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常德的張進生是一位特別的醫學博士,他經歷了正統的醫學培養之路,走到了本科畢業的。本來要救人扶傷的他,因為暈血而不敢上手術臺,無奈只能繼續讀書熬到了博士。
張進生個人十分地優秀,當初還收到了海外學校留學的邀請。但要想去往國外深造,就必須付出20萬美元的留學費。本來家境就很貧寒,面對著兩難的選擇,張進生不幸得了抑鬱症。後來他當了一名基層醫生。
後來張進生又被情所傷,情感世界徹底崩塌,對世界失去了希望。他再沒能出門工作,就這樣啃老了18年。張進生這樣的博士,問題出在哪裡?
張進生是個地道的農村家庭出身的孩子,他的父母把改變命運的期望放在了他的身上。她也在用努力回應著父母的期待,他不僅學習努力甚至天賦很不錯。努力的張進生如願考到了湖南醫科大學。
張進生完成學校的知識學習後。來到了醫院進行實習,他在這裡發現了一個讓自己震驚的問題,他竟然有暈血症,這對於醫生是資格致命的問題。這問題是可以克服的,但張進生本來就膽小懦弱,一下子遇到了暈血症和交際不好的問題。他壓力山大,壓力讓他十分想念學校裡沒有紛擾的生活。
在學校裡和在社會裡,張進生體會到了巨大的落差感。這種落差的壓力讓張進生心起逃避的心思,他和父母提出要繼續學習深造。他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說服了父母,接下來張進生考驗,甚至考博的道路都十分順暢。說起來好聽是為了深造,不好聽就是逃避社會生活。
張進生在北大博士畢業的時候,他又面臨著進入社會的時候了。這時候的他還是十分害怕社會,幸運的是收到了國外大學留學的邀請。但張進生無法一定決心,因為留學的費用太巨大了,他家本來就是貧寒的農民家庭,讀到博士已經是他的父母對他仁至義盡了。要再拿出20萬美元讀書是不可能的了,也就是說他必須得進入社會工作了。想到這問題,他就壓力巨大,導致抑鬱症發作。
接著張進生休學一年後,在蘭州的基層開始工作了。張進生自尊心什麼要強,他始終覺得目前的基層醫療工作工資太低,可是他又不會人際的運籌帷幄,自然找不到好待遇的工作。面對壓力,張進生像蝸牛一樣回去龜縮在家裡啃老了。
對於張進生啃老的行為,網友們普遍的觀點都是認為張進生情商低的問題。批評他好高騖遠,不願認清現實生活,做著春秋大夢。其實靠他的能力,是可以找到工作維生的,就是人家心氣高,受不了差的工作。
名校畢業不是說一定能夠找到好工作,只是提高了概率罷了。張進生如果能夠認清真相,腳踏實地工作,也就就不用啃老了。當然如果張進生家裡是有關係的人,也許當初本科醫學畢業地時候,他的父母就可以把他安排到不用面對血液的崗位,也許張進生不會啃老了。如果家裡有關係。幫助張進生搞個行政職位,也許張進生就不會如此悽慘了。
他的事例告訴我們,能否找到工作和成績學歷沒有太大的關係。你看張進生擁有那麼好的學歷,可卻因為情商低,不會講話,找不到工作。相比於考上清華卻轉行做豬肉生意的那個人,張進生顯得簡直不像樣,那個清華生好歹能夠正視自己,還能自己經營生活。
總結來說,一個人不能傻讀書死讀書,應該學會在讀書的同時學會一些基本的技能,例如溝通。有時候掌握其他的技能顯得尤為重要,因為如果你原專業不能幫你維持生活,那就必須用其他技能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