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寶」茉莉二手書店——小巷深處藏幽香

2020-12-22 華夏經緯網

  落地窗、木地板、復古小檯燈,油墨香、咖啡香、檜木的香氣……不同於印象中舊書店的侷促、雜亂,走入臺北茉莉二手書店,如果不看書的價格,你會以為來到了又一家「誠品」。

  「13年前開業時,我們是全臺北第一家有廁所的二手書店,也是少有的專門聘請設計師設計店門的舊書店。」茉莉二手書店總監蔡維元告訴記者。他也是茉莉書店創始人蔡謨利的兒子。

  蔡謨利最初在一家便利店打工,工作之餘去回收站收集舊書賣,後來乾脆辭職,利用在便利店所受訓練,將書籍整理得井然有序,店面打掃得窗明几淨,專心開起了書店,一做十幾年。

  儘管隱匿在臺灣大學附近羅斯福路四段的小巷中,茉莉卻是「酒香不怕巷子深」。每逢周末,前來「淘寶」的讀者絡繹不絕。吸引他們的除了「高大上」的購書環境,更是實惠的價格。

  記者在店裡看到,普通書籍大多按標價的五折售賣,有些甚至降價到一折,更便宜的特價書可以賣到4本100元(新臺幣,下同),一些外國原版畫冊也只需兩三百元。

  雖然出售的都是收購來的二手舊書,但經過茉莉工作人員的清潔、修復,有些書的品相甚至與新書無異。

  與誠品書店類似,專注於「二手」的茉莉書店也有自己獨特的經營理念——「敬天、愛人、惜物」,所對應的實踐目標則是「環保、公益、閱讀」。

  「我們有個口號,就是『茉莉可以為您的愛書找到下一個生命的落腳處。」蔡維元說,書籍也有自己的生命,每賣出一本二手書,就可能減少森林被砍伐的機會,「敬天」是尊重自然,也是尊重書籍,茉莉致力於給書籍搭建生命流轉的平臺。

  環保的理念貫穿在茉莉的每個角落,書店屋頂的裝潢特別利用一塊日據時代廢棄的老檜木,標榜「廢物利用」,購書不提供統一紙袋,讀者實在需要,可以贈送周邊居民捐來的雜七雜八的購物袋。

  記者在店裡時,恰好有位讀者在「估書臺」賣書,她告訴記者,自己帶著十幾本舊書坐了很遠的捷運,就是為了專門把書送到茉莉,「賣多少價錢不重要,只是希望一本書可以被更多人讀到。」

  如果說環保理念可以套用在所有二手書店上,那麼堅持7年做公益則是茉莉更獨特的地方。每年茉莉都會舉辦多次捐書、義賣活動,將善款捐贈給臺灣喜憨兒基金會、瑪利亞社會福利基金會等慈善團體,2011年捐款超過100萬元。

  「之所以堅持公益,是因為茉莉有今天的發展都仰賴讀者們和社會的支持。」蔡維元說,茉莉每年的業績都在成長,從最初臺北一家店,擴展到臺北、臺中、高雄共5家店,擁有12萬名會員,最大的店面有300多平方米。

  儘管在大陸和臺灣,很多實體書店經營得步履維艱,但茉莉卻依託「環保」、「公益」的理念,把二手書店開得欣欣向榮。談到未來的願景,蔡維元說,希望把茉莉的理念做得更深、更廣。不久前他們和臺北、臺中、高雄的多所小學合作,選出在圖書館借閱最多的3名學生,提供每人500元的買書禮券,鼓勵更多孩子愛上閱讀。(記者曹典、李寒芳)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李欣

