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進生曾是北大的醫學博士,卻淪落靠低保為生:寒門貴子路在何方

2020-09-09 情感新知

作者:於悅



寒門貴子一般都是難得的人才,但由於家庭條件的限制,只能通過學習來體現自己的價值。當然,這種人會有強烈的自尊心。


尤其在學生時代,寒門貴子屬於鶴立雞群般的存在,學習成績自然是沒得說,但家庭會讓一個人比較自卑,只有公布成績排名的時候才會倍感優越。


學生時代,大多人都一樣,沒有什麼貧富觀念,但出了校門,進入社會就會發現寒門貴子的苦楚,高處不勝寒,低處不甘心。


聰明過人,勤奮好學


張進生是湖南省常德市的一位農村學生,由於聰穎好學,從小學習成績優異,在村裡是遠近聞名,典型的是別人家的孩子,讓不少父母都喜歡。



隨著高考的結束,張進生順利考取了湖南醫科大學,如今更名為中南大學湘南醫學院,是「東齊魯,西華西,北協和,南湘雅」四大醫學院之一。當時來看,張進生確實給父母爭光,也給自己的人生路鋪墊的很完美。


按理來說,好多同學進入大學就放鬆自己,而張進生不是,非但沒有放鬆自己,反而學習更加刻苦,在五年制的學習當中,專業成績依舊名列前茅。後來大學畢業,憑著過硬的專業知識,被分配到一家醫院當了一名醫生。


不善言辭,性格缺陷,工作不順


高材生一般都是人見人誇的,但工作後就不見得人人都會誇讚了,主要還是靠以德服人,然而,張進生剛大學畢業,成績優異,專業知識過硬進入的工作環境,自然有些心高氣傲,結果沒有經驗,又不懂得虛心求教,自己又不主動與人為善,最後越來越孤立。



時間久了,同事們認為張進生不好說話,還性格古怪,大家就有意無意疏遠了他,而張進生作為一名醫生,竟然意識到自己患有嚴重的「恐血症」,意味著他見血就會無法集中注意力,這對醫生來說是絕對不允許的,所以,他工作三年,非但沒有進步,反而越來越不安,只能做一名普通的住院醫師。


這種落差對張進生來說,打擊挺大的,由自豪的高材生一下子成為從醫行業裡面的普通人,他難以接受自己的平淡無奇,所以,他考慮再三後選擇攻讀北大研究生,他堅信只要學識更高更廣就有好的出路。


考研上岸,受保證金困擾,博士棄讀


張進生確實是有學習天賦的,經過自己的努力成功考取了北大的醫學研究生,研究生畢業後,他又繼續攻讀博士學歷。



碩博連讀讓張進生的人生有了起色,他自己也很滿意,但過於優秀有時也不是好事,他讀博期間,榮獲英國皇家醫學院的錄取通知,這對他來說,又是一大進步。


然而,收到這個錄取通知後,張進生的興奮點沒有持續多久,就被20萬的入學保證金給澆滅了,自己家庭條件有限,根本就拿不出這麼多錢,最後迫於壓力,張進生不得不放棄。


心高氣傲的他有些灰心了,自己的努力終究抵不過現實的殘酷,所以,他一氣之下又做出了衝動的選擇,決定從北大退學,博士學位不讀了。


就這樣,張進生回了老家,竟然連續多年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最後只能靠低保度日,又可惜又無奈,明明有很強的醫學知識,卻因「恐血症」無緣醫生職業,又因為心氣高,不善言辭,與人難相處,只能成為一個自甘墮落的寒門貴子。



寒門貴子路在何方


按張進生的學霸身份,完全是可以掌控人生的,結果卻混得一塌糊塗,要怪誰呢?他的父母,他的家庭,這都不是他能決定的事,但絕不是影響他一生成功與否的主要原因,他比別人聰明好學,就已經有很大的優勢。


