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校園暴力事件激增 皇太子愛女也曾遭受欺凌

2021-01-10 搜狐網
日本校園暴力事件激增 皇太子愛女也曾遭受欺凌

  國際在線專稿:據日本新聞網7月13日報導,2011年10月份,日本滋賀縣大津市一名13歲男孩因不堪忍受校園暴力而自殺。據悉,這位男孩在校時常遭到同學欺凌,甚至被迫「練習自殺」。但是,事發後校方一直掩蓋事實,試圖瞞天過海。直到今年7月12日,日本警方對該校進行強制搜索後,長期頂著社會壓力的校長終於向大眾公開道歉。日本校園暴力問題也再次受到人們的關注。

  據日本警視廳統計,僅2005至2008年的三年間,因校園暴力被逮捕或接受教育的中小學生人數就達5751人,這種暴力還呈現不斷增長之勢。令人難以置信的是,日本校園暴力之普遍,就連日本皇太子德仁的8歲女兒愛子也不能倖免。2010年初,愛子因在校遭受男同學揪頭髮的暴力行為,導致一度「登校拒否」不願到學校上課,甚至一度想去英國讀書。

  有分析稱,日本校園暴力盛行或可歸於日本父親與子女交流機會少、母親溺愛導致青少年養成自我中心性格、學歷社會帶來高壓環境同富裕生活導致奮鬥目標缺失之間的衝突嚴重,以及日本民族強烈跟從集體意志等。

