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青年「5R主義」啟示錄(全文)

2020-12-23 網易財經

【香港《亞洲周刊》7月21日(提前出版)一期文章】題:德國青年5R主義啟示錄(作者陳美慧)

一定要追求經濟成長,人類文明才能進步?一定要有錢,日子才過得下去?德國青年拉斐爾·費爾默不願相信,他拒絕讓金錢主宰生命,雖身無分文,卻過著富足的日子,食、衣、住、行,樣樣不缺。他要以個人經驗喚醒世人,假如地球的資源能以「全球化的觀點」公平地共享,如果金錢的重要性不被扭曲,汲汲營營或強取豪奪都變得多餘,美債歐債怪獸都不會出現,人可以活得更幸福,地球可以更和諧。

費爾默把他的社會運動取名為Forward the(R)evolution,意思是以和平、永續的方式,加速革命,推動人類的進化,塑造一個公平、健康的社會,與地球和諧共生。關鍵字全是re開頭的,包括拒絕浪費(refuse)、修理代替丟棄(repair)、減少垃圾(reduce)、資源回收(recycle)、資源再利用(reuse)等。

拒絕金錢主宰生活

150年前就實現工業化的德國屬標準的富裕社會,根據聯合國的統計,德國約四成的食物是被丟棄的。其中有部分是過期的,而部分被迫下架,只因賣相不好、不夠生鮮誘人。許多過期的食物其實也不是真的壞掉,只是廠商加速代謝的障眼法。費爾默強調,他厭惡富裕社會的假性需求及浪費,因此決意抵制金錢。

在德國,即使到別人家院子裡撿垃圾也屬盜竊行為,是犯法的,所以剛開始的時候,費爾默得趁夜黑風高,到超市後院的垃圾桶展開搶救行動。「翻垃圾桶不噁心,朱門酒肉臭才噁心,以鄰為壑才丟臉。」費爾默寫信給柏林各連鎖超市,宣導其「食物分享」的理念。後來,擁有30家分店的有機超市BioCompany首先響應,同意費爾默每星期兩次前去清理廢品。

回收的食物多得吃不完,過剩的全被放到一個名為「食物分享」的網絡上,供人自由取用。德國聯邦消費保護部今年3月公布的調查顯示,每名德國人每年平均浪費的食物多達82公斤。

「食」只是起點,費爾默貫徹無錢的生活方式:他們一家的衣服來自慈善機構的贈與;住在教會的活動中心,以整理花園、修繕房屋及協辦公益活動抵房租、電話費和上網費;腳踏車是他的代步工具,長途則靠拼車或搭便車。「全德國有5000萬輛小客車,平均只坐1.3人,大家都求一己之便,塞車怪誰?」

費爾默家裡最值錢的財產———電腦,是父母送的生日禮物,二手洗衣機是上eBay用粉刷牆壁的勞務換來的,連看牙醫、老婆生孩子前的產檢,也沒付過半毛錢,他說他誠意說明原委,很幸運,碰到的人都樂意配合交換交易。

唯一的例外是接受國家每月184歐元的兒童福利金,給19個月大的愛女愛瑪買醫療保險,免得青少年保護局找麻煩。費爾默太太、29歲的妮維思和丈夫因理念接近而結合,但天氣惡劣時她也坐地鐵,偶爾也買巧克力解饞。西班牙籍的妮維思以抵制消費支持老公,每月平均只花40歐元。

費爾默認為:「價值本該是供需關係定義出來的,不是一成不變的,錢使得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變得多餘,人際如何不疏離?」他只是想撥亂反正,回歸正常。

