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很著名的一首詩,流浪時寫給李白,最後10字的悲涼冠絕古今

2020-12-17 沉醉古詩文

文/顧無

【引觴漫談】

今天繼續說李白和杜甫的友誼。

李白和杜甫一生中沒見過幾次,杜甫跟著李白漫遊了一路,兩人就成為了知根知底,交心的好友。

之前有一種言論,說是杜甫和李白之間,只是杜甫的單相思,單相戀。杜甫給李白寫了十幾首詩,幾乎在生活的任何場景,杜甫都能夠觸目生情,想起好友李白,而李白一共給杜甫寫了3首,還有1首不怎麼工整,聽著有打油詩的味道。

但是單單從這個角度,是根本不足以判斷杜甫和李白之間的關係的。杜甫天生一個熱心腸,又是儒家心性,關注現實社會,對於社會和集體的重視程度肯定是很高的,所以對於自己的偶像,李白的關心也會來得多一點。

而李白在性格上,用現代的話說,更偏向個人主義多一點,商人家庭出身,小時候就博覽諸子百家,以至於他的心性幾乎不被任何東西束縛,他學儒,學道,甚至學佛,從小的耳濡目染和知識的駁雜給了他掙脫出農業社會倫理框架的機會。

他只是一個行者,幾乎不關心任何人,即使是自己欣賞的晚輩杜甫。

但即使如此,我們也不能說誰愧對了誰,人的天性生來如此。再說,朋友之間付出多一點,少一點,只要他們自己知道就好了,什麼時候輪得到外人來評價他們的友誼了呢?

【臨其詩境】

今天要欣賞的,還是杜甫寫給李白的詩,關於李白寫給杜甫的三首詩,也準備在後面幾天加以賞析,感興趣的人還請多多關注呀。

759年,距離他們上一次的見面已經有14年之久,這時候正逢安史之亂爆發,杜甫「漂泊西南天地間」,此時流寓在秦州,生活幾乎隔絕,消息閉塞。

但不知怎的,他也聽說了當朝大才子李白因為幫助叛軍而被流放夜郎的事情。向日裡崇拜的偶像,一夕之間捲入政治鬥爭,變成朝廷的階下囚,還要遠走到夜郎蠻荒之地。杜甫憂心忡忡,但又沒什麼好辦法可以救李白,於是憂思成疾,鬱結心中。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杜甫連著三個晚上都夢到了李白,他跋山涉水,穿越千裡來到了杜甫的面前。

醒來後的杜甫,寫下了兩首名流千古的《夢李白》,這是第二首。

【經典原文】

夢李白二首·其二唐代:杜甫浮雲終日行,遊子久不至。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告歸常侷促,苦道來不易。江湖多風波,舟楫恐失墜。出門搔白首,若負平生志。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孰雲網恢恢,將老身反累。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後事。

【條分縷析】

看老杜寫的詩,從某個角度來說比看李白的要輕鬆一點,因為字字謹嚴,按部就班,無論在音律上還是詞句的安排上,閱讀體驗都是很好的。

天上的白雲一天天地走,在外的遊子卻沒有歸來的時候。

連著三天晚上夢到了你,由此才能看出你對我的情感深厚吧。

說要走的時候,往往很痛苦,還一直跟我說著,來一趟多麼不容易。

現在的江湖上風大浪大,可要小心行船,不要翻沒在風波裡啊。

前4句,讀起來就像是真的在與老朋友相見,再送別一樣。杜甫用一種平常而和諧安穩的語調,記述著自己的夢境,可既然已經從題目中知道了是夢李白,再讀這一段,就有一種空虛和悲涼感覺。