相關焦點

  • 校園暴力猖獗 日本嘗試立法防治 校園欺凌的原因有哪些?
    新華社北京12月15日新媒體專電(記者藍建中)12月15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日本立法防校園欺凌並未立竿見影》的評論。當前,日本社會比較重視解決校園欺凌問題,並且專門通過立法來遏制校園欺凌,但是效果如何尚待觀察。
  • 網絡欺凌成校園暴力新形式 近半學生遭受過語言暴力
    不同胖瘦的學生遭受校園暴力情況  編者按:  校園本該是陽光、安全的地方,但是近年來,發生在中小學校園裡的暴力與欺凌事件卻屢見報端校園裡的暴力與欺凌正在呈現出怎樣的形式與特點?哪些因素會誘發校園傷害事件的發生?又會在多大程度上對成長中的青少年造成不良影響?本期我們刊發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調查與數據中心關於校園暴力問題的專題調查,全景解剖這一「校園毒瘤」。
  • 日本愛子公主:18歲,德仁天皇唯一孩子,曾遭受校園暴力
    年少時期的我們,或許曾目睹過校園暴力,或許曾遭遇過校園暴力,或許曾暴力過別的人......對於遭遇校園暴力的人來說,那是他們一生都不能癒合的傷疤。你知道嗎?校園暴力不僅僅發生在普通人之間,還發生在皇室。
  • ...建議學生勇敢應對-欺凌 反社會性人格 校園暴力事件 初一學生...
    對此,不少網友表示校園欺凌該得到應有懲罰,網友的態度並不奇怪,畢竟校園暴力事件非常多見,不少網友也曾親身經歷過,這可謂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  本報以「你遭遇過校園暴力嗎」為主題,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有四成多的受訪者聲稱在整個求學經歷中,校園暴力團體並非個別現象。這足以讓我們引起重視:如何遏制這種糟糕的校園現象,並讓我們的下一代學會如何面對校園欺凌。
  • 日本校園欺凌事件數量再創新高
    【新華社微特稿】日本文部省22日發布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2019財政年度全國共發生超過61.2萬起校園欺凌事件,比前一財年多大約6.8萬起。這項調查覆蓋日本公立和私立小學、初高中以及為殘障兒童開設的特殊學校,其中82.6%的受訪者表示,截至今年3月,他們至少發現一起校園欺凌事件。
  • 日本校園暴力事件頻發 學生遭欺凌成普遍現象
    中廣網北京9月4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報導,近期日本頻發校園暴力事件,福岡市某專門學校的學生被學長逼迫跳河身亡;茨城縣發生了中學生自殺事件;而一起被隱瞞了將近一年的醜聞更令人震驚:滋賀縣一名13歲男生因不堪忍受校園暴力而自殺。他遭到同學各種欺凌,被強迫偷東西、還被頭巾勒住脖子、甚至被迫「練習自殺」。
  • 面對孩子遭受校園欺凌暴力問題,學校、老師、家長該怎樣做?
    校園暴力問題近年來引起社會的普遍關注,據《校園暴力司法大數據專題報告》顯示,校園霸凌最常出現在初中階段,其次是小學、高中,校園霸凌最容易發生在學校廁所、宿舍等私密場所,五成校園暴力案件因瑣事而起。面對孩子遭受校園欺凌暴力問題,學校、老師、家長該怎樣做?
  • 日本校園欺凌,到底有多嚴重?
    你是風兒我是沙,點擊關注到天涯在日本校園劇的題材中,除了青春,戀愛,友情,熱血勵志劇等,以校園欺凌為題材的影視作品也數不勝數。一直被稱為禮儀之邦、並非常重視教育的日本,真的存在這種欺負人的現象嗎?現實永遠比影視劇更加殘酷,日本校園暴力的問題嚴重到就連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日本公主愛子也不能倖免。2010年初,愛子曾在小學部二年級遭受到男同學揪頭髮的暴力行為,導致一度とうこうきょひ(登校拒否)——不願到學校上課。學校調查後發現,一群二年級男生經常欺負同學,愛子公主是他們的目標之一。
  • 日本校園欺凌事件取證起訴成難題
    10月10日,在去年滋賀縣大津市某初中生不堪忍受同學虐待自殺身亡事件一周年的前一天,鳥取縣又一名中學生在筆記本上記錄了滿滿5頁紙的受欺負情形後,從校內5米高臺上跳下。據日本文部科學省不完全統計,今年4月至9月的半年間,日本校園欺凌發生件數已經超過去年一年的統計數字,還有的縣半年間的發生件數就超過去年6倍。
  • 未成年施暴,校園暴力事件源源不斷,是什麼在促使未成年施暴
    近些年來,校園安全及保護未成年一直是百姓們關注的焦點。未成年人施暴及校園暴力事件屢見報導,每當看到關於這類問題報導的時候,小編的心總是揪著的,這種悲劇什麼時候才能不再上演。未成年的安全是個永恆的話題。總之,未成年施暴及校園暴力事件愈演愈烈。到底是什麼在促使這些事件的發生呢?北晚新視覺網報導:海澱法院曾開展過一次針對中小學校園暴力情況的調查問卷,顯示包括學生、家長、老師在內的2400餘名受訪者中,有39.14%的受訪者表示自己或孩子身邊偶爾發生校園暴力,另有3.2%表示校園暴力經常發生。
  • 【校園動態】防治校園欺凌暴力致家長的一封信
