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人》:所有不講人的故事,都是在講人

2020-12-17 少年鏡中隱

在這個世界上,存在著能夠永生不死的人類,即使遭到致命的重創,也會在短時間內迅速恢復,人們稱之為「亞人」。永井圭(宮野真守 配音)是一名平凡的高中生,某日,一場車禍讓他亞人的身份曝光,隨即遭到了有關政府部門的高價通緝,在曾經的好友海鬥(細谷佳正 配音)的幫助下,永井圭踏上了永無止境的逃亡之路。 途中,永井圭結識了同為亞人的佐藤(大冢芳忠 配音),佐藤想將永井圭納入自己暗中組建的亞人團體之中,敏感的永井圭卻發現了佐藤隱藏極深的真實面目和目的。亞人一直遭到政府的迫害和殘酷研究,因此佐藤企圖通過一系列恐怖襲擊活動來奪回屬於亞人的權利,永井圭則投靠了亞人管理委員會的戶崎(櫻井孝宏 配音),在他的帶領下對抗強大的佐藤。在亞人和人類之間,一場充滿了硝煙和鮮血的戰爭即將拉開序幕。

舞臺發生在存在著不死生命體「亞人」的世界。高校生永井圭因為一場交通事故而再生,被判明為日本國內第3例的亞人並投以高額懸賞,遭到了周圍的人們、警方與亞人管理委員會的追捕。故事從這裡展開。負責本作動畫製作的是在日本國內持有數家CG工作室的Polygon Pictures。Polygon Pictures是1983年設立的老工作室。參與遊戲CG以及好萊塢方面工作較多,例如《星球大戰 複製人戰爭》《創:崛起》《變形金剛 領袖之證》等,獲得過日間艾美獎、安妮獎等多數國際獎項。2014年作為設立30周年紀念製作了弐瓶勉原作漫畫改編的《希德尼婭的騎士》(以下簡稱:希德尼婭)動畫版,正式參入日本的TV動畫製作,同年還與宮崎吾朗監督合作,將瑞典女作家阿斯特麗德·林格倫在1981年發表的兒童文學小說《山賊的女兒羅尼婭》(以下簡稱:山賊少女)改編成了全26話的TV動畫。

不同於全CG動畫,這種3D模仿手繪的效果要達到的一個目的就是看上去偏向漫畫的畫,但又不失3D的感覺。最初,有提到過「數字動畫」的概念,守屋P強調到,「《亞人》要表現的是『數字動畫』而不是CG動畫。「CG動畫,像《創:崛起》《變形金剛 領袖之證》那樣,連背景都要強調立體感。而《亞人》不是。《亞人》的背景有CG的部分也有手繪的部分,這也是Polygon數字動畫的獨特性,《希德尼婭》也是,背景的3D建模不如上述兩部CG動畫複雜,或者說僅有個框架,再通過2D的數碼作畫進行描繪,這也是為了讓背景更貼近2D感覺的人物,不僅局限於3DCG。另外一大與《希德尼婭》的不同之處,在於《亞人》多使用紀錄片的實拍視角,比如安在房間一角的監控攝像頭的視角,以及攝像師的視角。作品整體的感覺也比《希德尼婭》要嚴肅,雖然是日常生活,但卻是發生在日常中的「非日常事件」。

《亞人》與《希德尼婭》的另一個不同,在於本作首次用上了「動作捕捉」。《第九行星戰役》起啟用了「預先配音」的方式(並將聲優配音的過程進行錄像),《亞人》也同樣用了這種製作方式,面部的動作也更好地貼近聲優的表情。「預先配音」是歐美動畫、電影常用的方式,對於承接過好萊塢工作多年的Polygon來說,也是小菜一碟。既然在臉上這麼做了,為了讓身體的演技跟上聲音的演技,身體也自然要用這樣的方式,那就是「動作捕捉」。對於參與了許多遊戲CG製作的Polygon來說,動作捕捉的技術自然不在話下,但運用在動畫中還是第一次。IBM與人都有部分利用了真人的動作捕捉,動作捕捉最大的難處在於真人的動作幅度大於建模。之前也說了,本作的建模偏簡化,因此在這方面的調整是非常耗時間的。

《亞人》是一部畫風寫實的劇情番,入木三分地展現人性黑暗的同時也聚焦了彌足珍貴的人性的美好,在如今不是賣腐就是賣肉的各種動畫中是一股清流,給我帶來久違的酸爽,仿佛又見到了《大劍》《死亡筆記》《心理測量者》等佳作的雄風。整部作品是黑暗風,卻不僅僅是黑暗風,到處是令人如鯁在喉、無法反駁的諷刺,卻也正因濃厚的黑暗反襯得光明如此可貴。我把這部作品分為兩條線,一條明線,一條裡線。裡線以主角為核心,展現他從「亞人」到「人」的過程,明線以帽子大叔為核心,講了一個「恐怖主義是如何誕生的」的寓言故事。只能算半個寓言吧,這個故事一點也不隱晦,該表達的東西都表達出來了,若還有我沒領會的含義,可能是我思想覺悟不夠,嗯。

