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臺灣古早味 即製足料手工蛋餅

2021-01-20 澳門力播


  距離澳門短短一個多小時機程的臺灣,向來都是澳門人熱門旅遊地點之一,而當地獨有的飲食文化和風味可以說是魅力所在。最近澳門就有新開的臺灣輕食外帶店,主打有足料即製手工蛋餅,將臺式古早味直送。


  

  Chris是臺灣輕食店天福小棧的老闆兼主廚,他是一位臺灣人,卻從小在香港讀書,在機緣巧合下,跟隨了一位臺灣師傅學做鐵板燒,一做就十多年。兩年前Chris於皇朝區經營第一間臺式鐵板燒,直至近月,開設另一間分店,引入臺灣輕食早餐,當中軟餅皮古早味手工蛋餅是店內的招牌蛋餅,特別之處是Chris 堅持選用軟皮,而非一般的硬蛋餅皮,每天新鮮手打而成,再靠熟練手藝在高溫鐵板上打圈推成圓狀,製成非常透薄蛋餅皮。而配料方面可在肉鬆、芝士、培根、九層塔、鮪魚、火腿及生菜中任選兩款,當中芝士總是深受客人的愛戴。在熱騰騰的蛋餅淋上必搭的醬油膏,咬下去啖啖足料,性價比極高。



  店內另一大特色就是將紫芋融入食物當中,此做法近年在臺灣風靡一時。Chris 亦希望能將此種美食與澳門人一起分享。每天選用新鮮芋頭打成泥狀,加入鮮奶在內的芋泥充滿濃鬱的奶香味,滑而不膩。其中受不少顧客喜愛的芋泥三明治,底面方包塗滿芋泥和芝士,中間夾著快炒的半熟厚蛋,一咬就爆餡和拉絲的感覺簡直一流。

  

古早味手工蛋餅由透薄的蛋餅軟皮包著足料內餡,淋上秘製臺灣的醬油膏,口感豐富。MOP 32

  

  

Chris希望與澳門朋友分享美好的臺式早餐文化。

  

臺式手工芋泥三明治以新鮮芋頭、鮮奶混合打成泥狀,配搭芝士和厚蛋,拉絲爆餡的感覺令人食過返尋味。MOP 32

  

除了芋泥三明治,也可以選擇芋泥西多士。MOP 32

  

由飲料和小食組成的珍脆杯,可選鹽酥雞、炸雞髀菇或臺灣香腸。邊吃邊喝,一次滿足雙重願望。

  

  

  說到臺灣古早味,當然不得不提擔仔麵,曾被CNN票選為臺灣百大美食之一的「度小月擔仔麵」,在澳門亦有分店。來自臺南府城在地美食,至今已流傳一百二十四年,洪秀宏為第四代傳人,他不時會到各地分店巡視,務求將祖傳美食達至完美水準。



  百老匯「度小月擔仔麵」主廚黃師傅及陳師傅提到,自己曾在臺灣分店磨鍊三年,輾轉下來到澳門繼續這份情緣。百年美食絕非浪得虛名,店內的招牌擔仔麵盛在青花瓷小碗上獨樹一幟,當中選用1.5mm厚度的油麵為主,配以鮮蝦頭熬成的高湯,佐以香菜、芽菜、蒜泥、醋,再加上由臺灣直送的肉燥,最後放上一隻剝殼鮮蝦,一碗擔仔麵就完成。做法看似簡單,實際上每一種材料都有其一定的搭配。碗內份量不多,三兩口便吃完,而這也是擔仔麵發揮出最完美水準搭配的方式。


擔仔麵主要選用油麵,以熬足四小時的鮮蝦高湯作為湯底,配上七瘦三肥的肉燥。MOP 22

  

黃師傅為「度小月擔仔麵」的主廚, 曾在臺灣分店磨鍊三年,功力十足。

  

