怪怪的,牛頭不對馬嘴的。最合理的解釋應該是,像京城的茶館小二拿著長嘴壺倒茶,或者是雜技花式倒茶水這種手藝,才配得起功夫茶這個名號。

除了字面意思的理解之外,其實我們還是以從國家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中找到答案。2008年的是,其實國家就把「潮州工夫茶」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這裡的「工夫茶」,說的不是某一種特指的茶葉,而是一種衝泡茶的方式方法。因為「潮州工夫茶」的衝泡過程是有一定的步驟,每一個步驟都是非常的講究和仔細的,所以一整套流程下來非常的耗時間和費工夫,由此得到工夫茶的名號。

從地方的資料也可以了解到,潮州本地的《潮州工夫茶藝衝泡技術規程》中就詳細地寫了工夫茶的21道泡茶步驟,衝泡工夫茶的每一個步驟不僅都是非常的有實用價值,而且還上升到了藝術美學和精神層次上了,不愧是藝術源於生活又在生活之上。

既然國家和地方都有書面的記錄和承認,但是為什麼還是有那麼多的人會把「工夫茶」寫成「功夫茶」呢?其實這些都不能怪別人,一切的誤解都是源於「工夫」跟「功夫」這兩個詞語的讀音相近導致的,而中國功夫又是家喻戶曉的名詞,所以呢傳著傳著,傳到外面的人耳朵裡。他們第一影響聽到之後,肯定記住的是「功夫茶」,自然而然久而久之,口口相傳之後,人們就潛移默化的變成了「功夫茶」,還有一點就是「功夫茶」這個名字非常的好記好聽,非常的像電視劇裡面的武林高手,也導致了現在基本都寫成了「功夫茶」。

假如你了解潮汕話的話你就會知道,其實這兩個詞在方言的讀法裡其實是不一樣的。「工(gang1 )」和「功(gong1)」的讀法在潮州話裡其實是大相逕庭,而且平時本地人用「工夫」這兩個字也是非常的頻繁,比如:汝搭免醬工夫喏,隨便點住好咯(你不用這麼麻煩啦,隨便一點就好)。所以「工夫茶」在潮汕才是最正確的叫法,而且官方也記載得明明白白,至此我們就可以清楚明白地知道,在潮汕是沒有「功夫茶」這種東西!

最後還有一個問題就是,許多的好茶都叫工夫茶,「工夫茶」它其實還有另外一個用法,就是代表一類紅茶。不知道大家在購買紅茶的時候有沒有細心的去留意過,是不是都可以看到很多紅茶上面都寫著工夫紅茶?這種品類的紅茶,其實都是經過非常複雜的製作工序和人工精力,也就是俗稱的「費工夫」。這種工夫紅茶其實就是由小種紅茶慢慢演變而來的,是一種細條形的紅茶,經過簡單的初制之後,還要經過十幾道工序(篩分、風選、揀剔、補火、拼和等等)才能製作出來。像這樣的工夫紅茶除了雲南的滇紅工夫,安徽的祁門工夫這兩個地方之外,還有四川的川紅工夫,江西的寧紅工夫,福建的坦洋工夫這幾個地方也有。

潮汕功工夫茶,泡茶過程花時間費工夫,雖然工夫茶費時間,但是最後衝出來的茶水試過的人都讚不絕口。假如能夠讓我們在快節奏的城市生活中,融入一下工夫茶,給我們帶來短暫的休息,讓自己偶爾停下腳步安安靜靜地享受一下生活的氣息。這也是一種不錯的生活態度,有快有慢才不會忘記生活的本質,才不會被高速發展的資訊時代充斥著全部生活。

