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世紀前國外街頭的二手書店:用二手的價格能買來一手的幸福

2020-12-22 視覺中國圖話歷史

1960年,德國女演員Ilse PAGé在二手書店門前看書。 圖片來源:ullstein bild/ullstein bild via Getty Images/視覺中國

1944年12月14日,英國,書店新添加的二手圖書。 圖片來源:Harry Shepherd/Getty Images/視覺中國

1967年,英國,二手書店門前看書的人們。 圖片來源:Brooks/Getty Images/視覺中國

1967年,英國,倫敦查令十字路上的二手書店。 圖片來源:Brooks/Getty Images/視覺中國

1967年,英國,書店門前供出售的二手書。 圖片來源:Brooks/Getty Images/視覺中國

50年代左右,人們在二手書出售櫃前看書。 圖片來源:Hulton Deutsch/Corbis via Getty Images/視覺中國

相關焦點

  • 二手書:用二手價格換一手幸福
    負責現場的李毅告訴記者,移動書吧裡展示的1000多本圖書,都是從讀者個人手中回收而來的二手書,經過一定的翻新修復程序後,再以「準新書」的面貌重新向個人銷售,價格是新書的3折到5折,「當然,在這個書吧裡我們是不賣書的,買書還得去線上。」周二的下午,商場裡的人流量不是很大,但在記者探訪的40分鐘裡,還是能看到一些年輕人會走進移動書吧轉上一圈。
  • 可「行走」的二手書吧來了 二手書:用二手價格換一手幸福
    負責現場的李毅告訴記者,移動書吧裡展示的1000多本圖書,都是從讀者個人手中回收而來的二手書,經過一定的翻新修復程序後,再以「準新書」的面貌重新向個人銷售,價格是新書的3折到5折,「當然,在這個書吧裡我們是不賣書的,買書還得去線上。」周二的下午,商場裡的人流量不是很大,但在記者探訪的40分鐘裡,還是能看到一些年輕人會走進移動書吧轉上一圈。「大家對二手圖書這麼有興趣,挺出乎我意料的。」
  • 二手書店的智能化轉型分析
    (2)買賣雙方信息不對稱在傳統的二手圖書行業中,供應鏈中的回收商、批發商、分銷商之間信息往往不同步,部分批發商或分銷商還是基於傳統的 Excel表格來管理圖書,小型二手書店的庫存管理系統較差,交易效率低。
  • 從臺灣買醫書有感,聊聊臺灣二手書店文化
    分享下購買信息: 大方書局(中醫)00886(02)2311-0770 臺北市重慶南路一段44號這裡還有臺灣版《周楣聲醫學全集》,圖文資料請點擊閱讀原文,連結是我2013年來買醫書了解臺灣艾灸文化的文章。逛了幾家二手書店,被臺灣保護傳統文化的能力感動。在大陸別說二手書店,連新書店在網購的衝擊下都難以生存。
  • 中國二手書店的商業探索
    「買書如山倒,讀書如抽絲」,是很多愛書者的共同經歷—這讓二手書的流轉擁有潛在的市場。中國的二手書平臺已經從早年的潘家園舊書市場轉移到了網絡上,無論是文藝青年雲集的豆瓣網,還是依託於淘寶的二手書交易平臺「閒魚」,抑或個體賣家隨行就市的孔夫子舊書網,都為二手書的流轉提供了多樣化的可能。
  • 微信上的二手書店—典書
    買書如山倒,是當下大部分人的寫照,雖電子書市場得到快速的發展,但受閱讀習慣及閱讀體驗的影響,電子書市場尚無法撼動紙質書市場的地位。反而二手書因其性價比高,受到不少人的喜愛。微信上的二手書店這幾年,微信上湧現出大量的二手書店,這些二手書店的銷售模式大多是:平臺商從個人消費者手中回收二手書,對購回的書進行清潔、翻新、消毒、重新包裝後,進行二次交易,進而轉手賣給其他用戶。
  • 這書店寄賣二手書 收購價為原價一成
    5月初,號稱全國首家文化便利店的心居地書店(天河北店)在中石化大廈佳兆業廣場開業。和目前城中眾多獨立書店不同,心居地的「文化便利」體現在:主打二手書回收和線上線下交易,意圖打造書店+圖書館+二手書交易市場+活動展覽的複合式文化空間。    A 線下    面積不大,「四面通風」    心居地書店(天河北店)位於中石化大廈佳兆業廣場一層大堂一角。
  • 線下二手書店受年輕人青睞
    能淘便宜書還能和原主人交流  線下二手書店受年輕人青睞  走進大望路電影產業園,遠遠地就能看到一家特殊的二手線下書店——多抓魚,木質臺階、木質櫥窗、木質標識……推開書店的木門,一排排榆木書架映入眼帘
  • 臺灣特色二手書店 賣的不只有書
    提起臺灣的書店,你會想到24小時不打烊的連鎖書店還是主題鮮明的獨立書店?但無論是論設計、個性還是情懷,它們可能都比不上遍布臺灣的特色二手書店,因為在這些二手書店裡,你更能有一種找回舊時光的感覺。在這裡,你消費的與其說是書籍,毋寧說是老書背後蘊含的時間的味道。由於臺灣的紙質書籍相對比較貴,臺灣的二手書交易比較繁榮。
