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詩人寫了一首詩,皇帝愛得不得了,馬上升官,最後兩句是經典

2020-12-22 古典文學與詩詞

杜牧的《清明》詩家喻戶曉,連帶著清明這個節氣也成為24節氣中最廣為人知的節氣了!

其實,還有一首唐詩,記錄了古代的一個節日,詩寫成後,皇帝愛得不得了,當即提拔了坐「冷板凳」的詩人。可謂是一首詩改變了命運。

這就是唐代詩人韓翃的詩作《寒食》。

《寒食》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寒食是古代的一個節日,在清明節前一兩天。此詩寫寒食這一天,京中景象、宮廷景象。

寒食本是一個清冷的節日,可韓翃寫的《寒食》詩卻讓他迎來了暮年的曙光。

據說,唐德宗讀到這首詩後,非常喜歡。

在此之前,皇帝一直缺乏起草文告、命令的人,中書省兩次提名人選,皇帝都沒有批。

再請示的時候,皇帝說:讓韓翃來做吧!

當時有一個和韓翃同名同姓的人,擔任江淮刺史。宰相請示說:有兩個韓翃,不知是哪一個?

唐德宗說:寫「春城無處不飛花」的那個韓翃。

此時的韓翃,並不知道,因為這首《寒食》詩,他的人生重燃希望。

韓翃少年便有才華,35歲考中進士,侯希逸鎮守青淄時,韓翃在他手下當從事。後來被罷官,閒居十年。

後來李勉在宣武時,被啟用為幕僚,當時韓翃已經到了暮年。據說,和他一起任職的都是些年輕人,對他不了解,看不起他寫的詩。韓翃很不得意,多稱病在家。

試想,此時的韓翃,已是暮年,人生可能就這樣,擔任一個不痛不癢的官職,就走到盡頭了。

可沒想到一首《寒食》詩讓他受到唐德宗的賞識,韓翃以駕部郎中升任為知制誥,後來,在中書舍人的職位上終老了。

當時,不僅是唐德宗,這首《寒食》詩還倍受當時士人的喜愛,傳唱不絕。

從皇帝到士人,都喜愛這首詩,到底這首《寒食》詩有什麼魅力,讓這麼多人為它點讚叫好呢?

我們再來細讀這首詩: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暮春時節,長安城處處柳絮飛舞、落紅無數,寒食節東風吹拂著皇家花園的柳枝。夜色降臨,宮裡忙著傳蠟燭,點蠟燭的輕煙散入王侯貴戚的家裡。

詩的前兩句寫的是白晝風光,詩人立足高遠,視野寬闊,描寫了整個長安柳絮飛舞,落紅無數的迷人春景和皇宮園林中的風光。

後兩句則是寫夜晚景象,生動地畫出了一幅夜晚走馬傳燭圖,使人如見蠟燭之光,如聞輕煙之味。

寒食節時,按風俗家家禁火,只吃現成食物,故名寒食。唐代制度,到清明這天,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賞賜近臣,以示皇恩。

「輕煙散入五侯家」正是這種寒食皇家制度的寫照。

有人說,此詩用白描手法寫實,刻畫皇室的氣派,充溢著對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對盛世承平的歌詠。

我想,這可能就是唐德宗和士人鍾愛此詩的原因之一吧。

用藝術成就上來看,這首詩到底好在哪裡呢?

該詩的藝術成就,主要有兩點:一是思緒綿密,結構嚴謹。詩作僅四句,但多有轉折。

從內容看,由寫景物轉入詠禮俗;從空間看,由皇城轉入御苑,又由皇宮轉入權貴門第;從時間看,由白天轉入日暮;從感情看,由平和轉為莊重。如此等等,不一而足。這多重轉折,使得本詩尺幅興風、盆水生波,在簡短的篇幅中跌宕起伏,引人尋味。

二是用字精妙,準確傳神。如「飛」字、「斜」字、「傳」字、「散」字,不僅本身不可移換,而且相互照應。

徐增《而庵說唐詩》對此有細微的評述:「不飛花,飛字窺作者之意。初欲用開字,開字不妙,故用飛字。開字呆,飛字靈,與下句風字有情。東字與春字有情,柳字與花字有情,御字與宮字有情,斜字與飛字有情,蠟燭字與日暮字有情,煙字與風字有情,青(輕)字與柳字有情,五侯字與漢字有情,散字與傳字有情,寒食二字又裝疊得妙。其用心細密,如一匹蜀錦,無一絲跳梭,真正能手。」

這些專業的評論我們可能看不大懂,但是,隱娘覺得這首《寒食》,還有一個好處,就是清新自然。

李白曾稱讚友人的文章: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好的文章不須太雕琢,質樸清新就好。

這首《寒食》詩用語淺易卻含意深刻,沒有大曆詩人普遍的重雕琢而無內容的毛病,而這也是此詩備受後世讚譽的原因吧!

