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工業廠區變景觀 北京京西八大廠尋轉型

2021-01-07 環球網

記者昨日(5日)獲悉,北京石景山區將在「十四五」時期繼續探索傳統工業廠區開發利用和產業轉型,借鑑首鋼老工業區搬遷改造試點經驗,推動北重廠、石景山熱電廠發展文創、科技、文化產業園,實現京西八大廠整體復興。

京西八大廠,即首鋼集團有限公司、石景山發電總廠、北京首鋼特殊鋼有限公司、北京重型電機廠有限責任公司、北京首鋼二通建設投資有限公司、北京鍋爐廠(北鍋-巴威)、燕山水泥廠、北京西山機械廠八家工業企業,總佔地面積1032.5公頃,總建築面積851.96萬平方米。

據了解,北京重型電機廠建於1958年,總體佔地面積約31萬平方米,是華北地區最大的以生產火力發電設備為主的電站裝備製造綜合性企業,為我國的電力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目前,北重廠已完成一般製造環節停產退出,未來將進一步升級為「北重科技文創園」,一期工程已完成騰退。

北重科技文創園一期佔地面積約8.8萬平方米,位於吳家村路57號院北部區域,在吳家村路以北,魯谷東街以東,距離西四環3公裡,緊鄰規劃中的地鐵11號線,交通條件優越。廠區廠房建築密度低、空間可塑性大,園林式的園區景觀、大空間優質廠房以及星羅棋布的院落、小辦公樓,擁有很大改造提升空間。

北重科技文創園一期將以工業遺存的歷史文化為基底,將汽輪機、電機產品等零部件有機再造形成工業藝術小品,同時將文化、科技等元素與廠區現有製造風格相融合,引導園區產業功能布局集「商務定製、公共文化、配套服務」於一體,打造北京西部新興文化科技中心。

據了解,「十四五」時期,北京石景山區還將與新首鋼地區深度融合、一體發展,全力支持新首鋼園開發建設,其中北區冬奧廣場片區、工業遺址公園片區、石景山文化景觀區三大片區將建成使用。

(總臺央視記者 羅子瑛)

