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關於上墳祭祖問題:父輩不在了,孫輩是否要給祖父母上墳呢?

2020-12-20 我來說人文

上墳掃墓祭祖是我國傳統的禮儀道德,也是傳統歷史中,有關不忘祖先,孝道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我們的老祖宗世世代代相傳承,尤其是像清明節、中元節、冬至節、春節等逢年過節的時候,除特殊情況外,都是要上墳祭祖的。那麼,關於這方面有一個非常實際的問題,那就是父輩不在了,孫輩是否要給祖父母上墳呢?

我國地域廣闊,文化背景不盡相同,各地鄉風民俗也不太一樣。可是,在上墳祭祖問題上,總體還是大同小異的,那就是代代相傳上墳祭掃。如果有了後一代,只要是長大或成人了,就會兩代人甚至三代人一起上墳祭拜祖先的。因為事關傳統的禮儀道德,親情孝道,所以,即使是父輩不在了,作為孫輩,除了為父輩上墳外,還是應該繼續為祖父輩上墳祭掃的。之所以這樣做,並不是因為有什麼責任和義務,而是一種文化傳承的具體體現,和親情傳遞的具體形式。

中國人素來就非常講究尋根問祖,一脈相承。而上墳祭祖這件事情,就是不忘祖先,牢記親情的具體行為表現。過去,逢年過節上墳焚燒紙錢,現在到墓地或祠堂獻花等,都是讓一代一代人記住自己從哪裡來,身上流淌的血出於何人,源於何處,乃至屬於哪一門家族,哪一支門戶,跟誰較親較近,跟誰的血脈相通相連等等。千百年來的忠孝文化傳承形式,讓我們明白做人一定要講究文明,感謝先祖們為我們所做的一切,甚至是直接的養育之恩。每個人做到了,每個家庭及其家族做到了,那麼整個中華民族也就做到了。因此,孫輩給祖父母上墳,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了。

俗話說「人在做,天在看」,說的是做人一定要講道德憑良心做事,所謂「好有好報,壞有壞報」嘛。而像上墳這種事情,更可以說是除了給「天」看,更是在做給活人看的,逢年過節你來了,他也來了,大家都來了,燒上一攤紙,上了幾柱香,獻上一束花,鞠躬、叩首、跪拜,無論是在墓地,還是在祠堂,鄰裡鄉親,同宗同族,大家相互看著,此時此地,無聲勝有聲,血脈親情的血濃於水,禮儀道德的孝敬文明,全在這一躬一叩一跪之間,得到了升華和印證。

因此,父輩雖然去世了,但是過去也許是跟隨著父親去給祖父母上墳,那麼,現在自己既然已經成門立戶,自立了門戶,也就有了上墳祭祖的擔當,因為你上的是祖墳,更主要的還是為了親情孝道的傳承。大家以為如何呢?

