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兒童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的防治

2021-01-09 寶寶知道

作者:寶寶知道 什馬都是浮雲

維生素D缺乏先關的疾病是我國兒童重點防治的疾病之一,維生素D主要作用是調節體內鈣磷的代謝和促進腸內鈣磷的吸收和骨鈣化,進而維持血鈣和血磷的平衡。佝僂病是人類在進化、發育過程中出現的營養性代謝症候群,在不同的年齡階段由於骨礦化不良表現為不同症狀,在兒童期表現為佝僂病,成年後表現為骨軟化症,老年表現為骨質疏鬆。

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多見於3歲以內嬰幼兒。維生素D在人體內需要通過維生素D受體結合才能後發揮作用。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是維生素D缺乏引起體內鈣磷的代謝異常,導致兒童生長期間的骨組織礦化不全,從而產生以骨骼病變為特徵的全身性慢性營養性疾病,與日常生活方式密切相關。

維生素D的缺乏主要是因為胎兒期通過胎盤獲得儲存不足,因為在母體內的儲存不足導致出生後不能滿足自身需求;缺少日光的照射,皮膚光照合成減少,嬰幼兒缺少室外活動導致維生素D生產不足;攝入不足也是導致體內維生素D缺乏的原因,部分魚類含有一定量的維生素D外,日常的穀類、蔬菜和水果幾乎是不含維生素D的;再有就是生長過快,還有一些胃腸疾病導致吸收障礙。

兒童時期的維生素D缺乏對於長大後的很多慢性疾病發生有關,如呼吸道感染、過敏性疾病、多發性硬化症,腺癌、心梗。心衰、糖尿病、哮喘等。

圖片來源網絡

維生素D缺乏導致佝僂病的表現在早期即6個月內的嬰兒,尤其是3-6個月期間可有患兒愛哭鬧、易激惹、睡眠不寧、多汗(與室溫和季節無關)及枕禿等神經精神表現,這時候無骨骼的變化,輔助檢查可有血鈣血磷的正常或降低,血25-(OH)D3降低;激期(活動期):常見於3個月至2歲的小兒,除了神經精神症狀更為明顯外,主要表現骨骼改變,6個月內的可見顱骨軟化(觸之桌球感),大約6個月的可見方顱(多見於8-9個月以上嬰兒)、手(腳)鐲、肋軟骨溝、O型腿、X型腿、雞胸等,這時血鈣可正常可降低,血磷降低明顯,血25-(OH)D3(血液25-(OH)D3( 正常值10~80ng/ml )和1,25-(OH)2D3 ( 正常值0.03~0.06ng/ml )在佝僂病活動早期已明顯降低)、1,25-(OH)D顯著的降低,骨X線見幹骺端增寬,呈現毛刷狀或者杯口狀骨骺軟骨盤增寬大於2mm;恢復期:在早期和活動期後經治療或者改變生活方式及日光照射後症狀消失逐步恢復,留下後遺症的進入後遺症期:多在3歲以後,因嬰幼兒期嚴重的維生素D缺乏致佝僂病遺留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不論在任何時期進行血清25-(OH)D3的檢測是判斷維生素D情況的最佳指標。維生素D缺乏不僅僅是骨骼的病變,還會有其他系統的變化:肌張力降低、肌肉鬆弛、免疫力低下、反覆感染。

預防: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的發生主要與日常生活方式密切相關。通過暴露於陽光下,膳食合理餵養、平衡飲食、改善不良偏食、挑食的習慣對於預防佝僂病有著積極的作用。孕婦應該多進行戶外活動,適當進行鈣磷的補充,冬季的時候適當進行維生素D的補充。嬰幼兒期間,家長應陪護嬰兒進行戶外活動,每日2小時左右,暴露其頭面及手足部。嬰幼兒在出生後第2周開始攝入維生素D400單位/天(預防劑量)至2歲。,對於雙胞胎、早產兒、低體重兒應該在出生後開始補充維生素D800單位/天,3個月後可改為預防劑量持續補充到2歲。