蚵仔酥為客人必點小吃之一, 每粒蚵仔每日新鮮運到店內, 並以鹽水浸養, 吃起來粒粒爆汁鮮甜。MOP 72

相關焦點

  • CHTAtalks Taipei丨民宿,原汁原味的臺灣
    有人說,去臺灣,不住一下民宿,等於沒去!那麼,臺灣民宿到底有何魅力?住臺灣民宿,除了情懷,還有什麼值得期待?第四:都市返鄉的尋夢人口,他們因為在城市生活久了很累,所以希望返鄉,尋找自己夢想中的住宅。在這種背景下,臺灣民宿慢慢地發展起來了。臺灣的民宿有一些硬性規定,比如經營者必須要親自接待遊客,而且在民宿能夠提供住宿房間的數量上有嚴格限制,不可以超過5間,且加起來不超過150㎡,極個別的特色民宿最多提供15個房間。
  • 第六屆川臺農業合作論壇在臺灣雲林舉行
    堯斯丹表示,熱忱歡迎臺灣朋友多到四川走一走、看一看,尋找農業合作商機,也期待通過本屆論壇的交流探討和實地考察,學習和借鑒臺灣在現代農業和鄉村建設的智慧與經驗,相信在川臺兩地共同努力下,川臺農業合作交流必將提升到新高度、譜寫新篇章。 據介紹,近年來,四川憑借農業資源豐富、基礎良好、市場巨大、政策優渥等比較優勢,與臺灣在精緻農業、現代農業方面開展有效對接,合作領域廣泛。
  • Foodie 臺灣美食推薦
    如果是想嘗試最地道古早味臺菜就來這一定沒錯。地址:臺北市中山區長安東路2段185號好記擔仔麵古早味的好記擔仔麵一向是當地人的最愛,菜色豐富價格優惠,它們家的招牌擔仔麵據說一天可以賣出2000碗,選用蝦和豬骨熬製的湯底可以無限續加,一碗只要臺幣
  • 古早味巧克力夾心蛋糕 | 巧兒灶咖
    這次的食譜「臺灣古早味蛋糕 / Taiwanese Castella Cake」是臺灣烘焙界的驕傲。今年在網路上超紅的!
  • 臺灣的名產-1
    除了鳳梨酥,還想買些臺灣特產,卻不知買什麼?那我就來推薦幾個。
  • 雲林古早味碗粿 米香四溢入口即化
    雲林縣西螺鎮民許敏堅持手工磨米漿,古早味碗粿傳承數十年,旅外遊子指定就要這一味。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天尚未亮,雲林縣西螺鎮東市場已有排隊人潮,都是為了傳承數十年的古早味(懷念的味道)碗粿。第二代老闆許敏大清早磨米漿現做,但許敏去年經歷喪偶,店家跟著歇業,親朋好友勉勵下,今年7月老店重新開張,人潮不減反增。
  • 足不出「滬」 感受最正古早味
    臺灣美食之所以有名,或許就在於她是一個現代與古早味兼具的地方。無論人們的口味變得多挑剔,那些悠然卻不馬虎、簡單卻不粗糙的手工美食始終有著自己的一席之地。因為每一種味道的背後,都有著一份傳統的延承,一種古早的滿足。  如果去臺灣不方便,如果不幸經歷了太多「山寨」,那今年五一期間,由新民晚報、上海港城開發(集團)有限公司主辦的「滴水湖臺灣寶島美食嘉年華」,將帶您領略正宗的臺灣美食!
  • 古早味蛋糕原來是這樣做的,入口即化有秘訣,揭秘甜品店的配方
    古早味蛋糕原來是這樣做的,入口即化有秘訣,揭秘甜品店的配方最近,古早味蛋糕火了,市場上的古早味蛋糕來自臺灣,這款蛋糕其實比較像是戚風蛋糕。古早味是閩南語,臺灣人和閩南人用古早味來形容古舊味道的一個詞,也理解為「懷念的味道」。
  • 就愛這古早味!6步驟做出天然的手工冬瓜磚
    導讀:就愛這古早味!6步驟做出天然的手工冬瓜磚 冬瓜加糖煮成冬瓜茶,是常見的臺灣古早味涼茶,長時間熬煮、濃縮後還能製成冬瓜磚以利保存,想喝杯古早味冬瓜茶,只要加水、煮開、添入冰塊即可!
  • 鄉愁70年 97歲臺灣老兵今回四川:我要用腳走回家
    中新網4月18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道,「一轉眼七十年了,我來到臺灣後就沒再回到四川老家,老伴今年3月去世了,讓我更想家。」97歲抗戰老兵胡定遠,經由兩岸志願者協助,找到四川的家和親人,今天要搭機回鄉圓夢,十天後回臺灣。   「我要回家了!」