作為寒門學子,理想可以有,但沒必要捨本逐末,應該先要考慮的是改變自己的生活條件,家人的生活水平,在解決了眼前的生活問題後,再考慮自己還沒有實現的抱負,這樣才能心安理得學習深造。


張進生的努力沒有錯,但他一味地學習而不提高生存的技能就是致命的,他要是工作期間克服了自己的缺點,放低自己的姿態,虛心求教別人,那他的人生肯定也是多姿多彩的,同時,當再一次遇見深造機遇的時候,也會有貴人相助,自己也拿得出一定的積蓄,那他就沒有遺憾了。



其實,他的孤傲是自欺欺人的,沒有任何的意義,但就是沒有明亮的導航燈指引他,他的自卑,優越感都是自相矛盾的,但又有誰能做到客觀對待自己,沒有人願意幫助他,而他也只相信自己,所以,張進生走進了一條死胡同,讓人難免傷感。


寒門貴子也是一個普通人,只不過是比其他人有更強烈的渴望,這種渴望難能可貴,但現實與理想之間還是有差距的,先解決現實問題,再追求理想,兩者不衝突。



古人云:海闊憑魚躍,天空任鳥飛。與大家共勉。


圖|網絡

-END-

相關焦點

  • 他是北大醫學博士,啃老吃低保18年,「寒門」真能出「貴子」?
    他是北大醫學博士,啃老、吃低保足足18年,「寒門」真能出「貴子」?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自古至今,長輩們告誡後人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一定要好好讀書,將來改變自己的命運。的確,知識是無價的財富,要想成為人上人,一定要出類拔萃。
  • 北大肄業博士張進生:曾是醫學高端人才,如今失業18年靠低保度日
    他便是張進生,一個北大肄業的醫學博士,一個人們說「讀書讀傻了」的高端人才,一個人生的失敗者。村裡的驕傲,見不了血的醫生張進生是湖南常德人,出生於一個貧寒的農民家庭。他是家裡的小兒子,學習成績也一直優異,家裡人自然舉全家之力供養他上學。
  • 北大博士被退學,失業18年靠救濟,他再讓「寒門出貴子」只成為可能!
    02天津某醫院辭職,張進生考進北大卻被退學!大學5年的學習,讓這個出身「寒門」的張進生成績名列前茅。碩士畢業後的他選擇攻讀博士,博士最後一年,張進生成功收到一所皇家學院的錄取通知。對於未來的焦慮讓他開始迷茫,偏執的性格和交不起20萬元的天價留學費用讓他患上了嚴重的抑鬱症,最後迫不得已休學。休學的期限內,張進生的近況沒有絲毫改變。因此學校決定做退學處理。
  • 北大醫學博士卻暈血,肄業後「啃老」18年,今靠低保為生
    大約在十年以前,「寒門出貴子」的說法還一直被世人所認可。 大家都認為,寒門教育出來的孩子知道生活的不容易,知道學習的重要性,所以往往會比富養出來的孩子更有發展的潛力。
  • 北大肄業博士張進生,曾是醫學高端人才,為何如今淪落為低保戶?
    北大肄業博士張進生,曾是醫學高端人才,為何如今淪落為低保戶?導語:說起北京大學,相信大家都比較熟悉,這是一所十分牛逼的大學,凡是從這所學校畢業的學生很少有發展不好的。然而今天要講的這個故事就是一個北大的研究生,肄業博士生,竟然發展的很差,甚至淪落為靠國家養活的低保戶。下面就具體講一講這個故事吧!出身農村,但從未乾過農活今天要講的這個故事的主人公名叫張進生,他出生在湖南省常德市的一個小村莊裡,從小生活的非常貧苦。
  • 北大肄業博士張進生,曾是醫學高端人才,為何後來失業成低保戶?
