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溫江人的「親戚」文化略談

2021-01-08 悅文天下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溫江史志,ID:JXJ-2015】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有道是「四川人,竹根親」。四川主要是湖廣移民,移民盤根錯節都有些親戚關係,這關係自然就如成都平原的慈竹林盤的根系一樣複雜了。溫江人的親戚觀念很重,宗法觀念也很強,稱謂上也與他處顯得很不同。

首先說說溫江人對於親戚的稱謂的不同,約有十七處與通行不同。

其一,雖然丈夫對於妻子的姊妹也稱「姨子」,但子女對於母親的姊妹不稱呼「姨媽」,統稱「孃」。如:大孃(大姨)、二孃(二姨)等。由於老溫江話「爺」與「姨」同音,為了區別,這是一般老溫江人不稱「姨」的原因。

其二,父親的姊妹一般不稱姑媽,多以男性稱呼冠之,這帶著濃鬱的傳統觀念:本家的女子當男兒,寓人丁興旺。溫江多稱姑媽為「老子」,即「父親」的別稱。父親的姊妹,若看成男子,自然是「伯父」或者「叔父」,這是稱「老子」的原因。溫江北部和盛、壽安、玉石一帶還有稱長於父親的姊妹為「伯伯」的情況,後來也稱年齡小於父親的姊妹為伯伯。在民間還有直接戲稱姑母為「老漢」(父親的意思)、「爹」的風俗,甚至稱父親的姑母為「爺」(意為父親的叔伯父親),民間認為這些稱呼顯得親切。而隔了房、血緣關係較遠的姑母(父親的堂姊妹、從姊妹),有的也以「孃」稱之。

其三,長於父親,父親的兄稱「爺」,如大爺(大伯父)、二爺(二伯父);小於父親,父親的弟,則稱「爸」,加兒化音為「爸兒」,音如「伯兒」,如二爸兒(二叔)。也有將小於父親的弟稱為「老漢」(父親的意思)的,如么老漢(小叔)。

其四,祖父的兄弟,統稱「老爺」,區別於稱伯父的「爺」。如大老爺(爺爺的大哥),也有喊「大爺爺」、「二爺爺」的情況。

其五,長於父親,父親的本家嫂嫂稱「娘」,如大娘(父親的大嫂)、二娘(父親的二嫂);小於父親,父親的弟妹,則稱「嬸」,如二嬸。也有將小於父親的兄弟的妻子稱為「媽」(嬸母的意思)的,如么媽(小嬸子)。

其六,姑奶奶(爺爺的姊妹)、姑婆(外公的姊妹)、姨奶奶(奶奶的姊妹)、姨婆婆(外婆的姊妹)不作細分,統稱為姑婆。

其七,妯娌不稱妯娌,俗作「前後」。如,張老二的老婆和張老三的老婆是兩前後。

其八,外公一般稱「外爺」,口頭上略去「外」字,單稱「爺」。外婆一般稱「家婆」,口頭上也可稱「婆。

其九,奶奶的妯娌統稱奶奶,如大奶奶(奶奶的大嫂)、二奶奶(奶奶的二嫂);外婆的妯娌統稱家婆,如大家婆、二家婆;外公的兄弟統稱外爺,如大外爺、二外爺。有時也稱外婆或奶奶的妯娌為「婆婆」。

其十,曾祖父(爺爺的父親)、曾祖母(爺爺的母親)、外曾祖父(奶奶、外婆或者外公的父親)、外曾祖母(奶奶、外婆或者外公的母親)統稱祖祖。有時也能見到稱祖父輩的舅舅、姑母為「舅祖祖」、「姑祖祖」的情況,但口頭上一般僅稱「祖祖」。

其十一,舅媽一般稱「嬤嬤」或「舅嬤」,並加兒化音,如「嬤嬤兒」、「舅嬤兒」。

其十二,一家姊妹的丈夫可互相戲稱「老挑」,寓意「一擔挑」。也有表姊妹的丈夫互稱「表老挑」的情況。

其十三,兒媳婦對於公婆直接稱呼爸媽,口頭討論時,有時以「老人公」、「老人婆」代指。

其十四,父親、母親的表兄弟不區分「表叔」、「表舅」等喊法,統稱「表叔」;父親、母親的表姊妹統稱「表孃孃」,口頭上一般只稱「孃」。祖父母、外祖父母的表兄弟統稱「表爺爺」,祖父母、外祖父母的表姊妹統稱「姑婆」,一般可略去「表」字稱呼。曾祖輩的表親則統稱「祖祖」,不作區分。