  • 做手工面線品閩南古早味 小記者家庭感受濃濃閩南味
    「閩南古早味真好呷!」上周五,「我是晉江少年,我體驗」系列活動①在來旺良品堂閩南古早味傳承基地舉行。在這裡,本報小記者和爸爸、媽媽參觀各種閩南特有的器具,從中體會濃鬱的閩南特色喜文化,並在專業師傅的示範和指導下親自製作閩南古早味手工面線,品嘗閩南人記憶中淳樸的古早味。
  • 2 樣食材做出古早味「手工白粉粿」
    2 樣食材做出古早味「手工白粉粿」粉粿,是不少人兒時記憶中的古早味點心,獨特的Q彈口感沾上些許黑糖水或蜂蜜品嘗甜滋味,抑或拌入冰涼碎冰入口,十足消暑!寒冷的天氣宣告冬天的來臨,想吃冰涼甜品的心也蠢蠢欲動!其實阿嬤時代的好滋味-粉粿自己在家就可以動手簡單做,再也不怕衛生、添加物等疑慮。先掌握,手工白粉粿的好吃關鍵!
  • 晉江後坑傳統手工線面:記憶中的「古早味」(圖)
    傳統手工線面製作技藝在閩南傳承的歷史悠久,是作為一種閩南民俗文化中象徵長壽、吉慶的文化符號,在閩南人的祭祖、敬神、婚喪喜慶各種儀式中都離不開這種手工特製的麵食。日前,後坑村傳統手工面線製作技藝入選晉江市第五批非物質傳統文化遺產。­  閩南傳統麵食 傳承中的「古早味」­  說起閩南人喜愛的早餐,面線糊絕對位列榜首。
  • 【冬日暖暖的味道】手工磨製 古早味杏仁茶
    冷冷的寒冬來上一杯暖暖的手工磨製古早味杏仁茶,細膩的工法加上頂級的杏仁,香醇濃鬱的滋味,讓顧客喝得美味又健康。  如今已有自己店面的阿龍杏仁茶,也藉由網路平臺提供外地消費者以宅配的方式訂購,平實的價格就能享用到一杯暖暖的古早味杏仁茶,就如同老闆始終記得顧客所說的一句話:「冬天的時候能喝到你們的杏仁茶,讓人充滿了幸福的感覺」。(攝影/範銘偉)  來源:大臺灣旅遊網
  • 臺灣自由行攻略:懷舊老街篇
    展現臺灣人眼中的地道美食、玩樂攻略和文化故事;臺灣的美,在於濃濃的「人情味」;「莊腳」的魅力,在於深深的「鄉情味道」;>讓我們一同以獨特的視角,去解讀臺灣......九份老街位於新北市瑞芳區,在臺灣歷史上成名甚早,在清朝光緒年間即以產金著名。
  • 阿爸手工餅 滿滿的臺灣古早味
    近日,市區人民路開出的這家專營臺灣手工餅的新店,打起了環保懷舊復古牌。推開店門,一頭「大黃牛」拉著滿滿一車精緻的臺灣糕餅正向我們「走來」,車上擺滿了店裡的招牌糕餅:海苔牛軋餅、鳳梨酥、蛋黃酥、團圓餅、綠豆椪等等。 「臺中屋阿爸手工餅」傳承三代,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在溫州也已經營多年,之前開在銀泰二樓。
  • 臺灣 | 華山1914文創園區
    (銅製耳環與珍珠耳環)(不禁讓我想起《戴珍珠耳環的少女》)這裡的Present(禮物)並不是要提倡大家在節假日送禮,而是希望大家能為心愛的人挑選當下的禮物,並藉由文化創意為禮物加值,表達時常將對方放在心上的概念~另外,這間店還有充滿臺灣特色與原住民文化的物品,感興趣的你們也可以來親身感受哦~
  • 泉州古早味「普示菜」:記憶中的古城「味素」
    在如今物質生活極其豐富的現代社會,談論古早味泉州菜,與其說是對清淡本真、甘醇鮮美這種簡單味道的懷念,不如說是為了追憶這座古城的民俗舊事。泉州文化研究者、閩南語作家洪泓目前正在用閩南方言寫一本關於泉州的書,他採用一半文史,一半文學,一半白讀,一半文讀的獨特寫作方式,其中就有不少關於古早味泉州菜的記憶。從他的視角出發,古早味泉州菜無論從味道、做法、習俗上,其實都別有另一番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