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平凹:《廢都》帶給我災難和讀者 學拼音時逃學

2020-12-17 中國新聞網

  《高老莊》、《懷念狼》、《病相報告》……賈平凹屢次入圍茅盾文學獎,又都抱憾而歸,此次終於憑藉《秦腔》獲得該獎。得知這個消息,賈平凹的慶功宴是一頓羊肉泡饃,在頒獎典禮上,他也說著一口旁人難懂的家鄉話。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賈平凹稱,並非刻意不說普通話,而是學拼音時正巧逃學了,而多年來的人生際遇,包括《廢都》等作品帶來的爭議,也讓他「說話的能力減弱了」,只是在寫作中「張揚」著自己。

  獲獎

  以前落選或因《廢都》

  新京報:《秦腔》先後獲得過六項較重要的獎,這次又獲得了茅盾文學獎,感覺有什麼不同嗎?

  賈平凹:能獲得茅盾文學獎,我是非常高興的,因為這是中國的一個大獎,專獎長篇小說。我寫了多部長篇,這也是對我的長篇小說的一種肯定。

  新京報:你之前的作品《高老莊》、《懷念狼》其實都入圍過茅盾文學獎,也有人說,你是「習慣性落選」,你覺得這次《秦腔》最終獲獎是否意味著文學的生態環境有了變化?

  賈平凹:第一次入圍這個獎是從《高老莊》開始的,《懷念狼》、《病相報告》,一直到《秦腔》,四五屆了,每次穿了新衣服去等車,每次都走了回來。以前落選可能是作品還沒寫好,也可能有那個《廢都》的影響。

  現在寫作容易,出書容易,可以說,現在的文學生態環境是幾十年來最好的。記得《廢都》獲獎時,孫見喜和穆濤擬寫個消息稿子,寫了幾遍都不滿意,最後成文———「據11月3日法國巴黎消息:中國作家賈平凹的一部長篇小說(《廢都》)榮獲『法國費米娜外國文學獎』。這是賈平凹繼1988年獲『美國飛馬文學獎』之後又一次獲得重要的國際文學獎。」之所以在稿子中將《廢都》寫入括號內,即擔心有的報紙不敢讓名字出現,便可以刪去括號而不影響原文。後來,報紙上發出此文稿時,果然均刪去了「《廢都》」二字。

  此後,《中華讀書報》刊登了1997年法國各文學大獎的獲獎書目和作家介紹,其中自然提到了《廢都》,雖然別的書和作家詳細介紹,說到《廢都》只一句,但這卻是國家級報紙第一次披露了獲獎的書名《廢都》。國外有個大作家說過,藝術生於限制,毀於自由。他的話當然和我們所說的自由還不一樣,可也從中能體會出藝術不是隨意的東西。

  新京報:得了這麼多獎,你對國內的文學獎和國外的評獎是怎麼看的?

  賈平凹:得獎的事就不談了,它是可遇不可求的。能獲獎當然好,可以給你信心和加油,獲不上了更能踏實下來做自己的事,關鍵是能否寫出自己滿意的作品。至於國內的獎和國外的獎有什麼不同,我沒什麼意見。他們是不是真正理解了作品,也不知道,因為咱不懂外語,他們讀的作品也不是中文。

  作品 《廢都》帶給我災難和讀者

  新京報:很多人都覺得,《秦腔》比較難讀,你曾經說過,你一般不管別人的看法,直接把心裡的東西全部寫出來。你怎麼看待讀者在你心中的位置?

  賈平凹:《秦腔》寫了一個村莊和一群農民如何一步步離開土地。它沒有故事情節,人物又多,還有大量方言。但只要你慢慢地讀、慢慢地品,還是可以讀下去的。一個作家寫作的全部意義就是有人來看你的書,但我從來沒有考慮過讀者和市場,這也不是說我有多高尚,而是因為我的作品很早的時候銷量就比較好。

  新京報:從《秦腔》起,你對現代文明衝擊下的鄉村文化和鄉村民眾進行關注和反思。有人說,《秦腔》是「廢鄉」、《高興》是「廢人」,所展現出來的,是一幅鄉村敗落的圖畫。你覺得現在你對農村與農民的認識與當時相比是否有變化?

  賈平凹:認識還沒有變化。農村和農民的問題是國家大事,不是一天兩天能改變的。政府在努力做一些事情,但農村和農民在這種社會體制下有許多無法改變的東西呀,其破敗是必然的,有些事是人類面臨的難題。

  新京報:《廢都》是你第一部城市生活題材的長篇小說,當時為什麼會離開自己得心應手的農村題材?

