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易經》這三個道理,人生又上了一層次

2020-12-27 來平讀易

上一篇談了《易經》事歷三故,人更三聖的成書過程。《易經》整部經文部份才區區幾千字,由六十四個卦象及六十四句卦辭,三百八十四句爻辭組成。但是它廣大精微,內容涉及整個宇宙天地人生的變化規律。

其實就整部經文而言,作者並沒有直接寫任何事物從出生,發展,到結束的變化規律,也沒有寫天文,地理,醫學等方面的專業知識。《易經》就像是埋在地底深層的寶藏,是經歷了無數代人的深層次挖掘才有了其群經之首,大道之源的輝煌地位。

今天就談一下《易經》所涉及到的:醫學,天文曆法和文學方面的內容。

1:藥王孫思系邈說:不通《易》則不成醫。可見《易經》對中醫學的影響之大。

《易經》對中醫治療方法影響很大,機體陰陽失衡即為病態,調整陰陽為中醫治療的根本方法,易道尚"中",中醫的理,法,方藥都離不開「中"字,選方遺藥,掌握藥味,藥性和藥力,都以"中"病為宜過與不及都不能達到扶正祛邪的目的。《易經》提出八卦氣驗,論及節氣與疾病的聯繫,是中醫氣象醫學之根源。如秋風掃落葉的秋季,給人給憂愁之傷,正所謂多事之秋。

2:世界上中國是最早使用陰陽合曆的國家之一。八卦最早的主要用途是用於曆法。所以《易經》六十四卦與二十四節氣有著重要關係。

古老的民族歷年來一直都以十天幹和十二地支紀年月日。這些年來受西方的影響才改為公曆。

這話題講起來有點大,下面主要談下十二消息卦,也稱十二闢掛。

十二闢掛與夏曆對照,依次序為:復卦,為十一月,臨卦為十二月,泰卦為正月,大壯卦為二月,夬卦為三月,乾卦為四月,姤卦為五月,遁卦為六月,否卦為七月,觀卦為八月,剝卦為九月,坤卦為十月。

3:現在很多人讀《易》,只注重象,數,理方面,而忽略《易經》本身作為文學,作為文學創學方面其實有很多寫作技巧和寫作藝術,值得去挖掘和深思。

任何一項創作都是有依據,有次序,主次分明而展開的。易經在這方面有獨到之處。《易經》第二十一卦火雷噬嗑卦,除了給人以教化之化,更具有濃厚的文學氣息與價值。

火雷噬嗑卦,這一卦是說:人在犯錯誤之初就要小懲大誡,使其不敢繼續錯下去,若沒有嚴加制止假以時日將來會犯更大的錯誤,甚至以身試法走上不歸之路。

《易經》噬嗑卦象,以一卦六爻喻作人的腳趾到頭部,來層層遞進鋪開論述。卦象中初九爻在最低層,相當於人的下肢腳趾,這一卦也表示是犯錯之初,而剩下五爻一爻一爻層層遞進,卦中另外再敘犯錯誤的嚴重性,直到上九何校滅耳,兇。上九爻是一卦之中最後一爻,也相當於是人一步一步走到了犯罪深淵,以至於頸部戴上了刑具。其比喻形象相當溢彩。

