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暴力對一個學生的傷害有時候會是毀滅性的,也一直是社會上廣泛議論的事情。在全國兩會期間,就有政協委員表示:要建立健全長效機制確保校園暴凌和學生欺凌逐步減少。其實縱觀近幾年關於校園暴力的電影,比如:《悲傷逆流成河》,《少年的你》,也無不在社會上引起強烈的共鳴和議論。但是,校園暴力是一個雙向的事件。而在學校究竟是什麼樣的學生容易遭受校園暴力呢?
一:性格孤僻,特立獨行的人
人類是一個群居動物,校園裡也有著各種各樣的人所組成的圈子。性格孤僻,特立獨行的人在同學眼中往往是不合群的。這樣的性格本身並沒有錯,可是這樣的性格有時候會冒犯到其他同學。隱藏在人類骨子裡的同化性質(你和大多數群體不同,你便是錯的,你需要變得和群體一樣。)會使一些本身性格就不好的學生,對那些性格孤僻,特立獨行的人產生反感,從而引起暴力事件。
二:身體有缺陷,內向性格懦弱的學生
身體有缺陷的學生一般都比較自卑,性格也比較內向懦弱。我們生活的世界一直是弱肉強食的,你強便無人敢招惹你,你弱誰都可以欺負你。這類學生往往交際圈很小,遇到事情一般也會選擇忍氣吞聲。俗話說:柿子就挑軟的捏。當一些性格有問題的學生閒了,想找人出氣,這類學生便是最好的選擇。畢竟,打了這類學生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他不敢告訴別人,也沒有朋友幫他。
三:愛出風頭貧嘴,喜歡炫富的學生
中國有句古話:槍打出頭鳥,那些愛出風頭的人往往是學校混混殺雞儆猴,樹立威嚴的首選對象。而且有時候過分的張揚和貧嘴毒蛇會激怒別人,造成其他人強烈的不滿和厭惡,會很容易被打。另外喜歡炫富的學生在校園混混的眼中就是一臺移動的提款機,毆打敲詐勒索都會自動找上門來。
難道這些性格的學生活該被揍嗎?這些性格的人本身沒有錯,錯的是那些施暴者。多少年的教育沒有教會他們學會尊重他人,沒有教會他們什麼是善良和愧疚,沒有教會他們怎樣做一個人。可人自一出生起就開始千差萬別,施暴者和受害者其實會一直存在。
那麼怎樣才可以減少校園暴力的發生呢?首先,很感謝在兩會期間,政協委員再次向國家呼籲完善相關政策,加大對校園暴力的懲罰措施。其次,學生在遇見校園暴力的時候,千萬不要選擇忍氣吞聲,獨善其身。要積極尋求外界幫助,還要挺身而出,畢竟下一個受害者可能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