相關焦點

  • 茉莉二手書店——小巷深處藏幽香
    原標題:茉莉二手書店——小巷深處藏幽香  新華網臺北4月22日電(記者曹典、李寒芳)落地窗、木地板、復古小檯燈,油墨香、咖啡香、檜木的香氣……不同於印象中舊書店的侷促、雜亂,走入臺北茉莉二手書店,如果不看書的價格,你會以為來到了又一家「誠品」。
  • 從臺灣買醫書有感,聊聊臺灣二手書店文化
    逛了幾家二手書店,被臺灣保護傳統文化的能力感動。在大陸別說二手書店,連新書店在網購的衝擊下都難以生存。我查了一下資料,光臺北就有49家二手實體書店!!!在臺南草祭二手書店,買了本《千金翼方》回來收藏。為嘛一個城市就有49個二手書店開的紅火?
  • 「無人」書店續寫臺北二手書店風華
    「無人」書店續寫臺北二手書店風華 2020年05月18日 09:56:00來源:新華網   仔細瀏覽書架會發現該書店與其他書店的另一不同之處,書籍擺放順序非常隨意。多數書店會把書籍按照類別上架,新書和暢銷書更會集中放在顯眼的地方展示。而這家書店的書架上,史蒂芬·金的懸疑小說和韓非子研究擺在一起,「暮光之城」系列和當代中國美學研究「肩並肩」。
  • 特寫:「無人」書店續寫臺北二手書店風華
    新華社臺北5月15日電(記者傅雙琪、吳濟海)位於臺北市辛亥路上的一家書店沒有名字,黃色招牌上僅有英文「BOOKS SELF-SERVICE」,意為「書籍自助服務」。大開間的店堂三面都是書架,看上去像收銀臺的小桌上擺著投幣箱,絕大部分時間看不到店員。
  • 漂洋過海來看你——臺北獨立書店之旅
    總書記二手書店入口與書店內景何新興先生早年也曾浸淫在牯嶺街、重慶南路的書店,他回憶那段時光說,「站在書櫃前,看著滿滿的書,心中就充滿喜悅歡愉。」大學哲學系畢業後,何先生長期在紙媒工作,終於在2009年開了第一家書店——「青康藏書房」。「青康」意取在青田街與永康街之間,加之書店毗鄰自己書房,可視為自己書房的延伸,故而稱其「藏書房」。
  • 二手書店的智能化轉型分析
    二手書店又稱舊書店,兩者有區別,但大多沒有嚴格的區分。傳統的二手書店一般被稱為舊書店,其經營範圍以古籍為主,這些古籍往往有歷史價值和學術價值;而二手書店的說法更側重於圖書的二次或多次流通,大多忽視圖書的新舊程度。為了表述方便,本文主要使用二手書店的說法,涉及古舊書店的習慣稱謂時,則使用舊書店。
  • 臺灣書店大盤點 附地址電話+營業時間
    書店分兩層,地上和地下,地上部分主要是文學類及經管類二手書籍,地下是藝術攝影兒童書及原版書。店鋪裝修很現代,白色書架上書籍碼放的一絲不苟,強迫症患者看著很舒服。  女書店  華文地區第一家女性主義專業書店。在小巷的入口,旁邊的女巫店到是顯眼很多,女書店顯得低調而羞澀。順著昏暗的樓梯上去,二樓盡頭便是書店。
  • 中國二手書店的商業探索
    「買書如山倒,讀書如抽絲」,是很多愛書者的共同經歷—這讓二手書的流轉擁有潛在的市場。中國的二手書平臺已經從早年的潘家園舊書市場轉移到了網絡上,無論是文藝青年雲集的豆瓣網,還是依託於淘寶的二手書交易平臺「閒魚」,抑或個體賣家隨行就市的孔夫子舊書網,都為二手書的流轉提供了多樣化的可能。
  • 實體書店幾成教輔賣場 二手書成「收藏品」
    像這種二手書,已經成為集藏愛好者的藏品。而曾經遍地開花的實體書店,也在不經意間悄然「轉型」。23日,記者走訪市區多家書店發現,目前,實體書店多以售賣輔導教材為主,就連二手書的消費群體也是由大眾向集藏愛好者轉變。  實體書店幾成輔導教材賣場  記者調查發現,目前市中區的實體書店大多分布在各中小學周邊。
  • 臺北小調|閱讀主義:串聯街區的獨立書店
    仍在相信「書香不怕巷子深」的獨立書店,大部分選擇悄然躲在街區的邊緣或夜市的二樓,跟附近的小店相互依存,同時建立起具有歸屬感的精神場所,甚至是一種文化共同體。對一個城市而言,還能擁有自成一景的獨立書店,是極為幸運的事。身處街區之中,以書店串聯的文化角落,成為眾多愛書之人的淘寶地,也成為一種不斷發展的意識形態和不斷演變的美感。
  • 2017臺北國際書展落幕 二手書店首次進駐盼珍藏知識
