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一間不起眼的小屋,竟然是中國最大的工夫茶博物館

2020-12-20 渝帆

我國是茶的故鄉,國人都有飲茶的習慣,具有非常悠久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距今4700多年的神農時代,現在已經成為我國人民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之一,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茶葉品牌,也不不同的飲茶文化,這種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不但包含物質文化層面,還包含深厚的精神文明層次。

在廣東,很多人都喜歡喝工夫茶,這是什麼茶呢?功夫,本是一種茶名(廣東潮州的一種中等茶),後來慢慢演化為當地人的烹茶方法。據《清朝野史大觀.清代述異》稱:「中國講求烹茶,以閩之汀、漳、泉三府,粵之潮州府功夫茶為最。」

潮州功夫茶,起於明代,盛於清代,成為潮州地區飲茶習俗的文化現象,是潮州飲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當地不分雅俗,十分普遍,均以茶會友。不論是公眾場合還是居民家中,不論是路邊村頭還是工廠商店,無處不見人們長斟短酌。

在潮州的千庭茶莊,我們看到一間不起眼的小屋,卻是中國最大的民間工夫茶博物館——千庭工夫茶博物館,這裡收集了數千件歷代的工夫茶相對用具,壺、杯、濾水器、茶葉罐等應有盡有。

同行的潮州朋友說,工夫茶對於潮州人的意見絕不僅僅是為了解渴而生,更有聯絡感情、互通信息、閒聊消遣、洽談貿易等功能,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容。而且有的人家喝工夫茶還特別講究,有茶童(戲稱「風爐縣長」)專侍,挑擔、入山、浮水,臨清溪而烹茶,觀山水而論道,賦詩辭而抒情,別有一番情趣。

對於潮州人而言,功夫茶不僅是普通百姓的生活必備元素,同時也是文人騷客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雅事,故在許多詩文中均言及功夫茶,如近代詩人丘逢甲從日本回國後,在潮州生活時作《潮州春思》詩六首,其中一首記述春日烹品功夫茶的情景,曰:「曲院春風啜茗天,竹爐欖炭手親煎。小砂壺瀹新鷦觜,來試潮山處女泉。」

這間博物館半不大,裡面的裝飾也不華麗,但裡面的物品都是真正的古物,最新的也有近百年的歷史,有的更是有上千年的歷史。這些茶具精緻小巧,據翁輝東《潮州茶經》稱:「功夫茶之特別處,不在茶之本質,而在茶具器皿之配備精良,以及閒情逸志之烹製法。」功夫茶一般不用紅茶和綠茶,而用半發酵的烏龍、奇種與鐵觀音,不必要上等茶,茶葉遠沒有茶具講究。

功夫茶的茶具,往往是「一式多件」,一套茶具有茶壺、茶盤、茶杯、茶墊、茶罐、水瓶、龍缸、水缽、紅泥火爐、砂姚、茶擔、羽扇等,一般以12件為常見,如12件皆為精品,則稱「十二寶」,如其中有8件為精品,或4件為精品,則稱「八寶」或「四寶」。

