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暖媽說教育
很多學生到了高三,家長都會糾結,到底是讓學生「寄宿」還是「走讀」,因為高三是最關鍵的一年,稍有閃失就會影響到學生的未來,很多家長走讀沒時間照顧孩子,還有些家長覺得住校學習氛圍更好。
很多高中家長都比較糾結,那麼住校和走讀,我們該如何選擇呢?可以聽一聽班主任的建議,在聽建議之前我們先來通過一個案例,分析一下,住校會不會有弊端。
高中生住校前後「判若兩人」,別不當回事,影響高考後悔就晚了
案例一:
小明開學已經是高三的一名學生,平時學習也很用功,雖然是個男孩,但是性格卻非常的懂事,由於媽媽平時工作忙,到了高三,小明主動和媽媽申請住校,這樣也可以減輕媽媽的負擔。
開始的時候小明的媽媽很猶豫,怕住校會影響到小明的學習成績,萬一和一群不愛學習的學生成為室友,會不會耽誤小明的學習成績,但是禁不住小明的再三懇求,還是同意了。
剛開始的幾周,小明還比較聽話,周末也按時回家,並且成績也沒有受到影響,但是後來小明的性格開始變得判若兩人,脾氣也大了起來,還養成了玩手機的習慣,媽媽發現不對趕緊找到班主任商量。
結果從班主任口中得知,小明最近的成績也在不斷下滑,還有「早戀」的情況,班主任建議小明媽媽,最好讓小明走讀,不然影響了高考,在後悔恐怕就晚了。
班主任不建議高中生住校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學習效率不高
很多家長和考生認為,「住校」可以節約很多時間,學生學習的時間更充裕了,並且學校的學習氛圍會更濃,對學生進行統一的管理,學生的學習效率會更高,而事實並非如此。
學生住校,一般都是4-8人侍寢,因為人數比較多,反而缺乏了安靜的學習環境,並且高中生自律性遠沒有父母想像的那麼高,沒有了家長的監督,學習效反而下降。
容易沾染不良的風氣
學生住校,寢室裡面的學生也比較「複雜」,學習水平和生活習慣都會不同,學生也容易沾染上不良的風氣,如:早戀、沉迷遊戲、打架鬥毆以及抽菸喝酒等行為,會嚴重影響學生的成績。
另外,寢室也是一個大家庭,室友之間的關係同樣需要「維繫」,很多學生因為人際關係不好,產生負面心理,情緒得不到釋放和疏導,學生更容易在學習上分心。
管理制度散漫
白巖松,曾說過「打死不讓孩子住校」並不是沒有道理的,白巖松覺得,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的關愛和家庭的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即便很辛苦,但是如果讓寄宿學校來代替,孩子的學習生活都會過於散漫。
雖然很多寄宿學校都有嚴格的管理制度,但是相對於家長的管教,學校是一個大家庭,老師需要管理的學生很多,而家庭教育的管理是一對一的,效果當然會不同。
高中生到底該不該住校呢?
家在學校附近的最好不要住校
如果家裡距離學校,比較近,或者學生自己和同學可以乘車或者步行獨立上學的,最好不要住校,走讀對學生的學習更有幫助,一方面家裡的學習環境要高於宿舍,另一方面飲食起居方面有人照顧,身體素質更好。
如果家離得比較遠,家長又沒有時間照顧學生,這樣可以選擇住校,這樣上下學會比較方便,父母也不用擔心孩子的安全,學生還能節省更多的時間學習。
根據學生的條件
並不是所有的學生住校以後都會出現上面這類問題,還要根據學生的性格、習慣以及自制力等多個方面,有些學生住校以後,不僅自己成績穩定,還帶動了其他同學一起學習,這類學生就比較適合住校。
而有些學生,在家裡的時候,學習還需要家長來監督和鞭策,這類學生就不適合住校,即便學生本人想要住校,家長也不應該同意,住校以後成績下滑的會非常明顯。
寫在後面的話:
高中階段,是學生最為關鍵的一個階段,家長和學生都要以學生的學習和健康為主,一切影響高考以及學生身心健康的事情,都要杜絕,要防患於未然,不然影響高考,真的就後悔莫及了。#高中#
今日探討話題:你覺得高中生到底該不該住校?歡迎在評論區下方發表你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