個人觀點,歡迎評論,敬請關注。

相關焦點

  • 古代的祭祖可以「上墳」,也可以「不上墳」
    這個問題乍看之下有點莫名其妙,但其實是考古和歷史學界一個非常重要的專業問題。要說「上墳」,首先要得解釋一下什麼是「墳」。我們通常說「墳墓」,但是墳≠墓,墓是埋葬死者的地下土坑,而墳是墓上凸起的土堆。2.中國人自古就上墳嗎?上墳,是一種祭祀祖先的禮儀活動。既然是祭祀活動,理論上就可以在任何地方進行,事實上,古代的祭祖可以「上墳」,也可以「不上墳」。不上墳的祭祀稱為「廟祭」或「家祭」,就是在遠離墳墓的祖廟和家裡進行;上墳的祭祀稱為「墓祭」,就是親自跑到墳墓所在的位置進行祭祀。
  • 清明祭祖,女兒卻不能上墳
    可是,在魯西南一個小村莊長大的小程卻連爺爺的墓都沒有去過。每逢清明節、農曆七月十五等傳統祭祀日子,家裡的堂兄弟都去祖墳祭祖,唯獨小程守在家中。原來,按照老家的習俗,未出嫁的女兒不能到故人墓地祭掃。  本報見習記者 周國芳本報記者 宋立山  不許女兒去上墳,讓侄子代勞  與小程遭遇一樣,在魯中南山區某縣的農村地區,女子不上墳也是難以撼動的習俗,甚至是不可違逆的族規。  今年32歲的小侯就來自該縣,他是家中獨子,父輩兄弟兩個,叔叔家只有兩個女兒,小侯也就成了爺爺唯一的孫子。
  • 清明節上墳祭祖,這些上墳的禁忌要知曉
    清明將至,清明也是緬懷祖先要去上墳祭祀的節日,過完之後空空蕩蕩的農村,在清明節的到來之際,鄉村的道路又開始變得擁擠起來,甚至有一些過年都不回來的,反而會在清明回來祭祖,鄉鎮的交通要道和一些主要路口,早早的就開始了堵車,要想順利的早點回到農村的老家,在清明這一天可不能睡懶覺,要早起早出發,避開大隊人馬的高發期,也就避開了堵車,清明作為一個去掃墓祭祀的節日
  • 江西西山萬壽陵園:冬至為什麼要上墳祭祖
    在冬至,也是有著一個習俗就是上墳和祭祖的,這些到底是從哪裡的時候開始進行的呢?而大家也是了解過,冬至,也就是冬至比過年還要大,為何在冬至裡會有上墳的習俗的,一起來看看冬至為什麼要上墳祭祖吧。
  • 清明節,怎樣進行祭祖?祭祖一定要上墳嗎?祭祖方式有哪幾種?
    清明祭祖,歷來備受中華傳統的重視。大家都會在這些日子祭拜先人,給先人送去另一個世界生活的物資錢財,讓祖先在另一個世界過得好,吃好喝好,保佑子孫後代興旺發達。時間來到今天,很多家庭的祭祖工作,是老一輩來承擔的。
  • 在農村過春節,大年三十去上墳祭祖,什麼時間去合適呢?
    歡迎關注棒奔霸,帶你領略不一樣的農村風情,每天都有新的農村事物分享給你,感謝有你的陪伴。在農村,大年三十去上墳祭祖,什麼時間去最好?過年是團聚的喜慶日子,也是祭祖的日子,緬懷祖先,也是過年之中必不可少的一件事情,春節上墳祭祖,會隨著地域的不同,各種都有自己的習俗和習慣,時間會有所不同,方式也是各種各樣,有的是在大年三十下午,有的則是在大年初一的早上,像我們最為常見的燒香,都是燒三根香,其中中間的是代表天,左邊是代表著地,右邊則是代表著什麼的祖先,也是對於天地人的敬畏,和敬意。
  • 專家談女兒不上墳習俗:獨生子女政策倒逼陋習改變
    清明祭祖,女兒卻不能上墳專家:或源自傳統男權思想,應剔除陋習清明時節,人們通過祭掃的形式來寄託對故人的哀思。可是,在魯西南一個小村莊長大的小程卻連爺爺的墓都沒有去過。每逢清明節、農曆七月十五等傳統祭祀日子,家裡的堂兄弟都去祖墳祭祖,唯獨小程守在家中。
  • 春節上墳祭祖禁忌大全
    註:本文轉載自網絡,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屬歸原創者所有。我們分享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                                                               很多地方都有春節祭祖(過年上墳)的習俗,有些地方稱之為「拜祖先」。
  • 冬至上墳,墓碑上的「故、先、顯、考、妣」,到底是什麼意思?
    時間過的真快,轉眼間冬至馬上到了,對老百姓來說,這是一個相當重要的節日。大部分老百姓在冬至日的前後這段時間內,都有上墳祭祖的風俗習慣。不僅自己不明白,問父輩等也是少有明白的,這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待我慢慢道來,學習一下,可以在上墳的時候解釋給晚輩聽聽。
  • 清明節,您願上祖墳燒紙錢祭祖麼?您還是隨大流跟風上墳祭祖?
    請點下右上「關注」,咱們今天來聊下清明節上墳祭祖這件事。希望各位能暢所欲言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老農先來說自己對清明節上墳祭祖的真實想法:我個人對清明節包括十月一上祖墳,真的沒有感覺,只是隨大流跟風而已。比如周邊的人清明節前,都回老家上祖墳去燒紙錢祭祖,而自己不去就被人笑話,要不這個我就不去上墳祭祖了。