相關焦點

  • 皇帝和高僧合寫了一首詩,每人各寫兩句,成就一首經典的千古名篇
    然而唐朝也有一位比較特殊的皇帝,那就是唐宣宗,他也是出家做過和尚,主要還是由於他被人嫉妒,為此只好遠離塵世,去到深山裡的寺廟裡修行,也正是這一段修行的經歷,也使得他遇到了當時另一位了不起的高僧黃檗禪師,兩人更是一起合作寫了一首詩,那便是著名的《瀑布聯句》,這首詩可謂是大氣磅礴,每人各寫兩句,前面的兩句出自於黃檗禪師,後面的兩句則是出自於唐宣宗。
  • 此人為了拍上司的馬屁,專門寫了一首詩,雖然只有兩句卻成為經典
    所以古代很多的文人也大多都是這個原因,從而寫下了一首首流芳百世的千古名作。宋朝便有這麼一位詩人,他就由於自己一種鬱郁不得志,所以還專門寫了一首詩給自己的上司,那便是北宋時期的蘇麟,可能大家對於這位詩人比較陌生,但是他的詩,相信大部分的人都熟悉,即使是沒有讀過,那麼也聽過。他所寫的詩便是《斷句》,這首詩只有兩句,但卻是成為兩句非常經典的名言。
  • 雨過天晴看到南風吹來,詩人寫了一首詩,最後兩句詼諧而又有創意
    詩人就是如此善於用美麗的眼睛發現生活中的亮點。他們的觸覺都非常的敏銳,能聽得到花開的聲音,能聽得懂鳥兒鳴叫的語言,也能夠品味得出風吹過的味道。對於這些詩人來說,只需要注重生活中的一些細節,就能夠創造出精彩的詩句來。
  • 唐代「射鵰詩人」的一首《對雪》,開篇兩句美得令人窒息
    但在唐代詩人中,卻真有一位「箭」法卓絕的詩人,他就是唐朝後期名將高駢。高駢出生于禁軍世家,早年在禁軍任職。一天,高駢見有兩隻雕在天上飛,說:「我如能發跡,便能射中。」說罷一箭射去,貫穿兩雕。眾人大驚,自此稱他為「落雕侍御」。
  • 唐代詩人的送別詩,既是離別時的不舍,也是對再次相聚的期盼
    唐代的詩詞,一直在我國歷史文學中佔據著重要的地位。唐代的詩人云聚眾多,大名鼎鼎的詩人李白、杜甫、孟浩然等等廣為後人崇拜。唐代的詩詞作品題材很多,其中送別的詩詞就是一大類。人生的聚散離合是社會的常態,相聚時歡天喜地,分離時傷感悲涼。
  • 劉禹錫的一首七絕,開篇看似平淡無味,最後兩句卻令人拍案稱奇
    所以一首流傳久遠的絕句,其實更需要深入細緻的觀察,以及紮實的詩詞功底。盛唐詩壇人才濟濟,但是善於寫絕句的並不多。王昌齡是公認的七絕聖手,高適與岑參雖然也是邊塞詩人,卻更擅長古體詩。另一位絕句高手自然就是王維,而李白則對長篇古詩與絕句都在行;杜甫則是多面手,幾乎各種題材都拿手,不過詩聖的最強項應該還是律詩。
  • 宋朝最會拍馬屁的詩人,僅僅寫了兩句詩,便是得到範仲淹的賞識!
    小編今天要向大家推薦宋朝最獨特的一首詩,那便是北宋詩人蘇麟的《斷句》,可能有的朋友這於這首詩名不熟悉,但這是一首非常獨特的詩,而且通篇只有兩句,詩人寫這首詩也是為了自己的前途,表達了自己內心的滿,以及自己的一個願望,詩人也正是最終憑藉這首詩,最終得到了上司的肯定。
  • 唐代高僧5歲時寫的一首詠花詩,短短20字無一生僻字,卻充滿禪機
    陸遊一生寫了9000多首詩,可謂文壇勞模了,最後也不得不在《文章》一詞中承認「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 王勃的才華無人能及,一首詩驚豔了一千多年,有兩句還是至理名言
    雖然古代從來就不缺乏天才,但是王勃無疑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位,他短暫的生命裡卻是留下了眾多燦爛輝煌的詩篇,一些經典的詩句,那也是深入人心,特別是他的這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那更是一首經典的千古名篇,儘管只是一首看似很普通的送別詩,可是那一份深厚的情感,以及別具一格的表現手法,也是成為此詩的一大亮點;另外這首詩其中的頸聯更是至理名言,即使是到了今天這兩句詩,
  • 劉禹錫最經典的一首詩,寫得非常悽美,讀來真是令人百感交集!
    有另於其他的詩人,寫更為刻骨銘心,讀起來也更加的令人傷感。小編今天要為大家推薦他最為經典的一首詩,那便是他的《烏衣巷》,相信對於絕大多數的中國人來說,對於這首詩,那都是不會陌生,在這首詩中,詩人把種繁花過後的荒涼,描寫的直擊人心,讀來真是令人百感交集。《烏衣巷》唐代:劉禹錫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 唐代友情詩,那一獨特的詩人感情!
