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式設計師進化論:從草莽英雄到達摩院,再造一個技術未來

2020-12-09 IC實驗室

轉眼,第12個雙十一已經過去,從第一屆的27個品牌,5200萬元成交額,到如今為期23天的剁手狂歡,4982億元的成交額。

十年前光棍節的光棍們,變成了一個個推著購物車的「尾款人」。

想想看,去年我在B站第一期視頻,就是和大家介紹李佳琦和薇婭,以及科普淘寶直播的前世今生。還不到一年,他們就已經成了人盡皆知的大主播,「帶貨」更是堪稱年度熱詞。

消費社會之下的力量,是真的頂。

雙十一不僅是我等剁手青年拼手速網速的battle,也是阿里員工,尤其是程式設計師的年度大考。

從2009年開始,每年的雙十一都是阿里程式設計師最緊張的日子。他們面對的,是來自全國剁手黨的流量攻擊。而一批又一批阿里技術人,就在這一次次殘酷的戰役中倖存下來。

十二年雙十一,半部阿里技術史。

今天這期內容,我想和大家聊聊雙十一背後的阿里巴巴技術史。

01

網際網路圈有個著名的論斷:騰訊長於產品,百度強於技術,阿里重視運營。

也就是說,阿里並不是一家以技術見長的公司。

放在十幾年前,說得確實沒錯。

比如萬能的淘寶網,其實就是7個工程師在湖畔花園關了一個月做出來的,核心系統還是買的美國人現成做好的,稍微改了改就上線了。

再例如淘寶商城,也就是後來的天貓,上線之初,其實和淘寶主站完全是兩套系統,兩個網站。用戶需要重新註冊、登錄才能進行購物,麻煩到難以想像。

隨著淘寶、支付寶、淘寶商城日益崛起,用戶量訂單量越來越大,伺服器壓力也成問題。

以阿里的技術狀況,別說雙十一這樣的活動,能維持日常運轉就拼盡全力了

偏偏是這樣的草臺班子,想像力卻特別豐富。

2009年的秋天,淘寶商城運營團隊突發奇想,想要仿照美國的「黑五」,策劃一個網上購物節。策劃團隊盤算了日期,十月有黃金周,十二月有聖誕,唯獨11月沒有重要節日。

時任淘寶商城總裁,如今的阿里掌門人「逍遙子」張勇拍了板:就11月11日吧,讓沒事幹的光棍來購物吧!

第一屆雙十一的活動口號是全場五折,共有27家商戶參加。

這場活動,著實暴露了阿里早年技術團隊的不成熟。

在活動之前,幾乎沒有任何預案,伺服器容量、網絡帶寬容量、系統保護,統統沒有。程式設計師和運營們都沒想到,淘寶商城的系統竟然如此不堪一擊。

2009年11月11日,零點一到,被折扣吸引來的用戶瞬間上線,淘寶商城流量暴增,一下子把伺服器壓掛了。工程師們嚇了一跳,趕緊跑去重啟伺服器。重啟完畢,系統是恢復了,店鋪和商品圖片又出不來了。

那一天,淘寶商城的訂單量,是平常的十倍。

不少文章都記載了那瘋狂的一天。很多商家用外鏈的圖片,結果流量太大,把外部圖片空間壓掛了;有商家的印表機因為列印訂單過多燒了起來,淘寶的客服電話被打爆了,只能拉上保安來臨時充當客服。

幸運的是,剛好在前一年,阿里技術團隊花了大力氣,經過一場「五彩石戰役」,把淘寶和商城的系統底層架構統一了。

雖然商城的流量爆炸,但相對淘寶的日常流量來說,還不算太誇張,經過一時的混亂,淘寶的交易系統算是扛過了第一次雙十一。

戰報出來,交易額達到5200萬元。

對運營團隊,這無疑是一場大勝,但技術團隊卻開始擔心:才5000多萬的交易額,技術就拉了胯,不合適吧?

