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門樓高過堂,家人必定哭」,這句話到底是啥意思?

2020-12-25 鄉土鄉人

農村人在蓋房子的時候,有很多東西都是有講究的,其中最關鍵的一點就是院子的大門和門樓,這也是家裡人每天的必經之地,所以在蓋門樓的時候是有很多講究的,比如有句農村俗語叫做:「門樓高過堂,家人必大哭」,下面就來看看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門樓高過堂

門樓的作用就是用來保護大門的,以前的大門都是用木頭做成了,而門樓就是大門的邊框,一般是用磚做成了,門樓的頂端與屋頂相似,也是用木頭做起的三腳架,然後在上面鋪上瓦片,遠看就像是「道士帽」一樣,說是這種造型可以進財。

當然道士的帽子有九種,這種門樓的形狀叫做「純陽巾」,相傳是呂洞賓在成道之前戴的帽子。從呂洞賓的名字中可以看出,「呂」意思就是兩口子,「洞」就是住在山洞裡,「賓」就是告訴人們自己是山洞裡的賓客。那時呂洞賓經常下山雲遊四方,給百姓辦了許多好事。人們就把院子的門樓蓋成他的帽子形狀,寓意著有道士給自己看門一樣,其它東西就不敢進來了。

後來門樓也成了一些大戶人家顯示自己財力的一種手段,所謂的「門當戶對」也就是通過大門來判斷兩家人的地位和財富的。俗語說:千斤大門四兩屋,也足見古人對大門的重視,當然大門是離不開門樓的,否則光禿禿兩扇大門立在那兒,既不美觀也沒有意義。

當然門樓除了展示家族實力之外,最重要的還是它的作用。家裡人每天都要經過大門進進出出,所以大門也是家裡人和外界溝通的橋梁,而氣場也是通過大門才進入家裡的,所以在建門樓的時候必然會有很多講究,其中最關鍵的一點就是門樓不能比堂屋還高。

大家都知道,門樓是建在圍牆上面的,而且門樓比圍牆稍高,但不會高太多,否則就像是單獨矗立在那裡一樣,很難看。所以門樓太高,也就意味著圍牆過高,如果門樓比堂屋還高,那圍牆也就和堂屋的房簷一樣高了。如果圍牆過高,人住在裡面就像是坐牢一樣,當然是不好的。

門樓高過堂,家人必定哭

農村人認為門樓就是看家護院的「老虎」一樣,如果站在遠處看,確實有點像老虎,如果把大門打開的話,就好像是老虎張開嘴巴一樣。老虎雖是獸中之王,可以讓其它動物害怕,但也是食肉動物,如果門樓比主人住的房子還高,就好像是老虎騎到主人頭上一樣,一不小心就會傷及家人。如果太低的話,有嚇不住其它動物,也就失去了作用。

