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的祭祖可以「上墳」,也可以「不上墳」
這個問題乍看之下有點莫名其妙,但其實是考古和歷史學界一個非常重要的專業問題。要說「上墳」,首先要得解釋一下什麼是「墳」。我們通常說「墳墓」,但是墳≠墓,墓是埋葬死者的地下土坑,而墳是墓上凸起的土堆。2.中國人自古就上墳嗎?上墳,是一種祭祀祖先的禮儀活動。既然是祭祀活動,理論上就可以在任何地方進行,事實上,古代的祭祖可以「上墳」,也可以「不上墳」。不上墳的祭祀稱為「廟祭」或「家祭」,就是在遠離墳墓的祖廟和家裡進行;上墳的祭祀稱為「墓祭」,就是親自跑到墳墓所在的位置進行祭祀。
-
清明祭祖,女兒卻不能上墳
可是,在魯西南一個小村莊長大的小程卻連爺爺的墓都沒有去過。每逢清明節、農曆七月十五等傳統祭祀日子,家裡的堂兄弟都去祖墳祭祖,唯獨小程守在家中。原來,按照老家的習俗,未出嫁的女兒不能到故人墓地祭掃。 本報見習記者 周國芳本報記者 宋立山 不許女兒去上墳,讓侄子代勞 與小程遭遇一樣,在魯中南山區某縣的農村地區,女子不上墳也是難以撼動的習俗,甚至是不可違逆的族規。 今年32歲的小侯就來自該縣,他是家中獨子,父輩兄弟兩個,叔叔家只有兩個女兒,小侯也就成了爺爺唯一的孫子。
-
清明節上墳祭祖,這些上墳的禁忌要知曉
清明將至,清明也是緬懷祖先要去上墳祭祀的節日,過完之後空空蕩蕩的農村,在清明節的到來之際,鄉村的道路又開始變得擁擠起來,甚至有一些過年都不回來的,反而會在清明回來祭祖,鄉鎮的交通要道和一些主要路口,早早的就開始了堵車,要想順利的早點回到農村的老家,在清明這一天可不能睡懶覺,要早起早出發,避開大隊人馬的高發期,也就避開了堵車,清明作為一個去掃墓祭祀的節日
-
江西西山萬壽陵園:冬至為什麼要上墳祭祖
在冬至,也是有著一個習俗就是上墳和祭祖的,這些到底是從哪裡的時候開始進行的呢?而大家也是了解過,冬至,也就是冬至比過年還要大,為何在冬至裡會有上墳的習俗的,一起來看看冬至為什麼要上墳祭祖吧。
-
清明節,怎樣進行祭祖?祭祖一定要上墳嗎?祭祖方式有哪幾種?
清明祭祖,歷來備受中華傳統的重視。大家都會在這些日子祭拜先人,給先人送去另一個世界生活的物資錢財,讓祖先在另一個世界過得好,吃好喝好,保佑子孫後代興旺發達。時間來到今天,很多家庭的祭祖工作,是老一輩來承擔的。
-
在農村過春節,大年三十去上墳祭祖,什麼時間去合適呢?
歡迎關注棒奔霸,帶你領略不一樣的農村風情,每天都有新的農村事物分享給你,感謝有你的陪伴。在農村,大年三十去上墳祭祖,什麼時間去最好?過年是團聚的喜慶日子,也是祭祖的日子,緬懷祖先,也是過年之中必不可少的一件事情,春節上墳祭祖,會隨著地域的不同,各種都有自己的習俗和習慣,時間會有所不同,方式也是各種各樣,有的是在大年三十下午,有的則是在大年初一的早上,像我們最為常見的燒香,都是燒三根香,其中中間的是代表天,左邊是代表著地,右邊則是代表著什麼的祖先,也是對於天地人的敬畏,和敬意。
-
專家談女兒不上墳習俗:獨生子女政策倒逼陋習改變
清明祭祖,女兒卻不能上墳專家:或源自傳統男權思想,應剔除陋習清明時節,人們通過祭掃的形式來寄託對故人的哀思。可是,在魯西南一個小村莊長大的小程卻連爺爺的墓都沒有去過。每逢清明節、農曆七月十五等傳統祭祀日子,家裡的堂兄弟都去祖墳祭祖,唯獨小程守在家中。
-
春節上墳祭祖禁忌大全
註:本文轉載自網絡,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屬歸原創者所有。我們分享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 很多地方都有春節祭祖(過年上墳)的習俗,有些地方稱之為「拜祖先」。
-
冬至上墳,墓碑上的「故、先、顯、考、妣」,到底是什麼意思?
時間過的真快,轉眼間冬至馬上到了,對老百姓來說,這是一個相當重要的節日。大部分老百姓在冬至日的前後這段時間內,都有上墳祭祖的風俗習慣。不僅自己不明白,問父輩等也是少有明白的,這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待我慢慢道來,學習一下,可以在上墳的時候解釋給晚輩聽聽。
-
清明節,您願上祖墳燒紙錢祭祖麼?您還是隨大流跟風上墳祭祖?
請點下右上「關注」,咱們今天來聊下清明節上墳祭祖這件事。希望各位能暢所欲言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老農先來說自己對清明節上墳祭祖的真實想法:我個人對清明節包括十月一上祖墳,真的沒有感覺,只是隨大流跟風而已。比如周邊的人清明節前,都回老家上祖墳去燒紙錢祭祖,而自己不去就被人笑話,要不這個我就不去上墳祭祖了。
-
農村上墳燒紙的風俗是否應該摒棄?應該如何正確對待上墳祭祀?
