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因為是試管嬰兒,我的孩子被保險公司拒賠了!

2020-12-22 騰訊網

繁衍後代,是生命的本能。 而不孕不育,是一個在中國傳統中略顯禁忌的詞彙。

一邊是一線城市越來越晚的女性初育年齡,一邊是誰也不希望不孕不育這一噩夢落在自己身上。因為在很多中國人的傳統觀念裡,生不出孩子,尤其是生不出兒子,都是女方的錯。

雖然當下試管嬰兒技術作為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已經相對成熟,但人們對於不孕不育的焦慮依然存在。例如,不少人擔心試管嬰兒的健康和智力問題。

(圖片來源:pixabay)

事實上,試管嬰兒只是生命最初3到5天在實驗室器皿裡度過,生命孕育的主要過程還是在母親體內完成。因此,不管是生理、心理、還是智力,都跟自然受孕的孩子沒有區別。

即使是這樣,試管嬰兒在大眾的眼中依然區別於正常妊娠的嬰兒。來自湖南省的方女士就因為自己的孩子是試管嬰兒遭到了保險拒賠。

1案例簡介

2019年7月20日,方女士在懷孕時,購買了一份母孕安康保險,保額為10000元。

保險條款約定:連帶被保險人出生後二十八天內經醫院診斷為先天畸形,並在出生一百八十日內以治療畸形為直接目的施行手術,保險人按照特殊關懷保險金額乘以手術種類對應的比例給付新生兒先天畸形手術保險金。該條款中先天性心臟病(開胸)手術的給付比例為100%

2019年11月,方女士剖腹產生下一女孩,取名江某。2020年4月,江某因不適到醫院治療,被診斷為「先天性心臟病」,並於2020年5月進行了先天性心臟病的治療手術,共花費醫療費54765.16元(其中新農合補償23920.85元,特批20000元,個人支付10844.31元)。

(圖片來源:pixabay)

此後,方某向保險公司申請理賠,不料遭到保險公司拒賠,拒賠理由竟是:方某通過試管嬰兒手術產生的「妊娠」,與自然懷孕的婦女相比,不屬於保單上約定的「身體健康,正常妊娠的已婚婦女」。

無奈之下,方某隻好將保險公司告上法庭。

2 法院觀點

(圖片來源:pixabay)

法庭認為:保險公司提供的電子投保單和保險條款上均沒有提到正常妊娠具體指何種方式,眾所周知,正常情況下胎兒都是在子宮中生長發育,只有宮外孕等特殊情形才被稱為異位妊娠,本案中的正常妊娠應採用通常的解釋,即胎兒在子宮中正常生長發育,而非保險公司認為的通過自然受孕方式妊娠。

保險公司所述方女士系試管嬰兒手術人員,不屬於正常妊娠的理由本院不予採納;二、試管嬰兒的原因有多樣性,可能是女性不孕患者採取的輔助生殖措施,也有可能是男性不育患者解除不孕困難的方式,還可能是不明原因不孕患者所採取的方式。

所以保險公司僅憑方女士採取試管嬰兒方式妊娠就認定其相對於自然懷孕的婦女而言生理上存在某些不足之處的理由沒有事實依據。

法院最終判決保險公司賠償方某10000元保險金。

3關於試管嬰兒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評估,每7對育齡夫婦中約有1對存在生殖障礙,在中國,當下已有5000萬不孕不育患者。不育症不僅是醫學問題,更影響著社會和諧、人口質量和家庭幸福。

在傳統觀念中,如果夫妻之間一直無法生育,多數情況下會把生不了的鍋甩給女方。然而不孕不育,可能是男性患有不育症,也有可能是男女雙方均有問題。

全球疾病負擔(Global Burden of Disease)的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女性的不孕發病率為2705.66例/每十萬人。而中國男性的不育發病率為879.32例/每十萬人,比女性略好,但也不樂觀。

(圖片來源:pexels)

這種情況下,試管嬰兒技術應運而生,它採用醫療輔助手段幫助不育夫婦生育後代。試管嬰兒的誕生被譽為20世紀醫學界的一大奇蹟,不僅開創了一個全新的研究領域,而且造福了世界範圍內眾多的不育夫婦。

過去的20餘年間,試管嬰兒技術在中國發展極其迅猛,不少生殖中心都處於超負荷狀態。

那人們常說的試管嬰兒具體是怎麼實現的呢?