    唐代友情詩,那一獨特的詩人感情!中國古代詩歌中,特別是唐代詩歌中,友情詩佔有相當大的比例。日本漢學家吉川幸次郎先生甚至認為友情詩是「中國詩歌最為重要的主題」。今天,小編將向大家介紹幾篇唐代友情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七言絕句這是一首送別詩,寓離情於寫景。首句點出送別的地點:一代名勝黃鶴樓;二句寫送別的時間與去向:「煙花三月」的春色和東南形勝的「揚州」;三、四句,寫送別的場景:目送孤帆遠去;只留一江春水。詩作以絢麗斑駁的煙花春色和浩瀚無邊的長江為背景,極盡渲染之能事,繪出了一幅意境開闊、情絲不絕、色彩明快、風流倜儻的詩人送別畫。
  • 蘇軾人生最後一首詩,三個地名,開頭兩句嚇死人
    錢穆說:蘇東坡詩之偉大,因他一輩子沒有在政治上得意過。他一生奔走潦倒,波瀾曲折都在詩裡見。今天,小編要跟大家推薦的是蘇軾人生中的最後一首詩,寫下此詩時,是公元1101年6月,兩個月後,蘇軾便與世長辭,這首詩可以看作是蘇軾的絕筆詩。這首詩就是《自題金山畫像》,詩開頭兩句嚇死人,只讀這首詩的開頭兩句,你一定不會想到會是蘇軾的作品。
  • 詩詞科普:唐代詩人賈島最經典的10首詩
    賈島(779~843年),字浪(閬)仙,唐代詩人。賈島一生窮愁,苦吟作詩,其詩多寫荒涼枯寂之境,長於五律,重詞句錘鍊。與孟郊齊名,後人以「郊寒島瘦」喻其詩之風格。
  • 孟郊最經典的一首七言絕句,成為了唐詩裡奉獻成語最多的一首詩
    小編要為大家介紹一首孟郊的七言絕句,可以說是唐詩裡奉獻成語最多的一首詩,那麼這首詩,便是他的《登科後》,在這首詩裡,詩人一共為我們奉獻出了兩個成語,而且這兩個成語,也都是非常的經典,我們在日常的生活中都會使用。《登科後》唐代:孟郊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 劉禹錫最經典的一首詩,寫盡世間的繁華與落幕,有種大徹大悟之感
    劉禹錫也正是經歷了這樣的人生,他的詩作裡,也自然有著對於人生深刻的解讀,畢竟對於詩人來說,他在被打擊之後嘗盡了人生冷暖,這也就使得他對於人生,以及對於人性有著深刻的認識,從而也使得他的詩作中,自然而然地有著一種大徹大悟這感,譬如他的這首《烏衣巷》,那便是詩人描寫最深刻的一首詩,通往雖然只有四句,一共才二十八個字,可是詩人卻是寫盡了世間的繁華與落幕,給人一種大徹大悟之感
  • 劉禹錫最經典的一首詩,寫盡世間的繁華與落幕,給人大徹大悟之感
    」,而這兩句詩也是寫得極為巧妙,充滿了一種深刻的人生哲理。另外他的這首《浪淘沙·其八》,同樣也是一首很有哲理的詩作,整首詩也是看上去寫得平淡無奇,但是那一份深刻的人生哲理,也是呼之欲出,「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這也正是劉禹錫最為獨特的一個地方,而這樣的作品也最是能夠打動我們,從而引起我們情感上的共鳴。
  • 王維很經典的一首送別詩,最後14字想像奇妙,令人拍案叫絕
    一首首流傳至今的送別名篇,無一不具有扣人心弦的藝術力量。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送沈子福歸江東》,便是唐代著名詩人王維筆下很經典的一首送別詩。顧名思義,王維這首詩是他為送別好友沈子福歸江東之作。與其他送別詩一樣,這首詩的內容主要也是寫好友離去後,詩人目送的情景及當時的感受。全詩集敘事、寫景、抒情融為一體,感情真摯,扣人心弦,是送別詩中的一首名篇。
  • 劉禹錫這首愛情詩感人肺腑,最後兩句更是無人能及,成為愛情經典
    劉禹錫作為中唐時期的最偉大的詩人,他的很多作品那都是膾炙人口,尤其是他後期的愛情詩,更是充滿了無限深情,而這一時期無論是他的思想,還是對於人生的解讀,也都更為深刻,也正是這個原因,也使得他的作品顯得更加的厚重。
  • 讀經典 唐代大詩人王維6首經典禪詩,你讀過幾首?
    此詩描寫鹿柴傍晚時分的幽靜景色。詩的絕妙處在於以動襯靜,以局部襯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落筆先寫「空山」寂絕人跡,接著以「但聞」一轉,引出「人語響」來。空谷傳音,愈見其空;人語過後,愈添空寂。最後又寫幾點夕陽餘暉的映照,愈加觸發人幽暗的感覺。
  • 史上最懶詩人,一生只寫兩句詩卻成千古絕唱,就憑這兩句卻做了官
    史上最懶詩人,一生只寫兩句詩卻成千古絕唱,就憑這兩句卻做了官。我們知道有「唐詩宋詞」之稱,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所以有「唐詩三百首」之稱。唐朝也出現了很多有名的詩人。出過詩聖杜甫, 詩仙李白,詩鬼李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