在農村十月初一這天是要回鄉祭祖的,也就是要回到農村的祖墳上寄託對逝去親人的哀思,按照老人們的說法就是:天逐漸變涼了要給逝去的親人送一些衣服。這不,這幾天滿大街的又開始賣花圈等祭祀的物品了,不過與以往不同的是,近幾年好像那些紙錢類的物品少了,很多地方都是擺放的花圈。
-
每年過年都要上墳,祭祖,拜天地,你知道其中的意義嗎?
但是我們應當如何理解上墳祭祖,拜天地,拜財神這些行為呢?祖宗牌位關於世界上到底有沒有鬼神,有句話是這麼說的:信則有,不信則無。上墳祭祖敬拜祖先也是如此,祖先已經不在人世,但是如果你對祖先心存敬畏,做人做事總是想著不要給祖先丟臉,那麼雖然祖先不在了,但是他們對你的督促作用還在,跟他們在你身邊督促你是一樣的效果
-
農村過年上墳有何習俗?為何現在農村上墳不讓燒紙放炮?你知道嗎
中國是一個講究仁義孝悌的國家,逢年過節和祖宗忌日祭祀祖先,是中華民族一直以來的傳統美德。所以,在我國農村裡面過大年的時候上墳祭祖是再正常不過的一件事。但是由於農村地區天高地遠,所謂五裡不同風,十裡不同俗,各個地區的祭祖的風俗習慣有所不同。
-
河洛七月十五上墳風俗
俗話說三裡不同風,十裡不同俗,進入農曆七月,便進入了七月十五祭祖的日子,俗稱「上墳」。在河洛地區,上墳的習俗也有些不同,以孟津為例,縣城以東和縣城西普的上墳風俗就不太一樣,縣城東部的鄉鎮,在古時候應該屬於是真正的孟津縣,那時的現場就在如今的會盟鎮,上墳每年一次,在正月十五前後,而縣城以西的地區,屬於之前的洛陽縣,生活習慣和風俗俗習慣,與東部略有不同。西部地區,上墳每年兩次,分別是二月15和7月15,清明節一般是不用上墳的。
-
清明節掃墓祭祖有什麼講究忌諱 清明上墳祭祖的禁忌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清明節掃墓祭祖有什麼講究忌諱 清明上墳祭祖的禁忌 最近,隨著清明節的臨近,各種各樣的掃墓物品銷售得十分火熱.那麼,清明掃墓有什麼講究呢?清明節掃墓祭祖有什麼講究忌諱 1、忌穿大紅大紫 為尊重亡者,掃墓應莊重著裝.通常來說,掃墓時要著深色衣服,最好不要穿得 原標題:清明節掃墓祭祖有什麼講究忌諱 清明上墳祭祖的禁忌 最近,隨著清明節的臨近,各種各樣的掃墓物品銷售得十分火熱.那麼,清明掃墓有什麼講究呢?
-
2018冬至哪些地方有上墳祭祖的習俗 冬至掃墓需要注意什麼
2018年的冬至就要來了,在安徽、浙江等地,冬至前後會組織家人一起上墳掃墓;冬至日祭祀祖先也是全國比較普遍的一個習俗,又稱冬祭,儀式非常隆重。那麼,冬至日上墳祭祖掃墓需要注意什麼?哪些地方有冬至上墳祭祖的習俗?
-
在農村上墳不讓燒紙?這是為什麼?
馬上清明節,有些農村卻倡導上墳禁止燒紙這就好比抽菸不讓點火,還有必要嗎?清明時間雨紛紛馬上清明節了可是村裡喇叭廣播裡再喊「上墳杜絕燒紙」!這是什麼口號,上墳不燒紙燒什麼呀?是出什麼事了嗎?清明節是國家法定節假日,清明節,又稱踏青節、三月節、祭祖節,清明節是傳統的重大春祭節日,掃墓祭祀、緬懷祖先,是中華民族數千年以來的優良傳統,不僅有利於弘揚孝道親情、喚醒家族共同記憶,還可促進家族成員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認同感。
-
你們家鄉關於清明節上墳有什麼習俗嗎?一般上午還是下午上墳?
後天就是清明節,清明節上墳祭祖是一直以來的傳統習俗,每年到了清明節的時候,學校也會組織學生們到烈士陵園去掃墓。清明節上墳應該是上午還是下午,還是全天都可以上,這都是有講究的。我們家鄉膠東沿海這裡一般是上午上墳,多數在七點左右就上墳祭祀了,現在都提倡文明祭祀,大家買幾束菊花或者是假花插在墳上,頂多再壓壓紙,算是給祖先們送去換季的衣服了。有的著急上班的人可能會更早去上墳,天還不是很亮時,五六點鐘就上完墳了,總之上午時間上墳的比較多,等到下午基本上就沒什麼人了。
-
今天是初一寒衣節,是上墳祭祖給祖先換棉衣的日子,怎麼樣換棉衣
今天是農曆十月初一,也叫寒衣節,無論上班的還是種地的男人們,都要在今天早晨去上墳祭祖。之所以是今天上墳,老人們說是天越來越冷了,要給已故的祖先們換棉衣了。為了給祖先們送去換季衣服的冥幣,很多在外上班的男人,就像清明節一樣,都會趕回來上墳祭祖。
-
在農村,清明上墳講究「兩不去」,孕婦不去,孩子不去?為啥
眼看著清明節的假期沒幾天就到了,清明節是中華民族古老的節日,既是一個掃墓祭祖的肅穆節日,也是人們親近自然、踏青遊玩、享受春天樂趣的歡樂節日。因此很多人已經開始了清明節的計劃,有人計劃出去旅遊踏青,而有人計劃回鄉祭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