實際上它包含了三類,體外受精-胚胎移植(又稱「第一代試管嬰兒」)、卵胞漿內單精子顯微注射技術(「第二代試管嬰兒」)和植入前胚胎遺傳學診斷技術(「第三代試管嬰兒」)。

(圖片來源:pexels)

簡單來說,第一代試管嬰兒是人們常規理解的、使卵子與精子在體外受精後,再將胚胎移植回子宮內。第二代藉助了顯微操作完成這一過程。第三代則主要針對有遺傳風險的患者的胚胎進行檢測,可以有效預防有遺傳疾病患兒出生、提高人口質量。

目前,第一和第二代試管嬰兒技術較為常見。但可提高生育質量的第三代試管嬰兒技術仍很「小眾」,僅有9%的醫療機構可以提供。

4 慧培哥思考

回到這個案件中,保險理賠人員作為和醫學打交道的專業人士,應該摒棄一些非科學的世俗觀念,如果僅僅為了拒賠就將不孕不育的責任全部歸結為女性、將有不孕不育的女性簡單歸類為身體不健康的已婚婦女,這樣的理賠何來公正可言,這樣的保險又如何給大眾保障。

對於大眾來說,也應該客觀認識,不孕不育不是女性生育功能的汙名化,生育是男女共同的責任。其次,我們也應該了解試管嬰兒與自然授精嬰兒無異,甚至還有利用第三代試管嬰兒技術實現比自然授精嬰兒更健康的可能性。

(圖片來源:pexels)