  賈平凹:一是那時我在農村生活了19年,在城市裡的生活已經超過20年了,卻還沒有好好寫過城市;再者,寫農村生活必然離不開風俗民情,這些東西翻譯起來很難,而城市生活中許多現代文明的東西是世界相通的,這對我是個新領域,我想再折騰折騰。

  那時我已是40歲的人,到了一日不刮臉就面目全非的年紀,不能說頭腦不成熟,筆下不流暢,但搔禿了頭髮,淘虛了身子仍沒美文出來,是我真箇沒有宿命嗎?我那時覺得我是浪得了個虛名,而這虛名又使我苦楚難言。要寫出一部東西來,趕緊寫。

  新京報:寫《廢都》的時候,你有沒有想到可能的風險?

  賈平凹:寫的時候沒有想到風險。我寫作一直不管外界事,想怎麼寫就怎麼寫。我把此書列為我作品中的重要一部。因為它在我寫作中有從一個階段到另一階段的標誌性,再就是它的命運和它帶給我命運的變化是我難忘的。

  新京報:因為這本書,你成為一個暢銷書作家,也因為這本書,你被很多評論家認為墮落了,你自己有什麼看法?

  賈平凹:它帶給我個人的災難是最多的,也因為它,擴大了我的讀者群。比起暢銷書作家,我更希望成為長銷書作家,喜歡我作品的人說好得不得了,不喜歡的人罵得一塌糊塗。

  生活 學拼音的時候我逃學了

  新京報:現在你已經是中國當代文學的大家,但是當年你也曾經有過「把那一百二十七張退稿籤全貼到牆上,抬頭低眼看到自己的恥辱」的經歷。當年的那段生活給你帶來了怎樣的影響?

  賈平凹:這些退稿籤,一半是鉛印的條子。有的編輯太忙,退稿籤上連名字也未填上。那時當然也苦悶,很想把心緒調整一下。後來,社裡叫我去禮泉縣的烽火大隊蹲點搞「社史」。我當時擔心沒有條件寫構思好了的小說,但到了那裡,和大隊農科所的那幫年輕人一起光屁股下河遊泳,一起燒野火煨豆子吃,一起用青菸葉卷喇叭筒來吸,很有意思。後來,我依據這段生活,寫了短篇小說《滿月兒》。

  新京報:你一直說你骨子裡是個農民,現實生活中你是一個怎麼樣的人?

  賈平凹:我的好處是能坐下來,靜定思遊。有時很快活,有時很痛苦。柳青說過,他如一個擔著雞蛋筐過集市的人,不怕撞到人就怕別人撞。我也是這樣。我毛病很多,但可以說是善良的,能包容的,這是長期生活中養成的,因為不善於進攻,人世又如此複雜兇險,生活中就伏小、伏低吧。而寫作是我個人的事,內心的事,可以張揚。

  新京報:大家都知道你的普通話不好,你保持鄉音是一件自然的事情,是為了保持你尋根文學中的鄉土氣息嗎?

  賈平凹:不是。我實在是沒辦法才保持鄉音。我的語言敏感度差得很,小時候學拼音的時候我正好逃學了。沒有拼音,一般發音就不準確了。不會講普通話確實給我的交流帶來很多障礙。我為什麼不愛說話?一是不會說話,再一個就是說不了話。小時候,我父親就被打成反革命了,社會也不允許你多說話,漸漸地,說話的能力就減弱了。

  新京報:都說五十知天命,現在面對種種爭議,你是一種什麼樣的態度?

  賈平凹:我一生遭遇了四次大的爭議:早期批我「政治性不強,藝術大於思想」;後來在「反自由化」中點名批我;再後來在「清除精神汙染」中點名批我;再就是批《廢都》。我幾十年裡每有作品出來都爭議不斷,幾乎是在毀譽中成長的。回顧幾十年,我倒很感謝這種爭議呢,如果都在說你愛聽的話,那溫水煮了青蛙,我就寫不下去了,死了。各種聲音刺激我,逼著我去寫新的證明自己,整個過程下來,作品就多了。

