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翔環境牽手嘉博文 推進有機廢棄物資源化產業發展

2020-12-19 中證網


        中證網訊 天翔環境(300362)7月1日晚間公告,天翔環境與北京嘉博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籤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旨在建立有機廢棄物領域環保工程方面的全面戰略合作關係,包括但不限於,裝備研發、設備製造、工程建設、項目運營管理、項目推廣等多方面的合作。充分發揮雙方的協同效應,共同推進環境產業領域市場空間巨大的有機廢棄物資源化及農業土壤修復產業可持續、協調發展。
        截至目前,天翔環境與嘉博文已籤署兩份餐廚垃圾處理項目成套設備採購合同,合同金額分別為4,628萬元、1,968萬元。項目合同金額佔公司2015年度經審計營業收入的13.36%,合同的履行將對公司的經營業績產生積極影響。
        天翔環境表示,通過本次戰略合作,公司將與嘉博文在有機廢棄物資源化產品為核心的土壤修復有機廢棄物領域、水土共治環保工程等方面結成長期、全面的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並將充分發揮嘉博文在有機廢棄物資源化處理、土壤修復行業的技術和產業鏈優勢,以及公司在環保技術裝備工藝製造能力和資本市場平臺優勢,雙方發揮協同效應,共同推進環境產業領域市場空間巨大的有機廢棄物資源化及農業土壤修復產業可持續、協調發展,符合公司主營業務發展戰略,將對公司環保業務開拓具有積極作用,符合公司的長遠規劃。(楊澎)