  • 農村上墳燒紙的風俗是否應該摒棄?應該如何正確對待上墳祭祀?
    在農村十月初一這天是要回鄉祭祖的,也就是要回到農村的祖墳上寄託對逝去親人的哀思,按照老人們的說法就是:天逐漸變涼了要給逝去的親人送一些衣服。這不,這幾天滿大街的又開始賣花圈等祭祀的物品了,不過與以往不同的是,近幾年好像那些紙錢類的物品少了,很多地方都是擺放的花圈。
  • 每年過年都要上墳,祭祖,拜天地,你知道其中的意義嗎?
    但是我們應當如何理解上墳祭祖,拜天地,拜財神這些行為呢?祖宗牌位關於世界上到底有沒有鬼神,有句話是這麼說的:信則有,不信則無。上墳祭祖敬拜祖先也是如此,祖先已經不在人世,但是如果你對祖先心存敬畏,做人做事總是想著不要給祖先丟臉,那麼雖然祖先不在了,但是他們對你的督促作用還在,跟他們在你身邊督促你是一樣的效果
  • 農村過年上墳有何習俗?為何現在農村上墳不讓燒紙放炮?你知道嗎
    中國是一個講究仁義孝悌的國家,逢年過節和祖宗忌日祭祀祖先,是中華民族一直以來的傳統美德。所以,在我國農村裡面過大年的時候上墳祭祖是再正常不過的一件事。但是由於農村地區天高地遠,所謂五裡不同風,十裡不同俗,各個地區的祭祖的風俗習慣有所不同。
  • 河洛七月十五上墳風俗
    俗話說三裡不同風,十裡不同俗,進入農曆七月,便進入了七月十五祭祖的日子,俗稱「上墳」。在河洛地區,上墳的習俗也有些不同,以孟津為例,縣城以東和縣城西普的上墳風俗就不太一樣,縣城東部的鄉鎮,在古時候應該屬於是真正的孟津縣,那時的現場就在如今的會盟鎮,上墳每年一次,在正月十五前後,而縣城以西的地區,屬於之前的洛陽縣,生活習慣和風俗俗習慣,與東部略有不同。西部地區,上墳每年兩次,分別是二月15和7月15,清明節一般是不用上墳的。
  • 清明節掃墓祭祖有什麼講究忌諱 清明上墳祭祖的禁忌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清明節掃墓祭祖有什麼講究忌諱 清明上墳祭祖的禁忌 最近,隨著清明節的臨近,各種各樣的掃墓物品銷售得十分火熱.那麼,清明掃墓有什麼講究呢?清明節掃墓祭祖有什麼講究忌諱 1、忌穿大紅大紫 為尊重亡者,掃墓應莊重著裝.通常來說,掃墓時要著深色衣服,最好不要穿得     原標題:清明節掃墓祭祖有什麼講究忌諱 清明上墳祭祖的禁忌     最近,隨著清明節的臨近,各種各樣的掃墓物品銷售得十分火熱.那麼,清明掃墓有什麼講究呢?
  • 2018冬至哪些地方有上墳祭祖的習俗 冬至掃墓需要注意什麼
    2018年的冬至就要來了,在安徽、浙江等地,冬至前後會組織家人一起上墳掃墓;冬至日祭祀祖先也是全國比較普遍的一個習俗,又稱冬祭,儀式非常隆重。那麼,冬至日上墳祭祖掃墓需要注意什麼?哪些地方有冬至上墳祭祖的習俗?
  • 在農村上墳不讓燒紙?這是為什麼?
    馬上清明節,有些農村卻倡導上墳禁止燒紙這就好比抽菸不讓點火,還有必要嗎?清明時間雨紛紛馬上清明節了可是村裡喇叭廣播裡再喊「上墳杜絕燒紙」!這是什麼口號,上墳不燒紙燒什麼呀?是出什麼事了嗎?清明節是國家法定節假日,清明節,又稱踏青節、三月節、祭祖節,清明節是傳統的重大春祭節日,掃墓祭祀、緬懷祖先,是中華民族數千年以來的優良傳統,不僅有利於弘揚孝道親情、喚醒家族共同記憶,還可促進家族成員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認同感。
  • 你們家鄉關於清明節上墳有什麼習俗嗎?一般上午還是下午上墳?
    後天就是清明節,清明節上墳祭祖是一直以來的傳統習俗,每年到了清明節的時候,學校也會組織學生們到烈士陵園去掃墓。清明節上墳應該是上午還是下午,還是全天都可以上,這都是有講究的。我們家鄉膠東沿海這裡一般是上午上墳,多數在七點左右就上墳祭祀了,現在都提倡文明祭祀,大家買幾束菊花或者是假花插在墳上,頂多再壓壓紙,算是給祖先們送去換季的衣服了。有的著急上班的人可能會更早去上墳,天還不是很亮時,五六點鐘就上完墳了,總之上午時間上墳的比較多,等到下午基本上就沒什麼人了。
  • 今天是初一寒衣節,是上墳祭祖給祖先換棉衣的日子,怎麼樣換棉衣
    今天是農曆十月初一,也叫寒衣節,無論上班的還是種地的男人們,都要在今天早晨去上墳祭祖。之所以是今天上墳,老人們說是天越來越冷了,要給已故的祖先們換棉衣了。為了給祖先們送去換季衣服的冥幣,很多在外上班的男人,就像清明節一樣,都會趕回來上墳祭祖。
  • 在農村,清明上墳講究「兩不去」,孕婦不去,孩子不去?為啥
    眼看著清明節的假期沒幾天就到了,清明節是中華民族古老的節日,既是一個掃墓祭祖的肅穆節日,也是人們親近自然、踏青遊玩、享受春天樂趣的歡樂節日。因此很多人已經開始了清明節的計劃,有人計劃出去旅遊踏青,而有人計劃回鄉祭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