  本報記者 劉瑋

相關焦點

  • 賈平凹:逃學錯過學拼音
    得知這個消息,賈平凹的慶功宴是一頓羊肉泡饃,在頒獎典禮上,他也說著一口旁人難懂的家鄉話。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賈平凹稱,並非刻意不說普通話,而是學拼音時正巧逃學了,而多年來的人生際遇,包括《廢都》等作品帶來的爭議,也讓他「說話的能力減弱了」,只是在寫作中「張揚」著自己。
  • "廢都"完成英文翻譯 賈平凹:翻譯時不刪原文
    賈先生只提了一個要求:翻譯時,原文一句也不要刪。按照賈平凹的意見,譯本參照1993年第一版《廢都》,所以也將保留「此處作者刪去××字」西北大學外國語學院副院長胡宗鋒教授透露,他與英國學者羅賓博士歷時三年,悄然完成了40萬字的《廢都》的英文翻譯,爭取今年內出版。
  • 闊別17年再見《廢都》 賈平凹稱興奮很短痛很長
    談起《廢都》再版,賈平凹感受頗多。記者王健 實習生管曉娜 攝  17年前塵封《廢都》時賈平凹和一幫好友在包裹上的題字。記者王健 實習生管曉娜 攝  賈平凹的書房裡存放著60多個版本的盜版《廢都》及其他作品。
  • "廢都"完成英文翻譯 賈平凹:翻譯時 原文一句也不要刪
    按照賈平凹的意見,譯本參照1993年第一版《廢都》,所以也將保留「□□□□(此處作者刪去××字)」 西北大學外國語學院副院長胡宗鋒教授透露,他與英國學者羅賓博士歷時三年,悄然完成了40萬字的《廢都》的英文翻譯,爭取今年內出版。按照賈平凹的意見,譯本參照1993年第一版《廢都》,所以也將保留「□□□□(此處作者刪去××字)」。
  • 賈平凹第2部長篇小說英譯本英文版《廢都》問世
    對作家賈平凹來講,《廢都》恐怕是其最具特殊意義的一本書了,1993年問世之後,便給他帶來了無盡的毀譽,而隨著時日推移,這部作品的意義和價值,逐漸被世人所認識,直至2009年「重出江湖」、正式再版。
  • 賈平凹《廢都》英譯本完成 兩人合力三年譯成
    「應該有更多出色的中國小說讓世界讀者熟知。」譯者之一胡宗鋒7月24日說。  《廢都》是作家賈平凹創作的長篇小說,這部小說講述了都市中幾位文人「頹廢」的生活與心態,在出版之後曾因其頗有爭議的內容和表現形式,在中國文壇引發了地震。1993年上半年,這部書由北京出版社出版不久,以「格調低下」的名義被查禁。直到2009年,《廢都》在被禁16年之後再版。
  • 賈平凹《廢都》英譯:「The Abandoned Capital」
    約定每周有一個「翻譯日」 華商報:為什麼想起翻譯《廢都》? 胡宗鋒:動念早,動手遲。《廢都》當年出版時就想過,但那時自知「身單力薄」嘛,肯定翻不好,就一直按下未表。1987年我就翻譯過賈平凹的6篇散文,並從此見面成為朋友,我個人非常喜歡賈的作品,一直想把他的作品譯出去。
  • 《廢都》描寫太直露,只好標註「刪去XX字」,網友:賈平凹真敢寫
    這樣的標註不過是為了不讓過分的性描寫,給讀者帶來不適,而又尊重賈平凹的原著,順利通過審查機構的審查。 萬萬沒想到,這反而給讀者留下了無限的遐想。部分讀者看完後說,刪減版已經夠精彩了,更何況是未刪減版,賈平凹是真敢寫。
  • 賈平凹《廢都》英文版由中英兩國學者翻譯完成
    新華網西安7月25日電 著名作家賈平凹的長篇小說《廢都》英文版,由中英兩國學者共同翻譯完成。「應該有更多出色的中國小說讓世界讀者熟知。」譯者之一胡宗鋒24日說。《廢都》講述了都市中幾位文人「頹廢」的生活與心態,在出版之後曾引起爭議。胡宗鋒現為西北大學外國語學院副院長,他告訴記者,翻譯工作由他和在西北大學任教的英國學者羅賓共同完成。
  • 賈平凹《廢都》中「刪去XX字」是真的嗎?小說中性描寫有什麼作用
    一時洛陽紙貴,當時出版《廢都》的北京出版社,大發一筆,有的出版社因為沒有拿到出版權,還與北京出版社籤定了補充出版合約,一次印十萬冊。我當時也買了一部《廢都》,認真地讀過,也和作家圈裡的朋友議論過。僅僅三個月之後(或許還不到三個月),《廢都》就被禁了,直到十六年後的2017年才開放再版。
  • 離婚後的賈平凹靈感泉湧,創作出比《廢都》尺度還大的《暫坐》