雙十一過後,每個阿里技術人都心事重重:明年再來一次,我不知道這個系統頂不頂得住。

阿里的管理層也看到了這個問題:底層架構問題再不解決,會嚴重製約電商和金融業務的發展。還沒等到和騰訊百度過招,阿里自己就先自爆了。

後面幾年的情況,也正如這些他們所預料的。

2010年,第二次雙十一,程式設計師們信心滿滿,給系統加了一倍的容量,應該夠了吧?

而消費者給了這些天真的程式設計師無情的懲罰:9.36億銷售額,整整翻了18倍。

那是很多阿里程式設計師都耳熟能詳,最驚險的一次雙十一。

0點一過,交易量突然飆升至日常的3倍, 支付出現擁堵,系統總容量眼看著就撐不過中午。

那天所有人都在手忙腳亂地關閉各種非重要功能。就像一臺電腦,為了保證主程序的運轉,殺掉了各種不重要的程序。

最後一個功能被砍掉的時候,距離資料庫崩盤,只剩下4秒。

可以說,第二次雙十一和慘敗之間,只差了4秒。如果那天系統不幸崩了,說不定現在像過年一樣的天貓雙十一狂歡節,就不會存在了。

就差4秒啊!

也就是這一年,中國的快遞行業第一次感受到了電商的恐怖,很多人第一次知道了「爆倉」這個詞。

再往後一年,2011年11月11日,在這個百年難遇的雙十一,交易量又一次翻了3倍多,來到33.6億元,2200萬件包裹。

這一年,程式設計師們再不敢輕敵,雖然一天警報不斷,但系統始終沒有崩潰,算是頂住了。

2012年,淘寶商城成為獨立的事業部,改名天貓。

為了天貓的第一個雙十一,集團提前半年,從5月開始籌劃,準備了一大堆方案。

可到了當天零點的時候,系統報錯、下單報錯、購物車支付報錯、支付系統報錯、購物車的東西丟失……各種報錯如潮水般湧來,系統顯示交易成功率不到50%。

事先準備的緊急方案直接上陣,但效果並不明顯。

最終到1點,下單高峰過去後,交易成功率才逐漸恢復正常。

那幾年,做淘寶和支付寶的程式設計師,太難了。

02

就在天貓和支付寶的兄弟們為了雙十一苦苦支撐的時候,另一批程式設計師也沒閒著。

2008年,微軟亞洲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王堅博士離職,投奔阿里,09年成為阿里巴巴CTO,阿里雲成立。

這個阿里巴巴技術史上「最重要」,甚至沒有之一的男人,帶領另一批程式設計師,開始重構阿里巴巴的技術底層架構。

他們的主要任務,是自主研發雲計算作業系統,為阿里巴巴提供底層計算能力。

說得浪漫一點,就是在這艘忒修斯之船乘風破浪的同時,悄悄地把上面所有的材料給換掉,讓它脫胎換骨,成為一艘雲技術航母。

這件事的難度可想而知。

為了一步到位,他們直接拿阿里巴巴最核心的寶貝——淘寶當小白鼠,進行改造。

這件事情,外面不看好,對內得罪人。

在外面,深圳的IT領袖峰會上,李彥宏說:雲計算就是新瓶裝舊酒。馬化騰則表示,這件事幾百年一千年以後,到「阿凡達」那個時候還有可能,現在是過於早了。

兩位大佬發話,業內對雲技術一片唱衰,覺得馬雲這個不懂技術的老闆,是被王堅這個心理學博士給忽悠了。

在內部,反對聲音同樣很大。

過去,淘寶和支付寶使用的絕大部分都是 IBM 小型機、Oracle 商業資料庫以及 EMC 集中式存儲,簡稱IOE架構。

但隨著淘寶業務量越來越大,這套架構的問題也越來越明顯。

上限不高。

IOE架構可以說是IT時代的產物,面對網際網路時代指數級增長的計算量,繼續使用IOE架構,就像頂著天花板往上爬,遲早有碰壁的時候。

可這套架構,不少淘寶程式設計師已經用慣了,對這個要從根子上搞顛覆的阿里雲非常不感冒,對自研雲計算系統更是憂慮重重。

最後還是靠當時的淘寶技術總架構師,也就是現任阿里雲總裁行癲,給大家下了決心:「幹好了我們大家榮譽等身,幹壞了要殺要剮我來扛!」

內外交困,全世界都在反對,但王堅心意已決。

在《財新》的報導裡,有一個故事。

2009年底,當時負責淘寶技術預算的劉振飛向王堅匯報,提出「淘寶2010年不會購買IBM小型機」,沒想到被王堅挑戰:「既然2010年可以不買小型機了,為什麼還要給自己留後路以後還可能購買呢?」