    近年來,大家通過網絡媒體等能夠經常看到一些關於校園欺凌事件的報導。校園欺凌和暴力事件的發生,對被欺凌的學生造成身心傷害,破壞了正常的學校秩序。實施嚴重欺凌的學生如果沒有有效教育和管控,也容易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國家十分重視防範校園欺凌工作。李克強總理做出批示: 校園應是最陽光、最安全的地方。校園暴力頻發,不僅傷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也衝擊社會道德底線。
  • 日本校園欺凌~虐到你懷疑人生
    一般に、中國の人々がいじめと認識しているのは暴力系のいじめであり、「學校いじめ」も「學校暴力」として捉えられることが多い。日本與中國對於欺凌的定義有所不同。日本文科省發布的最新的定義是:該學生(兒童)由於遭受來自具有一定人際關係交往的人,從心理方面以及物理方面的攻擊,使得精神上感受到痛苦的事件。另一方面,相當於日本文科省的中國國家教育局並沒有規範欺凌的定義。
  • 2020公務員面試熱點:校園欺凌事件頻發,整治校園欺凌刻不容緩
    【熱點概述】從去年大熱的《悲傷逆流成河》到正在熱映的電影《少年的你》,「校園欺凌」這四個字逐漸搬上螢屏,引發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電影中的暴力畫面,充斥著侮辱、踢打、威脅等更為殘忍的手段,很難想像這是如花般的少年們的另一幅面孔。也正是因為大熒幕對青少年暴力事件的聚焦,讓越來越多的公眾對「校園欺凌」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 全世界每3個學生有一個曾遭欺凌,教科文組織設反對校園暴力日
    辱罵、毆打、強迫脫衣拍照……近年來,學生欺凌事件時有發生,引發社會廣泛關注。根據聯合國報告,全世界每3個學生中就有一個曾遭受過欺凌。報告中還提到,很多青少年最近一個月至少受到過一次欺凌。教科文組織總幹事奧德蕾·阿祖萊致辭表示:「讓我們謹此祈願,讓人們認識到校園暴力和欺凌這一危害的規模以及儘快終止這一危害的必要性。無論是學生、學生家長、教育界人士還是普通公民,打擊校園暴力和欺凌,人人有責。」
  • 北京校園欺凌事件 校園暴力對學生的危害
    如今同學毆打,校外圍堵等校園暴力事件頻發,那麼我們應該怎麼辦呢?校園是一個學習的天堂,而不是一個充滿暴力的存在。下面講講如何遠離校園暴力。  北京校園欺凌事件發酵  12月8日晚,一篇題為《每對母子都是生死之交,我要陪他向校園霸凌說NO!》的文章,開始在微信朋友圈等平臺刷屏。
  • 北京中關村二小校園欺凌事件一周年
    12月13日凌晨,中關村二小再發聲明,披露校方調查結果,將欺負事件定性為「偶發事件」,稱尚不足以認定肇事孩子的行為已經構成校園「欺凌」或「暴力」。  中關村二小校長楊剛12月13日凌晨在《中國教育報》的採訪中表示:「對方一直要求定性為霸凌,我們無法滿足家長的這個訴求。」楊剛稱,因為這件事情不構成霸凌,所以學校無法認同「霸凌」一文提出的訴求。
  • 追蹤 北京"校園欺凌"事件持續刷屏,真相究竟是什麼?
    在這份回應中,海澱區教委表示,該區教育系統將認真貫徹落實教育部等九部門《關於防治中小學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導意見》,確保不再發生校園傷害事件,確保每一名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海澱區教委透露,下一步,將與專業部門合作研究制定海澱區中小學生校園欺凌和暴力防範工作方案,加強學校教職員工的培訓與指導。
  • 校園暴力頻發 專家:建議從國家層面對校園欺凌作出定義
    就在本月初,有媒體報導,在四川省資中縣,曾某某等6人(均為13至15歲未成年女性)因與鐵佛某校學生孫某某(女,13歲)發生糾紛,將孫某某帶至鐵佛某校附近,採用扇耳光、逼迫下跪、掀上衣等方式對孫某某進行了毆打凌辱。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一項針對10個省市中小學生的抽樣調查顯示,32.5%的人偶爾被欺負,6.1%的人經常被高年級同學欺負。而屢見報端的校園欺凌和暴力事件,令人觸目驚心。
  • 校園欺凌愈演愈烈:日韓兩國的前車之鑑
    校園暴力一直在發生,從未被大規模討論。最近發生的北京海澱中關村二小校園暴力事件無論後續是否會出現劇情反轉,都已然成為一次揭示校園暴力現象存在、並促使社會對事件進行廣泛討論的契機。當這種意識轉換成實際行動時,妨礙者就會變成被欺凌的對象。這意味著,潛在的受害者並不僅僅是那些典型的弱者,任何人都可能成為校園暴力的受害者。家庭教育觀念偏頗、學校缺乏正確引導與社會問題一道為校園暴力現象形成提供了土壤。如果說留守兒童居多的小縣城中學中頻發的校園暴力事件代表了前兩種因素的合力,那麼從某種程度上講,名校校園暴力就是一次社會病的爆發。
  • 校園欺凌與校園暴力不是同一概念
    據悉,由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華東師範大學第二附屬中學、江蘇省常州高級中學、浙江省鎮海中學的24名學生分別調研、聯合提出的《關於完善現有校園欺凌預防和處理體系的提案》,將和去年8月選出的第三屆「全國青少年模擬政協活動」其他5份最佳提案一起,經由全國政協委員提交至全國政協會議。  目前受到關注的校園欺凌事件,往往是極端的校園暴力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