治療的目的是為了控制病情及防止骨骼畸形改變,治療以口服維生素D製劑為主,其劑量、療程應根據具體病情而定,應該個體化給藥治療。常用劑量為2000-4000單位/天,一個月後改為預防劑量,若口服困難或者患兒產生腹瀉,可用大劑量突擊治療,15萬-30萬單位/次肌注後2個月左右再以400單位/天進行維持治療。使用藥物治療需要定期隨訪,如1月後各項表現及血清學檢查無明顯改變是需要考慮其他疾病(如呆小病、軟骨營養不良、腎臟方面的疾病、內分泌及骨代謝疾病等),同時也應注意過量補充,其過量及中毒表現為:煩躁厭食、低熱、噁心嘔吐、腹瀉或便秘,嚴重可有高熱、尿量改變、嗜睡、抽搐等表現,可因高血鈣而導致軟組織內鈣沉著,腎功能衰竭。

文章來自寶寶知道,更多孕產育兒精彩內容,請下載「寶寶知道」APP

相關焦點

  • 大頭娃娃其實是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那它到底是怎麼回事?
    醫生檢查發現:這些孩子普遍存在維生素D缺乏、發育遲緩等症狀,並依此診斷為佝僂病。佝僂病全稱「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是一種以骨骼病變為特徵的全身、慢性、營養性疾病。是由於體內維生素D不足,引起鈣、磷代謝紊亂。
  • 嬰幼兒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的4大病因,教你如何護理,早知早預防
    嬰幼兒缺乏維生素D是一種很常見的疾病,當然也是與家長有很大的關係,家長經常宅在家,帶孩子戶外運動少等,引起了我們重視。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是由於體內維生素D缺乏,導致鈣、磷代謝紊亂,造成以骨骼病變為特徵的全身慢性營養性疾病。主要見於3歲以下的嬰幼兒,為我國兒科重點防治的四病之一。
  • 海醫二院醫生提醒:防治佝僂病,別忘補充維生素D
    佝僂病是一類多種因素導致的鈣磷代謝異常、骨化障礙而引起的以骨骼病變為主要特徵的慢性疾病,它是一個大家族,包括維生素D依賴性佝僂病、低血磷性抗維生素D佝僂病、腎性佝僂病等,其中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最為常見。  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這個病從字面上就可以看出來,其主要原因是維生素D不足(不是鈣),導致的一系列症狀。
  • 維生素A與維生素D的是是非非...
    5歲以下兒童,血清視黃醇<0.7μmol/L維生素A缺乏高風險5歲以下兒童,血清視黃醇<0.35μmol/L確診為維生素A缺乏5.怎麼避免維生素A缺乏:強調母乳餵養,同時請媽媽一定要保持營養攝入豐富哦;
  • 維生素D、魚肝油和「補鈣」那點事兒
    維生素D?我們究竟需要補什麼!  常見各種「補鈣」的廣告和報導中,很多人把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的各種症狀,比如多汗、易激惹、夜驚、方顱、雞胸、X或O型腿等,當作缺鈣的表現,大勢宣傳補鈣。其實,孩子單純缺鈣的情況比較少見。維生素D的作用是幫助鈣的吸收,維生素D缺乏,導致鈣不能很好吸收利用而引起了骨骼改變。  「佝僂病補鈣」說並不成立!
  • 補鈣不是「萬能」的,小兒佝僂病和維生素D有關
    本文為作者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孩子的身體發育有問題,很多家長們第一時間會想到的就是缺鈣,在醫藥超市的貨架上,擺在C位的往往也是補鈣的產品,有小孩吃的,有老年人吃的。總之補鈣被認為是很寬泛的身體補充,腰酸腿痛了要補鈣,骨折了也要補鈣,小孩長身體更要要補鈣,缺鈣長不高, 還可能得佝僂病。
