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元旦就是日本的正月,是日本的新年,每年正月,重視節日和慶典的日本人,喜歡用各種鮮豔濃鬱的色彩點綴新年。
點綴餐桌的各色佳餚約有200多種。
今天食堂君就給你們介紹幾樣,曾經出入過宮廷上過朝臣餐桌,現在也深入民間與一家人共享的日本新年的傳統料理。
白味增雜煮
雜煮是日本隨處可見的食物,新年的白味增雜煮用的食材很簡單,京都的白味增,地下流動的地下水,加上白蘿蔔和白色的芋頭。
在日本,白色代表著神聖和神秘感,在正月這個一年之初,所有的食材都用白色,是為了讓吃的人心懷憧憬,一邊喝著味增湯一邊思考,「要把今年染成什麼顏色呢?」
喝了這道菜,會讓人習慣性的感覺:「啊,又到了正月」,這道菜裡有兒時令人懷念的味道。
正月刺身
和樹芽拌在一起的時鮮比目魚,平添了幾分早春的香氣。
隆重登場的龍蝦,略微烘烤之後,柔軟的口感就體現了出來。
不可缺少的正月味道就是紅鮭,這是代代相傳的正月習俗,所衍生的珍品。
以前每年開始正月的準備時,會在外面風乾紅鮭邊削邊吃,在寒風中風乾的紅鮭肉質更加鮮美,到了1月20號就只剩骨頭了,所以有了「骨正月」的說法,與家庭活動共存的飲食文化傳承至今。
年菜
說到正月就是年菜了,為了一期一會的重要節日,廚師尋覓了整個日本,找到的最粗的竹子,用來作裝年菜的容器。
青竹代表著新的一年神清氣爽,還帶點兒緊迫感,竹子不斷拔節茁壯成長,也象徵著健康的生活,飽含新年的祝福,一共有三層,首先揭開第一層的蓋子。
第一層是關西的三種菜,黑豆諧音勤勉,青刀魚代表子孫滿堂,刀拍牛蒡寓意代代永續,裡面都是代表正月的意象。
黑豆要在薑汁中,浸泡5天才好,本身的甜味兒被減少,有著讓人驚喜的美味。
接下來揭開第二層,展現在眼前的是繽紛多彩的食物,像套盒一樣裝得滿滿當當。
染成黃色的慈姑,慈姑有很大的芽,諧音「喜慶」,蒸好的章魚和鹹魚子幹,章魚諧音「多幸」,鹹魚子幹代表「多子多福」。
白色的是冬天京都的蔬菜蝦芋,諧音「出人頭地」,中間的是鴨子的裡脊肉,在側面稍微露出一點的是海蜓,寓意「祈求來年豐收」。
使用與季節相呼應的器皿,配上花和葉子進行精美裝盤,是年菜的一大特色。
能讓一家人圍著桌子一起吃,一邊述說著新的一年的理想抱負,一邊品味處處可以給人驚喜的美味,正是年菜的魅力所在。
大福茶
最後是正月喝的,象徵著吉祥的飲品大福茶。
雖然叫「茶」,卻不是真的茶,而是用梅子和海帶煮的,海帶與「喜悅」同音,而梅常代表身體狀況,有祈求健康的意思,把海帶與梅子同煮,祈求新的一年無病無災笑口常開。
大福茶與新年活動密切相關,除夕夜京都祇園附近的八坂神社,會舉行「蒼朮祭」,在神殿燃燒關蒼朮火,人們會不停地轉動火繩,不讓它熄滅。
用蒼朮火煮沸的新年第一壺茶就是大福茶,蒼朮的火種就像是八坂神社的饋贈,日本人從過去開始就非常崇拜神明,人們會認為,到了正月,新年的神靈就會出現,神靈會帶來幸福。
這種從神靈那裡得來的靈氣,體現在雜煮或者年菜當中,和神靈一起用餐,正月料理代表的正是這樣一種神聖的心情,而年菜,每家的味道各不相同,各家的味道都是獨一無二的,或許就是媽媽的味道,是溫暖身心的家的味道。
原標題:日本過年吃什麼?這些正月料理也太好看了
(責任編輯:徐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