取予未必完全對等

有人罵他們好吃懶做,沒錢行得通是因為「正常」社會的支撐,更有人指責他們讓小孩吃撿來的食物,不負責任。對這些質疑,愛笑的費爾默心平氣和地解釋,文明人常忘了「取」和「予」不一定要在同一個時間發生,對象也不完全對等,譬如他雖接受甲的食物接濟,但幫乙修電腦、教丙西班牙文、替丁擦窗戶、每星期接受一到三個媒體訪問,忙得不可開交,絕非成天蹺著二郎腿的社會寄生蟲。他相信,人怕沒錢,是因為恐懼生活無以為繼:「如果我能證明沒錢一點都不可怕,人不就可以活得更率性、自由了?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來做有意義的事?」他們的小女兒健康活潑,極少生病,可能正因為吃的是有機素食。

費爾默出身書香世家,家裡從不缺錢。小時候讀森林小學,嫻熟掌握各種生活技能,12歲起打工賺零用錢;中學時,他以為有錢就可以解決社會不公,立志賺大錢;大學時相信從政才能解決問題,選讀政治系;大學即將畢業之際,和兩個好友前往墨西哥旅行,原本只是囊中羞澀,不得不精打細算,用最省錢的方法旅行,後來發現沒錢其實同樣能生存。他們2009年1月出發,搭過525輛便車,以打掃、煮飯的勞務換搭便船的機會,歷經15個月的時間,一行3人終於抵達目的地。

人性之善無所不在

那次的旅行經驗,讓他體會到人與人之間最真實的善意:「我一開始就表明沒錢,人家幫助我,信任我,給我東西吃,讓我睡客廳,純粹出於人性之善,這種 善 其實無所不在,但為什麼只要牽涉到錢,傷害、犯忌、欺騙就跟著出籠?」這層體會,成了他回國後貫徹「零錢」生活、一頭栽入社會運動的動力。

費爾默說他不想傳教,更非矯情嘲弄窮困的人,他只想以身作則,影響身旁的人,鼓舞他們在可能的範圍之內盡一己之力。譬如他的父母,早就向麥當勞說不,並且吃素。費爾默的網頁上,列舉了許多「前輩」的壯舉———南非的阿丁3年不用錢了、美國的蘇艾羅12年,德國的海德瑪莉16年……鄰近的奧地利鄉下,也有一個令人鼓掌的絕佳例子:38歲的珊德拉帶著老公和3個小孩向500年都分解不了的塑料宣戰,誓言至少把自家變成一個零塑料的地方,3年多後連牙膏、牙刷、洗髮精都已找到替代品。

樂觀的費爾默說,每個人奮鬥的方式不同,但目標是一致的,「不要以為一小群有識公民的奉獻無法改變這個世界」。

(未經《參考消息》授權,任何單位、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原標題:德國青年「5R主義」啟示錄)

