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典故:揭竿而起 破釜沉舟

2020-12-12 羅小燕聊一聊

今天講的成語是 :揭竿而起 ,破釜沉舟。

揭竿而起

這句成語指高舉義旗,起來反抗,現在泛指人民起義。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向各地農民徵兵,防守邊關。當時,有兩個窮苦農民,一個叫陳勝,另一個叫吳廣也被徵發去漁陽駐防。這支被徵發的新兵隊伍有九百多人,他們被惡狠狠的軍官押送,沒日沒夜地拼命向漁陽的方向趕路,生怕誤了規定到達的日期。

那時正值夏天,雨水很多,他們走到一個叫大澤鄉的地方時,正趕上天下大雨。這大雨一連下了許多天,將路都淹了,根本無法再走.他們只好停下來,等待天晴。但是,按照秦朝的法律,叫你什麼時候到達什麼地方,你就得按時到達,無論什麼原因,誤了日期,就要殺頭.陳勝和吳廣算了一下,估計無論如何也不能按期到達漁陽,已經犯下了殺頭之罪了。

這天夜裡,陳勝對吳廣說:「我們到漁陽也是死;逃走被抓回來也是死;起來造反,奪不到天下,頂多也是死,與其

等死,還不如為爭奪天下而死呢!」吳廣認為陳勝說得很有道理,兩人便商量了一陣子,決定號召大家起來造反。

第二天清早,陳勝和吳廣利用裝神弄鬼等一類辦法,取得了大家的信任,隨後便殺死了看押他們的軍官,陳勝把大伙兒召集起來,大聲地說:「弟兄們,咱們遇上了大雨,已經不能如期趕到了,反正是個死,男子漢大丈夫不死則已,死也得有個名堂。我們乾脆反了吧!"

大伙兒聽了陳勝的話,齊聲歡呼:「對!對!我們聽你的!"

陳勝、吳廣看到大伙兒都很齊心,就決定立即起義。他們派人上山砍伐樹木、竹竿作為武器;派一部分人用泥壘個平臺,作為起義誓師的地方;還做了一面大旗,旗上繡了一個大大的「楚」字。

一切都準備好了,陳勝、吳廣和每個戰士都脫下了一隻衣袖,露出右臂宣哲。決心推翻秦朝的殘暴統治。之後,九百多條好漢一下子就把大澤鄉佔領了。

陳勝、吳廣起義的消息很快就傳開了。附近的老百姓高興地扛著鋤頭、鐵耙、扁擔,紛紛趕來參加起義軍。人多了,沒有刀槍和旗子,他們就砍了許多樹木當作刀槍,舉起竹竿當作旗子。

這支壯大了的起義大軍,從大澤鄉出發,一舉攻下了許多縣城。當打到河南時,起義軍已經發展到擁有六七百輛戰車、一千多名騎兵、幾萬名步兵的大部隊。他們以陳縣為根據地。擁立陳勝為「張楚王」。繼續向秦王朝進攻。之後各地群眾紛紛響應,很快遍及全國。

破釜沉舟

這勺成語的意思是說在故人面前,將做飯的鍋擊碎,把船沉入水中,決不後退。後用它形容和表示只有前進,決不後退的決心。

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後,秦王朝上下一片恐慌,秦二世急忙命他的大將章邯,率領大軍去鎮壓。不久,章邯打敗了陳勝、吳廣的起義隊伍,又向北渡過黃河,進攻趙國。

趙王一看不是對手,頂不住秦軍的進攻,便趕快派人向楚懷王和其他幾個稱王的六國舊貴族求救。楚懷王急忙派宋義為上將軍,叫他帶著次將項羽、末將範增等去救趙國。

誰知,當宋義率軍到安陽後,聽說秦軍勢力強大,心裡非常害怕,竟然讓軍隊就地駐紮,不再往前走了。這下可把項羽氣壞了,他幾次勸說宋義,但宋義仍按兵不動。一天早上,項羽衝進宋義住的營帳,一劍砍死了他,自己代理上將軍,率領全部兵馬去解放趙國。

他們渡過漳河後,項羽命令每個士兵準備好三天的乾糧,叫大家把渡河用的船全都鑿沉了,把做飯用的鍋全都砸碎了,用這種方式向士兵們表示不打勝仗決不回來,非決一死戰不可的決心。項羽對部下大聲疾呼:「我們這次進軍,只能前進,不能後退。要和敵人血戰到底!」