總之,生育是一件神聖而又美好的事,願每個人都可以擁有生育自由。

相關焦點

  • 就因為是試管嬰兒,孩子得了先天性心臟病,保險被拒賠了
    但現在很多人都有不孕不育,或者高齡夫妻難以懷上孩子。所以他們會藉助試管嬰兒來幫助懷孕。但今年就有一個案子,因為孩子是試管嬰兒,得了先天性心臟病被拒賠了。以下來自(2019)湘0621民初1462號。01.試管嬰兒被拒賠陳女士家住嶽陽縣,1986年人。在2019年春天,因為年齡或其他原因,陳女士選擇了通過試管嬰兒懷孕。
  • 被保險公司拒賠了,如何保護自己?
    即便之前是血壓高,而後得了癌症,兩者沒有半毛錢關係,保險公司還是拒賠,還要解除合同,還不退你保費! 只要未告知的內容足夠重要:足以影響保險公司的承保行為時,保險公司就有權解除合同,並且拒賠。 那我們怎麼治他呢?
  • 孕期買保險保障母嬰平安,因寶寶是試管嬰兒遭拒賠
    來源:華聲在線華聲在線9月11日訊(三湘都市報·華聲在線記者 虢燦)「每天只需1塊錢,給孕媽和寶寶萬元保障」這樣的廣告語讓不少孕媽心動,嶽陽人的劉女士在懷孕4個月時就花了365元買了這樣一份的保險。寶寶出生後被診斷為患有先天性心臟病,做了手術,可面對理賠時,保險公司卻以寶寶是試管嬰兒而拒賠,劉女士把保險公司起訴到嶽陽縣人民法院。
  • 保險公司拒賠47萬 理由是死者孩子還是胎兒
    大卡車車所屬的物流公司只好將保險公司告上法院,經過法院的審理,認為物流公司實際需要承擔475075元的理賠款,這部分錢因為物流公司給大卡車上了交強險和商業第三者險,所以這部分錢由保險公司賠付,而物流公司答應聶某家人理賠56萬,剩餘的9萬多需要物流公司自己理賠。
  • 案例說保險:保險業務員被自家公司拒賠9萬保險金,打官司中……
    很多時候都是因為保險業務員的錯導致的。那麼,是業務員急著要業績,所以忽悠客戶麼?不一定,也許是保險公司的錯。例如本文的案例,就是保險公司培訓方面除了問題,導致業務員坑自己的保險糾紛。案例始末賀女士於2016年懷孕期間,因為肝功異常等原因11月17到22日在湖南省郴(chen)州市某醫院住院6天。期間檢測到「妊娠期糖尿病、妊娠合併甲腺功能減低」。2017年,賀女士生了孩子以後,被某保險公司增員,去做了保險業務員。
  • 新生兒確診白血病,保險公司拒賠160萬,只因出生體重不足2.5公斤
    俗話說的好:''愛子之心,人皆有之'',就連保險,大部分人想到的也是給孩子買;有多少父母是自己還沒有買保險的時候,就想著先得給孩子買一份。真實案例2019年,新晉媽媽齊女士為了給自己的孩子一份保障,遂投保了復星聯合媽咪寶貝重大疾病保險,其中保額為80萬元。不曾想剛過等待期,孩子就被確診為白血病,按照媽咪寶貝的少兒特疾賠付責任,可以雙倍賠付,也就是能賠160萬元。
  • 友邦保險的王牌意外險,拒賠了!
    事情的起因是,6月4日,有位媽媽在某社交平臺上分享了自家寶寶親歷的一次保險拒賠。涉及友邦保險的王牌意外險產品「安益意外傷害保險」(根據主附險不同,也稱添益意外傷害保險),全文如下(僅更改部分標點符號):《記錄一次被拒賠的友邦意外險,給大家防坑》我還是一個比較有保險意識的人
  • 患癌後遭拒賠,保險公司:告我啊!法院:賠50萬
    人身保險理賠糾紛,十有七八涉及「如實告知」問題。近日,一位因為涉及「如實告知」導致拒賠的用戶,在理賠幫的幫助下(前期法律問題諮詢和推薦律師代理本案),順利獲得了50萬元重大疾病保險金的賠付。 保險公司辯稱1、劉某在申請理賠時無法提供門診掛號、門診就診記錄等病歷情況,僅有穿刺病理診斷,並且沒有專業醫生對於重大疾病惡性腫瘤的最終書面診斷確認,劉某的就診材料缺失嚴重,不符合我公司通常的理賠案件應提交的材料標準。
  • 小孩墜落摔傷,母親說錯一句話遭拒賠,保險公司:你自找的!不賠
    心橙&34;從呱呱墜地那一刻起,孩子就註定是父母的一塊心頭肉。因為孩子天性活潑好動,很多時候父母時不時盯著都會稍有閃失,所以很多父母會有風險意識,會為孩子購買意外險,他們心裡也會得以安慰,為孩子多一份保障,當做是保護孩子的另一種方式。
  • 男子患病被拒賠,保險公司:不在保障範圍,法院:賠付並豁免保費
    男子患病被拒賠,保險公司:不在保障範圍,法院:賠付並豁免保費白某出院之後,便整理資料向保險公司申請理賠,保險公司經過調查之後,拒賠了白某,因其所患的重症胰腺炎不在保險合同的賠付範圍之內,因此保險公司不承擔理賠責任。
  • 女子買15萬保險,患癌後卻遭拒賠,保險公司:在等待期內不賠