其十五,乾親一般稱乾爹、乾媽,由於方言,乾爹常讀作「幹滴」。父母的乾爹統稱「幹爺」,不區分「幹爺」和「幹外爺」;父母親的乾媽統稱為「幹婆婆」,一般不區分「幹奶奶」和「幹家婆」。

其十六,堂親及一切隔房宗親稱為「親說白」。口頭上不做「堂」的刻意稱呼。

其十七,姑父、姨父、表姑父、表姨父一般可以通稱「姑爹」,溫江話讀作「姑低」,後訛變為「姑衣」,遂通行「姑衣」。

再說溫江人的親戚觀念,這主要又有三個特點。

一是家族(宗法)觀念強。體現在同宗認親可以出「五服」、遠支的同宗喊法上親近、叔伯兄弟的舅親或姨親可以相互通稱(俗稱「跟到喊」)。比如,一家宗族生活在同一村落,出了五服(即從親兄弟算,後面再認五代)也可以依「字輩」認親,且喊法上十分親近,也採用宗族之間統稱的「爺」、「伯兒」、「老子」等稱呼;再如,自己的堂兄的姨母,即嬸娘娘家的姊妹,也可稱「孃」,因為是採用堂兄弟的稱謂,故俗稱「跟到喊」。

二是認親的觀念較強,老溫江人幾乎是沾親便認,老親可世代延續輩分劃分。雖然溫江民間也有「一代親,二代表,三代四代認不到」的諺語,但是如果與表親住在同一村落,常出現表親認到四五代的情況,如表兄弟的孫輩之間依然稱表兄弟。其次,在「跟到喊」的情況下,堂兄弟的表親也可稱作表親,依然以表兄弟相稱。

三是靈活變通,不拘於稱謂,出現複雜情況時「各喊各」。在乾親的宗族遠支、「跟到喊」的表親中,雖然有較為準確的親戚稱謂,但在沒有血緣或者較遠血緣的情況下,有時也有出現錯輩結親的情況。如與堂兄弟的遠支表侄女結親。出現此種情況時,溫江人的解決方法是「各喊各」,即各以各人的親戚關係遠近來稱呼,不再「跟到喊」。

溫江人走親以紅白喜事為主,其中主要有婚宴、打十朝(類似或等同於滿月酒)、喪宴、壽宴、喬遷宴、康健宴(生病康復後所辦宴席);以過年「湊客」走人戶和各場鎮「朝會」為輔,構建起完整、多元的親戚來往。在時代背景下,許多走親習俗、認親習俗已經廢棄,但不可否認,溫江人的「親戚」文化獨具一格,有著濃鬱的地方風情。