  • 護理學基礎知識:維生素D缺乏症佝僂病考點匯總
    護理學基礎知識:維生素D缺乏症佝僂病考點匯總,更多醫療衛生招聘考試信息請點擊北京醫療衛生人才網。 在每年的護資考試中幾乎是每年考試佝僂病。主要是以A1A2題型從不同的角度考察佝僂病的病因,臨床表現,治療原則和護理措施,並且穿插考察學生的綜合能力。
  • 被低估的維生素D(上) —維生素D的重要性及推薦量
    一.佝僂病:佝僂病全稱叫做「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所以佝僂病不是缺鈣造成的,關鍵是維生素D不足引發的。這一疾病的高危人群是2歲以內(尤其是3~18個月的)嬰幼兒。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的發生、發展是一個連續過程。診斷要考慮有無高危因素,結合月齡、生活史、病史、症狀、體徵、X線及血生化等多項綜合指標來判定。
  • 寶寶佝僂病的症狀是什麼 怎樣防治?
    佝僂病也叫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是由於體內維生素D不足,導致鈣、磷代謝紊亂,引發以骨骼病變為主要特徵的疾病,3~18個月的嬰幼兒是佝僂病的高危病發人群,寶寶得佝僂病嚴重損害健康,如不及時治療將對後天造成不可逆的影響,那麼,寶寶佝僂病的症狀是什麼?怎樣防治?
  • 預防佝僂病,吃鈣還是維生素D?寶寶吃不對反而有害
    豆媽問道:「還是有點擔心,孩子不會得佝僂病吧?用不用我們給孩子補上鈣呢。」醫生耐心解釋了下:一般情況下孩子是不需要額外補鈣的。很多媽媽擔心孩子會不會得佝僂病,尤其是在冬天,往往會給寶寶補上鈣。因此並不推薦寶寶額外的補鈣,並且佝僂病並不是說缺鈣了,而是缺乏維生素d了,只要正常的補充維生素d,並且可以經常曬太陽,食物中也營養豐富的話,寶寶一般是不會缺鈣的。有一些家長有疑問了,「聽說不給寶寶補鈣會得佝僂病,是這樣嗎?」實際上,佝僂病的全稱是: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
  • 寶寶應該吃單純的維生素D還是AD同補?需要補到幾歲?專家怎麼說
    寶寶出生後,醫生的叮囑裡頭,是不是就有維生素AD?這是為啥?先來看看權威說法——《兒童微營養缺乏的防治建議》、《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的防治建議》和《中國國家處方集(兒童版)》中,都對兒童維生素AD缺乏提出過預防性的要求。
  • 什麼是維生素D缺乏
    什麼是營養性維生素D缺乏佝僂病?營養性維生素D缺乏佝僂病是由於兒童體內維生素D不足使鈣、磷代謝紊亂,產生一種以骨骼病變為體徵的全身慢性營養性疾病。典型的表現是生長的長骨幹骺端組織礦化不全,維生素D不足使成熟骨礦化不全。有哪些寶寶最常見呢?
  • 春天開始膳食補充:選維生素A還是選維生素D?奶爸直接給答案!
    5歲以下兒童,血清視黃醇<0.7μmol/L維生素A缺乏高風險5歲以下兒童,血清視黃醇<0.35μmol/L確診為維生素A缺乏5.怎麼避免維生素A缺乏:佝僂病就是維生素D缺乏引起的鈣磷代謝紊亂,導致生長期骨組織礦化不全,產生骨骼變化的全身慢性營養性疾病。
  • 想補鈣應該先補維D,為什麼維生素D對嬰幼兒的生長發育如此重要?