    作者賈平凹是我國當代文壇屈指可數的文學奇才,被稱為「鬼才」,幾乎拿遍了國內的文學獎,2020年還被作為中央電視臺《文學故鄉》的開篇作家介紹給讀者。這本《暫坐》是賈平凹70歲前的最後一篇長篇小說。如果你心生迷茫,找尋不到方向;又或是沉淪在慾海中不得上岸,不妨來暫坐看看這西安十二玉的故事,賈平凹已經在書中將他的智慧良方毫無保留的分享給讀者了。
  • 賈平凹《廢都》英文版由中英兩國學者共同翻譯完成
    新華網西安7月25日電(記者 楊一苗 程露)著名作家賈平凹的長篇小說《廢都》英文版,由中英兩國學者共同翻譯完成。「應該有更多出色的中國小說讓世界讀者熟知。」譯者之一胡宗鋒24日說。
  • 賈平凹《廢都》:寫滿情與欲的糾葛,道盡中年人的虛偽與涼薄
    今日我們要閱讀的書是賈平凹先生的《廢都》。【圖】《朗讀者·作家賈平凹》同樣在賈平凹先生的《廢都》中,主人公莊之蝶、唐宛兒、景處長等鮮明的人物角色也正是代表了他眼中看到的社會一角,故事發展的過程,實際上也是社會排毒的過程。"在寫作的初期,我習慣於見啥寫啥,我把那一段日子叫做寫作流寇。"
  • 賈平凹《暫坐》:西京都市12女子群像,堪稱《廢都》的餘音繞梁
    聽說賈平凹又寫尺度大的書了?先別罵人生就是一場「暫坐」,每個人來到世上都是「暫坐」。——賈平凹《暫坐》賈平凹和另一個女人有染的事情被妻子韓俊芳發現後,無法忍受決意離婚,賈平凹在路遙病重之時看望路遙,勸誡賈平凹:「不要學自己……在婚姻的事情上要果斷堅決,不要拖到自己死,都難以化解感情的疙瘩。」賈平凹回家後就和妻子火速將財產一分為二,利索地離了婚。
  • 《廢都》英文版翻譯完成
    《廢都》是作家賈平凹創作的長篇小說,這部小說講述了都市中幾位文人「頹廢」的生活與心態,在出版之後曾因其頗有爭議的內容和表現形式,在中國文壇引發了地震。1993年上半年,這部書由北京出版社出版不久,以「格調低下」的名義被查禁。直到2009年,《廢都》在被禁16年之後再版。《廢都》已被譯成法文、日文、俄文等多國文字,並於1997年獲得了法國費米娜文學獎。
  • 賈平凹:我的作品比較難翻譯
    持續兩日的書博會恰逢西安高溫炎熱,昨日最高溫度更是超過40攝氏度,但酷暑擋不住曲江國際會展中心內讀者的熱情,館內時常能看到等待付款購書的讀者排起了長龍,許多作家見面會和沙龍活動前也是人頭攢動。作為陝西本土作家中的佼佼者,賈平凹在書博會上受到了讀者明星般的追捧。
  • 英文版《廢都》翻譯完成 「□□□」被保留
    今年,離陝西作家賈平凹完成他備受爭議的長篇小說《廢都》正好過去了20年。據悉,翻譯工作是由西北大學外國語學院副院長胡宗鋒和英國學者羅賓共同完成的,整個翻譯過程歷時三年,目前他們正為爭取小說在年內出版而努力。另據胡宗鋒透露,對於英文版《廢都》的翻譯,從始至終,賈平凹只提了一個要求:「翻譯時,原文一句也不要刪。」  其實,在《廢都》幾度出版的過程中,是否為「刪節版」一直都是不少讀者關心的問題,其原因則可以追溯到1993年。
  • 賈平凹:沒能與三毛見面 給我留下了很大遺憾
    說起陝西的農村,大家往往會第一時間聯繫到當代著名作家賈平凹:從《廢都》到《秦腔》再到新作《帶燈》,隨著中國這幾十年來的變化,賈平凹的文學創作內容在變,寫作風格在變,不變的是他對寫作本身近乎偏執的認真態度。
  • 因寫《廢都》被罵「文化流氓」,季羨林:20年後會大放光彩
    今天小編就個大家聊聊賈平凹以及他的著作《廢都》。賈平凹:因寫「小黃書」被罵到瀕臨崩潰,如今被贊:「文壇鬼才」1989年,賈平凹的中年危機悄然而至。自己患了B肝又官司纏身、父親重症離世、妹妹守寡,一樁樁一件件足以令人蒼老不少。
  • 英文版《廢都》翻譯完成 性描寫「□」被保留
    據悉,翻譯工作是由西北大學外國語學院副院長胡宗鋒和英國學者羅賓共同完成的,整個翻譯過程歷時三年,目前他們正為爭取小說在年內出版而努力。另據胡宗鋒透露,對於英文版《廢都》的翻譯,從始至終,賈平凹只提了一個要求:「翻譯時,原文一句也不要刪。」其實,在《廢都》幾度出版的過程中,是否為「刪節版」一直都是不少讀者關心的問題,其原因則可以追溯到199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