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杜甫困中詠隴南 蘇軾夢裡見仇池
隴南市文化館館長高玉強推薦隴南留存的古詩詞
中國甘肅網6月6日訊 據西部商報報導(首席記者 唐學仁)在經歷了幾場別具特色的最美詩詞朗誦專場活動之後,由西部商報社、甘肅省詩詞學會聯合發起的「甘肅詩詞大會」大型文化公益活動,更是受到了廣大詩詞愛好者的追捧和好評。與此同時,「甘肅詩詞大會」甘肅經典詩詞推薦也從未間斷,省內各市文化館,以及廣大詩詞愛好者源源不斷地將自己喜歡,並認為最能體現最美甘肅的詩詞推薦到了組委會。
隴南市文化館館長高玉強說,中國是詩的國度,甘肅是詩的原鄉,「甘肅詩詞大會」活動對於促進甘肅詩詞的持續發展,弘揚甘肅傳統文化,非常有意義。「隴南自古是入川要道,文化遺蹟豐富,許多名人都在這裡留下了著名的詩篇。而隴南還是三國主戰場,從秦開始到現今,很多隴右大事都發生在隴南,因此,我認為隴南市存留的古詩詞最能代表甘肅最美詩詞。」高玉強說。他特意向「甘肅詩詞大會」推薦了幾首隴南留存在古詩詞。
乾元中寓居同谷縣作歌七首(其七)
【唐】杜甫
男兒生不成名身己老,三年飢走荒山道。
長安卿相多少年,富貴應須致身早。
山中儒生舊相識,但話宿昔傷懷抱。
嗚呼七歌兮悄終曲,仰視皇天白日速!
創作背景:唐玄宗天寶十四年安史之亂爆發,亂軍一度攻入長安。玄宗奔蜀,太子李亨在靈武繼位,為肅宗。杜甫投奔肅宗,被任命為左拾遺。不料很快因營救房琯,觸怒肅宗,被貶到華州任司功參軍之職。乾元二年(759),杜甫四十八歲。七月,他自華州棄官流寓秦州(今甘肅天水),十月,轉赴同谷(今甘肅成縣),在那裡住了約一個月,這是他生活最為困窘的時期。一家人因飢餓病倒床上,只能挖掘土芋來充腸。杜甫在隴南的旅途中,以現實主義的寫作手法,按照所經歷的時空順序寫下了《發秦州(乾元二年自秦州赴同谷縣紀行十二首)》、《乾元中寓居同谷縣作歌七首》這兩組大型組詩,還有四首五言古詩《萬丈潭》、《兩當縣吳十侍御江上宅》、《發同谷縣》、《木皮嶺》,共計二十三首詩歌。其中《乾元中寓居同谷縣作歌七首》是杜甫七言古詩的代表之作,描繪流離顛沛的生涯,抒發老病窮愁的感喟,大有「長歌當哭」的意味。此為第七首,是組詩中最精彩的篇章。
雙石
【宋】蘇軾
夢時良是覺是非,汲井埋盆故自旖。
但見玉峰橫太白,便從鳥道絕峨眉。
秋風興作煙雲意,曉日令涵草木姿。
一點空明是何處,老人真欲住仇池。
創作背景:仇池山位於甘肅省隴南市西和縣南境,蘇軾一生未曾涉足隴原,但他對仇池山情有獨鍾,在多首詩中提到仇池,將其作為可以避世之仙山、桃源。蘇軾於元祐七年(1320)知揚州,他的表弟程德孺知其有石癖,送給他兩塊英石,一白一綠,蘇軾看到極透漏峭峙之態的綠石後,突然就想起了自己不久前在潁州知州任內所做的夢,夢裡蘇東坡被人引至一官府,榜書「仇池」,此地山川清遠幽深,不同凡響,朋友告訴他這是道教十六洞天之一小有洞天(王屋洞)的餘脈,杜甫在《秦州雜詩》中曾經提到「萬古仇池穴,潛通小有天」宦途失意,有歸隱之心的蘇東坡看到這塊奇石,便想到了潁州之夢,想起了仇池,便名之為仇池石,視之為「希代之寶」,為此,他寫了《雙石》詩並序。
特別提醒
參加了詩詞朗誦會的蘭州城市學院文史學院大三學生段景慧說,通過「甘肅詩詞大會」活動,自己和同學受益匪淺,詩詞方面的領悟也有了很大的提高,還了解了許多未學未讀的古詩詞,並相應的學習了詩詞背景及蘊含的一些道理,在活動參與中,對詩詞文化也產生了濃厚興趣,這樣的活動對於他們的學習成長也肯定會有一定的幫助。
今日,由西部商報社、甘肅省詩詞學會、蘭州交通大學東方中學共同舉辦的甘肅詩詞大會東方中學專場比賽活動開賽。
時間:6月6日16:20
地點:蘭州交通大學東方中學新聞中心
活動參與方式
1.關注「西部商報」官方微信(xbsb01見報眉),發送留言推薦你心中最美的甘肅詩詞,發送「朗讀視頻+原詩+朗讀者姓名+朗讀者聯繫方式」,報名參與現場朗誦活動。
2.私信西部商報官方微博或者直接@西部商報參與、推薦。
3.登錄西部商報新聞網(www.xbsb.com.cn)進入活動平臺,參與活動。
4.撥打西部商報新聞熱線0931-8119000,諮詢活動詳情,推薦最美甘肅詩詞,參與詩詞朗誦季活動。
5.發送推薦內容到活動組郵箱:120594163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