本文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咆哮帝吼出正能量 《我的特一營》新青年啟示錄
    被贊青年啟示錄  搜狐娛樂訊 「當陽橋頭一聲吼,喝斷橋梁水倒流。」《三國演義》中張飛的一聲怒吼,驚得夏侯傑墜馬而亡。怒吼下屬、怒吼同僚、怒吼長官……不過,「咆哮」過後,觀眾還是紛紛為「周瘋子」豎起大拇指,並稱讚該劇為「新青年啟示錄」。
  • 一口氣讀懂德國表現主義繪畫
    德國著名的表現主義藝術家有蒙克、基希納、黑克爾、施密特羅特盧、米勒、康定斯基、馬克爾、克利、科柯施卡、格羅斯、貝克曼、迪克斯、克裡姆特等藝術家,他們成立的著名社團有橋社、青騎士社、狂飆雜誌社、新客觀社及奧地利產生的維也納分離派。
  • 消費主義、歷史語境與當代青年文化思潮
    消費主義作為當代青年文化思潮之一,不單純是一種影響—反應的關係,需將其放置在轉型中國的複雜語境中,一方面解讀青年文化及其價值觀念在消費主義體系中的呈現方式; 另一方面,也從中探討中國消費主義文化自身的運行邏輯。
  • 德國專家:單邊主義下各國都難獨善其身
    14日,德國黑森州國際事務司前司長博喜文在接受央視記者專訪時,也駁斥了美國的荒謬指控。德國黑森州國際事務司前司長 博喜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已經證實,基於目前的經濟形勢,中國的匯率政策是正確的。很難想像中國政府要控制匯率走低,因為這也會傷及中國和世界經濟。
  • 德國的貴族青年如何變成抵抗納粹的軍人
    施陶芬貝格的崛起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不久,德國社會上興起了一股聲勢浩大的「青年運動」(Jugendbewegung)。馮•席臘赫領導的「希特勒青年團」(Hitler-Jugend)最初也是青年運動中的一個派別,希姆萊則加入過非政治性的社團「自由青年聯盟」。在國家社會主義開始興起的那個階段,青年運動成了重要的開路先鋒。1933年納粹上臺後,希特勒下令將青年運動納入到「民族青年運動」的軌道中,解散原有的青年團體,僅保留由國家控制的「希特勒青年團」。
  • 列寧 ‖ 資產階級的和平主義與社會黨人的和平主義
    第二篇(或章)考茨基與屠拉梯的和平主義  考茨基是第二國際最有威望的理論家,是德國的所謂「馬克思主義中派」的最著名的領袖,是在帝國國會中組織了特別黨團「社會民主黨工作小組」(哈阿茲和累德堡等人)的反對派的代表。現在德國有些社會民主黨的報紙登載了考茨基論和平條件的文章,這些文章轉述了「社會民主黨工作小組」就德國政府提議和談的著名照會所作的正式聲明。
  • 海德格爾:西方存在主義哲學之父
    海德格爾(1889—1976年)海德格爾(1889—1976年),全名馬丁·海德格爾,20世紀德國最有創見的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存在主義哲學之父。青年海德格爾出身德國普通天主教家庭的海德格爾,從小受到良好的學校教育,並很早就對哲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 模擬經營放置類手遊《閒置啟示錄》安卓漢化版發布!_遊俠網 Ali213...
    《閒置啟示錄》安卓漢化版發布!  LMAO漢化組作品編號-1218點擊進入《閒置啟示錄》安卓漢化版下載地址  【漢化說明】  漢化版本說明:全文本漢化。  eg一句評。
  • 可怕的《劉伯溫預言》和《聖經啟示錄》!
    老外的《聖經·啟示錄》中也說,在世界終結之前會有「七印」被揭開。其中前四印分別被後世文人描繪成代表瘟疫、戰爭、饑荒、死亡的天啟四騎士。這些令人畏懼的神秘形象,一直為中世紀歐洲的文學作品蒙上了悲涼和恐怖的陰影。對於人類是否能把握自己的生死,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思考。
  • 青年從德國尼奧普蘭學到了什麼?
    它又從德國尼奧普蘭那裡學到了什麼?帶著種種疑問,筆者開始探尋之旅……管理上採取的仍然是國有企業的模式,誰說的都算,誰說的都不算……熬到1999年,龐青年決定單幹,通過股權併購成立今天的金華尼奧普蘭有限公司,直接與德國尼奧普蘭合作,開啟了青年走向輝煌的「康莊大道」。