士兵們看到鍋都砸了,船也沉了,一點退路都沒有,因此都抱著死戰到底的決心。

項羽指揮楚軍同秦軍展開了九次激烈的戰鬥,楚軍人人奮勇,個個爭先,以一當十,終於把秦軍打得大敗,殺死了秦將蘇角,章邯帶著殘兵敗將急忙後撤。

這次戰鬥楚軍獲得大勝。那些舊貴族派來的援軍,看到項羽大獲全勝,又是佩服,又是害怕。從此項羽就做了上將 軍,諸侯的軍隊都歸他統率。

今天的成語典故就講到這裡。

相關焦點

  • 2018年廣東公務員考試方法技巧:成語典故高頻用語
    相關推薦:2018年廣東公務員考試課程,廣東省公務員考試筆試備考   1、【成語名稱】:揭竿而起   【歷史人物】:陳勝、吳廣   【成語典故】:   「斬木為兵、揭竿為旗」。   2、【成語名稱】:臥薪嘗膽   【歷史人物】:越王勾踐   【成語典故】: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春秋時,越王勾踐戰敗,為吳所執,既放功率表還,欲報吳仇,苦身焦思,置膽於坐,飲食嘗之,欲以不忘會稽敗辱之恥。
  • 成語每日一薦|除了揭竿而起,你還知道有哪些成語?
    1.揭竿而起 [jiē gān ér qǐ]基本釋義:揭:高舉;竿:竹竿,代旗幟。 砍了樹幹當武器,舉起竹竿當旗幟,進行反抗。指人民起義。典故:公元前209年7月,陽城(今河南登封東南)的地方官派出兩名差官押著九百名貧民壯丁,到漁陽(今北京市密雲縣)去防守邊疆。這兩個差官又從壯丁裡挑選出兩個身強力壯的人作屯長,讓他們再去管理其餘的壯丁。這兩個屯長一個叫陳勝(字涉),是個僱農;另一個叫吳廣,是個貧農。
  • 出自巨鹿的成語典故一——破釜沉舟
    破釜沉舟:比喻不留退路,非打勝仗不可,下決心不顧一切地幹到底。釜:鍋。把飯鍋打破,把渡船鑿沉。成語解釋近義詞 :義無反顧、背水一戰、決一死戰、背城借一、孤注一擲、濟河焚舟反義詞:優柔寡斷、瞻前顧後、舉棋不定,抱頭鼠竄,望風而逃用法:作謂語、賓語、狀語;形容做事的決心很大。解釋:釜:煮飯用的一種鍋;舟:船。打破飯鍋,鑿沉渡船。比喻決一死戰。
  • 歷史故事的成語:有關戰爭的成語故事和典故
    【破釜沉舟】公元前206年的巨鹿之戰,當時項羽大敗章邯。這場戰爭有兩個意義:一是消滅了秦軍主力,農民軍取得了戰爭的主動權;二是項羽由一個將軍一躍成為聯軍統帥,戰爭開始由滅秦之戰逐漸向楚漢戰爭轉變。  【堅壁清野】這個成語出自《三國志·魏書·荀傕(yù)傳》。
  • 「中國成語典故之都」的哪個成語最有名呢?至今沒有共識?
    邯鄲是一座擁有3000年歷史的文化古城,悠久的古城孕育了勤勞的人民和不朽的文明,湧現了眾多膾炙人口的成語典故,被譽為"中國成語典故之都"。據專家統計,與邯鄲有關的成語典故共有1584條。在邯鄲,你漫步街頭巷尾,隨處都能見到成語典故,每一個典故,都承載著一段歷史,或催人奮進,或引人深思。在邯鄲,有「路不拾遺」的風尚,有「完璧歸趙」的慷慨,更有「一枕黃粱」的春秋大夢。
  • 【備戰國考】最常考的4個「憤青」成語!
    【成語名稱】揭竿而起【成語釋義】意思是砍了樹幹當武器,舉起竹竿當旗幟,進行反抗。指人民起義。【歷史人物】陳勝、吳廣【成語典故】「斬木為兵、揭竿為旗」。【成語名稱】怒髮衝冠【成語釋義】指憤怒得頭髮直豎,頂著帽子。形容人極端憤怒。【歷史人物】藺相如【成語典故】秦昭王垂涎趙惠文王的和氏璧,假意用15座城池換這塊稀世珍寶。趙王左右為難,故派藺相如攜著寶璧出使秦國。
  • 萬小童漫畫·哈哈大笑學成語 || 昏頭昏腦
    課本上的漢字量是有限的,孩子如何迅速擴充漢字儲備,學成語是一個很好的途徑。「魑魅魍魎」(chī mèi wǎng liǎng)這個成語很有意思,四個字長得就像四兄弟。在我們不認識它的時候,很多人會索性讀成「鬼鬼鬼鬼」。這個成語在古代神話傳說裡是各種妖魔鬼怪的統稱。由此可見,學習一個成語有時相當於學了四個新的漢字。
  • 破釜沉舟的主人公是誰?破釜沉舟是什麼意思?
    破釜沉舟的主人公是誰歷史上的經典故事「破釜沉舟」的主人公就是大名鼎鼎的西楚霸王項羽。該典故由司馬遷記錄在史記之項羽本紀中,項羽本非帝王,司馬遷卻將之列入帝王列,可見對他的至高敬仰以及對楚霸王悲壯一生的感嘆。
  • 小議英語典故性成語的來源與漢譯
    小議英語典故性成語的來源與漢譯[ 2006-03-12 20:33 ] 所謂典故性成語,指的是出自歷史事件、寓言、神話、傳說等一類的成語。其特點是源遠流長,富含較濃厚的民族色彩,廣為民間使用,約定俗成。如果說多以詞、詞組、句子形式出現是語言的結構特徵,那麼作為語言一分支的典故性成語多以詞組形式而很少以句子形式出現。它雖然結構簡單,但內容豐富,意義精深。