相見的人,現在仍在千裡之外的蠻荒之地受苦啊。我能做的,也只有在夢裡殷殷勸戒,希望他小心行事,還能夠活著回到中原。

前半部分,杜甫從自己的視角寫李白,後半部分,就是李白的直接鋪陳了。

這裡先不分析,大家再去讀一遍詩的後半部分,看看能不能讀出蘊藏在其中的李白形象。

我每次讀到這裡,眼淚都是忍不住的。一位志比天高的奇才,一位浪漫不食人間煙火的謫仙,卻在紅塵中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打開木門,吱呀一聲,撓撓自己已經花白的頭髮。暗自嘆息一聲,自己好像,辜負了這一生的志向啊。

一個茫然無助的形象躍然眼前,這這個形象代表的,竟然是我們印象中夢幻飄逸的李白,強烈的反差帶來的,是極強的震撼和感染力。

我們知道,李白晚年被流放,也是因為他在政治上的懵懂和極高的政治熱情,這樣的反差就更讓人心疼李白,心疼那個少不經事的自己。

高官富貴,在京城隨便砸個磚都能碰到,唯有這個人,空懷滿腹才華,卻是身形憔悴。

誰說這世界法網恢恢,好人好報?都快要老去了,卻遭到了這樣的罪。

即使留下千秋萬歲的聲名又有什麼用,今生的冷落與悲戚,是註定無法被補償了。

因為兩人有著相同的政治抱負,所以在這一方面,杜甫說是李白的知己,毫不為過,所以寫出來的文字才如此的動人心魄。

相關焦點

  • 杜甫水平很高的一首詩,其中10字輕鬆秒殺李白,詩聖筆力已入化境
    杜甫在世時,唐代詩壇還是謫仙人李白、狀元郎王維等人的天下,哪怕是一身布衣的孟浩然,也比他的名氣大得多。他死後,白居易、韓愈、元稹等人開始推崇他,從此這股迷杜風一刮就是千年。沒了李白的浪漫,沒有王維的空靈,杜甫詩到底高明在哪裡?
  • 李白很經典的一首詩,躺在沙丘城想念杜甫,最後10字成千古名句
    然而歷史上還就是有這種人,他們還認認真真的去做考證,從歷史中發現一些李杜不和的蛛絲馬跡,然後費盡心思的炒作,希望大家接受自己的觀點,以至於在後世也產生了不小的影響,不是有很多人都認為李白看不上杜甫嗎,杜甫給李白寫了14首,李白卻僅僅給杜甫寫了3首詩。一個很簡單的道理,李白如果看不上杜甫,當初就根本不會與杜甫見面。
  • 杜甫的不朽之作,開篇就悲壯雄渾,最後兩句更是貫穿古今
    吟誦盛唐的詩篇,可以感受曠古難見的繁華,即使無法出口成章,作文也無須苦思冥想;朗誦精彩的宋詞,即使背起行囊四處流浪,也不覺得孤獨和惆悵。人們喜歡詩仙的乘風破浪,欣賞杜牧的風流倜儻,但也同情李商隱的愁多夜長,更讚美詩聖的飽經滄桑。杜甫一生顛沛流離、貧困交加,但是好在他有詩歌相伴。
  • 《將進酒》:李白最狂放的一首詩,無人之境,經典名句,震撼古今
    李白的詩中有這樣的一首名篇:《飲中八仙歌》李白鬥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李白的這首詩,是在天寶年間的時候離開京城以後,周遊列國,他在路上遇見了很多的舊友,肯定也喝了很多的酒,寫下的。《將進酒》:李白最狂放的一首詩,無人之境,經典名句,震撼古今這首詩被稱之為是無人之境,詩句中句句都是經典,震撼古今,為什麼說這首詩比較狂放呢?
  • 杜甫最著名的7首七律詩,尤其是最後一首,被譽為唐人七律之冠
    詩人杜甫在這其中,李白的長詩、杜甫的七律是其中的佼佼者。尤其是杜甫的七律,不但內容深刻,同時格律齊整,可謂唐文學殿堂中的精品之作。杜甫一生作詩很多,七律大約有155首。本文節選了杜甫最著名的7首七律詩,我們可以感受到其中老杜的詩歌風格,尤其是最後一首,被譽為「唐人七律之冠」,非虛言也。1、 秋興八首(其一)《秋興八首》一共有八首,都是七律。