    說到保險,很多人脫口而出的這也不賠,那也不賠。但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保險想不賠就不賠?今天,我們就來為大家揭曉保險拒賠的秘密,同時也會教大家一些防止拒賠的技巧。我們舉個簡單的例子,當然也是取材於真實的故事。
  • 住院發票原件丟失保險公司拒賠 法院:存根聯複印件蓋章有效
    經常有網友會問「住院發票原件丟了,從醫院複印了發票存根聯並加蓋了公章,保險公司拒賠怎麼辦?」,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保險公司為什麼要堅持要發票原件以及在實際理賠糾紛中這種情況究竟能不能賠!保險公司為什麼要求發票原件?
  • 未成年騎電動車不幸身故,保險公司或可拒賠?
    案例分析:初中生騎電動車上路不幸身故,保險公司拒賠2017年9月19日,甲方(未滿16周歲的初中生)騎著電動車跟乙方機動車的發生碰撞事故,甲方最後搶救無效身故。在事故發生以後,甲方父母向乙方提前賠償訴訟,乙方在丙保險公司所投保的保險有交強險跟商業第三方責任險。法院最後認定甲方醫療花費為29542.87元,住院夥食補貼的為600元。
  • 被砸身亡,保險公司拒賠?法院:賠60萬!
    被砸身亡,保險公司拒賠?法院:賠60萬!判令被告保險公司向原告某建築勞務公司支付保險金60萬元怎麼回事???2019年4月建築勞務公司的員工夏某在作業時,意外被鋼筋砸傷,經搶救無效死亡,建築公司向夏某近親屬一次性賠償114萬元。後建築公司向保險公司申請理賠,被告拒賠。
  • 為什麼一開始保險公司總拒賠,告到法院就立馬賠?這是什麼套路?
    其實,這有一種變相的暗示,他如果把保險公司告上了法庭,他們就理賠的。是不是大家和小新一樣很是疑惑呢?這是什麼邏輯呢?為什麼要這樣做呢?這是因為,保險公司員工是為了規公司避程序問題。總有人問小新:保險公司為什麼總是拒賠呢?是不是靠拒賠賺錢呢?其實不是。保險公司的賺錢方法主要靠三差:死差、費差和利差。
  • 保險公司:拒賠!
    今年3月,他被確診為胃癌,但保險公司拒賠了。原來,保險公司找到小章的病歷,發現他居然有30年失眠焦慮症。失眠睡不好,這能得的病太多了!心肝脾胃腎,各個都有高風險!按照常理,這種長期的失眠焦慮症,保險公司不得允許他投保或起碼加費,此時又發現他隱瞞病情投保,拒賠!必須拒賠!
  • 獨家:保險業務員給自己投保都被拒賠 氣的業務員起訴公司
    運營商財經網 實習生李秀梅/文運營商財經網從一份裁判文書獲悉,泰康人壽黑龍江分公司一業務員給自己買了份保險。可是當這位業務員患病需要理賠的時候,保險公司拒賠,還要解除合同退保費。業務員被公司拒賠2017年1月11日泰康人壽黑龍江分公司業務員車女士和公司籤訂
  • 女子左乳房患癌,遭拒賠!保險公司:之前未告知右乳有病
    買了保險,患癌後卻遇到保險公司拒賠。近日,廣東珠海的孫女士就遇到了這樣的煩心事。2020年1月,廣東珠海的孫女士被診斷出乳腺癌。她向保險公司申請進行重大疾病保險理賠時,卻收到了拒賠通知書。保險公司表示,孫女士「故意隱瞞病情」,沒有如實告知其既往右側乳房「結節」的情況。
  • 「案例分析:」患癌後遭拒賠,保險公司:告我啊!法院:賠50萬
    人身保險理賠糾紛,十有七八涉及「如實告知」問題。近日,一位因為涉及「如實告知」導致拒賠的用戶,在理賠幫的幫助下(前期法律問題諮詢和推薦律師代理本案),順利獲得了50萬元重大疾病保險金的賠付。保險公司辯稱1、劉某在申請理賠時無法提供門診掛號、門診就診記錄等病歷情況,僅有穿刺病理診斷,並且沒有專業醫生對於重大疾病惡性腫瘤的最終書面診斷確認,劉某的就診材料缺失嚴重,不符合我公司通常的理賠案件應提交的材料標準。
  • 33歲男子患慢性胃炎,百萬醫療險400萬保額,保險公司:果斷拒賠
    我妻子之前患有甲狀腺結節,在朋友的介紹下買了一份醫療保險,想著到時候做手術的時候能夠用上,當妻子做完手術後,卻不料被保險公司拒賠了,這啥都不賠,我買保險有什麼用?據了解,在妻子提出理賠申請的第二天,保險公司就派核賠人員進行了線下的調查,調查發現吳先生早在2018年8月份的時候就患有慢性腸胃炎,當時吳先生陸續的治療了大概有2次左右,但是治療後此病症並沒有完全消失。然而今年2月份,吳先生的妻子在給丈夫及自己投保時,因為介紹保險的是自己認識多年的老熟人,妻子連健康告知都沒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