所以用老虎來看家護院,那就應該讓老虎不高不低,也就是「門樓」要不高不低,首先不能太低失了威嚴,也不能讓老虎太高傷及主人。當然「家人必大哭」只是一種誇張的描述,意思就是說門樓太高的話,對家裡人不好而已。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門樓切莫高過屋,門口過大必定哭」是啥意思?
    李大哥聽老人這麼一說,有些急了,他對老人說:「可以拆掉門樓和大門,但總得有一個拆掉的理由吧?您能告訴我我父親為啥非要我拆掉門樓和大門不可的理由嗎?」老人微微一笑說:難道你就沒有聽說過「門樓切莫高過屋,門口過大必定哭」這句俗語嗎?
  • 農諺「蛇盤兔,必定富」是啥意思?你知道這句話的由來麼?
    相信很多朋友都對這個農諺有著深深的情結,因為在生活中有很多夫妻都是蛇和兔的結合,中間相差兩歲就會與「蛇盤兔,必定富」相照應,與其說這是一個現象,不如說這是一個農村婚嫁「封建思想」的產物,那麼這句話說得有道理麼?這句話又是怎麼由來的呢?下面筆者就帶大家來了解下。
  • 農村俗話說正月的豬,五月的牛,這句話啥意思?有沒有道理呢?
    比如這句「正月的豬,五月的牛」。很多人在解讀時,往往從養豬養牛為出發點來解讀,其實這句俗話真實的含義並不是這樣的,這句俗話說的是生肖。很多人可能會不解,這裡面只說了豬和牛,並沒有說生肖啊,為啥就扯到生肖去了?這個其實是個半截話,並沒有說完,完整的是「正月的豬,五月的牛——不發愁」。
  • 農村俗話說桑棗杜梨槐,不宜進陽宅是啥意思?這句話其實沒有道理
    比如這句「桑棗杜梨槐,不宜進陽宅」說的就是有四種樹不宜栽在家裡院中。但俗話有一個特點就是太短,它就是一句話,而不是一段解釋,所以有些意思需要聽到者或者看到者去自己理解。於是,這些理解就會各種各樣,這也難怪,每個人對事物的理解不同,於是就有了不同的解釋,關於這句話,黑嫂也是有自己的理解的,下面咱們就說一下。
  • 「不怕保時捷911,就怕本田帶紅標」,這句話到底是個啥意思?
    「不怕保時捷911,就怕本田帶紅標」,這句話到底是個啥意思?對於現在很多人來說,當有些錢之後都會選擇購買一款汽車,因為在當下的交通環境對比來看,汽車都是最佳方便快捷的交通工具,所以很多人在這個時間段內選擇汽車也是非常正確的。
  • 小年到了,俗話說「灶王爺看鍋,必定欠帳多」,祭拜灶王爺有講究
    俗話說「糖瓜甜了灶王口,小年送走初一迎」。這句話表達的意思是在臘月二十三小年這一天,老百姓們都會用糖和其他的貢品來祭拜灶王爺,因為在傳統文化中,小年這一天灶王爺要回天復命,等到了正月初一百姓們還要用貢品歡迎灶王爺回家。小年這一天,農村非常的熱鬧,大家都忙著祭拜灶王爺。
  • 俗話說「明堂如播米,子孫窮到底」,這明堂是啥?為何子孫會窮?
    我國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至今都流傳著一些關於家族的俗語,今天筆者就和大家說這麼一句——「明堂如播米,子孫窮到底。」如果從字面上解讀,你根本不知道啥意思,要想弄明白其中的道理和深意,必須深度剖析。據了解,這句話出自一個算命老先生的口中。
  • 俗話說:「母雞打鳴家道衰,公雞上房黴運來」,到底是啥意思?
    但是有時候,母雞也會打鳴,不過這種現象也是比較少見的,農村人一旦聽到母雞打鳴,就會把母雞殺掉吃肉,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有句農村俗語叫做:「母雞打鳴家道衰,公雞上房黴運來」,下面就來看看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母雞打鳴家道衰其實母雞打鳴的事情自古就有,在《尚書·牧誓》中說:「牝雞司晨,惟家之索」,意思就是如果母雞在清晨學公雞打鳴的話,就是顛倒黑白,這個家庭就會因此而破敗。
  • 俗話說:「男怕生前,女怕生後」,這句話啥意思?道盡父母的不易
    俗話說:「男怕生前,女怕生後」,這句話啥意思?道盡父母的不易俗語文化博大精深,很多俗語,我們解釋它卻不能夠完全深刻理解它。而且,有些俗語是有多層含義的,不能夠單單只是片面地去看待一句俗語。
  • 俗話說:「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是啥意思?
    俗話說:「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是啥意思?文丨蟈蟈論長期以來,我國老一輩人口口相傳留下來的很多說法在農村地區形成了不成文的規定。他們對人們的吃,穿等等各方面施加了某些限制。再說這句話之前,我們來說一個相似的,「寧可借屋落客,不可借屋落月」這句俗語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我們先說說這句話裡的「落月」。這裡的「落」和「月」是分開來講的,月在這裡指的是風花雪月的意思,整句話意思大概就是,寧可讓過路人,或者是客人在自己家裡寄宿休息,也不可以讓男女在自家屋裡同居,哪怕是女兒女婿也不行。
  • 農村老人常說:家有滴淚屋,三年一場哭,是啥意思?
    「家有滴淚屋,三年一場哭」,這句老俗語說的有點可怕,家裡如果有滴淚屋,那麼三年就要哭一場。很多人不禁會問,什麼是滴淚屋?這句話到底是啥意思?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這句老俗話。在講之前,我們先來解釋一下滴淚屋指的是什麼樣的房子。
