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同學在升入高中以後,都會面臨一個選擇,就是自己到底要不要住校。很多同學的家離學校比較遠,沒辦法像上小學和初中那樣走讀,只能選擇住校或者在學校周圍租房子住。相比於住校,租房子的成本過高,而且安全性沒有保證,除非讓父母進行陪讀,但那樣對家庭的經濟壓力又很大,所以大部分同學最後都選擇了住校。
但是住校也存在一些弊端,如果沒有仔細考慮如何解決,這些弊端會反過來影響大家的學業。住校普遍存在這3種弊端,如果你覺得自己克服不了,最好就不要住校了。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自控能力不足的問題
走讀的時候,同學們白天在學校有老師管上課,回家後有父母看著讀書做作業,雖然很不自由,但是時間的利用率還是很高的。但是住校之後就不一樣了,晚上的時間完全由大家自己支配,沒有老師管也沒有家長看著,學習只能靠個人的自控能力。
然而大家的自控能力普遍不高,沒人管的情況下,會把時間浪費在走神,閒聊和玩手機上。如此一來,住校不僅不會帶來成績的提高,還會導致下滑。對於自律不高的同學來說,到底要不要住校值得認真考慮。
融入集體的問題
選擇住校的同學,必然要面臨的一個問題就是如何融入集體。高中的寢室不可能有單間,最少也有4個人住一間,最多要8個人住在一起,這就涉及到集體生活。絕大部分同學,從小到大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突然和其他來自不同地方,有著不同生活習慣的同學生活在一起,心理上難免會不得勁。
而且集體生活,彼此之間不可避免地要發生一些口角上的衝突。如果處理不好和室友之間的關係,對個人的生活和學習有很大負面的影響。覺得自己無法融入集體生活的同學,要慎重選擇住校。
溝通問題
高中生活普遍都是很忙碌的,有熬夜也做不完的試卷、背了十幾遍也沒背下來的文言文和一場接一場的考試。長時間處在這種環境下,大家心裡都承受著很大的壓力,如果不及時和他人溝通傾訴,很影響心理健康,導致煩躁和不安。
如果走讀的話,大家還可以和父母面對面的交流傾訴,但是如果住校,很難把心裡話跟同學講出來。所以在高中交下幾個知心朋友很重要,但難度也特別高。你覺得自己能交下「知心朋友」嗎?
除非是非住校不可的高中生,都應該仔細考慮一下這3個弊端,如果覺得自己能克服,那麼選擇住校肯定是有好處的。如果克服不了,那麼寧願多花點錢,也別選擇住校了。
你喜歡「住校」還是「走讀」?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喜歡內容就點讚加關注吧!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