  • 李白寫給所有年輕人的一首詩,穿越千年時光,依舊激勵人心!
    他就像一個純真的赤子一樣,一生都活在自己的理想之中,創作出了一首又一首令人驚嘆的偉大詩篇。作為一個詩人,李白幾乎是個全能型人才,無論是律詩、絕句還是古體詩,都有經典詩作流傳於世,而且數量眾多。正如余光中稱讚李白所說的那樣:「李白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 。還有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 就是半個盛唐 。」
  • 李白一首詩短短四句,包含五個地名,唯有杜甫這首絕句更勝一籌
    唐詩絕句,僅有四句詩,多則二十八字,少則二十字。篇幅短小卻要承受很大的信息量,自然會對語言的精鍊度要求極高。詩論家曾有言:詩中絕句、詞中小令,一句一字不得閒著,末句最當留意,須有不盡之意。可見,絕句雖短,卻要小心翼翼不能浪費一字一句,歷來詩人作絕句也是務求精煉。
  • 杜甫最著名的一首詩,寫盡他晚年的孤獨無依,悽慘境遇讓人心疼
    大唐最奪人眼球的兩位偉大詩人當屬詩仙李白與詩聖杜甫了。年長杜甫10多歲的李白時運正佳,正好趕上了大唐盛世的這股雄風。他20多歲開始遊歷全國,走遍了大唐的千山萬水,揮筆寫下了一首首令世人拍手稱讚的千古名篇。不愁吃喝、無憂無慮造就了李白的狂放不羈。讀李白的詩總能給我們一種暢酣淋漓之感。他善用誇張手法,將狂放和瀟灑注入每一句詩句之中。
  • 杜甫一首著名的記遊詩,氣勢宏偉,寓意深遠
    杜甫字子美,嘗自稱少陵野老、杜陵布衣。祖籍襄陽,後遷居鞏縣。西晉名將杜預十三世孫,初唐著名詩人杜審言之孫。少好學,詩名早著。開元二十三年應試不第,次年北遊齊趙,過著裘馬輕狂的生活。天寶三年與李白相遇於洛陽,同遊梁宋,結下深厚友誼。
  • 讓李白、杜甫都甘拜下風的詩,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
    李白和杜甫,是唐朝乃至中國古代最偉大的詩人。他們一個被稱為詩仙,一個被稱為詩聖,是中國古代文學星空的雙子星座,光耀千年。然而,中國古典詩詞浩如煙海,李白和杜甫雖然都很厲害,但是也有很多的詩人以及他們的作品,並不比李白和杜甫遜色,甚至還有可能略勝一籌!
  • 李白託關係時寫的一首詩,開篇14字就氣勢磅礴,流傳千古
    2、此詩創作時間這首詩具體的創作時間不詳。但是,根據本詩題目《上李邕》可知,本詩是李白寫給李邕的,那麼至少應該是在李白認識李邕之後。3、李白和李邕的關係此詩題目為《上李邕》,即寫給李邕的詩。那麼,李邕是誰?李白又為何要寫詩給他呢?李邕是唐朝名臣,不僅自己年少成名,博學多才,而且還惜才愛士,不會說去嫉妒優秀的人才。
  • 李白、杜甫在嶽陽樓各寫下一首詩,都是經典中的經典,卻高下立判
    唐肅宗乾元二年,即公元759年,李白在安史之亂中跟錯了隊伍,導致叛亂平息後被逮捕,幸而遇到大赦,撿回一條命的他決定即刻啟程,縱遊山水。途徑江夏洞庭湖,李白登上著名風景名勝嶽陽樓,頓時詩興大發,寫下名篇。樓觀嶽陽盡,川迥洞庭開。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 杜甫在春日寫給李白的詩,極盡讚美之詞,還隱藏著一個絕美成語