    經過醫院的檢查,這些孩子普遍存在維生素D缺乏,發育遲緩,並被診斷為佝僂病。經過調查,發現這些患兒都在食用一款「倍氨敏」的奶粉,而「倍氨敏」實則是一款含乳固體飲料,裡面的成分根本無法滿足嬰幼兒生長發育的營養需求,尤其是維生素D。為什麼維生素D對嬰幼兒的生長發育如此重要?
  • 佝僂病治療方法 佝僂病這樣治療比較好
    佝僂病是一種常見的疾病,佝僂病有許多人都得過,佝僂病大都發生在嬰幼兒、兒童、青少年身上,佝僂病會影響大家的生活,那麼請問佝僂病治療方法是什麼?佝僂病不能吃什麼?佝僂病治療偏方有哪些?希望大家能夠注意。佝僂病治療方法佝僂病是嬰幼兒時期常見的一種營養缺乏症,又稱軟骨病,其病因主要是維生素D缺乏,導致鈣、磷代謝的異常引起的。多自出生3個月後開始發病,活動期佝僂病應依據臨床表現給予積極治療,目的在於控制病情活動和防止畸形。治療佝僂病主要在於補充維生素D,從而促進兒童對鈣、磷的吸收,避免其代謝紊亂。
  • 純母乳餵養的嬰兒何時攝入維生素D?專家給你支招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王俊 通訊員 張靄潤 陳雪「醫生,請問純母乳餵養的嬰兒什麼時候應該攝入維生素D?」「需要補充維生素D還是維生素AD?」恰逢「全民營養周」,中山大學附屬第七醫院(以下簡稱「中山七院」)近日收到不少「寶爸寶媽」諮詢,中山七院兒科相關專家建議,嬰兒生後2周後應該開始攝入維生素D 400U/d(10μg/d)至2歲。
  • 3大「元兇」是導致寶寶佝僂病的主因,如何確認自己患有佝僂病?
    佝僂病是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的簡稱,也叫軟骨病。在醫學上的全稱為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是嬰幼兒時期常見的一種營養性疾病。而佝僂病的起因主要是缺乏維生素D和鈣。因為鈣是骨頭生長的主要成分,維生素D則主要是促進鈣、磷吸收和利用,並保證鈣、磷正常地沉著在骨骼生長部位,以保證骨骼的正常發育。
  • 寶寶多汗、好哭、易驚,小心是佝僂病
    說到佝僂病,我想很多家長都不知道,甚至名字都不會讀,但是,這個疾病卻是小孩子比較容易出現的一種疾病,這種疾病的出現會使得孩子的身體出現明顯的症狀。所以今天愛醫生在這裡給大家科普一下有關佝僂病的知識!佝僂病是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是由於嬰幼兒、兒童、青少年體內維生素d不足,引起鈣磷代謝紊亂,產生的一種以骨骼病變為特徵的全身慢性營養性疾病。
  • 維生素D在兒童呼吸道感染中的作用
    研究表明VD缺乏可導致兒童呼吸道感染的易感性,以血清25(OH)D濃度<38ng/ml(95nmol/mL;ng/ml×2.5=nmol/L,下同))為界,其濃度愈低則發生急性呼吸道感染(ARTI)的風險逐漸上升。VD的新功能(多效性)引起了醫學界的廣泛興趣,鼓勵人們嘗試用補充VD來防治兒童RTI。本文旨在進一步認識VD及其在防治RTI中的作用。
  • 【專題文章】孕期維生素D缺乏的不良影響
    對2960名孕婦進行調查研究發現,維生素D水平高的孕婦相較維生素D水平低的孕婦出現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機率下降一半。孕期母體維生素D缺乏可導致母親圍產期併發症增加,子代近遠期併發症增加,可能出現胎兒宮內發育遲緩,嬰幼兒及兒童骨礦物質含量減少、肌肉無力和佝僂病,同時還與成年後自身免疫性疾病、心血管疾病、Ⅰ型糖尿病、神經系統疾病、感染性疾病以及癌症的發生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