這些工夫茶的用具均是曾經潮州人家的日常用品,並不覺得有多麼珍貴,但其實這些工藝水平都非常精美,能夠收集陳列出來也殊為不易。

相關焦點

  • 「茶中有樂,樂在茶中」——訪潮州工夫茶傳承人葉漢鍾(組圖)
    說它最具代表性,是因為它所售賣的鳳凰單叢茶品種繁多,工夫茶古典器皿樣式最為齊全,更是因為他的主人與工夫茶的醇厚因緣。初次在「天羽茶齋」見到茶齋主人葉漢鍾時,他正嫻熟地衝泡著工夫茶。見到我們,他露出了憨憨的笑容,說道:「來,請食茶」。坐下來一說起茶,葉漢鍾就口若懸河,侃侃而談。從他的言談中,我們立即感受出他對茶文化的精通與淵博,以及醉心於弘揚潮州工夫茶文化的執著與信心。
  • 舌尖上的中國茶葉丨潮州工夫茶藝
    舌尖上的中國茶葉 評茶師網 從業者都在關注 潮州工夫茶的衝泡有其一定的程式,主要由茶具講示、茶師淨手、泥爐生火、砂銚(煮水器具)掏水、欖炭煮水、開水熱罐、再溫茶盅、茗傾素紙、壺納烏龍、甘泉洗茶、提銚高衝、壺蓋刮沫、淋蓋追熱、燙杯滾杯、低灑茶湯、關公巡城、韓信點兵、敬請品味、先聞茶香、和氣細啜、三嗅杯底、瑞氣圓融等多個環節組成。除衝泡獨特外,潮州工夫茶藝另有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以烏龍茶為主要茶品。
  • 工夫!工匠!福建工夫茶對話廣東工夫茶
    工夫茶,這三個字在2020年賺足了眼球。以福建與廣東為要的工夫茶文化受到更多人的關注。12月18日,一場關於福建與廣東兩省工夫茶的深刻對話在福建安溪展開。中國工程院院士及兩大代表性傳承人共話工夫茶,以前瞻的眼光、開放的視野,共同探討烏龍茶的文化與市場,傳承與發展。
  • 九龍營養課堂:潮汕工夫茶的泡法功效?潮汕工夫茶8個衝茶步驟?
    聲明: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敬請告知(圖片來源:百度)  潮汕工夫茶的泡法  茶具。潮汕工夫茶最講究是茶具。潮汕工夫茶有別於其它喝茶方法也在於茶具上,一般潮州工夫茶所用的茶具最少也需要十種。紅泥小火爐、茶盤、茶壺、茶洗、茶杯等等。
  • 潮州手拉壺工夫茶登上北大講壇
    謝華向北大師生介紹潮州手拉朱泥壺。謝華展示的手拉壺作品。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陳家源)潮州手拉壺歷史悠久,但卻一直「養在深閨」,外界真正了解潮州手拉壺者並不多。作為潮州手拉壺界唯一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謝華近日受央視《手藝中國》之邀前往北京大學,與北大師生們分享了《讓傳承成為潮流》的主題講座,將潮州手拉朱泥壺及其文化帶進大學校園。活動現場,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潮州手拉朱泥壺國家級傳承人謝華與他的得意門生廖奧一起,為北大師生們講述了潮州手拉朱泥壺的傳承與創新。
  • 世界工夫茶大會成立儀式暨第三屆國際工夫茶論壇成功舉辦
    在潮州,工夫茶文化不僅和當地人們的生活融為一體,更融進潮州人的血液。這次背景下,我們藉此時機成立世界工夫茶大會,邀請來自國內外嘉賓同臺論道,共同探討如何讓全國以及全世界人民都愛上這杯工夫茶,助力工夫茶文化的推廣及製造新的文化消費增長點,向全世界傳播中國工夫茶文化,推動中國茶葉在世界範圍的消費。
  • 29歲的潮汕翻譯讓坦尚尼亞人愛上工夫茶
    「我對童年最大的記憶,就是爺爺沏的工夫茶。」閒暇時刻,衝一壺從家鄉帶來的中國茶,熟悉的茶香便能帶她穿越時間、跨越空間,回到多年前坐在爺爺身旁、看他沏工夫茶的童年時光。大學畢業後,帶著對非洲大草原的嚮往,許丹霞來到坦尚尼亞。一個人在非洲打拼並不容易,但喝茶讓她遇見了不少僑胞朋友。
  • 潮州:看千年潮府古城的非遺特色
    潮州陶瓷潮州是「中國瓷都」,是我國的古瓷都和陶瓷文化發祥地之一,是全國最大的陶瓷生產基地和出口基地、國內產業鏈最完整的陶瓷產區。潮州工夫茶單說潮州工夫茶,洗杯時「滾」杯之圓潤;淋杯時「繞」杯之柔和;分茶時「關公巡城」「韓信點兵」之周到。這是潮州文化最具有符號感和圖譜化的文化特徵。工夫茶的出現,從社會層面看,源自人口密集,經常溝通而產生的溝通協商模式,喝工夫茶是是潮州地方的民俗文化之一。