於是劉振飛只好在PPT裡用粗體寫上:「淘寶2010年起不再購買小型機了!」

於是3年裡,阿里砍掉了高端存儲設備,用PC伺服器替代了昂貴的小型機,用自研資料庫替代了Oracle資料庫。

這場重構,讓淘寶商品庫用20%的成本實現了500%的容量。2013年,集團最後一臺IBM小型機在支付寶下線。

天花板沒了,但更難的在後面。

隨著淘寶和天貓的迅猛增長,雙十一一年比一年瘋狂,阿里越來越需要強大的計算力支撐。

IOE架構更換完了,但研發多年的雲計算,算力卻跟不上。

就像令狐衝,一身的招式,內功平平。在武俠世界裡可以無招勝有招,但在技術世界裡行不通。

2013年年初,一封內部郵件直達最高管理層,郵件的內容是3個月後,現有算力會達到瓶頸,集團的電商,支付業務無法再擴張,都得被拖死。

這無異於對雲計算團隊的最後通牒。

只有3個月,雲計算團隊必須完成「飛天5K」的項目,也就是實現「底層計算系統能獨自調度5000臺伺服器」的目標。

突破這道門檻,計算集群的規模才能不再受限,保證未來數據量再大,阿里依然有足夠的計算力去面對。

這是雲計算的門檻,是突破算力瓶頸的唯一方法,也是阿里巴巴集團的生死線。

這3個月,一批批工程師自發加入雲計算的大會戰。

阿里技術團隊如同完成了人類補完計劃一般,不分團隊,不分新老,輪班工作。甚至有人入職第一天,誰都不認識,就一頭扎進了代碼裡。

開發到最終階段時,為了測試雲計算的穩定性。程式設計師們想出了最硬核的測試方法:拔電源。要是連拔電源都能撐過去,這套系統就真的無敵了。

隨著電源的一拔,每個人的心都吊到了嗓子眼上。

四個小時候,重新接通,數據完好無損。

一場生死狂奔過後,第一套完全屬於中國人的雲計算平臺:飛天,成功誕生。

第二年,阿里啟動了「登月」工程,把所有的數據匯集到這個平臺上。也就是從此開始,雙十一開始逐漸「上雲」。

上了雲之後的雙十一,如同開了掛一般。

2013年之後的雙十一,逐漸採取了雲化架構,再也不用採購大量伺服器來支撐這一天的流量需求,也再也沒有出現過瀕臨崩潰的驚險畫面。程式設計師們從此不需要手忙腳亂,可以邊喝咖啡,邊在電腦前處理各種狀況。

也就在這一年,雙十一備戰第一次採用了全鏈路壓測:對整個雙十一系統進行線上大流量真實場景讀寫壓力測試,提前發現問題。

同時阿里成立了菜鳥物流,通過大數據提前分倉,並通過物流雷達進行調配。此後,「爆倉」這個詞開始一年年地被人淡忘。

雙十一的用戶體驗發生了飛躍式的提升。

2014年,雙十一全天交易量達到571億,而且在強大的底層技術支持下,實現了零漏單。

2015年,淘寶全面轉向個性推薦,千人千面,也就在這一年,第一屆雙十一晚會舉辦,成功實現了線上線下聯動。

2016年手機淘寶直播上線,用戶可以在手淘和天貓客戶端一邊看晚會一邊參加抽獎和互動遊戲。

2020年的雙十一,為了保證系統穩定,阿里再一次祭出了「拔電源」這種暴力測試法。

在雙十一技術團隊毫無預警的情況下,直接測試在交易系統中注入故障,對用戶下單進行限流。並且對數據中心直接進行斷電測試。結果故障僅用了1分28秒便被排除,數據中心僅用了4秒便恢復供電,業務完全未受影響。