    文 | 淺弋道歷史讀萬卷書、行千裡路知識改變命運、學歷提升資本,自古以來,寒門學子皆希望通過寒窗苦讀,能夠實現魚躍龍門的提升。北大肄業博士生——張進生他叫張進生,出生在湖南常德縣的一個平民家庭中,張進生勤奮好學、聰慧伶俐,在學校的成績始終名列前茅,他以優異的成績考進了湖南醫科大學,成為了家人的驕傲、村民的榮耀。張進生一心一意鑽研醫學,畢業後,他去到了醫院工作。然而張進生在醫院工作並不順心,後來的他通過努力考到了北大的醫學研究生,並且深造博士。
  • 曾經的北大醫學博士張進生:如今失業18年之久,在家中靠低保度日
    這一點在北大博士張進生身上體現的可謂是淋漓盡致,他從人人羨慕的高材生,再淪落到失業在家,靠低保度日,讓人可嘆的同時,又不禁引人深思,到底什麼才是影響人生的關鍵因素呢?什麼才是造成張進生人生悲劇的註腳呢?
  • 寒門走出的大學生,北大博士肄業,失業18年,如今靠父母接濟!
    如今,「寒門再難出貴子」的言論甚囂塵上,寒門能走出一位大學生,已實屬不易,寒門大學生能考取北大博士,更是十分珍貴難得。本來,寒門貴子應該肩負起帶領家人脫貧,跳出貧困階層的任務,而今天介紹的這位寒門走出的大學生叫張進生,北大博士肄業,失業18年,依靠接濟生活,不僅沒有成為全家的光榮,反而成為沉重負擔。張進生出生於湖南省一個普通村莊,父母都是地道農民。從小,天資聰穎的張進生身上寄託著全家人,甚至是全鄉父老鄉親的希望。
  • 寒門走出大學生,北大博士肄業,失業18年,如今靠父母接濟
    如今,「寒門再難出貴子」的言論甚囂塵上,寒門能走出一位大學生,已實屬不易,寒門大學生能考取北大博士,更是十分珍貴難得。 本來,寒門貴子應該肩負起帶領家人脫貧,跳出貧困階層的任務,而今天介紹的這位寒門走出的大學生叫張進生,北大博士肄業,失業18年,依靠接濟生活,不僅沒有成為全家的光榮,反而成為沉重負擔。 張進生出生於湖南省一個普通村莊,父母都是地道農民。從小,天資聰穎的張進生身上寄託著全家人,甚至是全鄉父老鄉親的希望。
  • 北大醫學博士張進生,在家中待業18年,如今卻靠著低保度日
    然而在上個世紀的九十年代,有一位北大的醫學博士,在畢業之後並沒有獲得自己滿意的工作,如今54歲的他,竟然農靠著低保生活,不得不讓人唏噓感慨。這位醫學博士名為張進生,於1966年出生在湖南常德的一個普通的農戶中。
  • 那個一路讀到北大博士的張進生,已經失業18年了,現在靠低保度日
    但是,實際上卻有這樣一個典型的反面案例,學歷是北大醫學博士的張進生,已經失業18年,現在靠低保度日。 事情是這樣的:出生在農村的張進生,從小生活十分艱苦,作為家裡唯一的男丁,承擔著父母還有兩個姐姐的全部希望,他一直在學業方面兢兢業業。因為他的努力,還有全家人的支持,18歲的他考入湖南醫科大學,成為村子裡的名人。
  • 張進生:北大醫學博士生,曾是全村的驕傲,如今淪為低保戶
    寒門也能出貴子張進生出生於湖南常德的一個貧寒家庭中,而他的父母一共生了6個孩子。經過三年的&34;,張進生最終收到了北大的研究生通知書。在研究生畢業後,他又在北大進修了博士學位。在深造學習期間,他還收到了英國皇家醫學院的錄取通知書,但進入這所院校需要20萬的留學保證金,這對於張進生來說,是一筆大數目。
  • 北大醫學博士「暈血」+「社恐」,待業十幾年依靠「低保」度日!
    他叫張進生,北京大學博士畢業,現在的他只能依靠「低保」度日。01「寒門子弟」高考逆襲!而張進生也沒有辜負全家人的希望,從小學到中學,張進生的成績一直在班裡名列前茅。並且在1984年高考之中,張進生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湖南醫科大學臨床醫學專業,而張進生考入的湖南醫科大學就是現在國內鼎鼎有名的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前身。至此,張進生跟很多那個年代的「寒門子弟」一樣,依靠著自己的努力,背負著全家人的希望,通過高考走向了本可以人生「逆襲」的康莊大道!