相關焦點

  • 《亞人》永生不死的人類
    在這個世界上,存在著能夠永生不死的人類,即使遭到致命的重創,也會在短時間內迅速恢復,人們稱之為「亞人」。亞人一直遭到政府的迫害和殘酷研究,因此佐藤企圖通過一系列恐怖襲擊活動來奪回屬於亞人的權利,永井圭則投靠了亞人管理委員會的戶崎(櫻井孝宏 配音),在他的帶領下對抗強大的佐藤。在亞人和人類之間,一場充滿了硝煙和鮮血的戰爭即將拉開序幕。
  • 高分動漫《亞人》:史上最冷血無情的動漫男主
    高分動漫《亞人》:史上最冷血無情的動漫男主今天想來簡短地聊一部動漫,叫《亞人》,可能很多人都沒有看過這部作品,這部作品爭議還是挺大的,其一是這動漫的畫風很別致,人物3D,場景2D,看起來其實是有點怪的,甚至有時候你會感覺畫面掉幀。
  • 亞人,你會懼怕自己嗎?
    我們都沒法給出答案,因為我們不知道如果真有那一天,到底會怎樣。如果不是變成喪屍,我們換一個物種,如果是變成了亞人呢?我們還是同樣沒法給出答案,那不妨看看亞人,看看在動漫裡是怎樣的展開。其實這種亞人的設定並不新鮮,諸如喰種、類似喪屍,雖然這部動漫的設定並不出眾,但是三觀很正,尤其對人性的闡釋上。
  • 「只有死過一次,才能成為亞人。」
    死亡、哥特、抑鬱、頹廢等等這些字眼似乎一直是「亞人」或喪文化的必備標籤。C.K.沉珂我們不鼓勵自殘或嗑藥等情緒化的行為,但「死過一次」確實是可以衡量一個人是不是「亞人」的標準之一,當然現實中不建議,因為僅限於我們今天推薦的日本漫畫《亞人》當中。
  • 亞人真人版:沒有了原作精髓,唯有一點遠超原作
    這其中口碑最好的可能就是《浪客劍心》系列了吧,被很多人排到最成功的漫改真人系列。但是今天我要說的不是《浪客劍心》系列,而是他的這部《亞人》真人版雖然評分不高但我最為原作黨看後完全不尷尬的同時還獲得了不少原作沒有的驚喜。
  • 《故事力法則》:每個人都會講故事,但不是每個人都能講好故事
    美國知名演說家安妮特·西蒙斯曾經說過,「一個好故事總是充滿溫情的,不像數據那樣冷冰冰,所以總是能打動人心裡最柔軟的部分,不管一個人多麼有心機,多麼強硬,都會被好故事影響。用講故事的方法去與別人溝通,這就是故事思維的核心。」誠然,我們每個人都是有故事的女(男)同學,或是來自親眼所見,或是親耳所聞,或是親身經歷......
  • 講道理的人從來不缺,缺的是講故事的人
    這是一個短視頻時代,無論是短視頻還是長視頻,想要達到傳播的效果,講故事都是不二法則。這個時代從來不缺講道理的人,缺的是講故事的人。我在新東方教課教了4年,在2015年的時候在線教育來臨,我們幾位老師就從新東方辭職,創立了中國最大的四六級考研在線網站。
  • 用短視頻對外講好抗疫故事的思考——從《瑞恩的平安日誌》談起
    《瑞恩的平安日誌》每集均不超過5分鐘,這樣的體量使其滿足受眾隨時隨地移動觀看和時間碎片化的觀看需求。當然,雖然時長較短,但並不妨礙內容的豐滿。由於每一集的話題比較集中,而且主人公作了大量的背景資料和挖掘,使得故事很有縱深感和延展感。以「平凡」見「非凡」「偉大出自平凡,英雄來自人民」。
  • 《劍與遠徵》蠻血部族建立原因是什麼 蠻血部族背景故事介紹
    來看看九遊小編帶來的劍與遠徵蠻血部族背景故事。 流離轉徙 永生不死一直是人類的渴望,自從人類掌握了魔法知識後,這種渴望就變得... 劍與遠徵蠻血部族建立原因是什麼?蠻血部族的精神圖騰為什麼是蠻血意志?來看看九遊小編帶來的劍與遠徵蠻血部族背景故事。
  • 白巖松:掌握這5個講故事技巧的人,都不會混得太差
    柏拉圖說:「誰會講故事,誰就擁有世界」。 白巖松認為,傳播就是給別人講一個好故事。不會講故事的人,正在被時代淘汰。特別是傳媒人,都不會講故事的話,傳媒就死了。
  • 白巖松:掌握這5個講故事技巧的人,都不會混得太差
    柏拉圖說:「誰會講故事,誰就擁有世界」。白巖松認為,傳播就是給別人講一個好故事。不會講故事的人,正在被時代淘汰。特別是傳媒人,都不會講故事的話,傳媒就死了。那講好一個故事的正確姿勢是怎樣的呢?1、講關於「人」和「人性」的故事人類所有文化產品的實質,都是在描寫人和人性,從沒偏離過。這使我想起最近大火的大連理工自殺事件,很多人都在蹭這波熱點來寫文章。
  • 《寵愛》講的是寵物說的卻是人與人之間的故事?