相關焦點

  • 雖然都與茶葉有關,但「工夫茶」和「功夫茶」卻不能混為一談
    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經常聽到「gong夫茶」這個詞,用智能輸入法打出來的有「工夫茶」和「功夫茶」這兩個,那麼這兩個詞是不是一樣的意思呢?實在讓人有點摸不著頭腦。實際上,「工夫茶」與「功夫茶」這兩詞雖然讀音相同,但其實各有所指。
  • 九龍營養課堂:潮汕工夫茶的泡法功效?潮汕工夫茶8個衝茶步驟?
    是潮汕工夫茶重要的一個元素。茶水,99.9%是水,所以水的質量直接影響到茶口感。一般認識,山泉水最佳,溪水,雪水次之,自來水最後。當然,隨人環境汙染的加重,在選擇天然水的時候,要考慮到水資源附近的環境汙染情情況。  水溫。不是所以有茶都用100度的水進行衝泡。一般來說,烏龍茶、普洱茶和花茶需要100度的開水。
  • 潮州一間不起眼的小屋,竟然是中國最大的工夫茶博物館
    在廣東,很多人都喜歡喝工夫茶,這是什麼茶呢?功夫,本是一種茶名(廣東潮州的一種中等茶),後來慢慢演化為當地人的烹茶方法。據《清朝野史大觀.清代述異》稱:「中國講求烹茶,以閩之汀、漳、泉三府,粵之潮州府功夫茶為最。」潮州功夫茶,起於明代,盛於清代,成為潮州地區飲茶習俗的文化現象,是潮州飲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 工夫!工匠!福建工夫茶對話廣東工夫茶
    安溪全縣範圍內各鄉鎮的2126制茶能手巧匠報名參賽,經過鄉鎮選拔、複賽(茶園管理、烘焙、評茶、茶文化基礎考試、講茶)、決賽(自採青制茶和統採青制茶)的全方位選拔,從而決出能夠代表安溪鐵觀音,甚至帶領安溪鐵觀音制茶技藝提高的大師與名匠。
  • 你喝過工夫茶嗎,工夫茶的步驟有哪些,紫砂壺有幾種?
    說起工夫茶,腦海中就閃現潮汕工夫茶。幾乎每個潮汕人都喝過工夫茶,幾乎每個家庭都有一套乃至多套工夫茶具,幾乎每個潮汕人都知道工夫茶怎麼衝泡。在潮汕家庭,很多都是從很小就開始喝茶,嗜茶的人一天不喝茶,渾身不對勁。可以說,潮汕人到哪裡,工夫茶就到哪裡,這也成為了當地有名的風俗之一。
  • 那杯貼近生活的潮汕工夫茶 │一葉歸真
    那裡託人辦事,送的禮品往往也就是茶。茶葉店裡,買茶葉竟然有以「一泡」為單位的,這更是舉國所無的趣事。「工夫茶」並不是特指某一種類的茶,而是一種衝泡方式。這裡需要特別說明,「工夫茶」與「功夫茶」不可混淆使用。在潮汕方言中,「 工夫 」 二字包含著「用心、費心思」的意思,多指時間上的概念,如辦某件事耗工夫,這也就體現了潮汕工夫茶的講究。那麼傳統工夫茶衝泡到底有多講究?
  • 工夫茶:潮汕單叢炮製
    每個潮汕人的家裡、公司、店鋪必備工夫茶具,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連外出就算沒條件也要努力創造條件喝上幾泡工夫茶,實在是講究。不了解的人,把潮汕人喝的工夫茶說成「功夫茶」,以為是弄個長嘴銅水壺甩來甩去那種功夫,殊不知茶的「工夫」二字含有講究的意思,也是精細、用心之意。
  • 功夫茶論壇舉行 安溪連續四年百萬元重獎鐵觀音制茶大師
    閩南網12月19日訊(閩南網記者 黃紫燕 通訊員 林清鍛 許藝燕 張錦川)12月18日,第四屆安溪鐵觀音大師賽頒獎儀式暨工夫茶論壇在安溪舉行。一場關於福建與廣東兩省工夫茶的深刻對話在福建安溪展開。中國工程院院士及兩大代表性傳承人共話工夫茶,以前瞻的眼光、開放的視野,共同探討烏龍茶的文化與市場,傳承與發展。活動現場當天,第四屆安溪鐵觀音大師賽頒獎儀式舉行,來自龍涓鄉的陳建平、李凱林獲得「安溪鐵觀音大師」稱號,分別捧走100萬元大師研究經費。
  • 29歲的潮汕翻譯讓坦尚尼亞人愛上工夫茶
    資料圖,燒水泡起功夫茶對飲。從潮汕到三蘭港,從中國到坦尚尼亞,一杯好茶牽連著過去和現在。在坦尚尼亞,很多華僑華人和許丹霞一樣,保留著喝中國茶的習慣。華僑華人以茶為媒,向紮根本土的僑胞述說家鄉故事,向非洲友人傳遞著中國精神。小「工夫」有大道理潮州工夫茶藝是廣東省潮汕地區特有的傳統飲茶習俗。
  • 綠茶怕燙,紅茶怕悶,烏龍茶適合功夫茶,這些泡茶方法你聽過嗎?
    但泡好一杯茶,有很多不同的講究。有關不同茶葉之間的衝泡技巧,茶圈裡說法不一。其中究竟哪些說法是真,哪些說法是假。今天就不妨來做一做判斷題,分清真與假。泡烏龍茶,盛行用功夫茶泡法。不提倡用玻璃杯、馬克杯、飄逸杯泡。同時,功夫茶有別於工夫茶。「工夫茶」指茶葉經歷的加工工序複雜,制茶精細,費工夫。
  • 別再傻傻地喝茶了,巖茶和紅茶是兩種不同的茶!