相關焦點

  • 《易經》:人生的精髓,全藏在這三個簡單的字裡面,希望你全擁有
    曾仕強認為,其實整部《易經》,只講到3個字而已。第一個字:時《易經》裡講:「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孔子晚年讀《易經》讓他最有感想的就是這四個字:「時也,命也。」時機一到,則順勢而發,動如脫兔。讀懂《易經》提出守「時」,就是要告誡世人:做人最重要的就是「掌握時機,伺機而動」;時機不對就不要出頭,否則會落得一個:「虎落平陽被犬欺,龍困淺灘被蝦戲。」的下場!
  • 易經說:「是惡當驚」,人生開始走下坡路的四大徵兆,是有道理的
    易經說:「是惡當驚」,人生開始走下坡路的四大徵兆,是有道理的聽聞世間流傳:閱盡世間萬卷書,不如讀懂一本《易經》,這句話說得一點不為過。何況《易經》在中國,本就是「文化之底,群經之首,大道之源」。因此就有人說,讀懂了《易經》,便是讀懂了中國人的根!
  • 《易經》中最精髓的三句話,讀懂其中一句,人生將從此蛻變
    《易經》是闡述關於天地間人 事 物的萬象變化的一本古老書籍,是一本博大精深有關於哲學辯證法的書。被譽為"大道之源",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總綱領,是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智慧結晶。易經裡面講到:萬事萬物都是遵守自然規律的,人從幼兒-少年-中年-老年-死亡。樹木也是,幼芽-開花-結果-死亡。
  • 易經說:恩裡生害,對這三個最親的人,一定要「薄情」一些
    在古代,《易經》是公認的「群經之首」,「大道之源」,所以魯迅先生才會說:「讀懂了《易經》,就是讀懂了中國人的根」。有一句話說得好,閱盡人間萬卷書,不如讀懂一本《易經》!很多人覺得這句話有點誇張了。但事實上,《易經》的確是一本人生的「智慧之書」。我們學易,千萬不能迷信,更不要有「命是天註定的」這種消極的想法。
  • 曾仕強:易經到底在講什麼?讀懂這5句話,你就掌握了易經的精髓
    學習易經,很多人都有這樣一個疑惑:為什麼易經講述的道理這麼深奧,但運用的實際生活中,卻總是感覺遙不可及呢?事實上,易經並沒有人們想像的那麼高冷,有句話說易經是「百姓日用而不知」,意思就是說我們天天都在使用,但卻並不知道它就在我們身邊。
  • 易經提醒你:關係再好,也不要隨便「分享」這三樣東西,很有道理
    易經提醒你:關係再好,也不要隨便「分享」這三樣東西,很有道理大作家伯納曾經說過:「如果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彼此交換,我們每個人仍然只有一個蘋果;如果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彼此交換,我們每個人就有了兩種思想,甚至多於兩種思想。」
  • 易經提醒:真正能成大事的人,不是天生的,而是要懂得這3個道理
    易經提醒:真正能成大事的人,不是天生的,而是要懂得這3個道理《易經》是中華文明最原始的有部經典書籍,它眾多精準,包括宇宙空間萬象的所有大道理,被稱作「大道之源」「群經之始」。在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中,他說:「上,高也」。作為一個人,你應該要有上進心,一定要有拼搏的心理狀態.未必要活成個樣來,但一定要活得熱氣騰騰的。第二個道理:30歲要想人在三十,就需要成家立業,傳承後代了。
  • 易經到底在講什麼?9個字可全部概括,讀懂後64卦的智慧迎刃而解
    學習易經,最重要的便是要讀懂易經的易理,而易理又都是在64卦之中,因此把握64卦是學習易經、感悟易經的必備條件。易經這本書應有盡有,而且博大精深,自打易經誕生之初,許多智慧的先賢都依靠易經的智慧感受出很多道理,因此才有了後來的五經四書和國學經典。
  • 《易經》:人生可能是命中注定的,有這幾個特點的或許會接近成功
    每個人的人生其實都是命中注定的,在人生的旅途中,一個人的品質決定了這個人的將來是否能成功,而身上有這4個特點的人,往往能走向成功,將來非富即貴。都說《易經》是"群經之首""大道之源",諸子百家都從其中汲取營養。易道廣大,潔靜精微。而這一部中國人最重要的經典,將人的修養和修行以及人的命運講到了極致。
  • 易經:為什麼真正讀懂的人那麼少?原因在這
    易經:為什麼真正讀懂的人那麼少?原因在這其實比起其他的四書五經,好像對於易經的爭議是最大的,仿佛從有了這本著作開始,質疑和支持就一直不斷的發生,那麼這是因為什麼呢?我們到底要不要學習易經呢?首先我們的易經其實一般的人都是看不懂的,要經過多次的閱讀,以及對於人生有一定的閱歷和感悟,才能夠了解其中的道理,但是即便如此,它的卦象它的很多深層次的道理,沒有經過一定的研究,就只能看懂那些很表層的東西。