  • 沉舟破釜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近義詞有:破釜沉舟,沉舟破釜是中性成語,可作謂語、賓語、狀語;用於做事的決心。沉舟破釜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沉舟破釜(chén zhōu pò fǔ)成語釋義:釜,鍋。打破飯鍋,沉掉渡船。表示決一死戰。
  • 王侯將相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近義詞有:王公貴族、達官貴人,反義詞有:平民百姓,王侯將相是中性成語,可作主語、賓語、定語;指封建貴族。王侯將相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王侯將相(wáng hóu jiàng xiàng)成語釋義:泛指封建社會中位尊、祿厚、權重、勢大的貴族。成語:《史記·陳涉世家》:「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 聽錢兒爸|成語啟蒙257:揭竿而起
    我相信爸爸媽媽們會發現,那些對錢兒爸超級西遊記特別入迷的孩子們,已經能說上幾句半白話,講出不少成語典故,用起成語來也是恰如其分。我們在錢兒身上就看到了很好的效果,所以覺得通過故事來給孩子講解,是最皆大歡喜的方式。
  • 破釜沉舟:下定決心,不顧一切 | 聽故事 學成語
    聽故事 學成語 NO.176
  • 成語「破釜沉舟」的來歷
    這就是成語《破釜沉舟》的來歷。
  • 破釜沉舟
    人至絕境,往往能激發無限潛能,不「破釜沉舟」便難以自保。在主力部隊渡過河後,就將渡河的船隻鑿沉;行軍前,將做飯的鍋砸了,住宿的帳篷也燒了,每個士兵,只準許帶三天的乾糧(「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 這支只準前進不能後退的軍隊挺進到趙國後,馬上就反包圍了秦軍,他們與趙國的軍隊裡應外合英勇奮戰,很快就贏得了這次戰爭的勝利。
  • 趙孝斌和「中國成語典故名城」
    2007年7月,退而不休的趙孝斌到「中國成語典故之都」河北邯鄲參觀考察,邯鄲作為戰國時趙國的都城,其聲名遠播的成語典故、濃鬱的成語文化氛圍深深吸引了他。他邊參觀邊思考,開封是一座具有豐厚成語典故資源的城市,「杞人憂天」、「才高八鬥」、「五十步笑百步」、「開卷有益」、「抱薪救火」等成語典故均發生在開封,為什麼開封不能申報「中國成語典故名城」呢?
  • 除了成語之都邯鄲,想不到還有這麼多地方盛產成語
    有意思的是,很多成語都有其產生的地區,比如我們都知道河北邯鄲被稱為成語典故之都,是全國各地區中產生成語最多的地方,「胡服騎射」、「邯鄲學步」、「黃粱美夢」、「負荊請罪」等一千五百餘條膾炙人口的成語典故,都和邯鄲有密切關係。那麼,除了河北邯鄲那之外,還有哪些地區盛產成語呢?下面我們就來探討一下。
  • 成語典故苑落戶御河岸
    記者 陳豔輝東方今報開封訊  12月5日上午,由《東方今報·開封讀本》連續報導的趙孝斌編著的《開封成語典故故事》現實版——開封成語典故苑開苑儀式在御河岸邊舉行。
  • 【成語故事】破釜沉舟
    成語是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瑰寶之中的精粹,是鑑古知今、修養自我的源泉和寶庫,每個成語都有其出處和典故,每個成語都是一個個精彩傳奇的故事。本公眾號為廣大學子和文化愛好者提供各種成語故事,對精彩的成語進行詳細的精讀,也有很多真實的感悟,以期能夠跟朋友們分享學習心得和人生感悟,增強學習的效果和趣味性。請大家多多支持,有好的成語故事可以推薦給我們,也可以直接加我們微信探討成語學習的方法。
  • 破釜沉舟的故事 | 聽故事,學成語No.10
    學成語讀音: pò fǔ chén zhōu近義詞 : 義無反顧、背水一戰、決一死戰、背城借一、孤注一擲、濟河焚舟反義詞: 優柔寡斷破釜沉舟秦朝晚年,秦國將領章邯帶軍攻打趙國,趙軍不敵,無奈之下退守巨鹿之地,即如今的河北平鄉一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