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醫學博士張進生,因天生暈血上不了手術臺,如今卻靠低保度日

2020-12-25 騰訊網

「我命由我不由天」一話曾激勵了無數年輕人,在追求夢想的路上,我們需要的是不懈堅持、堅定的信念,以及敢於反抗的勇氣和努力,但愛迪生也說過:那1%的靈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

同樣,天賦也是不容忽視的,即使後天努力遠要比先天天賦佔據更大分量,張進生的人生經歷就是很好的例子,並且能讓人反思應試教育中的取捨。

張進生於1966年出生在湖南常德,自小學習成績就很突出,雖然家庭條件並不是很好,不過優秀的張進生卻給這個家庭帶來了希望,1984年,張進生考入了湖南醫科大學(現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

不管是在當時,還是在現今,在家長們看來,學醫是一條非常不錯的出路,而張進生對美好未來充滿了憧憬,他依稀還記得錄取通知書下來的那天,父母擺了酒席,笑得合不攏嘴,眾人也都說:張進生將來大有出息。

雖然這段經歷很是風光,但18歲的張進生其實是比較迷惘的,他原本是打算報考土木工程專業,這是他所感興趣的一個領域。但由於父母都勸他學醫,所以他最終報考了醫科大學。

而在同校學生眼中,張進生就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學霸,順利成為了北大醫學博士,也是在意料之中的事情,然而眾人不清楚的是,張進生攻讀研究生以及博士,都是在逃避。

原來張進生天生暈血,在湖南醫科大學讀書時,張進生認為自己還有機會改變暈血的毛病,不過大學畢業後,張進生被分配到天津的一所醫院實習,他發現自己還是暈血,並且因此沒法上手術,此外職場不比學校。

在學校,只要埋頭苦讀,拿到好成績,你就是人人稱讚的好學生,但步入職場,在領域發揮出自己的聰明才智,以及人際交往都是重要的,可是張進生就算有著豐富的理論知識,在暈血面前,一切努力都白費了,此外張進生還是一個性格孤僻的人,與社會生活格格不入,於是他繼續讀研、讀博。

並且在讀博的最後一年拿到了英國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只是留學費用高達20萬元,這筆數額不是一般家庭能夠承擔起的,因此張進生沒能出國留學,但他又即將面臨社會壓力,此時的張進生學習成績再怎麼優異,他都清楚自己扛不住社會的壓力。

在這樣的情況下,張進生再無心學習,最終沒畢業就輟學了,而父母不明所以,但考慮到張進生的年紀也大了,那就先成家吧,反正張進生的學歷不低,還是可以找到一份體面工作。

家裡面介紹了一個姑娘,兩人也處得來,就先訂婚了,只是張進生覺得讀了那麼多書,就在家鄉本地的醫院工作,實在太屈才了,他憤憤不滿,然而暈血的問題卻還是無法解決。

心態浮躁的張進生讓未婚妻看不到希望,最終提出了分手,而張進生後來又嘗試過多份工作,但都是沒幹幾天就辭職了,要麼就是他被自己心儀的工作拒之門外。

父母以及哥哥姐姐都不曾料到,家裡面原本最出息的孩子,結果竟是靠著低保以及他們的救濟才可以勉強度日,實在讓人唏噓,2018年,張進生的事情曝光時,他已經將課本知識丟得差不多了。

