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溫江史志,ID:JXJ-2015】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有道是「四川人,竹根親」。四川主要是湖廣移民,移民盤根錯節都有些親戚關係,這關係自然就如成都平原的慈竹林盤的根系一樣複雜了。溫江人的親戚觀念很重,宗法觀念也很強,稱謂上也與他處顯得很不同。
首先說說溫江人對於親戚的稱謂的不同,約有十七處與通行不同。
其一,雖然丈夫對於妻子的姊妹也稱「姨子」,但子女對於母親的姊妹不稱呼「姨媽」,統稱「孃」。如:大孃(大姨)、二孃(二姨)等。由於老溫江話「爺」與「姨」同音,為了區別,這是一般老溫江人不稱「姨」的原因。
其二,父親的姊妹一般不稱姑媽,多以男性稱呼冠之,這帶著濃鬱的傳統觀念:本家的女子當男兒,寓人丁興旺。溫江多稱姑媽為「老子」,即「父親」的別稱。父親的姊妹,若看成男子,自然是「伯父」或者「叔父」,這是稱「老子」的原因。溫江北部和盛、壽安、玉石一帶還有稱長於父親的姊妹為「伯伯」的情況,後來也稱年齡小於父親的姊妹為伯伯。在民間還有直接戲稱姑母為「老漢」(父親的意思)、「爹」的風俗,甚至稱父親的姑母為「爺」(意為父親的叔伯父親),民間認為這些稱呼顯得親切。而隔了房、血緣關係較遠的姑母(父親的堂姊妹、從姊妹),有的也以「孃」稱之。
其三,長於父親,父親的兄稱「爺」,如大爺(大伯父)、二爺(二伯父);小於父親,父親的弟,則稱「爸」,加兒化音為「爸兒」,音如「伯兒」,如二爸兒(二叔)。也有將小於父親的弟稱為「老漢」(父親的意思)的,如么老漢(小叔)。
其四,祖父的兄弟,統稱「老爺」,區別於稱伯父的「爺」。如大老爺(爺爺的大哥),也有喊「大爺爺」、「二爺爺」的情況。
其五,長於父親,父親的本家嫂嫂稱「娘」,如大娘(父親的大嫂)、二娘(父親的二嫂);小於父親,父親的弟妹,則稱「嬸」,如二嬸。也有將小於父親的兄弟的妻子稱為「媽」(嬸母的意思)的,如么媽(小嬸子)。
其六,姑奶奶(爺爺的姊妹)、姑婆(外公的姊妹)、姨奶奶(奶奶的姊妹)、姨婆婆(外婆的姊妹)不作細分,統稱為姑婆。
其七,妯娌不稱妯娌,俗作「前後」。如,張老二的老婆和張老三的老婆是兩前後。
其八,外公一般稱「外爺」,口頭上略去「外」字,單稱「爺」。外婆一般稱「家婆」,口頭上也可稱「婆。
其九,奶奶的妯娌統稱奶奶,如大奶奶(奶奶的大嫂)、二奶奶(奶奶的二嫂);外婆的妯娌統稱家婆,如大家婆、二家婆;外公的兄弟統稱外爺,如大外爺、二外爺。有時也稱外婆或奶奶的妯娌為「婆婆」。
其十,曾祖父(爺爺的父親)、曾祖母(爺爺的母親)、外曾祖父(奶奶、外婆或者外公的父親)、外曾祖母(奶奶、外婆或者外公的母親)統稱祖祖。有時也能見到稱祖父輩的舅舅、姑母為「舅祖祖」、「姑祖祖」的情況,但口頭上一般僅稱「祖祖」。
其十一,舅媽一般稱「嬤嬤」或「舅嬤」,並加兒化音,如「嬤嬤兒」、「舅嬤兒」。
其十二,一家姊妹的丈夫可互相戲稱「老挑」,寓意「一擔挑」。也有表姊妹的丈夫互稱「表老挑」的情況。
其十三,兒媳婦對於公婆直接稱呼爸媽,口頭討論時,有時以「老人公」、「老人婆」代指。
其十四,父親、母親的表兄弟不區分「表叔」、「表舅」等喊法,統稱「表叔」;父親、母親的表姊妹統稱「表孃孃」,口頭上一般只稱「孃」。祖父母、外祖父母的表兄弟統稱「表爺爺」,祖父母、外祖父母的表姊妹統稱「姑婆」,一般可略去「表」字稱呼。曾祖輩的表親則統稱「祖祖」,不作區分。
其十五,乾親一般稱乾爹、乾媽,由於方言,乾爹常讀作「幹滴」。父母的乾爹統稱「幹爺」,不區分「幹爺」和「幹外爺」;父母親的乾媽統稱為「幹婆婆」,一般不區分「幹奶奶」和「幹家婆」。
其十六,堂親及一切隔房宗親稱為「親說白」。口頭上不做「堂」的刻意稱呼。
其十七,姑父、姨父、表姑父、表姨父一般可以通稱「姑爹」,溫江話讀作「姑低」,後訛變為「姑衣」,遂通行「姑衣」。
再說溫江人的親戚觀念,這主要又有三個特點。
一是家族(宗法)觀念強。體現在同宗認親可以出「五服」、遠支的同宗喊法上親近、叔伯兄弟的舅親或姨親可以相互通稱(俗稱「跟到喊」)。比如,一家宗族生活在同一村落,出了五服(即從親兄弟算,後面再認五代)也可以依「字輩」認親,且喊法上十分親近,也採用宗族之間統稱的「爺」、「伯兒」、「老子」等稱呼;再如,自己的堂兄的姨母,即嬸娘娘家的姊妹,也可稱「孃」,因為是採用堂兄弟的稱謂,故俗稱「跟到喊」。
二是認親的觀念較強,老溫江人幾乎是沾親便認,老親可世代延續輩分劃分。雖然溫江民間也有「一代親,二代表,三代四代認不到」的諺語,但是如果與表親住在同一村落,常出現表親認到四五代的情況,如表兄弟的孫輩之間依然稱表兄弟。其次,在「跟到喊」的情況下,堂兄弟的表親也可稱作表親,依然以表兄弟相稱。
三是靈活變通,不拘於稱謂,出現複雜情況時「各喊各」。在乾親的宗族遠支、「跟到喊」的表親中,雖然有較為準確的親戚稱謂,但在沒有血緣或者較遠血緣的情況下,有時也有出現錯輩結親的情況。如與堂兄弟的遠支表侄女結親。出現此種情況時,溫江人的解決方法是「各喊各」,即各以各人的親戚關係遠近來稱呼,不再「跟到喊」。
溫江人走親以紅白喜事為主,其中主要有婚宴、打十朝(類似或等同於滿月酒)、喪宴、壽宴、喬遷宴、康健宴(生病康復後所辦宴席);以過年「湊客」走人戶和各場鎮「朝會」為輔,構建起完整、多元的親戚來往。在時代背景下,許多走親習俗、認親習俗已經廢棄,但不可否認,溫江人的「親戚」文化獨具一格,有著濃鬱的地方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