  • 北大肄業博士張進生:曾是醫學高端人才,失業18年淪為低保戶
    隨後在湖南醫科大學學習的五年裡,張進生仍然努力學習,並且成績優異。在畢業時,被學校分配到了天津的一家大醫院做醫生。寒門出貴子,這樣的描述很適合這時候的張進生。從一個貧寒的家庭中考上大學,並且最終取得了一份不錯的工作。此時,張進生應該是意氣風發的,他走出了家鄉,並且即將擁有和很多家鄉人不一樣的生活經歷。
  • 北大醫學博士張進生,因天生暈血上不了手術臺,如今卻靠低保度日
    「我命由我不由天」一話曾激勵了無數年輕人,在追求夢想的路上,我們需要的是不懈堅持、堅定的信念,以及敢於反抗的勇氣和努力,但愛迪生也說過:那1%的靈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
  • 北大博士抑鬱肄業,找工作四處碰壁,失業18年後靠低保生活
    北大博士抑鬱肄業,找工作四處碰壁,失業18年後靠低保生活地貧栽松柏,家貧子讀書。老祖先的教誨還猶言在耳。讀書可以改變命運,這也是多麼寒門子弟奮發向上的動力。如果能考上一所名牌大學,不知會羨煞多少考生和家長,更不用說考上北大了,如果能考上北大博士生,那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學業追求。但是如果告訴你有一位北大的博士生,卻在家待業十幾年,只能靠低保生活,你一定無法相信。寒門學子考取醫科大學這位北大博士生是湖南常德人,名叫張進生,父母都是農民,一家四口,家境貧寒。
  • 張進生:農村小夥成北大博士,畢業後卻失業18年,如今靠低保度日
    這段時間,一位名叫張進生的北大醫學碩士領失業低保的信息,吸引住了人們的注意力,其實他已經在家肄業多年,雖然身懷天分,名校畢業,但張進生幾十年來一直找不到工作,這到底是他自己的原因還是社會不給他機會?一.被退學的北大醫學博士小時候的張進生出身湖南的一個農民之家,從小他便成績優異,他哥哥說張進生是那種不特別用功,成績卻出類拔萃的學生。家裡6個孩子,只有張進生有學習的天分,於是張進生一直在父母和老師的誇讚聲中長大,而天分也意味著背負別人更大的未來期待。
  • 從醫學博士到低保戶,失業21年的張進生,究竟經歷了什麼
    昨天我們說到北大才子陸步軒,靠賣豬肉走向輝煌,不僅向母校捐款9個億,還被請去做成功學演講,可謂是人生巔峰。今天要講的這位同樣來自北大,只是在學歷上,要比本科學歷的陸步軒,還要高上不少,他就是北大醫學博士生張進生。
  • 北大醫學博士曾受邀留英,失業16年卻靠低保生活,而今如何
    而張進生就是一個典型的反面教材,他曾是北大高材生,受邀留學英國皇家醫學院,最後卻江郎才盡,靠著低保生活於世。應試教育下的「天才」自隋朝開設了科舉制度之後,我們就一直延續著這樣的一種應試教育形式來選拔人才。
  • 如何看待北大博士淪為低保用戶?
    身為北大博士的他為何會淪落至此呢?跟隨科普一起去看看他的故事吧!不平坦他叫張進生,本科畢業於湖南醫科大學,碩士畢業於北京大學,博士也畢業於北京大學。北京大學是我國的最高的學府之一,在2020年QS世界大學排名中位居第22位。能夠考上北京大學的,都是我國各個省份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