雙十一的底層技術,已經從草臺班子進化到了現在的穩如泰山。

在阿里技術支撐下,今年雙11的玩法更加豐富。10月21日,阿里完成了全球首個多語言實時翻譯的電商直播,中文直播被AI實時翻譯成英語、俄語、西班牙語等語言 。而這樣的直播翻譯可以支持214種語言。

未來,李佳琪和薇婭的直播間裡,說不定會有來自全球的女生為他們剁手。

03

回顧阿里巴巴的技術歷程,我們可以明確地找到一條主線,那就是雙十一為代表的商業力量,在推動技術的發展。

也可以說過去十年,阿里技術一路狂奔,都是為了滿足網際網路商業指數級增長的計算需求。

但從2015年開始,情況倒了過來。技術力量開始反過來推動商業的進步。

標誌性的節點,是2015年,阿里正式啟動中臺戰略

簡單解釋一下,中臺就是將底層的數據和技術功能打通,一家公司的不同業務之間,在保證用戶隱私前提下,可以共享數據、共用功能模塊。

一方面,是避免同一功能的反覆開發造輪子。另一方面,則是為了業務共通。

「中臺思維」其實一直是阿里技術的指導思想。從2008年,打通淘寶和商城系統底層架構的「五彩石戰役」開始,「底層打通」就是阿里技術人一直在做的事情。

後來阿里雲的開發,菜鳥和釘釘的誕生,都是基於同樣的指導思想。

如今,在阿里巴巴的大中臺上,消費者、商家、商品、物流的數據都被打通,得到的不僅是效率提升,更是商業創新成本的大幅下降。

另一個標誌性的事件,是2017年,阿里巴巴旗下研究院:達摩院宣告成立。

這個研究院結合了基礎科學、技術創新和商業應用。在阿里的規劃中,這個研究院會如同金庸小說裡的達摩院那樣,成為一個「武學殿堂」。這個殿堂的武藝,就是世界最厲害的技術。

達摩院孵化出的半導體公司平頭哥,連續發布了玄鐵910處理器,SoC晶片(系統級晶片)平臺「無劍」和AI晶片「含光800」。含光800在業界標準的ResNet-50測試中,推理性能比目前業界最好的AI晶片高4倍,能效比是第二名的3.3倍。

如今的平頭哥,已經初步完成終端處理器IP、終端晶片設計平臺SoC和雲端AI晶片的布局,未來將推動晶片自主研發,在硬體領域為國產技術尋找突破口。

達摩院的成立,是阿里對「未來商業和技術之間是什麼關係」的一份答卷,也體現著阿里巴巴的技術價值觀:技術創造新商業。

現在,阿里巴巴已經有了一套完整的,名為阿里巴巴商業作業系統的概念。基於阿里雲、釘釘、菜鳥、阿里媽媽這些數字基礎設施,將能力輸送到阿里數字經濟體的各個業務中。

其中也包括雙十一。

04

說回雙十一。

雙十一這十二年,讓阿里練成了一身的技術內功,而這些技術,又支撐起了雙十一數百億數千億的成交額,建造出這消費社會裡最搶眼的景觀,甚至有可能改變未來商業社會的形態。

2019年雙十一過後,阿里雲扛過了全球最大的流量洪峰。阿里宣布,其核心系統已 100% 跑在阿里雲公共雲上。

這意味著阿里巴巴已經正式成為一家「雲上企業」,一家全面智能化的企業,一個未來數字時代的新物種。

2020年雙11,阿里核心系統全面雲原生化,商業作業系統邁向數字原生。

阿里相信,數字原生時代會如同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電氣時代一樣,改變整個商業社會。