    《寵愛》是一部由6個故事單元串起來的電影,個人覺得它更像是明星群像,其實6個故事有點多縮減到三個把故事講得再豐滿一些或許會更好一些。我一直覺得拍有關動物題材的電影或電視劇會很難,不論是對動物還是對於演員都是一大考驗,故事中出現的萌寵即便是訓練有素,想來在拍攝期間也會出現狀況之外的情形。《寵愛》中6個故事都是圍繞友情、愛情、親情看似講與寵物之間的關係其實它更多的還是在表達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 為什麼每次給孩子講道理他都聽不進去——做一個會講故事的媽媽
    「媽媽跟你說了多少次,不要亂扔東西,你再這樣,媽媽就不喜歡了。」「寶寶,我要去上班,你要再鬧了,媽媽上班快遲到。乖,聽話,不哭。」「你怎麼又打媽媽?一點都不乖。」生活中,常常因為教育孩子,而變得焦頭爛額。為什麼天天給他講道理,天天告訴他該怎麼做,但是為什麼孩子就是不聽,還哭鬧不止呢?
  • 會講故事的都是高手
    今天是比較重要的一個節點,發布的文章閱讀量197,新關注用戶3人,都是新高。這就體現出了積累的意義,總共發布了22篇文章,明顯能感覺最開始的一周是最難熬的,沒有閱讀量,沒有新關注用戶,但是只要寫出了價值,熬過一段時間,就慢慢的會好轉。
  • 故事這樣講,感情才會有 感情中你不知道的三個講故事的技巧!
    當然我們小編今天要講的不是讓大家很快的睡著了(手動滑稽)那我們講故事呢,就是讓女生能夠了解你,這也是講故事的比較大的一個作用。講故事的第二個作用是什麼呢?那就是讓女生,覺得你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人。你的生活很有趣不無聊,很多男生在和女生約會的時候,都會這樣去想,沒有話說,不知道去講些什麼。
  • 有影響力的CEO,都是會講故事的人
    從實務上來說,這些方式的確都有助於執行與締造企業文化。 要如何才能有效地將組織的核心文化與價值觀傳達給同事?僅靠傳統宣導式的願景與聲明並不容易讓人記住,時間久了,人們的注意力也會對教條式的觀念、道理感到疲倦,不容易讓人記得住、做得到。 那麼,領導者還有什麼方式可以讓同事對組織文化更容易聽得懂,產生認同感呢?
  • 為什麼我們講不出扣人心弦的故事
    看她的第一版文書,我仿佛是在讀一份加長版的簡歷,大多描述都可以簡化為:「我做了……」,「我贏得了……」,「我取得了……」。作為多年的朋友,我知道她一路走來的艱辛,可以自行腦補出許多細節,使得故事豐滿。但是表述者卻不能指望其他的審閱人也能做到這一點:如果你描述的故事只有30%的深度,那麼我感知的就只有30%,沒有辦法想像出你經歷過但沒有表述出的70%。
  • 《講了次的故事》:他們來自上所有生動的事物,樸素寬宏大量
    每個人的童年經歷都伴隨著傳統的故事。在我們生活中的世界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之後,這些誕生於人類童年的故事仍然呈現出樸素和寬宏大量的力量,揭示了人們容易識別的核心,成為每個人生命中強大的精神伴侶。故事是由口頭記錄下來的,這個過程我們很熟悉:德國有格林兄弟;中國在古代有蒲松齡,在現代有林蘭,即使是魯迅先生也是記錄這個故事的人,以後,山東和《聊齋汊子》的董均倫是更珍貴的民間故事寶庫。收集到的故事有的小而平淡,有的故事奇特甚至誇張,但留下的故事都生動有力,魅力不減。與《講了100萬次的故事》相同,因為他們來自於世界上所有生動的事物。
  • 鄧稼先夫婦的故事看哭無數人 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談及鄧稼先,大家都知道他為中華民族作出巨大貢獻的「兩彈元勳」。鄧稼先從1958年接受研製原子彈任務開始,與妻子許鹿希便聚少離多了整整28年……這一次,王洛勇、劉琳跨時空演繹《等待》,全場觀眾被感動得熱淚盈眶!
  • 【凱叔講故事】成語故事都是4個字嗎?不一定哦
    故事簡介有個叫張三的人因為賣古董發了一筆三百兩的大財,雖然心裡很高興,但是他覺得金錢來之不易,所以總擔心會被別人偷走。於是他就開始想辦法把錢給藏起來,可是他總不放心,藏在櫃裡不行,藏在米缸不行,埋在地裡也不行……在各種辦法都嘗試了一遍之後,他想到了一個很「聰明」的辦法,在紙上寫下「此地無銀三百兩」。可想而知當然被人發現了,王二拿走錢之後也留下了一張紙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