    閒暇時間去茶葉市場逛上一逛,會有很多發現,除了繁多的茶葉品種外,現在也有越來越多的小眾茶開始走向了人的視野,福建茶葉一直都是我國茶葉中的翹楚,十大名茶中,武夷巖茶也是赫赫有名。巖茶產自武夷山,武夷山的代表茶葉便是巖茶和紅茶,既是兩大代表性的,那歸根結底,是兩種不同的茶。
  • 世界工夫茶大會成立儀式暨第三屆國際工夫茶論壇成功舉辦
    從漢代的烹茶盡具,對茶器的講究,到唐代煮茶和宋代泡茶這種逐步茶水分離的演變,再到泡茶所需具備的細節,燃料、用水、器具材質、衝泡時間等等標準化的豐富,帶我們縱觀了飲茶歷史的演變。其中種種元素,都融入到了今日的潮州工夫茶文化當中,使其具備了極強的古典性。
  • 名副其實功夫茶
    潮汕經常舉辦各類茶事活動。安溪縣政府和各鄉鎮也常常在潮汕舉辦活動。2018年,安溪縣政府就在潮汕舉辦了一場活動,當天有2萬—3萬人前來品茗,觀看表演。活動現場表演的情景茶藝《壺裡春秋 閩粵茶情》,演示國家非遺安溪鐵觀音製作技藝和國家非遺潮汕功夫茶,茶具基本相同,手法相似。 「安溪人種茶、潮汕人喝茶。」清末,安溪縣虎邱羅巖人林朝陽是第一個到汕頭做茶葉生意的安溪人。
  • 為什麼潮汕工夫茶用3個杯子?
    潮汕工夫茶即是潮汕茶道,或者嚴格意義上來講是叫做潮州工夫茶,它是我國古老的茶文化之一。工夫在潮汕地區中大意為講究,也就是說,潮汕人將泡茶看得很重,把泡茶當作一件極為講究的事,不對對茶葉講究,還對茶具講究,對水質、沏茶、斟茶、飲茶都十分講究。
  • 舌尖上的中國茶葉丨潮州工夫茶藝
    潮州工夫茶的衝泡有其一定的程式,主要由茶具講示、茶師淨手、泥爐生火、砂銚(煮水器具)掏水、欖炭煮水、開水熱罐、再溫茶盅、茗傾素紙、壺納烏龍、甘泉洗茶、提銚高衝、壺蓋刮沫、淋蓋追熱、燙杯滾杯、低灑茶湯、關公巡城、韓信點兵、敬請品味、先聞茶香、和氣細啜、三嗅杯底、瑞氣圓融等多個環節組成。除衝泡獨特外,潮州工夫茶藝另有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以烏龍茶為主要茶品。
  • 廣東美食東江鹽焗雞,吃完鹽焗雞後再來一碗功夫茶,幸福感爆棚
    這樣在下一個定居點時,還有食物可以吃,而且食物中還含有大量的鹽分來補充體力。美味的「客家鹹雞」就產生了,也是鹽焗雞的前身。為了適應大眾的口味,讓味道和口感達到極致,廚師們將做法不斷改良,終於研製出鹽焗雞。吃完鹽焗雞再來一碗功夫茶,感覺人生都生活在安逸當中。廣東人喜歡喝茶。潮汕功夫茶是潮汕地區獨特的飲茶習慣。
  • 「茶中有樂,樂在茶中」——訪潮州工夫茶傳承人葉漢鍾(組圖)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林麗麗):在廣東潮州牌坊街上,匯集著潮繡、泥塑、金漆木雕等獨具特色的工藝品,當然更少不了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的「潮州工夫茶」的展示。「天羽茶齋」,是這條古色古香的牌坊街上最具代表性的一家工夫茶鋪。
  • 淨水泡茶一體機,喝工夫茶不一定要會功夫
    喝工夫茶的標準的茶藝,有後火,蝦須水,捅茶,裝茶,燙杯,熱罐,高衝,低斟,蓋沫,淋頂十法。聽過沒?據說潮州工夫茶包括備器、生火、溫壺、納茶、點茶、請茶、聞香等21道程序。好吧,我承認這些是我百度來的,喝工夫茶還真要有功夫。作為上班一族,應該很少有時間去好好的體驗一次正宗的功夫茶吧!
  • 《茶日子》喝盡天下好茶,品盡天下芳華
    以茶養生,以茶論道,擁有 健康的體魄和心靈。茶藝把日常的飲茶引向藝術化,運用茶道規則賦予茶與人之間的靈性。其最終目的是品嘗,特別是要吸掉茶麵上的湯花,最後鬥茶者還要品茶湯,做到色、香、味三者俱佳,才算鬥茶的最後勝利。工夫茶道清代 至今南方地區流行的潮汕工夫茶是唐、宋以來品茶藝術的流風餘韻。清代工夫茶流行於和廣東的潮汕地區,福建的漳州、泉州。工夫茶講究品飲工夫。
  • 茶在潮汕|千萬不要和潮汕人喝茶,太野了!
    潮汕人喝茶不分地點之前有一張汕頭馬拉松比賽過程中拍的照片火遍全網絡,潮汕人跑著馬拉松也要來杯功夫茶。節假日堵車,潮汕人拿起一套茶具就能在路上喝上茶。潮汕司機的智慧,用一杯茶度過堵車時的煩躁。無論你來自天南地北,和潮汕人喝茶他們一句 jia die(潮汕話「喝茶」)就能緩解大家的尷尬。潮汕人遇事想得開,唯獨在喝茶這件事上,特別想不開。 寧可一日無米,不可一日無茶,應該也是潮汕人管茶叫「茶米」的原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