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英語的時候特別要注意一些詞彙的引申義。比如bite the bullet 容易翻譯成「咬著子彈」,實際上英語國家的人很喜歡用它來表示「忍痛,咬緊牙關,經受住艱難的考驗」,來源於戰場上傷員動手術的時候,受困於醫療設備的匱乏,不得不咬著子彈,接受手術;又比如face the music 這個短語,表面意思是「面對音樂」,實際意思是「勇敢地面對苦難,接受應有的懲罰」,來源於以前演員上臺表演前十分緊張,很怕聽到音樂聲,但是又必須上臺,所以就硬著頭皮上了;see the red light 這個短語你會覺得是「看到紅燈」的意思,當然也沒有錯,但是它有更深刻的引申義,表示「察覺到危險,意識到不好的事情會發生」。畢竟看到紅燈,不及時停車就會被罰款,所以就衍生出這個意思。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個十分有趣的短語the call of nature 直接翻譯就是「自然的呼喚」,多麼富於文學氣息啊!然而,如果告訴你真相,估計你連飯都不想吃了。The call of nature 的真實意思:大小便,去洗手間,解手。是不是很出乎你的意料啊?其實,從本義來理解也是蠻有道理的,你要上衛生間的時候,是不是感覺很不舒服,有時候肚子還咕嚕地響著,仿佛有個來自自然的聲音在召喚你「去吧,不然你就拉在褲子啦」。所以要上衛生間之前,可以說I heard the call of nature,我聽到了自然的呼喚。上衛生間就是 answer the call of nature,回應自然的呼喚。是不是很有意思呢?
我們通過例句來學習 the call of the nature.
Does anyone need to answer the call of nature before we set off?
我們準備出發了,有誰想上冼手間?
He had to leave suddenly to answer the call of nature.
他不得不忽然離開去處理下內急。
大家要注意,the call of the nature絕對不是生僻的短語,這是英語裡面一種很幽默的說法。你和老外說,他們百分之百聽懂,如果聽不懂,說明他可能不是地道英語國家的人。小編在高一的時候,第一次是聽英語老師在課堂上說的,所以印象非常深刻。我們英語老師當年在桂林讀書,也是聽外國人這麼說。後來小編工作之後和老外交流,發現人家偶爾也會這麼說的,特別是大家關係好,可以相互開玩笑的時候。這些人家習以為常的東西,我們到現在都還弄不懂,說明英語教育不夠貼近生活。學校的老師可以多給學生講解有趣的,又高頻出現的英語詞彙,學生每天學到這樣的英語,就不會對英語失去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