再回頭看看那句論斷:騰訊長於產品,百度強於技術,阿里重視運營。

也許十年前,這個說法還挺貼切,那麼現在,至少阿里巴巴已經變了,變成了一家不折不扣的技術公司了。

疫情期間,釘釘在App Store爆火的案例,我在之前的視頻裡提到過應該不止一次。在這個新冠陰影仍未退去的大環境下,全球範圍內,更多工作、服務向線上轉移,幾乎成為板上釘釘的事實。

社會需要更多的數位化、智能化服務。當下的社會更需要阿里在人工智慧、物聯網、雲計算、數據中心等為社會提供更多價值。

今年9月,阿里巴巴發布了第一款物流機器人「小蠻驢」,同時發布機器人平臺。小蠻驢機器人集成了達摩院最前沿的人工智慧和自動駕駛技術,具有類人認知智能,大腦應急反應速度達到人類7倍。面對未來即將爆發的物流需求,機器人技術,就是阿里巴巴自己的解決方案。

而就在這個雙十一,阿里推出了一項全新的技術:讀光OCR。這一技術可以將所有商品的圖片信息轉成語音信息。今年的雙十一,視障人士靠耳朵就能完成購物。

在阿里,有一支無障礙技術團隊,在努力推進技術平權。

雖然淘寶上的視障用戶與用戶總數相比微乎其微。2019年,雙11視障用戶的訂單交易量不到雙11交易量的萬分之一。但一項有溫度的技術,並不一定在乎有多少經濟回報。

在我看來,這正是商業與技術結合的真意:

技術的進步推動商業的成功,用商業的成功來創造社會的價值。

最後,我想再聊聊技術這件事。

有時,做技術,尤其是最尖端的技術,就像在黑暗中奔跑,不知道要跑多久,也不知道有沒有跑出去的一天,甚至沒有人和你同行。

最後看到光明的人,需要無條件的相信,需要一生懸命的投入,需要獨自前行的勇氣。

看到那些阿里技術人的故事,我總是想起阿里巴巴官方紀錄片《造夢者》的開頭,引用了金庸小說典故的一段文字:

「我走過山的時候山不說話,我路過海的時候海不說話。」

未來從不開口說話,它只等著造夢的人一路走向它。

相關焦點

  • 達摩院為什麼叫達摩院
    阿里巴巴宣布成立全球研究院——阿里巴巴達摩院,3年投資1000億元人民幣進行技術研發,並引進全球頂尖人才。記者 沈積慧 為什麼叫達摩院? 在昨天的雲棲大會主論壇上,一如既往穿著小立領白襯衫的馬雲自稱是「技術渣渣」,在對自己有了這個「清醒認知」後,定位也特別清晰:「承認不懂技術不丟人,但不懂裝懂就很丟人」。
  • 達摩院的「黑科技」
    文/ 白楊 編輯/ 李清宇在2017年10月召開的杭州雲棲大會上,阿里巴巴達摩院正式亮相。這是一個被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寄予厚望的部門,承載了阿里巴巴最頂尖的研發資源,達摩院意味著技術創新,也代表著阿里的未來。
  • 阿里巴巴達摩院是做什麼?達摩院研究方向與成員名單資料介紹
    阿里巴巴達摩院是一個研究性機構,包括了全球性自建實驗室、高校合作實驗室、以及產學研開放平臺三個部分,由阿里巴巴集團CTO張建鋒(花名行癲)擔任首任院長。  目前達摩院已經開始在全球各地組建前沿科技研究中心,包括亞洲達摩院、美洲達摩院、歐洲達摩院,並在北京、杭州、新加坡、以色列、聖馬特奧、貝爾維尤、莫斯科等地設立不同研究方向的實驗室,初期計劃引入100名頂尖科學家和研究人員。
  • 達摩院2020年預測:人工智慧從感知智能向認知智能演進
    來源:一財網1月2日,阿里巴巴達摩院2020年十大科技趨勢對外發布,這是繼2019年之後的第二次年度科技預測。達摩院方面告訴第一財經記者:「(2020年)十大趨勢的形成,先後經歷了前期準備、觀點搜集、整合提煉、討論聚焦、內容產出等過程,達摩院內部和外部共有80餘位從事一線科研工作的專家學者參與其間,達摩院同時還與IDC、上海市科學學研究所等諮詢機構作了深入的探討,獲取科研領域的最大共識。」
  • 用中文面向全球消費者開播 速賣通聯手達摩院推出實時翻譯直播
    作為阿里經濟體內面向全球的跨境電商平臺,速賣通的商品已銷往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依託達摩院的AI翻譯技術,平臺支持18個語種的文本翻譯。但要具體到直播這個新場景中,語言問題又橫亙在了商家面前。數據顯示,速賣通上近九成商家來自中國,而82%的中國商家因為語言困難而放棄跨境直播。要通過直播一鍵賣全球,必須打破語言障礙。
  • 新冠病毒破解有了巨大突破,達摩院做了什麼?
    達摩院算法專家顧斐博士在疾控中心基因檢測分析現場當前,全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依然嚴峻,快速、精確診斷對於疫情控制尤其重要。公開信息顯示,該病毒是基因組序列最長的病毒之一,全基因組序列全長29847bp,臨床診斷需要將患者樣本與該病毒基因序列進行比對才能確定診斷結果。目前醫院普遍採用核酸檢測方法,其只能檢測到病毒基因的局部。
  • 阿里的達摩院究竟有何寓意?它具體負責什麼業務?
    這裡是順菊說科技,本文我們將來說說有關阿里達摩院的話題。在各種社交媒體上,我們經常能夠聽到一個名詞,那就是阿里達摩院。很多人對這個聽上去很有武俠小說意味的名字非常好奇,也搞不明白它究竟代表了什麼意思,甚至不明白它是幹什麼的。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就來大致談談相關話題。
  • 解密阿里平頭哥:整合中天微和達摩院晶片技術,未來自負盈虧
    「平頭哥」為阿里此前收購的中天微系統有限公司和達摩院自研晶片業務整合而成的一家晶片公司。據了解,阿里晶片公司取名「平頭哥」,也是來自於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的創意。平頭哥是蜜獾的別稱,是鼬科蜜獾屬下唯一一種動物。取名「平頭哥」,看中其如下特點:一,激情澎湃,頑強執著。二,相信小的偉大,勇敢逐夢。三,聰明樂觀、勇猛皮實。
  • 除了西湖大學,別忘了還有阿里巴巴達摩院和湖畔大學
    湖畔大學馬雲的另外一個掌下大學就是「達摩院」,是不是聽起來滿滿的少林風,全名「阿里巴巴達摩院」,是一家致力於探索科技未知,以人類願景為驅動力的研究院。達摩院三大主題一是在全球建設的自主研究中心:亞洲達摩院、美洲達摩院及歐洲達摩院三大全球分部二是與高校和研究機構建立的聯合實驗室:已建立了包括浙江大學-阿里巴巴前沿技術聯合研究中心、RISELab(UC 伯克利
  • 阿里「達摩院掃地僧」為什麼要去客串淘寶客服?