相關焦點

  • 北大醫學博士「暈血」+「社恐」,待業十幾年依靠「低保」度日!
    他叫張進生,北京大學博士畢業,現在的他只能依靠「低保」度日。01「寒門子弟」高考逆襲!在工作上,已經學習臨床醫學專業5年的張進生,聲稱自己患上了暈血症,見血就頭暈眼花,從而拒絕上手術臺。而就是這樣在工作中處處碰壁,與周圍的人無法融洽相處,工作不滿一年的張進生選擇了辭職回家,決定繼續考研,回到自己喜歡的校園之中。1992年,張進生憑藉著超強的毅力和努力,最終考入北京大學醫學院內科專業。
  • 北大醫學博士張進生,在家中待業18年,如今卻靠著低保度日
    然而在上個世紀的九十年代,有一位北大的醫學博士,在畢業之後並沒有獲得自己滿意的工作,如今54歲的他,竟然農靠著低保生活,不得不讓人唏噓感慨。這位醫學博士名為張進生,於1966年出生在湖南常德的一個普通的農戶中。
  • 曾經的北大醫學博士張進生,如今失業在家18年之久,靠低保度日
    導語:湖南常德的張進生是一位特別的醫學博士,他經歷了正統的醫學培養之路,走到了本科畢業的。本來要救人扶傷的他,因為暈血而不敢上手術臺,無奈只能繼續讀書熬到了博士。他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說服了父母,接下來張進生考驗,甚至考博的道路都十分順暢。說起來好聽是為了深造,不好聽就是逃避社會生活。二、別把學歷看太高張進生在北大博士畢業的時候,他又面臨著進入社會的時候了。這時候的他還是十分害怕社會,幸運的是收到了國外大學留學的邀請。
  • 北大肄業博士張進生:曾是醫學高端人才,如今失業18年靠低保度日
    「北大」、「醫學」、「博士」,從這三個關鍵詞中挑出任何一個似乎都能讓人依稀看到美好的未來——升職,加薪,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可是現在有這麼一個人,他有以上三個光環在身,卻失業18年淪為低保戶,曾經月薪1000,低到被只是一個護士的女友嫌棄,別說走上人生巔峰了,官方系統都查不到這個大活人。
  • 那個一路讀到北大博士的張進生,已經失業18年了,現在靠低保度日
    文|秘籍君 在很多人眼裡,那些學習能力出眾,考入名校的天之驕子,註定是成功的,肯定能過上比大多數人好的生活。但是,實際上卻有這樣一個典型的反面案例,學歷是北大醫學博士的張進生,已經失業18年,現在靠低保度日。
  • 張進生:農村小夥成北大博士,畢業後卻失業18年,如今靠低保度日
    多少學子埋頭苦讀十幾年,就是為了一張名校的入學通知書,但是有一個好學歷也不一定就會保證人的未來坦途,獲得知識只是人生的一部分。這段時間,一位名叫張進生的北大醫學碩士領失業低保的信息,吸引住了人們的注意力,其實他已經在家肄業多年,雖然身懷天分,名校畢業,但張進生幾十年來一直找不到工作,這到底是他自己的原因還是社會不給他機會?
  • 北大醫學博士卻暈血,肄業後「啃老」18年,今靠低保為生
    而在漫長的教育史上,有一位明明考上北大博士的「學霸」,卻因為自己的不知變通,導致後半生過得並不那麼順利。 年輕的張進生十分爭氣,一舉就考上了當時省內數一數二的大學,選擇了湖南醫科大的醫學專業。
  • 北大醫學博士因暈血,在家中啃老幾十年,如今靠著拿低保過日子
    工作和學習大不一樣,不是你悶聲努力就能做到的,還要注重交流,身為一個醫生,不僅要和同事領導溝通,還要處理和患者家屬的關係,可是多年的孤僻性格已經讓他不知道如何與人交往,而且他發現自己暈血不敢去做手術,身邊同齡的同學都升職了,只有他多次因患者家屬的抱怨非升反降,這樣的工作經歷讓張進生受到不小的打擊。
  • 他是北大醫學博士,啃老吃低保18年,「寒門」真能出「貴子」?
    他是北大醫學博士,啃老、吃低保足足18年,「寒門」真能出「貴子」?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自古至今,長輩們告誡後人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一定要好好讀書,將來改變自己的命運。的確,知識是無價的財富,要想成為人上人,一定要出類拔萃。
  • 如何看待北大博士淪為低保用戶?
    八、九十年代,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才資源非常稀缺,不要說上過大學了,就連上過高中的,都很難得。而且那個時候,要是能上大學,前途真的是不估計的。然而何況是博士生,而且還是北京大學這樣知名度極高的高等學府出身的,大家都會覺得前途無量。而他卻是個例外,曾經他是全村人的驕傲,如今卻淪為低保戶。身為北大博士的他為何會淪落至此呢?跟隨科普一起去看看他的故事吧!