相關焦點

  • 北京石景山區推動京西八大廠整體復興 老工業廠房將升級改造為城市...
    其中,將通過借鑑首鋼老工業區搬遷改造試點經驗,探索本區傳統工業廠區開發利用和產業轉型,推動京西八大廠整體復興。京西八大廠主要包括首鋼集團有限公司、石景山發電總廠、北京首鋼特殊鋼有限公司、北京重型電機廠有限責任公司、北京首鋼二通建設投資有限公司、北京鍋爐廠(北鍋-巴威)、燕山水泥廠、北京西山機械廠等八家工業企業,總佔地面積1032.5公頃,總建築面積851.96萬平方米,這些老舊廠房不僅是石景山區重要的城市記憶,也深深融入到城市的血脈和居民的生活之中。
  • 石景山推動京西八大廠改造復興 老工業廠房成城市新「網紅」
    其中,將通過借鑑首鋼老工業區搬遷改造試點經驗,探索本區傳統工業廠區開發利用和產業轉型,推動京西八大廠整體復興。京西八大廠主要包括首鋼集團有限公司、石景山發電總廠、北京首鋼特殊鋼有限公司、北京重型電機廠有限責任公司、北京首鋼二通建設投資有限公司、北京鍋爐廠(北鍋-巴威)、燕山水泥廠、北京西山機械廠等八家工業企業,總佔地面積1032.5公頃,總建築面積851.96萬平方米,這些老舊廠房不僅是石景山區重要的城市記憶,也深深融入到城市的血脈和居民的生活之中。
  • 百年老廠區轉型:二七廠1897科創城舉行開園儀式
    10月18日,由原二七機車廠轉型改造而成的二七廠1897科創城舉行了開園儀式,園區以科技和文化產業為服務對象,利用近現代歷史文化資源和工業遺蹟,打造北京西南又一處品牌文創園區。二七廠1897科創城一期已有90餘家企業入駐,其中包括兩個清華大學成果轉化項目,以及大量科技類、軍民融合類企業。
  • 轉型發展帶來涅槃新生 工業遺產助力城市復興 百年首鋼園:最「鋼...
    原標題:百年首鋼園:最「鋼」最時尚   沿北京長安街一路西行,永定河畔的首鋼老廠區變了模樣。  高爐矗立但不見煙塵滾滾,廠房依舊卻不再機器隆隆。
  • 兩部規劃面向社會徵求意見,歷史街區、工業遺產……
    "這是河北大學建築工程學院副教授賈慧獻,在得知保定"西郊八大廠"之一的化纖廠要開始被保護性再利用時,發在朋友圈中的一句話。對於賈慧獻來說,近年來,奔走於保定市的各個"老廠區"之間,探索"工業遺產保護"的相關內容,是他在日常工作外的另一個方向。如何對保定市內的工業遺產進行保護?
  • 工業旅遊不應是簡單的工業+旅遊
    作為工業大國,傳統產業、廢棄廠礦如何破繭重生?工業旅遊的發展,可以成為重要的「活化劑」。這是記者日前參加在河北唐山舉行的第三屆中國工業旅遊產業發展聯合大會的深切體會。工業旅遊是由工業生產過程、工廠風貌、工人工作生活場景、工業景觀等構成。
  • 雲南昆明推動老舊工業廠區發展文創產業紀實
    原標題:文化清風吹醒沉睡老廠——雲南昆明推動老舊工業廠區發展文創產業紀實  近年來,在雲南昆明,許多荒涼的老舊工業產區突然熱鬧起來,成為昆明文化創意產業的聚集地、孵化所和展示舞臺,重新煥發出活力與風採。
  • 深度觀察 工業旅遊不是簡單的工業+旅遊
    據悉,工業旅遊是以工業生產過程、工廠風貌、工人工作生活場景、工業景觀等構成,跟普通的觀光旅遊相比,更具現場感、參與性和動感,能夠最大限度地滿足人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慾,讓遊客置身其間,親眼見證一件件產品的生產過程,甚至還可以親自上陣,參與到生產過程中去。
  • 廠區變景區 南昌一工廠亮出旅遊新名片
    在2018年,這家「錢」景一片大好的鋼鐵企業,豪擲10億元,投資打造生態森林旅遊式工廠,經過12個月夜以繼日的緊張建設,如今方大特鋼舊貌換新顏,「錢景」變「風景」,「廠區」變「景區」。「其實,環保工作我們從改制初期就開始做了,當時投入23億元,實施一系列重大技改和環保建設,如新建245平方米燒結機、新2號高爐等,淘汰拆除了一批落後產能,推動企業轉型升級。」
  • 舊廠區改建_2020年舊廠區改建資料下載_築龍學社
    15張  主要材料:舊木、磚、銅板、鏡面鋼、特殊工藝 本案位於武漢市區才茂街,原址是一座混凝土工廠,規劃中保留了原廠址部分結構和廠房。接待中心的設計成為項目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我國老的工業建築遺存眾多,保護一些並賦予新的內涵,對於探索工業遺產保護與再利用模式,實現工業遺產的可持續發展,頗有意義。