    整個書展頗受歡迎,首次設置的二手書以及古籍善本拍賣更是銷售成績亮眼。  2月8日到13日,第二十五屆臺北國際書展一連六天在臺北世界貿易中心舉行。在世貿一館和三館展廳裡,書香四溢,人流如織。  這次臺北書展有10項首創,包括首次集合了獨立書店和獨立出版商成立專區、首次舉辦編輯力論壇等等,而二手書店進駐書展也是史上首次。臺灣著名的連鎖二手書店茉莉書店的營運長戴莉珍說,有一些知識不應該被看完就扔:「其實有些書都是蠻珍貴的,看一看就丟了,好像有點不環保,也有一點就把知識丟掉了的那種感覺。所以我們希望藉由這個機會,呼籲大家就是說其實我們有一些書、有一些知識是可以珍藏的。」
  • 從舊書中嗅到商機 90後大學生開起二手書店
    從舊書中嗅到商機 90後大學生開起二手書店 2015-06-03 15:31:45   來源:安慶新聞網
  • 臺灣寫真:無人二手書店——延續臺北人文之風新嘗試
    中新社臺北9月3日電 題:無人二手書店——延續臺北人文之風新嘗試  中新社記者 楊程晨 邢利宇  當颱風「利奇馬」輕襲臺北、城區商鋪大多關張放假時,位於臺北大安區的一間無人二手書店卻沒有打烊。  街道上暴雨陣陣,店內三三兩兩坐著看書之人,一派悠閒。在二手書店林立的臺北溫羅汀聚落,無人書店的出現頗令讀者新奇。
  • 夜讀 在臺北無人二手書店
    臺北無人二手書店,門牌上寫著「BOOKS SELF-SERVICE(自助圖書服務)」。 中新社記者 楊程晨攝2020跨年夜,臺北市大安區辛亥路上的商鋪多已放假歇業,只有一間無人二手書店依舊沒有打烊。吳雅慧一直希望在書店嘗試無人經營的模式,碰巧「舊香居」餘下的藏書需要一間新店來分銷,無人二手書店便應運而生。與大多空間逼仄的二手書店不同,吳雅慧的店面寬敞明亮,書桌、長凳、檯燈、冷氣一應俱全;書架擺放錯落有致,好書之人在架前尋書不顯拘束;店內收藏的萬本書籍分門別類整齊碼放,讀者可隨意翻閱,遇到心儀的書籍就可以低於100元新臺幣的「銅板價」帶回家。
  • 二手市場淘好貨(說臺灣)
    隨著島內民眾環保意識增強,許多人在生活細節處開始實踐廢舊物品循環利用,由此催生了活躍的二手市場。小到衣物書籍,大到家具汽車,都有專門的賣家和買家。回收、翻新、再販售,形成固定的產業鏈,「淘寶」的同時又能惜福愛物,節能環保。
  • 藏在小巷老樓裡的中古店:把復古玩出年輕感
    中古店「火山Vintage」貨品琳琅滿目。   「中古」一詞源於日語,原意為二手,後來逐漸演變成一種買賣舊物的消費觀念和流行文化,受到年輕人追捧。   隨著我國疫情逐漸得到控制,成都大小商鋪又重新活躍起來。在不少小巷老樓裡,中古店也開門迎客。     小巷老樓裡的復古潮   中古店「舊愛中古」鄰近鬧市,店面不大,裝修卻很精緻。
  • 淘出舊時光:在店貓穿梭的英國二手書店邂逅驚喜
    ,匯聚了30多家二手書店,堪稱英國最大的二手書王國。最具淘寶價值的蘇格蘭二手書市45年來「二手書義賣周」已籌款200多萬英鎊文化大咖爭相做代言人 古董書和限量書最受歡迎顧客、志願者也變身為藏書捐贈者除了書鎮,另外一個可以大規模邂逅喜歡的書的地方是每年在蘇格蘭首府愛丁堡舉辦的
  • 西大周邊二手書店僅剩3家,未來實體書店何去何從?
    4月22日下午,在南寧市農院路一家二手書店,老闆吳女士坐在椅子上休息,書店裡沒有客人,不需要她費心照看。這幾年,吳女士的生意下滑,平日裡挑選二手書的顧客較少,只有到了周末,人才會稍微多一些。二手書店是許多愛書人淘書的去處,在網絡閱讀時代,它們的經營狀況如何?
  • 這10 家書店你一定在電影裡看到過,卻不一定知道它們的名字
    另外,水石書店與 Costa 咖啡(英國最受歡迎的咖啡品牌)的合作,也是水石書店受歡迎的原因之一。書店 + 咖啡的結合讓水石書店更加國民化、生活化。03《29+1》29+1Collinge & Clark 書店是一家非常不起眼的古籍書店,但卻是不少英劇迷的打卡聖地。
  • 微信上的二手書店—典書
    (圖片來源於網絡)1.微信上的二手書店這幾年,微信上湧現出大量的二手書店,這些二手書店的銷售模式大多是:平臺商從個人消費者手中回收二手書,對購回的書進行清潔、翻新、消毒、重新包裝後,進行二次交易,進而轉手賣給其他用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