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李玫瑾教授,應該很多家長都知道,她是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的教授,在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問題方面都頗有研究。
不少家長認為,李教授的很多講座都很值得去聽,她提出的家庭教育觀也非常讓人信服。
李玫瑾教授曾提出:養兒三忌,養女五忌。
在這個男女平等的時代,很多人都逐漸忽略了男孩和女孩的性別差異,而李教授的這一觀點難得一見,特意把男孩女孩的教育理念區分開來。
家長如果仔細了解,避開這幾個坑,對孩子的成長很有幫助,不繞彎路的孩子更優秀。
有一些家長會擔心孩子做得不好,還有一些家長認為男孩子只要把精力放在學習和工作上就好,至於生活上的一些瑣事,比如洗衣服、收拾房間等,確實也不是男孩子所擅長的,家人就順手幫孩子包辦了。
如果家長一味地大包大攬,讓孩子坐享其成,久而久之,孩子就會養成惰性,隨時等著家長為他服務,離開家長就把生活過得一團糟,步入社會後也吃不了苦。這樣做,對孩子沒有任何好處,只會害了孩子,要知道很多啃老族都是這樣養出來的。
有一些家長會說「男兒有淚不輕彈,你是男子漢,要堅強、要勇敢、不能哭,只有女孩子才哭」,甚至還會給孩子貼上「愛哭鬼」之類的標籤。
哭,是一種很好的發洩情緒的方法,如果孩子心中的不良情緒沒有適當地發洩出來,就會養成遇到挫折或者不順心的事只懂得壓抑情緒,不會正確地表達和釋放悲傷和委屈,於身心健康不利,甚至可能因為不懂得正確地宣洩自己的委屈和憤懣而走上歧路。
有一些家長控制欲強,孩子必須按他的規劃來過;還有一些家長迫切地「望子成龍」,於是努力地為孩子鋪就一條更為平坦的路,為了讓孩子「少走彎路」,什麼都幫孩子決定了,甚至從來不顧孩子的感受和意見,比如為孩子選擇興趣班和專業。
長此以往,可能會造成孩子缺乏主見和責任心,畢竟已經習慣了有人替他做決定,於是逐漸變得沒有擔當,遇事只會推脫;也可能會引起叛逆,因為孩子感覺到自己的想法不被尊重,而且和家長講了也沒用,於是就只能在行動上叛逆。
家長要試著徵詢孩子的意見,傾聽孩子的想法,鼓勵孩子自己做一些決定,讓男孩子在被尊重和不斷表達的過程中成長為一個有主見、有責任感的真正男子漢。
在重男輕女的家庭中成長起來的女孩,感覺到自己不被愛、不被珍視,容易滋生出自卑心理,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愛,這對女孩的傷害是非常深遠的,容易讓女孩在婚姻中變得卑微,導致婚姻不幸福。
有些人理解的富養,只注重物質上的富養,有些普通家庭甚至超越家庭消費水平過度地富養。
真正的富養,是指精神、眼界和學識上的富養。營造溫馨、幸福的家庭氛圍,帶孩子讀萬卷書、行萬裡路、見萬般人,開拓眼界、富養學識,才是最好的富養。
一貫地嬌縱,養成任性的大小姐脾氣,蠻橫無理、任性又不講道理的人,是很招人厭的。畢竟這個世界上,除了家裡的親人,沒有人會毫無底線地慣著誰,嬌縱蠻橫的性格很容易吃大虧。
父母要注重培養孩子的素養,有助於發展良好的社交圈。
女孩適當地示弱或許很有好處,但如果過度依賴、不獨立,遇事容易六神無主,不依靠其他人就不能好好地解決問題,生存能力差。生活上需要爸爸媽媽照顧,工作需要經常求助他人,婚姻中離開老公就活不下去。
性教育沒什麼好遮掩的,可以藉助書籍、視頻等資源,從男女有別,到身體構造,到青春期特性,再到心理變化,從科普層面大大方方地擺出來,而且性教育要趁早,從孩子有性別意識開始,就要幫助孩子建立起保護自我的安全意識。
事實上,再如何提倡男女平等,男孩和女孩的性格特點、思想方式在本質上都是不一樣的。
所以,在養育中,不能按照同樣的模板去養育不同性別的孩子,而是應該根據性別特點,採取不同的教育方式。
這套經典的《養育男孩》+《養育女孩》,教你區分性別進行養育,很值得家長們細讀。
這套書由澳大利亞著名兒童養育專家、家庭問題專家史蒂夫·比達爾夫編著,分別適用於解決0~18歲的男孩或女孩遇到的各種成長問題和煩惱。
這本書被翻譯成了30多種語言,風靡40多個國家,全球暢銷400萬冊,中文版累計加印80次,銷量超150萬冊,蟬聯中美育兒暢銷書榜20年,被列為中國父母基礎閱讀書目TOP10,進入美國育兒暢銷書榜歷史TOP3,已經伴隨了2代孩子健康成長,被評為不可逾越的育兒經典。
這套書深受知名媒體和專家的好評,樊登曾多次推薦過這套書:
在國外也是好評如潮:
錯過的童年不能再來,家有0-18歲的孩子,這套書會給你指明養育的方向,避開雷點,少走彎路,助你了解和解決孩子成長中的各種問題。
感興趣的父母,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
【註: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