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講的成語是 :揭竿而起 ,破釜沉舟。
揭竿而起
這句成語指高舉義旗,起來反抗,現在泛指人民起義。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向各地農民徵兵,防守邊關。當時,有兩個窮苦農民,一個叫陳勝,另一個叫吳廣也被徵發去漁陽駐防。這支被徵發的新兵隊伍有九百多人,他們被惡狠狠的軍官押送,沒日沒夜地拼命向漁陽的方向趕路,生怕誤了規定到達的日期。
那時正值夏天,雨水很多,他們走到一個叫大澤鄉的地方時,正趕上天下大雨。這大雨一連下了許多天,將路都淹了,根本無法再走.他們只好停下來,等待天晴。但是,按照秦朝的法律,叫你什麼時候到達什麼地方,你就得按時到達,無論什麼原因,誤了日期,就要殺頭.陳勝和吳廣算了一下,估計無論如何也不能按期到達漁陽,已經犯下了殺頭之罪了。
這天夜裡,陳勝對吳廣說:「我們到漁陽也是死;逃走被抓回來也是死;起來造反,奪不到天下,頂多也是死,與其
等死,還不如為爭奪天下而死呢!」吳廣認為陳勝說得很有道理,兩人便商量了一陣子,決定號召大家起來造反。
第二天清早,陳勝和吳廣利用裝神弄鬼等一類辦法,取得了大家的信任,隨後便殺死了看押他們的軍官,陳勝把大伙兒召集起來,大聲地說:「弟兄們,咱們遇上了大雨,已經不能如期趕到了,反正是個死,男子漢大丈夫不死則已,死也得有個名堂。我們乾脆反了吧!"
大伙兒聽了陳勝的話,齊聲歡呼:「對!對!我們聽你的!"
陳勝、吳廣看到大伙兒都很齊心,就決定立即起義。他們派人上山砍伐樹木、竹竿作為武器;派一部分人用泥壘個平臺,作為起義誓師的地方;還做了一面大旗,旗上繡了一個大大的「楚」字。
一切都準備好了,陳勝、吳廣和每個戰士都脫下了一隻衣袖,露出右臂宣哲。決心推翻秦朝的殘暴統治。之後,九百多條好漢一下子就把大澤鄉佔領了。
陳勝、吳廣起義的消息很快就傳開了。附近的老百姓高興地扛著鋤頭、鐵耙、扁擔,紛紛趕來參加起義軍。人多了,沒有刀槍和旗子,他們就砍了許多樹木當作刀槍,舉起竹竿當作旗子。
這支壯大了的起義大軍,從大澤鄉出發,一舉攻下了許多縣城。當打到河南時,起義軍已經發展到擁有六七百輛戰車、一千多名騎兵、幾萬名步兵的大部隊。他們以陳縣為根據地。擁立陳勝為「張楚王」。繼續向秦王朝進攻。之後各地群眾紛紛響應,很快遍及全國。
破釜沉舟
這勺成語的意思是說在故人面前,將做飯的鍋擊碎,把船沉入水中,決不後退。後用它形容和表示只有前進,決不後退的決心。
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後,秦王朝上下一片恐慌,秦二世急忙命他的大將章邯,率領大軍去鎮壓。不久,章邯打敗了陳勝、吳廣的起義隊伍,又向北渡過黃河,進攻趙國。
趙王一看不是對手,頂不住秦軍的進攻,便趕快派人向楚懷王和其他幾個稱王的六國舊貴族求救。楚懷王急忙派宋義為上將軍,叫他帶著次將項羽、末將範增等去救趙國。
誰知,當宋義率軍到安陽後,聽說秦軍勢力強大,心裡非常害怕,竟然讓軍隊就地駐紮,不再往前走了。這下可把項羽氣壞了,他幾次勸說宋義,但宋義仍按兵不動。一天早上,項羽衝進宋義住的營帳,一劍砍死了他,自己代理上將軍,率領全部兵馬去解放趙國。
他們渡過漳河後,項羽命令每個士兵準備好三天的乾糧,叫大家把渡河用的船全都鑿沉了,把做飯用的鍋全都砸碎了,用這種方式向士兵們表示不打勝仗決不回來,非決一死戰不可的決心。項羽對部下大聲疾呼:「我們這次進軍,只能前進,不能後退。要和敵人血戰到底!」
士兵們看到鍋都砸了,船也沉了,一點退路都沒有,因此都抱著死戰到底的決心。
項羽指揮楚軍同秦軍展開了九次激烈的戰鬥,楚軍人人奮勇,個個爭先,以一當十,終於把秦軍打得大敗,殺死了秦將蘇角,章邯帶著殘兵敗將急忙後撤。
這次戰鬥楚軍獲得大勝。那些舊貴族派來的援軍,看到項羽大獲全勝,又是佩服,又是害怕。從此項羽就做了上將 軍,諸侯的軍隊都歸他統率。
今天的成語典故就講到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