  • 重慶發電廠煙囪成「巨型溫度計」 工業遺址變景觀
    昨日,記者就九龍電廠關停所留下的工業遺址到底應該如何成功轉型,是否可以發展工業旅遊等問題,採訪了重慶師範大學重慶旅遊研究發展中心主任、地理與旅遊學院羅茲柏教授。  藝術再創造  帶來新價值  「在不制約城市建設、沒有安全隱患的前提下,應該保留這根大煙囪。」
  • 中車舊廠區「進軍」文藝圈 蘭州七裡河30年老廠區變身工業文化主題...
    近日,蘭州首個工業文化主題公園——中車·拾光公園(暫定名)正式開工建設,項目由蘭州市七裡河區政府委託中國中車集團旗下中車科技園發展有限公司投資約2500萬元代建,預計於2020年4月正式投入使用。據了解,中車·拾光公園位於蘭州市七裡河區蘭工坪路,總佔地26513.78㎡,前身為蘭州機車廠柴油機廠區,是蘭州市老工業園區「退城入園」後,首個於廠區原址開發建設的文化遊園。中車·拾光公園將打造以工業文化遺址體驗為核心理念,以多功能多元化布局為承載,意在將工業文化精神融入蘭州市民的日常生活場景中,將自然、文化、生活進行有機結合。
  • 廠區變景區:工業旅遊進入黃金髮展期!
    不僅是江西,北京、廣東、福建等地也都在著力布局工業旅遊。北京在今年1月首次發布了12條工業旅遊線路,涵蓋工業旅遊示範點、工業遺址、工業博物館、產業園區等多種工業旅遊資源。<<<圖片源於網絡廣東工業旅遊在觀光工廠、工業博物館、現代工程景觀、工業遺址公園、創意產業集聚區等業態建設上初具規模,產生了一批知名的工業旅遊景點。8月,廣東省文旅廳還發布了20條廣東省工業旅遊精品線路。
  • 綿陽借鑑"北京798"打造創意文化街 工業文化獲新生
    目前,綿陽借鑑「北京798」實現老廠區新生的藝術、商業相結合的新模式,在躍進路打造了全新的「1958 創意文化街」,在建築中保留了躍進路的經典紅牆,將建築立面、商業街區空間、主題雕塑結合,形成綿陽首個文化之街、歷史之街和商業之街,令躍進路深厚的工業文化煥然新生。
  • 老廠區變身工業博物館 煙臺開發區新建亞東文創園
    水母網12月9日訊(YMG全媒體記者鄒春霞 通訊員 楊超 )提起亞東文創園,很多人不知道,但是提到由亞東標準件老廠區和西部熱電換熱站,很多開發區人都清楚。亞東文創園就由這兩部分組成,共佔地15232.3平方米。
  • 北京玉泉山下北塢公園:稻田景觀頗具規模 曾盛產「京西貢稻」
    北塢公園外晾曬著剛收割的「京西貢稻」,引得市民駐足探究。年過半百的王鳳英和81歲的母親在稻田裡撿拾稻穗,「收穫」不大卻興奮不已。身體硬朗的母親低著頭,背著手,仔細尋找田裡收割時遺漏的稻穗。「割的太乾淨了,半小時才撿了一小把。」王鳳英對母親說,「媽,我小時候放學後跟著您去地裡撿稻穗,還記得不?」「記得!」
  • 臺糖廠區 轉型休閒勝地
    臺糖在十多年前就開始尋求轉型,自1990年以來,臺糖陸續轉型開發休閒產業,利用糖業生產所遺留之廠區房舍及農場土地,開發成為觀光糖廠、度假村、主題樂園、旅館酒店及購物中心等,由過去砂糖食品的供應者,延伸為休閒生活的提供者。
  • 北京又一景點走紅,人稱京西「九寨溝」,卻因「五絕」勝過天堂寨
    北京城內除了說不盡道不透的繁華之外,言歸正傳這裡還是一處旅遊勝地,除了著名的萬裡長城,有故宮,天安門廣場之外,還有許許多多的自然風光美景以及人文景點都是非常不錯的,每年都會吸引全國各地的遊客來此遊玩觀賞,體驗京城之內的大好風光,我們今天說到的就是一處位於北京的景點,一起來看一看吧!
  • 北京轉型升級20個文化產業園
    來源標題:轉型升級20個文化產業園千龍-法晚聯合報導(記者 蒲長廷)「網際網路+文化」、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等新興文化企業收入佔比達到52.1%;科技含量高、創意程度高、附加值高的移動新媒體、數字娛樂、數字出版等領域企業收入實現同比增長40%以上;通過舊工業廠房改造利用、傳統商業設施升級、有形市場騰退轉型三種方式,轉型升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