  • 不負青春 踏夢前行——臺灣青年大陸追夢啟示錄
    新華社北京7月2日電 題:不負青春 踏夢前行——臺灣青年大陸追夢啟示錄  新華社記者  兩岸交流的澎湃大潮中,青春不缺席。臺灣年輕一代正越來越多跨過海峽,來大陸追夢、築夢、圓夢。  今年,陳亞妏獲得「福建青年五四獎章」。「這麼短時間收穫這麼多,這是待在臺灣不能設想的。」她說。
  • 《新約聖經》| 啟示錄全景
    我們從創世記開始,今天終於走到了聖經的最後一卷書啟示錄。一提到啟示錄,首先就會有一個先入為主的觀念——啟示錄是一本難解的書。啟示錄之所以難解是因為觀察方法錯誤。實際上如果方法正確的話,沒有比啟示錄更容易解釋的書了。啟示錄裡充滿了象徵,預言和神秘色彩。我們不得不承認在詳細解釋這些細節問題時遇到了很多問題,也引起了不少爭議。
  • 愛潑斯坦與超人類主義
    國外網友發現了答案:他是一個超人類主義者超人類主義(英語:Transhumanism,縮寫為H+或h+)有時也被稱為超人文主義或超人主義,是一個與人類增強類似的術語。它現在是一個國際性的文化智力運動,支持使用科學技術來增強 精神、體力、能力和資質,並用來克服人類狀態不需要或不必要的方面,比如殘疾、疾病、痛苦、老化和偶然死亡。
  • 《啟示錄》預言系列第十二課 :撒旦和它的同盟
    1、從海中上來的獸——羅馬教廷 在啟示錄第十三章形容另一個獸
  • 西方藝術史:德國表現主義新客觀派批判政治的畫家喬治·格羅茲
    表現主義和新表現主義的藝術表現主義的新客觀現實派(Neue Sachlichkeit),產生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德國,主要成員有喬治·格羅茲《葬禮》1918年《德國:一個冬天的故事》1919年《無題》1920年《共和國自動化》1920年《
  • 為「空巢青年」澆灌些慎獨情懷
    除了備受關注的「空巢老人」之外,「空巢青年」一詞近年也逐漸進入了大眾的視野。與「空巢老人」的被動獨居不同,「空巢青年」大多指是主動選擇獨居並且單身的年輕人——他們遠離家鄉,在大城市中打拼,還大都有一份收入尚可的工作。有專家指出,「空巢青年」的產生其實和社會經濟發展有關。(1月21日《澎湃新聞》)  「空巢」作為一個形容人生存狀態的修飾定語,過去往往用在形容老年人身上。例如,形容子女不在身邊的老年人形單影孤狀態時,我們稱其為空巢老人。
  • 生化危機:啟示錄2
    《生化危機:啟示錄》《鬼泣4》特別版將更新中文字幕 卡普空傳奇ACT大作《鬼泣5》已於3月8日正式解鎖,《生化危機2》重製版也在全球贏得了巨大的銷量和優秀的口碑。
  • 阿爾布雷特·丟勒開創了,德國美術「丟勒時代」
    今天小編給大家來介紹一下,德國畫家阿爾布雷特·丟勒簡稱(丟勒)丟勒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代表人物之一,德國文藝復興時期的畫家、版畫家和理論家。德國美術史上稱他所處的時代為「丟勒時代」。版畫方面的代表作品有《啟示錄》《四使徒》《亞當與夏娃》等,還有美術理論著作《繪畫概論》和《人體解剖學原理》。
  • 克魯泡特金《告青年》全文
    現在中文網際網路上所流傳的《告青年》僅為四部分前兩部分,現將全文補足,望益於諸君第六章告青年一
  • 啟示錄思考9:七號(2)
    「啟示錄思考」系列講道第9講:七號(2)親愛的弟兄姊妹,大家好!大家對啟示錄這卷書的學習感興趣嗎?你一定要認真對待、堅持學習!上一講學到了七號,是否感到有些難懂呢,啊,或許需要一些歷史背景知識吧!我要說的是,弟兄姊妹們學習啟示錄,真正必備的一本書就是《善惡之爭》,你要學會把本書的各章和啟示錄的內容一一對應起來閱讀。啟示錄,讓我們看到天上的基督,讓我們學會仰望他、敬畏他、高舉他的律法,他是萬王之王,地上驕傲的權勢都必降為卑,誰也阻擋不了他救贖的計劃;啟示錄,一直在帶給歷世歷代上帝的百姓盼望和安慰,並且特別為末時代的教會指向基督的再來!主必快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