  • 俗話說「萬惡淫為首,百行孝當先」啥意思?老祖宗說透人性與現實
    這本書雖是古代孩童的啟蒙書,但對現代的我們來說,卻是老少皆宜的。因為古代人自孩童時就背誦、理解此書。而現代人,已經不用《增廣賢文》來當啟蒙教材了,所以現代人大多沒讀過《增廣賢文》,但書中句子有很多卻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比如"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萬惡淫為首,百行孝當先"、"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等等。
  • 俗話說:「新娘上轎,不哭不發」,新娘上轎前為何要大哭呢?
    在每個人心中,結婚都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刻,也是最大的喜事之一,俗話說「人逢喜事精神爽」,這一刻本該越開心越好,但是農村有句俗語叫做:「新娘上轎,不哭不發」,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下面就來看看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 俗話說:「近搬窮三天,遠搬窮三年」,什麼意思?
    俗話說:「近搬窮三天,遠搬窮三年」,什麼意思?文/小陳帶你看歷史搬家對現在的人來說應該很平常吧,有的是在外面租房子住,經常需要搬家,有的是不想要住在農村的老家,在城市裡買了房子,然後搬家。那麼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下面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近搬窮三天」這裡的近指的是從村子裡搬去鎮上,距離比較近的。而窮三天是說,搬家還是挺麻煩的一件事,自己家人有時候會搬不過來,就會請鄰居朋友幫忙,搬家也不是說一天就能完成的。搬家還需要租車搬運,人情方面還需要請朋友吃飯。
  • 農村俗語:家有滴淚屋、三年一場哭,啥意思?什麼是「滴淚屋」?
    農村俗語:家有滴淚屋,三年一場哭,啥意思?什麼是「滴淚屋」?老祖宗有句俗話,叫「家有滴淚屋,三年一場哭」,這句話其實是一句風水中演化出來的,原話叫做「大房簷水滴小房,小房就叫淚滴房。建房若叫滴淚房,主傷兒女痛斷腸。爹哭兒來兒哭娘。」
  • 俗話說「三十晚上無外人」,是啥意思?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
    俗話說「三十晚上無外人」,是啥意思?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提到俗語,想必大家都知道這是從古至今流傳下來的語言文化,而俗語最初便是有古代人們根據自己的生活經歷而得到的經驗。比如,這句「三十晚上無外人」,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嫁出去的閨女是外人嗎?習俗是什麼?是經驗還是約束?首先小編在此需要告訴大家,某些俗語本身想要描述的含義以及背後蘊含的深意已然不再適用於當今這個時代,那些陳舊荒誕的老觀念自然不再使用與當今這個開明公平的社會,所謂傳承文化,其必須要有辨別的繼承,傳承優秀思想,摒除破舊觀念,這才是我們對待那些傳承文化最正確的態度。
  • 俗話說:「左眼跳財,右眼跳災」,講的啥意思?有科學依據麼?
    俗話說:「左眼跳財,右眼跳災」,講的啥意思?有科學依據麼?生活中左眼跳動心裡就覺得近期會有好事發生,所以說俗語真的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的日常生活。要真的去追究這句俗語是如何得來的,這得說到中國古時候傳統的陰陽曆法。古時候講究陰和陽,這在很多事物中都有體現,比如說白天代表著陽,夜晚代表著著陰。
  • 農村老人常說 「七不出門,八不歸」,到底是啥意思?
    例如在農村有句非常流行的俗語「七不出門,八不歸」,到底是啥意思?在普羅大眾的認知裡,這句話的意思應該是:農曆初七的時候,一般是不允許出門的,而在農曆初八,則是不歸家。為何在農村人的眼裡,七和八會有獨特的意思呢,難道說初七出門或者初八回家會有什麼不好的事情發生嗎?農村老人常說 「七不出門,八不歸」,到底是啥意思?
  • 古人常說:「生七不娶,暗九不過」,這生七和暗九指的是啥意思?
    而今日,筆者便帶來了一句俗語「生七不娶,暗九不過」,你知道是啥意思嗎?「生七不娶」,這句話中的「生七」指的是啥意思?代表著什麼?都知道,在古代封建社會下,男尊女卑,女子自幼被教導要三從四德,出嫁從夫的觀念,且長大後,必定要恪守婦道,相夫教子,如若與其他男人有染,則輕者被夫家休掉,受鄉鄰唾棄,重者被會浸豬籠,丟掉性命。
  • 農村老話說明堂如播米,子孫窮到底是啥意思?這是教人孝順的老話
    有一些也是存在爭議性的,比如這句老話「明堂如播米,子孫窮到底」。這句話初看時讓人感覺茫然,因為字面意思不明顯。但其實這句話也容易理解,而且說的就是關於孝順的事,咱們先說一個這句話啥意思,再說有沒有道理。一、這句話啥意思我們想要理解這句話,首先得明白前半句兩個關鍵詞,明堂和播米,另個這裡的這個如也要做區別理解。首先,明堂是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