  • 北大醫學博士淪為低保戶,因暈血失業18年,在家中靠低保勉強度日
    曾經在北大有一個博士生,此人也曾是醫學高端人才,也擁有著極高的學歷,然而,他卻因為自身的一個障礙,結果居然沉淪18年,淪為低保戶,可謂是典型的教訓和案例。那麼此人究竟經歷了什麼呢?四、落魄的現狀1998年的張進生已經32年了,但依舊是一個無業游民。迫於無奈之下,張進生只能來到蘭州的一所醫院,花了1000塊錢的月工資,勉強度日。
  • 曾經的北大醫學博士張進生:如今失業18年之久,在家中靠低保度日
    然而理性告訴我們,一個人成就的取得又決然不只是這些名號所能夠決定的。這一點在北大博士張進生身上體現的可謂是淋漓盡致,他從人人羨慕的高材生,再淪落到失業在家,靠低保度日,讓人可嘆的同時,又不禁引人深思,到底什麼才是影響人生的關鍵因素呢?什麼才是造成張進生人生悲劇的註腳呢?
  • 還記得那個北大醫學博士嗎?成了「暈血的醫生」,後來怎麼樣了
    還記得那個北大醫學博士嗎?成了「暈血的醫生」,後來怎麼樣了清華北大作為國內的頂級top大學,是無數學子夢寐以求的聖地。  而張進生就是北大的一名學生,家在湖南常德。看可以說是草屋飛出的金鳳凰,18歲時,考取了湖南醫科大學。後來又一路成為了北大的博士生。然而,這位考取了臨床醫學專業的學生,卻偏偏暈血。為了逃避一線工作所以才選擇一直讀書。
  • 張進生曾是北大的醫學博士,卻淪落靠低保為生:寒門貴子路在何方
    不善言辭,性格缺陷,工作不順高材生一般都是人見人誇的,但工作後就不見得人人都會誇讚了,主要還是靠以德服人,然而,張進生剛大學畢業,成績優異,專業知識過硬進入的工作環境,自然有些心高氣傲,結果沒有經驗,又不懂得虛心求教,自己又不主動與人為善,最後越來越孤立。
  • 北大博士張進生,畢業後靠家人接濟度日,國家特批他農村特困救助
    張進生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繼續低頭前進。三、學習上的強者1、考入北大在北大求學期間,張進生依舊保持著良好的學習狀態,一路高歌,在1995年順利畢業,獲得北京大學的碩士研究生學位,於同年,又考入了北京大學內科學博士研究生專業。
  • 北大醫學高材生啃老20年,現靠低保生活,這3個錯誤不容忽視
    大學五年的時間裡,張進生依舊保持了學霸的風採,各個科目成績也都是優秀。好在那個年代,實驗不多,張進生也是儘量避免在實驗室見到血。其實,暈血是一種心理障礙。可以通過心理幹預等手段進行治療。這在他今後的人生裡也有體現,當然這是後話了,他在北大博士肄業後,去了蘭州一家醫院工作,並在那裡交了一個女朋友,當女朋友給他指出一些缺點後,他竟然打了女朋友,然後憤然離開,一怒之下,辭職回了老家。開始了20年的啃老生活,最後淪為靠低保度日。人會讀書是一種能力,但會處事也是一種能力。
  • 他是北大醫學博士,因工作受挫後回家啃老18年,如今淪為低保戶
    儘管許多人對人才的定義都不一樣,但相信大部分人都會覺得清華北大的學生肯定是人中龍鳳。不過,今天咱們要講的這個人,他畢業於北京大學,還取得了博士學歷,卻偏偏在畢業之後懷才不遇十幾年,窮困潦倒了半輩子,他就是北大醫學博士張進生。最讓人難受的是,張進生的人生悲劇更多的是來自身邊那些"為他好"的人。
  • 從北大醫學博士淪為低保戶,58歲的張進生如今過得怎樣?令人感慨
    其實我們十幾年的學習生涯,不就是為了能夠考上一個好大學?在將來畢業之後有著一份穩定的工作嗎?而如今各大企業對於人才的需求也是越來越高,尤其是像博士學歷的,在華為公司引進的博士都是百萬年薪以上的。可以說,如果你考上了博士,那麼你的就業不會是問題,而且你還會擁有著高薪,可是,張進生作為北大的醫學博士,為什麼最終會淪為低保戶呢?
  • 從醫學博士到低保戶,失業21年的張進生,究竟經歷了什麼
    昨天我們說到北大才子陸步軒,靠賣豬肉走向輝煌,不僅向母校捐款9個億,還被請去做成功學演講,可謂是人生巔峰。今天要講的這位同樣來自北大,只是在學歷上,要比本科學歷的陸步軒,還要高上不少,他就是北大醫學博士生張進生。
  • 北大醫學博士張進生淪為低保戶,如今已54歲了,他過得怎麼樣?
    今天筆者給大家介紹北大畢業生張進生的故事,張進生有一個輝煌的頭銜,北大醫學博士。如今醫生頗受人尊敬,還是北大醫學博士,如果張進生稍微努力下,在他那個時代很容易成為中國頂級醫院的醫生。可命運有時候難以琢磨,張進生最終失業18年,靠著領低保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