  • 易經64卦中,任何一個卦都可以用9個字來描述,讀懂後會豁然開朗
    學習易經,最重要的就是要讀懂易經的易理,而易理又都在64卦之中,所以掌握64卦是學習易經、感悟易經的必要條件。易經這本書包羅萬象,而且博大精深,自從易經誕生之初,很多智慧的先賢都依靠易經的智慧感悟出很多道理,所以才有了後面的四書五經和國學經典。
  • 易經忠告:在與人交談時,儘量少說自己以下這「三件事」,有道理
    一個人,少說多做,用汗水澆灌人生的花朵,用微笑迎接幸福的生活,福氣不請自來。《易經》是中華民族最古老的一部經典著作,它廣大精微,包含宇宙萬象的一切道理,被稱為「大道之源」 「群經之始」。易經告誡:與人交談時,關係再好也少說自己這4件事,非常有道理特意總結了一下關於易經中在和人聊天時,少說自己這「三件事」,福氣會越來越多少說自己的隱私當我們和別人聊天時,以為和別人說出自己的隱私,這樣就能夠得到別人的信任
  • 易經提醒你:一個人想要發達,靠的不只是勤勞,是有道理的
    這句話中蘊含著非常重要的道理。我們從宋耀如的家族故事就可以看到,宋耀如很多人不熟悉,但是提到他的6個子女大家肯定很熟悉。宋耀如有六個子女:宋靄齡、宋慶齡、宋子文、宋美齡、宋子安、宋子良。長女宋藹齡嫁給了財政部長孔祥熙。二女宋慶齡嫁給了孫中山。三女宋美齡嫁給了蔣介石。長子宋子文是國民政府行政院院長、財政部長。
  • 易經忠告:當你的人生陷入絕境的時候,牢記這三條,才能徹底翻盤
    《易經》記錄著天下的規律。《易經》記錄了中國上下六千五百年的人文故事,許多事情的珠規玉矩都是因它而定,所以無論是看人行事的規律法則,還是自然世界中宇宙無時無刻的走勢規律,都是符合《易經》的道理。易經忠告:當你的人生陷入絕境的時候,牢記這三條,才能徹底翻盤第一條絕境:經濟絕境。人生最有可能遇到的絕境,是經濟方面的絕境。也許,你身無分文,也許,你欠債纍纍,也許,你一無所有,等等。
  • 覺得《易經》難懂?讀懂其中這4句話,改變自我,實現目標
    此書中涵蓋多方面的知識,大到治理國家,小到日常瑣事,我們都可以從這本書種學習到一定的道理,這麼一本「高」學問的書孔子見了也是愛不釋手的。誰都可以讀《易經》,但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讀懂《易經》。人生也是如此,如果你一直待在一條路上行走,而不去變通,那你是不會發現別處的風景的,而且一條路總是會走完的,當你走完的時候你就會陷入循環,這樣你不會得到一絲的進步。
  • 三讀《易經》,豁然開朗,原來讀懂國粹有脈絡,是如此簡單!
    這四個字的意思和現在都有差別,你要一頭扎進去,很快就會暈頭轉向。這就叫鑽死胡同,終歸是此路不通。怎麼辦?先把大框框搞清楚。《易經》,一言以蔽之,就是變化的書,易就是變化。這下,《易經》這張地圖,你就找到南北東西方位了。那些表示卦的長橫短橫,組合在一起都是在講變化。
  • 人生太難了?《易經》裡的這三大智慧,悟透它,就像開掛了一樣
    人生其實一點都不難,《易經》裡暗藏的這三大智慧,真正悟透它的人恐怕只有10%。《易經》坎卦:直面坎坷坎,坑穴。速成不是不可以,但要講究方法,不可以違背自然規律,我們每個人要讀懂漸卦,放平心態,急不得,那就慢慢來。成長、德行、學習,都是這個道理。《易經》解卦:適時休整解,解除困難。
  • 《易經》透露出真相:往往身上有這三個特徵的人,都將會一事無成
    這世間上所有成功的事情都是經歷各種磨難才終於成功,而失敗卻是輕而易舉便就實現了。因此,當人處在人生中挫折與苦難中,絕對不要掉以輕心、灰心喪氣。人生最可怕的並不是一直遭遇失敗,而是在失敗之後垂頭喪氣不再上進,人變得沒有自信,變得逃避現實,遇到困難就退縮,這也是我們為什麼始終不能成功的原因。
  • 易經說:「恩裡生害」,對這3個最親的人要「薄情」,說得有道理
    《易經》被譽為「首大道之源」,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總綱領,蘊涵著樸素深刻的自然法則和和諧辨證思想,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結晶。有一句話說得好,閱盡人間萬卷書,不如讀懂一本《易經》!很多人覺得這句話有點誇張了。但事實上,《易經》的確是一本人生的「智慧之書」。
  • 這5個耳熟能詳的成語,均出自《易經》,真讀懂的又有幾個
    易經是傳承下來的一本經典巨作,其所蘊含的道理博大精深,所涵蓋的知識層面也十分廣泛,易經結合了道家大智慧,是智慧學,同時也是大道之源。出自易經的成語有很多,今天就來看一下,5個耳熟能詳的成語,帶給我們什麼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