  • 潮州市博物館首設潮州手拉壺精品展,這把壺以館藏文物為原型
    關注「文化潮州」 搶先了解潮州文化旅遊資訊 關注 即日起,喜歡潮州手拉壺的朋友可以走進潮州市博物館去看看。
  • 為什麼潮汕工夫茶用3個杯子?
    潮汕工夫茶即是潮汕茶道,或者嚴格意義上來講是叫做潮州工夫茶,它是我國古老的茶文化之一。工夫在潮汕地區中大意為講究,也就是說,潮汕人將泡茶看得很重,把泡茶當作一件極為講究的事,不對對茶葉講究,還對茶具講究,對水質、沏茶、斟茶、飲茶都十分講究。
  • 多維茶人葉漢鍾 工夫茶裡「功夫」深
  • 潮州街頭閒逛,偶遇大師在街頭表演「世界最小」手拉壺,技藝精湛
    潮州是潮汕人重要的祖籍地,同時也是潮汕文化重要的發源地、興盛地。來到這裡的很多人,不僅是為了感受潮州文化,在這裡可以品美食,看無限風光,感受那些底蘊深厚的潮州魅力。其中最為引人注目的是潮州工夫茶,隨著潮州人遍布世界各地,譽播海內外。
  • 別再把「工夫茶」和「功夫茶」混淆了,來聽聽國家怎麼解釋的!
    同樣造詣很高的還有一樣東西,就是茶葉,中國的茶葉最早開始是從唐代開始傳播出去的,跟隨茶葉傳播出去的還有中國茶藝中的功夫茶文化,這裡提到了的功夫茶,不是一種武術的名字或是關於茶類的名字,而單單只是泡茶的技巧。說到功夫茶這個東西就不得不提到一個地方,那就是潮汕地區。
  • 《當代潮州手拉朱泥壺作品展》將在全省巡展
    5月18日,2020年潮州市「5·18國際博物館日」系列活動在潮州市博物館舉行。南方+記者獲悉,潮州市博物館策劃的《當代潮州手拉朱泥壺作品展》被廣東省流動博物館納入展覽規劃,該展覽將在廣東省各級博物館流動展出。
  • 那杯貼近生活的潮汕工夫茶 │一葉歸真
    潮汕人嗜茶如命,工夫茶已經融入他們生活的各個角落,作家秦牧在《敝鄉茶事甲天下》一文中曾寫道:在汕頭,常見有小作坊、小賣攤的勞動者在路邊泡工夫茶,農民工餘時常幾個人圍著喝工夫茶,甚至上山挑果子的農民,在路亭休息時也有端出水壺茶具,燒水泡茶的。從前潮州市裡,儘管井水、自來水供應不缺,卻有小販在專門販賣衝茶的山水。
  • 茶培訓 | 廣東烏龍茶香飄潮州
    茶培訓 | 廣東烏龍茶香飄潮州 2020-12-05 18: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國慶潮州研學回顧
    廣東最東部有一片蘊含著巨大潛力的土地,他有著「」海濱鄒魯「「」」嶺東首邑「」,「」中原古典文化生態博物館「」的美譽,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建城2000多年,為歷代路、州、府的治所,是世界潮人根祖地和精神家園,這就是世界茶文化發祥地——潮州。
  • 潮茶擺在哪裡「最潮州」?我們幫你找到了6處!
    潮州是座魅力之城,潮州話、潮劇、潮州工夫茶、潮州菜、潮繡等無不具有鮮明的地方色彩,還有潮州腸粉、牛肉丸、粿條、春餅......額,不好意思跑題了,今天我們要說的是潮州工夫茶。剛開始我有些訝異他們對茶的痴迷程度,當我得知潮汕的同學會備一套茶具在宿舍,而「有空來喝茶」則是他們談話中說得的一句話的時候,這我才意識到,茶在潮州,像是米一樣不可或缺的存在。而整個潮州就是個大茶館,處處都是特色,那麼在哪兒最能代表潮州呢?
  • 潮州注重傳承保護 推動文化事業繁榮發展
    己略黃公祠裡的木雕精緻得讓人咂舌,歷經百年依然保存完整;龍湖古寨夜景提升工程剛完工,南粵古驛道定向大賽帶來了更多的人流,一座座建築裡的木雕、貝灰雕、石雕將道德故事傳遞給子孫後代;古城內外,潮州工夫茶一壺三杯,21道「工夫」程式,將潮州人對待人生的態度表現得淋漓盡致,更是體現了新時代的工匠精神。  北京大學博雅講席教授陳平原是從潮州走出的學者。
  • 你喝過工夫茶嗎,工夫茶的步驟有哪些,紫砂壺有幾種?
    說起工夫茶,腦海中就閃現潮汕工夫茶。幾乎每個潮汕人都喝過工夫茶,幾乎每個家庭都有一套乃至多套工夫茶具,幾乎每個潮汕人都知道工夫茶怎麼衝泡。在潮汕家庭,很多都是從很小就開始喝茶,嗜茶的人一天不喝茶,渾身不對勁。可以說,潮汕人到哪裡,工夫茶就到哪裡,這也成為了當地有名的風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