    這群日常以寫代碼編程為主的工程師們為成為一名合格的淘寶「客服小二」,在工作之餘特別經歷了為期一個多月的一線小二業務學習,通過客服業務考核測試才正式「上崗」。「讓智能客服更有溫度是我們的目標。算法往往是將現實的複雜事件簡化抽象為代碼,但實際情況的複雜性是要去一線親身體驗才能感知,這也是我們特別想來參加這次活動的原因。」
  • 達摩院語音實驗室負責人鄢志傑:智能語音爆發進入倒計時,2019語音...
    達摩院內部評測結果顯示,KAN-TTS技術令合成語音自然度顯著提升。詳見後文「詳解達摩院KAN-TTS技術」。來源:達摩院語音實驗室橫向比較業界現有的各項中文語音合成服務的效果後,鄢志傑博士認為,達摩院語音實驗室這次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 黃岡中學畢業生楊詩武榮獲達摩院青橙獎
    你們處在一個最好的機遇時代,要記得把握機遇,年輕人既要有熱情,更要有激情。你們要做出一個典範,讓研究產生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鍾南山院士說道。青橙獎設立於 2018 年,是阿里達摩院舉辦的一項公益性的青年人才評選活動,每年選拔 10 名中國籍的青年科學家(35 歲及以下),旨在發掘和支持從事人工智慧、晶片、智能製造等基礎科學和應用技術研究領域的優秀青年工作者。
  • 達摩院全球首發「數字平行世界」 阿里城市大腦「擴編」
    對於這個概念,似乎聽上去確實很宏大,但是相比較現在非常火熱的「數字孿生」,產品發布人、阿里巴巴副總裁、達摩院城市大腦實驗室主任華先勝覺得,「數字平行世界」 更接地氣。善於製造新概念是阿里的特色。從城市大腦、新零售、數字中臺,再到今天的「數字平行世界」,每一次的概念都引發了討論並推動行業走勢。
  • 阿里健康聯合阿里雲、達摩院 開放新冠肺炎AI技術助日本抗疫
    【來源:環球網綜合】3月31日消息,日本醫療科技機構JBC近日開始向日本醫院提供中國的新冠肺炎AI技術服務,這將幫助醫生通過CT影像快速進行新冠肺炎篩查。該技術由阿里健康聯合阿里雲、達摩院研發提供,已在中國近170家醫院上線,20秒即可完成一次CT診斷,準確率達96%。(JBC工程師正在開發阿里雲新冠肺炎AI的日語應用版本) JBC是日本知名的醫療科技機構,與日本山梨大學醫學院具有長期合作關係。
  • 達摩院AI識別16800種病原微生物,"專注"新冠引發的繼發並發感染
    達摩院AI識別16800種病原微生物,"專注"新冠引發的繼發並發感染 iwangshang / 王安憶 / 2020-03-14 摘要:技術免費供武漢金銀潭醫院使用。
  • 達摩院3年造出小蠻驢,量產物流機器人,完全自動駕駛,4度電跑100公裡
    原創 關注前沿科技 量子位 收錄於話題#阿里巴巴1#達摩院1#機器人1#自動駕駛1#物流1雷剛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沒想到,這就是阿里達摩院最前沿的AI和自動駕駛技術的集大成者。
  • 達摩院的宏大願景與經濟學遭遇的難堪
    10月11日,「2017杭州·雲棲大會」召開,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在主題演講中宣布:未來三年將投入1000億元人民幣,成立「達摩院」,進行基礎科學和技術創新研究。圖為馬雲在發表演講。 東方IC 圖不懂網際網路的前英語教師馬雲卻成為中國電子商務領域的領導者,這證明了什麼?
  • 進化論,一個錯誤的信仰?
    嚴格地說,進化論至今都只是一種假說,當年達爾文希望將來能發現確鑿的證據,可是禁得起檢驗的證據至今也沒有找到,而且進化論的理論與事實也出入太大,論證模稜兩可,結論也無法重複。後來的學者是把進化論當作一種科學的信仰繼承下來的。也正是因為信仰,才把它當成真理介紹給學術界和公眾,這種新奇的假說很快形成了一個流行的信仰,人云亦云,被人們當成了真理。
  • 達爾文進化論面臨崩潰?人類主宰自身進化?未來是福是禍?
    生命進化的歷程似乎驟然加速——12,000年前,原始農業在兩河流域、尼羅河三角洲和黃河中下遊萌生;公元前3500年,蘇美爾人創造人類最早的文字;200年前,工業革命的大幕徐徐拉開;50年前,以計算機和現代通信技術為代表的信息革命席捲全球。
  • 阿里成立達摩院3年投1000億專注前沿領域 但你知道DAMO真正的含義嗎?
    阿里成立達摩院3年投1000億專注前沿領域 但你知道DAMO真正的含義嗎?通過其發起的第一個全球技術合作計劃,成立阿里巴巴達摩院,該公司旨在資助一些最前沿的研究,內容包含數據智能、物聯網、金融科技到量子計算和人機互動。「我們現在正在尋找有才華的研究人員加入我們,尋求最終改變世界的原創和顛覆性技術,」該集團首席技術官張建峰周三在阿里雲棲大會中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