    眾所周知,杜甫寫給李白很多詩,如《贈李白》、《夢李白》、《天末懷李白》等,甚至在《飲中八仙歌》中,還不忘寫上李白醉酒時的場景,可見杜甫將李白看作是人生的標杆。唐玄宗天寶三年,也就是744年,李白被朝廷賜金放還,他再一次開始了漫遊的旅程,來到東都洛陽,而杜甫是一位青年才俊,科考失利,四處遊覽。
  • 為什麼只有杜甫能被稱為唐詩的「集大成者」?李白差在了哪裡?
    但是,若論「集大成」,李白還真不能與杜甫相提並論。何謂「集大成」?即:融會某類事物的各個方面的優點和成就,達到相當完備的程度。也就是說,「集大成」的基本條件是全面,要想被譽為「古代詩歌的集大成者」,就必須在每一類型的詩歌領域,都有傑出成就。(杜甫)詩歌體裁分為近體詩和古體詩。
  • 蘇軾人生最後一首詩,三個地名,開頭兩句嚇死人
    錢穆說:蘇東坡詩之偉大,因他一輩子沒有在政治上得意過。他一生奔走潦倒,波瀾曲折都在詩裡見。今天,小編要跟大家推薦的是蘇軾人生中的最後一首詩,寫下此詩時,是公元1101年6月,兩個月後,蘇軾便與世長辭,這首詩可以看作是蘇軾的絕筆詩。這首詩就是《自題金山畫像》,詩開頭兩句嚇死人,只讀這首詩的開頭兩句,你一定不會想到會是蘇軾的作品。
  • 白居易說李白詩十首沒一首上乘,韓愈寫詩怒懟,開篇10個字霸氣了
    公元761年,39歲的杜甫實在受不當時一些人對初唐四傑的指指點點,寫了一首很解氣的詩力挺四傑。詩中最後兩句「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大概是杜甫一生最狠的話之一了。後來事實也正如詩聖所言,四傑的詩風對後來的唐詩影響巨大,美名也傳了1000多年。
  • 一首杜甫寫給朋友的詩,對歲月變遷的感嘆,以及對悲歡離合的憂傷
    杜甫大家都知道,他是唐朝有名的詩人,他的詩大多數都是以現實為題材,來表達他心繫國計民生的一種情懷。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這首詩,是杜甫寫給朋友的一首詩名字叫《贈衛八處士》,詩人藉此來表達對歲月變遷的感嘆和無奈,以及對悲歡離合的憂傷。
  • 杜甫在這首詩中居然這樣批評李白
    李白和杜甫是非常好的朋友,兩人互相欽慕。李白比杜甫大11歲,杜甫可以說是李白的小迷弟了,因為杜甫有15首都是寫給李白的,其中專門寄贈和思念李白的就有10首。這些都是杜甫為李白而寫的。宿心親、共被、攜手等詞表明了他們的親密關係,真可以說是「好基友」。杜甫寫給李白的詩基本都是表達欽慕、思念之情,然而有一首卻是「罵」李白的。
  • 唐朝有一「懶」詩人,只留下兩首詩,其中一首卻冠絕全唐
    在唐朝之前的隋朝,雖然最後的結局不過是滅亡,但是隋朝因為曾到達過盛世,因此也給唐朝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在盛唐時期,政治開明,社會安定,對外交流頻繁和諧。隨著道家思想的影響,道教詩歌興起,偉大詩人層出不窮,形成了空前的文化氛圍。一.
  • 杜甫這首寫給李白的唐詩,呈現出的完全是一個粉絲的心態
    在唐代詩人的群體當中,李白,杜甫都是名氣很大的。他們在後世的名氣不相上下,但是在當時,李白的名氣要比杜甫高很多。李白曾經有過輝煌的人生經歷,畢竟在詩人中能夠直接服侍唐玄宗、楊貴妃的人不多,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著他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