相關焦點

  • 民俗│中元節雜談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溫江史志,ID:JXJ-2015】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看到小區公告欄張貼的「中元節文明祭祀倡議書」,才發現一年一度的中元節又臨近了。中元節是川西民間重要的祭祀節日,從七月十二起到七月十五中元期間,舊時有著系列的民俗活動。溫江中元節都有什麼習俗呢?我們先來看看歷史記載吧:十四日抵暮,備羹餃、茶酒、冥錢,致祀祖先。十五日例應致祭北壇無祀鬼神,其祭品、迎神等項,照前清明例舉行。
  • 史話│溫江大石遺蹟
    在成都平原的大石遺址,目前已經知道的除成都市區內的「天涯石」、「支磯石」、「五塊石」、「五擔丁」、「石筍」等處,尚有新都和雙流棋盤市的「八陣圖」;這兩處「八陣圖」實際上是列石,即考古學上所稱的「石行」,專家們認為,此等大石遺蹟乃是蜀族文化的一個重要特徵。
  • 冬天來溫江怎麼玩?這四條線路一定不要錯過……
    >有充滿詩情畫意的幸福田園有文化氣息濃厚的陳家大院還有充滿異域風情的國色天鄉......這個冬天溫江用這些景色來溫暖你的心這次我們為您推出溫江冬季旅遊精品線路這個冬天,就來溫江體驗鄉村民俗、樂享親子時光、尊享溫泉養生、感受人文歷史
  • 文化育人浸潤童年 二十一世紀溫江國際園區「文化育人」活動開啟
    迎國慶,育&34;人將傳統文化與特色課程相融合傳承文化,創新文化已成為新時代幼兒教育的重要使命。9月22日,在國慶到來之際,北京市二十一世紀實驗幼兒園溫江國際園區開啟了豐富精彩的「文化育人」系列活動,旨在弘揚中華文化精髓,引導幼兒在實踐體驗活動中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在文化活動中滋養心靈,培育愛國情懷,增強文化自信,共同為祖國71周年華誕獻禮。
  • 民俗稱謂應編入中小學課本 一些年輕人稱呼親戚有誤
    本報熱心讀者、閔行區文化局已退休的老局長王洪日前來信反映,每逢過春節是我們中國人走親戚的大好時光,然而,平時不見面的七大姑八大姨該怎樣打招呼?春節拜年,遠房親戚稱呼難倒了一些青年人,特別是80後、90後的青年人不知道怎么正確稱呼。王洪呼籲,有關教育部門應該把民俗稱謂納入中華文明禮儀教育內容,並編入中小學課本。
  • 一周文化講座│轟動日本的中國漫畫——《鏢人》
    社會設計綜合整合環境、社會、經濟以及文化問題,並試圖提出能夠滿足人類需求,同時又能保護自然資源的創新型解決方案。胡同文化和現代化建設,當真不能共存?如何分配平坡屋頂的佔比?如何平衡灰色牆面的配色?如何在維持胡同的原始風貌的前提下,提升城市功能與活力?如何在改善百姓居住環境的同時,保護原汁原味的鄰裡文化?胡同的明天,可謂任重道遠。胡新宇與李向顯帶著思考而來,希望能探討出關於什剎海胡同最光明的未來,盡綿薄之力,讓更多胡同獲得新生。
  • 一周文化講座│基因為什麼與我們息息相關
    上海│文化構造與漢字藝術時間:1月20日(周六)14:00-16:00地點:靜安區烏魯木齊北路211號聚安大廈516室主講人:張憲榮(上海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張憲榮廣州│廣府文化係個乜東東——解密廣府文化時間:1月20日(周六)14:30-15:30地點:海珠區新港中路397號T.I.T創意園創意大道8號樹德生活館主講人:饒原生(廣州民俗文化研究所所長)
  • 入夏耍成都,溫江等你來!感受綠道火鍋新生態
    在「2019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調查推選活動中,成都溫江榮獲「美麗宜居城區」單項獎。近年來,隨著城市綠道的不斷延伸,這座「進可擁城市繁華,退可享田園靜謐」的魅力之城更是受到了廣大遊客的關注。城市,如何讓生活更美好?綠道,如何與美食相結合?新時代的溫江,正通過綠道新生態不斷契合著人們對於「美好生活」的需求。
  • 愛成都·迎大運,2020年首屆溫江區社區美食文化論壇在溫江舉行
    它浸透著與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的每一個細節。從這個角度來說,廚師,既是文化的傳承者,也是文明的書寫者。本次美食文化論壇邀請溫江優秀餐飲行業代表,圍繞溫江本土美食的發展方向、特色連鎖餐飲的成功經驗、美食節等展開深度討論:公平街道代表對溫江美食的總體特點、溫江美食與成都美食的相同和不同以及未來溫江美食的發展方向進行了分析,並與現場嘉賓展開互動交流;成都川味龍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是起源於溫江本土的知名企業,總經理潘超講述了創辦連鎖企業的首要條件,對分店質量的把控,並分享了連鎖企業成功的秘訣
  • 一周文化講座│明天我們能放心住進養老院嗎?
    如何從日常中理解日本及日本人?文化如何通過日常傳承和維繫?什麼造就了中國與日本的不同深度解讀中國文化與日本文化?12月15日,用心感受,每個人都是生活裡的民俗學家。(中國社會科學院民俗學博士研究生)本周日,SKP書店特別邀請青年學者,也是魔宙·都市傳說研究系列《都市傳說百科全書》(暫定名)譯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少數民族文學系民俗學博士研究生張健軍博士,以及對北京史地民俗、碑銘掌故多有研究,創作過北京非虛構三部曲的青年作家侯磊,與廣大讀者一起來聊聊,從美國都市傳說的流變到北京城傳奇故事的演變,那些大眾耳熟能詳的傳說故事背後隱藏著怎樣的社會意義
