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裡是順菊說科技,本文我們將來說說有關阿里達摩院的話題。在各種社交媒體上,我們經常能夠聽到一個名詞,那就是阿里達摩院。很多人對這個聽上去很有武俠小說意味的名字非常好奇,也搞不明白它究竟代表了什麼意思,甚至不明白它是幹什麼的。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就來大致談談相關話題。
我們知道,搞研究非常的費錢,通常情況下,絕大多數企業或者組織是沒有能力獨立進行相關的研究,所以一般都是國家主導科研項目。而企業中能夠做到長期支持科研創新的,也就只有像華為、阿里、騰訊這樣的大公司。在財力方面,阿里有錢,有充足的資金來長期支持科研創新。通過創新掌握最新的科技,和其他競爭對手形成差異化,從而賺取更大的利潤,順便也改變一下市場和社會。這是個互惠互利的過程。
阿里達摩院成立於2017年10月,它由三個較大的機構組成。目的就是為了進行各種科技研發和創新,以便讓阿里掌握更多的主動權,以及擴展新的業務增長點。至於為什麼叫「達摩院」這麼具有武俠意味的名字,那就是源於阿里創始成員的金庸情結了。這些阿里高層甚至還給自己起了金庸小說裡面人物的名字作為外號。不得不說,這些商界大佬也有著很強的童心啊。
說到這裡我們講點題外話,在過去的十幾年時間裡,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的發明和大量使用,改變了中國的支付環境,使用現金的減少。從而間接消除了搶劫犯,小偷,假幣,以及貨幣流通中的損耗,浪費等,而且還節省了時間,提高了效率。而簡訊的發明則取代了寄信;QQ、微信的發明就取代了簡訊;淘寶的發明讓購物更便利;搜索的發明讓信息獲取更便捷;微博、頭條、朋友圈等創新,讓個體也有發聲的權利。可以說,這些科技創新和發明極大地改變了社會,這就讓各大企業非常重視科技的創新和應用。
而達摩院研究的誕生就是為了適應這種大公司的發展趨勢,所以它的研究方向就是未來市場的發展方向以及高精尖技術。短期內可能看不到阿里達摩院有太大的成果,但是一旦有重大科研項目研究成功,那麼帶來的改變將是巨大的。比如說阿里的大數據技術。阿里的大數據是國內頂級的,雙十一以前經常在12點伺服器就掛掉。因為大量的消費者短期內集中購買,導致伺服器被擠滿,從而對直接出現問題。
後來阿里推出了大數據優化技術,雙十一就很少再出現網頁打不開,伺服器宕機等現象。事實上除了網購商城,12306火車票搶票也是一樣道理,這裡面都有阿里大數據的功勞。還有智能交通,這方面的研究對解決城市擁堵問題、車輛潮汐動向問題、停車位合理分配、共享使用問題都是具體重大意義,是真正能改變社會的技術。
馬雲雖然不懂技術,但是他非常注重技術,所以投入巨資做技術研究,他深知科技改變生活,創新改變社會。阿里的科研經費在BAT裡一直都是最高的,就好像華為的科研投入也是我國民營企業裡最多的一般,這都是有數據記錄的。有投入就有回報,而且長期的投入往往能夠帶來更大的回報。只是馬雲更會講故事,將這種科研投入弄成了達摩院的故事,讓大家更容易識別,更容易記住。
看到這裡,順菊不得不說,馬雲能夠獲得成功真的不是偶然,而是他做什麼事情都非常的用心。先不說阿里達摩院的建立對阿里巴巴的科技貢獻,以及將來可能帶來的巨大收益,單是馬雲對達摩院的起名就可以看出其用心良苦。看過金庸小說的人都知道,小說裡的達摩院就是各種武功的創造發源地,而馬雲用這個名字來命名科研機構,可見其內心的雄心以及對阿里科研機構的期待。好了,本期的順菊說科技到此結束,下期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