  • 茉莉二手書店——小巷深處藏幽香
    原標題:茉莉二手書店——小巷深處藏幽香  新華網臺北4月22日電(記者曹典、李寒芳)落地窗、木地板、復古小檯燈,油墨香、咖啡香、檜木的香氣……不同於印象中舊書店的侷促、雜亂,走入臺北茉莉二手書店,如果不看書的價格,你會以為來到了又一家「誠品」。
  • 杭州風雨書店: 冷不丁 二手書店把自己捯飭成了「網紅」
    開業3年,前兩年連續虧損,第三年才勉強維持收支平衡。但正如店名所出:「不畏雨/不畏風/也不畏冬雪和酷暑……」劉讓依然覺得,二手書市場潛力很大,前路「有光」。日記「今日從一位老先生家收到一些老書。用他的話來說,二手書市場經營是個循環模式,依託賣家進貨,依託買家出貨,又不斷循環往復……他用手比劃,掄起一個大圈,大到看似走完一輪很漫長,但他的手始終往前在動。做書店需要沉澱,只有時間成本投下去,才有可能被更多人發現,買家賣家才更多。「開店前就得有心理預期,如果想賺快錢,我就去開奶茶店了。」劉讓看似不太著急。
  • 西班牙路邊街頭的二手書市
    中國僑網消息:據西班牙歐浪網報導,在國內人們購書都要去新華書店,但在西班牙人們都願意在空閒和節假日的時候去街頭的二手書市去淘寶,因為那裡既有新書,也有舊書,而且書價很便宜。    記者就曾在馬德裡RETIRO公園附近的一個二手書市上買下一本原價50元,後減價為25元的攝影作品精裝本,同時只花5歐元就買下一本打折的新書。
  • 西大周邊二手書店僅剩3家,未來實體書店何去何從?
    4月22日下午,在南寧市農院路一家二手書店,老闆吳女士坐在椅子上休息,書店裡沒有客人,不需要她費心照看。這幾年,吳女士的生意下滑,平日裡挑選二手書的顧客較少,只有到了周末,人才會稍微多一些。二手書店是許多愛書人淘書的去處,在網絡閱讀時代,它們的經營狀況如何?
  • 「淘寶」茉莉二手書店——小巷深處藏幽香
    落地窗、木地板、復古小檯燈,油墨香、咖啡香、檜木的香氣……不同於印象中舊書店的侷促、雜亂,走入臺北茉莉二手書店,如果不看書的價格,你會以為來到了又一家「誠品」。  「13年前開業時,我們是全臺北第一家有廁所的二手書店,也是少有的專門聘請設計師設計店門的舊書店。」茉莉二手書店總監蔡維元告訴記者。
  • 「無人」書店續寫臺北二手書店風華
    「無人」書店續寫臺北二手書店風華 2020年05月18日 09:56:00來源:新華網   有數十年逛二手書店經驗的臺北書迷陳師超深知其中奧妙。「過去臺北的舊書店就是這樣,什麼書都放在一起,全靠客人一雙眼淘出來好書。」他說。  陳師超每周來這裡兩次,每次總能帶走一兩本書。「這裡的書以文史哲為主,能發現已經絕版的書,常有驚喜。」
  • 舊書處理實用指南:電商平臺真的比二手書店靠譜嗎
    有了孔夫子舊書網以後,舊書行業的價格也變得透明起來。賣家定價多少、買家權衡書價,都可以通過查詢孔夫子舊書網來獲取參照系,這樣不容易吃虧上當。當然,孔夫子舊書網上也不乏奸商故意標高書價,進行炒作,導致某些書的價格虛高不下,讓真正需要這些書的讀者望洋興嘆。
  • 夜讀 在臺北無人二手書店
    臺北無人二手書店,門牌上寫著「BOOKS SELF-SERVICE(自助圖書服務)」。 中新社記者 楊程晨攝2020跨年夜,臺北市大安區辛亥路上的商鋪多已放假歇業,只有一間無人二手書店依舊沒有打烊。吳雅慧一直希望在書店嘗試無人經營的模式,碰巧「舊香居」餘下的藏書需要一間新店來分銷,無人二手書店便應運而生。與大多空間逼仄的二手書店不同,吳雅慧的店面寬敞明亮,書桌、長凳、檯燈、冷氣一應俱全;書架擺放錯落有致,好書之人在架前尋書不顯拘束;店內收藏的萬本書籍分門別類整齊碼放,讀者可隨意翻閱,遇到心儀的書籍就可以低於100元新臺幣的「銅板價」帶回家。
  • 警惕二手衣埋「二手隱患」 舊衣服論斤買來
    街頭調查二手衣交易地攤一天能賣三五十件北郊郭家廟村口的舊衣攤位有十幾家,每個攤位擺放的舊衣物少則10幾件,多則上百件,全是男士衣物,這些衣服、鞋都很陳舊,有的堆在地上,有的攤主在靠近的磚牆上掛著幾件成色稍好的衣服,一些淺色衣服上有明顯的油汙、鏽跡
  • 香港全新教材價格昂貴 二手書店教師用書最吃香
    中新網6月24日電 據香港星島日報報導,香港一些教科書出版社多次指出,由於教師用書等教材難以獨立定價推出市場,以致教材價格昂貴;不過,中學教材的二手市場早已存在,有價有市,尤以新高中教師用書最為吃香。
  • 淘出舊時光:在店貓穿梭的英國二手書店邂逅驚喜
    布斯的二手書店不斷擴張,最輝煌時有100多人為這家書店工作。上世紀60年代,布斯買下海伊鎮的城堡,他於1977年4月1日愚人節宣布「海伊王國」成立,並給自己加冕為國王。這一轟動事件為海伊鎮做足了宣傳,世界各地的遊客蜂擁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