  • 溫江4場花木旅遊美食節等您來!
    四、川派盆景遊學活動:2020年5月1日——2日資深專家及盆景產業相關人士,在壽安百花盆景園針對「川派盆景」展開專業授課,教授川派盆景相關知識,實現觀念交流分享,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五、微盆景現場及線上拍賣:2020年5月1日——2日開幕式當天由溫江融媒體及其他自媒體線上線下同步直播拍賣盆景,提升盆景成交額,擴大盆景節影響力。六、盆景展銷會在主入口迎賓大道和園區內卵石展臺設置2個盆景展銷地塊。
  • 一周文化講座│《達·文西密碼》作者丹·布朗來上海了!
    北京│一帶一路上的音樂文化——從亞洲聆聽歐洲,感受音樂文化的千年變遷時間:5月19日(周六)14:00-16:00地點:海澱區丹稜街16號海興大廈C座海澱區圖書館四層多功能廳主講人:馬辰(古典音樂講師從伯牙子期的《高山流水》到貝多芬的《月光鋼琴奏鳴曲》,從曹雪芹的《紅樓夢》到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從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到達·文西的《蒙娜麗莎》,從中國的樂器古箏、二胡、琵琶到西方的樂器小提琴、大提琴、鋼琴,我們今天的講座,就以音樂文化為切入點,在一帶一路這個千年的文化走廊上,帶領聽眾朋友們感受一次文化穿越之旅。
  • @溫江人 新光天地今日開業 75家首店等你逛
    溫江新光天地的首店、特色小店、夜間經濟等多種新業態、新場景,詮釋出成都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先試先行的「溫江答卷」。75家首店雲集地鐵4號線直達作為對即將到來的2020年新年獻禮,新光天地的正式開業早已令無數溫江人無比期待。
  • 一周文化講座│為什麼湖南會產生湘軍
    原標題:一周文化講座│為什麼湖南會產生湘軍這次的活動,我們有幸邀請到了在當代戲劇領域很獨特的一位導演田戈兵,從另外一個反向視角去聊一聊他國文化。 北京│曲不落幕,手不停揮!8月12日,汪湧豪攜新書來到上海圖書館,與《上海文化》雜誌副主編張定浩一起,和讀者們暢談儒道理想與當代人的生活。
  • 西部(溫江)雲上花木節|《溫江花木產業升級之路》雲訪談·專場
    其次,這也是溫江得天獨厚的自然地理優勢,以及多年發展花木的積澱結果。溫江在西部的產業基礎非常好,而且輻射整個西部的大開發,還是中歐班列的一個起點。基於這些優勢,可以將溫江定位為有區域獨特的造型編藝、植物品類等特色產品的大型花木集散中心。當前,溫江首先要做的就是「走出去,請進來。」可以用花木節、交易會等方式,把外地的設計單位、工程施工、採購單位、地產市政企業、專家引到溫江來。
  • 一周文化講座│陳引馳、傅傑:今天為什麼需要讀古典?
    上海│石鼓現,國運昌——海派文化與金石文化的交響時間:2月15日(周五)14:00地點:徐匯區淮海中路1555號上海圖書館西區三樓5304主講人:284期,800多位作家、學者和文化人士,40000多人讀者來到現場。接續傳統,理解當下,想像未來,是思南讀書會五年來的精神指歸。在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方面,思南讀書會曾邀請過不少專家學者,講述中國傳統文史哲的經典作品。古典在今天是不是還活著?古典曾經有怎樣的價值及今天價值何在?如何接受古典和傳習古典?
  • 收到來自溫江的愛!
    8月11日,成都市溫江區優秀教師代表團一行15人在金馬中學副校長楊永忠帶領下,到我縣舞雩中學開展了一次結對幫扶關愛活動。
  • 在家一起學食育(民俗篇)|清明,是禮俗文化的傳承,是社會文化的時間...
    節氣是「天時」 ,是自然時間,節日是「人時」 ,是社會文化的時間選擇。清明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它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社會的重大春祭節日,清明真正體現了中國天人合一的觀念。時至清明,氣候暖和,三花一開,春滿枝頭,春意盎然,綠意萌動,處處給人以清新明朗、欣欣向榮的感覺。「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 溫江新城明珠——光華公園
    而位於溫江新城中心的光華公園,也煥發青春,迎接四方遊人。光華公園位於溫江區光華大道三段,佔地面積350畝,以「現代都市桃花源」理念打造。是溫江新城光華片區核心區,緊臨溫江區政府,聚集了珠江廣場、新光天地、盒馬鮮生等高、中、大眾賣場,形成五大商圈,公園正位於商圈中心。而溫江人民的第一條地鐵,四號線也穿光華公園而過,縮短了作為二圈層的溫江與成都距離。
  • 弘揚傳承 地域民俗文化的使者
    近些年,儘管國家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保護民俗文化,但對於民俗文化的產業化開發及其在整體文化產業結構中的轉化機制等方面的研究則明顯不足。老藝人人衰藝絕、老作坊推倒碾碎、老工藝失傳摻假,即便是殘存的一丁點民間民俗文化藝術,也已日漸衰落。於是,楊中宇走上了一條弘揚傳承地域民俗文化的艱辛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