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作者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孩子的身體發育有問題,很多家長們第一時間會想到的就是缺鈣,在醫藥超市的貨架上,擺在C位的往往也是補鈣的產品,有小孩吃的,有老年人吃的。
總之補鈣被認為是很寬泛的身體補充,腰酸腿痛了要補鈣,骨折了也要補鈣,小孩長身體更要要補鈣,缺鈣長不高, 還可能得佝僂病。
估計很多家長們都是這麼想的,但其實佝僂病和鈣並沒有直接的關係,佝僂病的全稱是「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也就是說佝僂病其實是因為缺維生素D(VitD)引起的。
人體內缺乏維生素D(VitD)會引起鈣磷代謝異常,從而導致鈣元素在體內無法發揮正常作用。雖然最後還是和鈣扯上關係了,但如果認為補鈣就能改善和治療佝僂病那就錯了。
根據大量對佝僂病臨床表現的研究和歸納,小兒佝僂病被認為是長期缺乏VitD造成的結果,並且缺乏VitD的情況是普遍存在的。
據估計全世界大約有1億人存在VitD缺乏問題。VitD的缺乏原因比較複雜,不過在此之前明確佝僂病靠補鈣沒用這一點是已經明確了的。
VitD在人體內發揮的作用廣泛,除了和骨相關的疾病(佝僂病、骨質疏鬆、肌無力等)外,非骨相關的疾病也很多。
比如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還有語言發育障礙,老年痴呆以及帕金森病等等,VitD的缺乏可能引發很大疾病,因此維D的補充很重要,從小就應該引起注意。
回歸小兒佝僂病的問題,小兒缺乏VitD會引起骨骼變化,而小兒佝僂病是嬰幼兒最常見的營養性疾病,孩子在6個月至1歲半時期最容易發生。
此外早產兒和雙胎、多胎兒也是小兒佝僂病的常見發病人群。寶寶快速發育階段,人體內生成和補充的VitD不足時佝僂病發病的可能性提高,因此在6個月至1歲半期間是第一個佝僂病高發階段。
具體表現上,小兒佝僂病的臨床表現為骨骼改變,在寶寶一歲左右的發育期,頭部的發育較快,在一歲左右幼兒的前囟很寬,甚至出現方顱,此外胸部的發育也很快,會出現雞胸,漏鬥胸。
這些都是較為明顯的因為缺乏維生素D引起的骨骼變化。另外比較容易引起家長注意的還有孩子腿部的發育情況,缺乏維生素D時可能會出現X形腿和O形腿。
對小兒佝僂病,在沒有發現明顯的骨骼改變之前就應該進行預防,否則如果骨骼出現變化後,這一階段的治療緩慢,難度也更高。
那麼如何判斷孩子是否缺乏維生素D呢?其實大部分醫院都可以進行化驗,目前認為血25-羥維生素D[25-(OH)D]水平是反映機體VitD代謝情況的重要指標。
具體的衡量標準現在有大概兩個被廣泛認可的版本,一個是以血25-(OH)D達到33 ng\ml(82.5nmol\L)作為兒童參考指標,也有認為40 ng\ml(100nmol\L)比較理想,有做過這類檢測的不妨把數據進行對比,看孩子的數據指標是偏高還是偏低。
接下來的問題是如何補充維生素D,根據2003年美國兒科學會發布了「預防兒童VitD缺乏和VitD缺乏性佝僂病,VitD攝入量指南」,推薦嬰兒的維生素D攝入量為每天至少200 U(5μg)。每天200 U以上的攝入被認為能夠有效預防維生素D缺乏。
而如果寶寶已經出現了佝僂病症狀,那麼每天需要加大攝入,400IU的每日攝入需要保證,如果是佝僂病急性期,每天服用800IU的維生素D,這個過程需要持續1個月。
一段時間的服用後到醫院檢查,看小兒佝僂病的症狀和身體指標是否有所改善,如果血液中的維生素D含量沒有減少,那麼接下來可以減少至每天400IU進行預防即可。
以上還提到的早產兒、雙胞或多胞胎嬰兒、生長發育快的嬰兒,需要給予常規維生素D攝入量更多的加強劑以預防佝僂病,在6個月後每天給400-800IU水平的維生素D對佝僂病進行預防。
最後再說一點非直接補充的方法,顯然維生素D不是天然需要藥物性攝入來補充的,那么正常的寶寶維生素D是如何保持充足的呢?其實和陽光有關,並且它比藥物性攝入更為重要。
研究顯示,母乳餵養的嬰兒每周在戶外活動2小時,僅手部和面部暴露在陽光下,就可以維持嬰兒所需的血25-(OH)D濃度維持在正常範圍的低值。
當然儘管被證實陽光會發揮作用,但如何界定一直是難題,考慮到光照環境不同,涉及的變量因素包括季節、氣候、天氣、光照時間、、維度、空氣汙染情況等。
有關研究也曾試圖在限制變量的情況下進行研究,但依舊很難找到具有指導意義的數據,比如在美國此前有團隊進行研究顯示。
在9月份居住在美中辛辛那提(北緯38°)的兒童,每周戶外暴露手部和面部20分鐘的效果,可在北京(北緯40°)的兒童手部和面部暴露在陽光下2小時所合成的維生素D量是相同的。
不可控變量太多,包括每個國家和地區的情況不同,接受光照市場的多少才能維持嬰幼兒維生素D的合成無法形成指導意見。但總結一下,戶外活動不能少,與其大量通過藥劑補充,也許堅持戶外活動孩子缺維生素D的情況就能得到改善。
除此之外,一些情況下小兒佝僂病患兒就算接受了正規的醫院治療,通過大量的藥物補充維生素D,效果依舊不理想。
這可能又和其他的微量元素異常有關,就像人們說佝僂病一樣,說它和缺鈣無關,其實也有間接的關係,人力微量元素彼此之間總有千絲萬縷的聯繫。
因此有些情況光靠補充維生素D未必就能改善症狀,比如一些佝僂病的誘因是缺鐵,鐵缺乏會干擾維生素D在皮膚和腸道中的轉化,體內維D的活躍性降低也可能導致小兒佝僂病。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