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到,家裡最髒的地方竟然是冰箱」「吹空調不舒服可能是灰塵、蟎蟲引起的過敏」……在網上看到這樣的文章標題,不少消費者會點進去一看究竟,甚至很快請專業人員上門清洗家電。這是一些人經歷過的「健康危機感」。
針對上門清洗家電這一新興行業,許多消費者「吐槽」暗藏套路,有時候知道是「坑」,但稍不留神就掉進去了。湖南省消費者委員會日前專門發布消費提示:家電清洗亂象多,謹慎選擇維好權。
家電清洗行業到底存在哪些「漏洞」?消費者如何規避?
定價無標準,清洗難監督
「清洗空調真的是件麻煩事。」9月初,長沙市民劉娜發現開啟空調後,吹出來的風有異味,問了幾家專業清洗店後,卻讓她有些犯愁。
「同樣是掛式空調,有的報價90元一次,有的報價120元一次,還有的報價200元一次。」劉娜介紹,當她問及怎樣清洗,工作人員卻含糊其詞,讓人無從選擇。
記者在「58同城」手機APP搜索「家電清洗」,能夠提供這項服務的市場主體大多是家政公司,還有部分維修公司和環保公司。APP裡的各種報價表讓人眼花繚亂。以清洗掛式空調(2匹)為例,「長沙鎖先生維修服務有限公司」報價為30元一臺,「長沙通誠環保」報價為90元一臺,「長沙夫邦家政服務有限公司」報價132元一臺。
「有時候花錢也買不來滿意。」家住嶽陽臨湘的張琴不無感慨地說。
張琴近來全身皮膚瘙癢,醫生說可能是衣服被細菌感染引起,是否平時洗衣、穿衣沒太注意衛生?張琴反覆琢磨,意識到問題可能出在洗衣機上,自家的洗衣機已經6年沒有清洗過。她打電話請來家政人員,沒想到對方只是在洗衣機裡倒了些消毒液,洗洗刷刷就結束了,收取200元費用。
「費用不便宜,清洗很潦草。」張琴感覺不放心,又從維修店找人拆開洗衣機,這才發現內筒還有一層厚厚的汙垢。
「家電清洗行業雜亂無章,沒有統一的收費標準,吃虧的可都是消費者。」記者在採訪過程中發現,不少市民在家電清洗上都吃過「啞巴虧」。
家電清洗為何亂象多
隨著家電清洗行業迅速發展壯大,家電清洗市場收費標準不一、虛報家電問題、應付式清洗等愈發突出。
今年7月,長沙市民李女士請專人清洗冰箱,作業過程中工作人員不慎將冰箱電路主板弄壞。「害得幾天沒用上冰箱,不少需要冷藏冰凍的食物都壞掉了,機器的使用壽命也難免受影響。」雖然最終由清洗公司更換了新的電路主板,但還是讓李女士揪心不已。
家電清洗沒有想像的那麼簡單。
「家電清洗並不是只要把家電的油漬和鏽漬清洗掉就完畢了,真正的專業清洗必須了解各種家電的結構,還要掌握拆卸、安裝、調試等技術。」格力電器有關技術負責人馬星說,消費者的評判標準往往停留在表面是否光潔,給了部分商家可乘之機。
家電清洗的報價也沒有看上去那麼「單純」。
「可以不換,那你自己把空調裝回去。」在長沙一家電商公司上班的80後孫可,曾在網上找到費用僅為45元的空調清洗服務,中途工作人員說空調濾網需要更換,得再加80元。孫可提出質疑,不料反被「威脅」。
多位接受記者採訪的消費者表示,由於沒有專業知識做支撐,面對清洗人員的各種說辭,很容易被帶進預設的消費場景,吃了暗虧。他們期待儘快確立行業標準,為消費者說話。
據了解,《家用空調清洗服務標準》2010年7月已實施,規定空調清洗服務除了檢查電源線路的安全性,還要清洗過濾網、蒸發器、冷凝器等重要部件,但一些服務機構沒有按照相關標準進行操作。另外,因為缺乏統一的收費標準,給市場上不少商家留下操作空間。
一位不願具名的家電清洗行業人士透露,家電清洗行業發展空間巨大,目前部分家政公司和家電維修行業人員轉投該領域,相比非專業的「遊擊人員」,他們有一定的服務意識和技術基礎,但力量仍顯薄弱,致使消費者的獲得感偏低。
找準正規廠家官方售後
記者走訪發現,部分知名家電品牌均明確表明,會提供專業的售後保養服務。消費者撥打電話預約,根據家電類型收費,每次服務大致在100元至300元不等。
與此形成反差的是,市場上近年冒出的「專業家電清洗公司」,服務項目和價格則「五花八門」,往往讓人一頭霧水。
湖南省消費者委員會提示消費者,家電清洗應找準正規廠家官方售後。正規的家電品牌售後一般都有深度清洗服務項目,售後人員經過專業培訓,維修配件為原廠配件,有相應的維修記錄。
如何判斷收費是否合理、人員是否專業?省消委秘書長吳衛建議消費者採取「三步走」措施——
查驗上門服務人員身份。服務人員上門後,消費者應要求其出示身份證件,查驗其是否為廠家正規維修人員。
查驗收費依據和標準。正規廠家都有明確的清洗維修收費標準,消費者應要求服務人員出具廠家的收費依據和標準,謹防亂收費。
注意保留消費憑證,及時維護自身權益。消費者應妥善保管維修憑證,如合法權益受到侵害,要及時向有關行政部門投訴舉報或向當地消委組織投訴。
吳衛提醒,如果是老舊家電,建議更換新機。家電使用時間過長,會出現老化、短路等安全隱患。使用10年以上的老舊家電或已超過最長使用年限的家電,建議及時更換新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