相關焦點

  • 天翔環境:與北京嘉博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
    [機構解讀]【看平】公司與北京嘉博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籤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旨在建立有機廢棄物領域(包括餐廚廢棄物、城鄉水體治理汙泥、養殖行業畜禽糞汙等)環保工程方面的全面戰略合作關係,包括但不限於:裝備研發、設備製造、工程建設、項目運營管理、項目推廣等多方面的合作
  • 北京嘉博文助力馬來西亞政府解決生態環境問題
    前不久,北京嘉博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與馬來西亞東海岸發展管理局(ECER)和生物科技發展局(Biotech Crop)三方籤約,就馬來西亞棕櫚油加工副產品資源化利用在馬來西亞做示範推廣。
  • 山東省農業科學院(壽光)農牧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產業技術研究院揭牌...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7日訊12月6日,山東省農業科學院(壽光)農牧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產業技術研究院、裝備研發中心和技術研發中心揭牌儀式在壽光市舉行,農業農村部科技發展中心項目管理一處處長鄭戈、省農業機械科學研究院黨委書記兼理事長範本榮,壽光市領導李鵬、曹建國參加揭牌儀式
  • 北京嘉博文公司考察團來湘潭考察湘蓮產業
    湘潭在線9月3日訊(湘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鄔雅琳)9月2日,北京嘉博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考察團來到湘潭,對湘潭縣湘蓮產業進行全面考察。市委副書記何俊峰、副市長劉永珍參加考察。7月18日,在2019小鎮中國(湘潭)發展大會上,湘潭縣人民政府、北京嘉博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廣東嘉博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湘潭產業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三家共同籤訂了湘蓮產業發展戰略合作協議。
  • ...訪中國循環經濟協會副會長、北京嘉博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首席...
    近日,記者走訪了北京嘉博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位於北京朝陽循環產業園的高安屯餐廚廢棄物資源化處理廠,目睹了餐桌上的殘羹冷炙、廚餘廢料是如何轉化成土壤喜歡的生物腐植酸肥料的。「所有有機廢棄資源都能夠用來涵養土地。」10年前,帶著這樣的認識,於家伊踏上了這條橫跨環保與農業的循環產業道路。
  • 天翔環境再次報送破產重整申請 退市自救僅剩約兩個月時間
    近期,8月13日、17日發布的相關公告表明,天翔環境似乎找到了解決債務困境的途徑與方案:即上市公司通過引入產業戰略投資者完成控股權轉讓,並用一攬子方案解決關聯方資金佔用問題,恢復正常的生產經營及盈利能力。
  • 踐行綠色發展理念 推進秸稈資源化利用
    為破解廣西秸稈綜合利用不利局面,2018年,自治區農業農村廳啟動了「秸稈資源化綜合利用試點」,在全區57個縣(市、區)按照聚焦重點區域、聚焦重點作物、聚焦重點環節,以推進秸稈禁燒重點區域秸稈基本全量利用為發力點,以建立秸稈綜合利用獎補模式機制為突破口,以推廣秸稈機械化粉碎翻壓還田為抓手,不斷提升秸稈農用水平、秸稈收儲運專業化水平、秸稈市場化利用水平。
  • 北京嘉博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嘉博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2001年成立於中關村的中外合資企業,股東包括世界著名投行美國高盛集團、世界著名飼料大王美國康地集團、亞洲*大的食品航母上海光明集團等。北京嘉博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利用微生物技術致力於城市有機廢棄物的治理,同時實現資源循環再利用的環保型高新技術企業。
  • 2019年全國有機固廢處理與資源化利用研討會在合肥舉行
    &nbsp&nbsp&nbsp&nbsp由中國環境科學學會與同濟大學聯合主辦的「2019年全國有機固廢處理與資源化利用研討會」於5月9日-10日在安徽合肥舉行。會議主題為「聚焦國家生態環境需求、面向國際先進和未來的資源化技術、落實無廢城市發展路線」。
  • 反食品浪費法草案將審議 推進食品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附股)
    從上海市專題調研內容看,除糧食生產、加工、銷售等傳統環節,還特別提出了推動食品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通過將餐廚垃圾等轉化為沼氣、肥料等資源品「榨乾吃盡」,最大限度減少浪費。華創證券指出,日前,住建部等12部門聯合印發《進一步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若干意見》,為生活垃圾分類列出了時間表,北京、上海等46個重點城市將在2020年底力爭實現分類投放,地級及以上城市力爭5年內分類投放,這將為餐廚垃圾回收利用創造條件。
  • 中國節能赤水河酒糟資源化利用:「從土裡來到土裡去」
    「目前,我們針對貴州茅臺酒廠每年產生的釀酒廢棄物,採用微生物厭氧發酵技術,生產可再生能源和有機生態肥料,從而解決酒糟廢棄物對當地環境的汙染,降低釀酒企業處理成本,實現資源的再循環利用。」姚琮強調說,由雙方投資建設的綠生有機肥有限責任公司,以茅臺酒糟為原料,採用先進發酵技術、廢料生產工藝,生產出的生態有機肥料可提升土壤肥力,改善土壤板結狀況,同時有助於提高農作物的產品產量及品質。
  • 勁牌將酒糟、藥渣循壞利用 實現廢棄物資源化
    新華網武漢10月11日電(李欣 袁峰)近年來,勁牌公司在綠色和諧、循環可持續的道路上不斷探索,對酒糟產品、環保泥、藥渣等各類廢棄物已初步形成了一套獨有的循環利用體系,來實現廢棄物減量化、再利用及資源化。
  • 生物質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研究獲進展
    廢棄生物質既是環境汙染物,同時也是可再生原料。熱解是廢棄生物質資源化利用的重要技術之一。通過缺氧條件下的生物質熱解,可以得到可再生的生物油、生物炭和一部分熱解氣。然而,目前存在兩個嚴重阻礙熱解技術商業化應用的關鍵問題,一是熱解生物油不穩定易老化變質、且成分複雜難以分離提質,二是熱解過程產物價值較低,產品缺乏市場競爭力。
  • 園林廢棄物在青實現資源化利用 高溫下煉成寶
      文/圖 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洪智  在今年的青島市兩會上,有人大代表提出加快對園林廢棄物進行資源化利用的建議,並闡述了其經濟價值不容小覷。半島記者探訪得知,園林廢棄物需要在幾百攝氏度的高溫下裂解,最終生成生物炭、生物油等用途多多、市場潛力極大的「寶貝」。
  • 項目推介|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及年產10萬噸凹凸棒土壤調理劑項目
    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及年產10萬噸凹凸棒土壤調理劑項目項目概況項目引入歐洲領先的有機固體廢棄物處理技術,計劃新建兩條生產線及其配套設施。第一條新建年處理2萬噸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生產生物有機肥料的生產裝置,針對農業廢棄物(農作物秸稈、畜禽糞便等)進行高溫無害化快速處理及資源化利用,生產高效、安全、環保的有機肥產品。第二條計劃新建年產10萬噸凹凸棒土壤調理劑生產裝置,通過對凹凸棒石礦產資源和泥煤褐煤資源進行改性加工和複合,生產新型土壤調理劑產品。建設內容總投資估算9567萬元。
  • [公告]天翔環境:關於2018年年報問詢函的回覆
    天翔環境正在積極推進司法重整,擬通過司法重整一攬子解決控股股東非經營性資金佔用問題。除了重整之外,控股股東未能提供其他的償還方案。序2-8:為進一步擴大公司業務市場,公司擬在油田環保、市政汙水處理、有機廢棄物資源化及農業土壤修復產業等各項環境治理領域,加大市場開拓力度。公司已與多家客戶達成合作意願,共享產業資源。其合作模式為對客戶承接的各項環境治理項目,由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向客戶提供治理項目的設備及服務。
  • 江蘇省「十三五」現代生態循環農業發展規劃
    從發展前景來看,結合農業產業布局,在我省推廣種養有機結合、農牧循環發展、產業生態友好等生態模式,因地制宜開展生態循環農業建設,對促進農業轉型升級,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    2、面臨挑戰    面向「十三五」,推進生態循環農業發展也面臨不少的困難與挑戰。首先,生態環境是我省全面小康建設的突出短板。
  • 生物天然氣(BNG)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
    加快生物天然氣(BNG)產業化發展,既能做好有機廢棄物綜合利用,增加可再生能源消費,又能保護生態環境,支持循環農業發展,變廢為寶,一舉多得,適合於大規模推廣。 加快發展生物天然氣(BNG)項目是規模化處理縣域有機廢棄物的重要途徑,是治理水、土壤和空氣汙染,保護縣域生態環境的重要措施。
  • 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鄂爾多斯固廢所堅持垃圾資源化利用紀實
    草原上的「環保勒勒車」——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鄂爾多斯固廢所堅持垃圾資源化利用紀實□ 閆錫坤 本報記者 李 豔在內蒙古的鄂爾多斯市準格爾旗沙圪堵鎮的村莊裡,經常可以看到一輛彩色車身的廂式貨車,車廂上面寫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