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合肥1月16日消息(記者王利 通訊員尹宗智 江默)最近,在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本該有一對呱呱墜地的龍鳳胎。但是去年底,媽媽意外出現陰道流血,超聲提示一胎胎死宮內。產科專家立刻嘗試挽救方案,用延遲分娩方法幫助弟弟在媽媽的子宮裡多生長了13天後順利降世。目前,產婦產後恢復良好,已痊癒出院;新生兒在醫護團隊的精心護理下,已經脫管並恢復自主呼吸,各項生命體徵均平穩。
患者婷婷(化名)婚後多年不孕,在安醫大一附院生殖醫學中心行試管嬰兒,喜得雙胎。2017年12月初,婷婷意外出現陰道流血,於安醫大一附院產科門診就診,超聲提示一胎存活,另一胎剛剛胎死宮內,並且患者出現了晚期先兆流產症狀。婷婷被立即收住院保胎治療,保胎8天後,12月22日,患者孕28+2周因死胎兒胎膜早破,陰道助娩出一例死女嬰。按照臨床經驗及操作規範,雙胎一胎分娩後,將儘快分娩另一胎。但是由於存活的胎兒珍貴,如果此時將活胎分娩,胎兒孕周小,新生兒存活率低,預後較差。
安醫大一附院婦產科主任醫師劉曉軍、孫美果經過研究決定嘗試延遲另一胎分娩,為提高新生兒質量爭取時間。劉曉軍立即決定給予孕婦抑制宮縮及抗感染藥物,並嚴密監護。奇蹟出現了,婷婷的宮縮逐漸消失,擴張的宮頸口慢慢閉合。隨後在安醫大一附院危重症產科保胎組(產科一病區)全體醫護人員的嚴密監護下,小雙又安安靜靜地在婷婷肚子裡保了13天。13天,這是第二個胎兒在媽媽子宮內的一場「加時賽」。小寶寶不僅為自己贏得了生長發育的時間,也為醫護人員爭取了更好救治的機會。
2018年1月4日,由於產婦發生胎膜早破,婦產科主任醫師楊媛媛再次果斷決定終止妊娠,於當日下午行剖宮產分娩出體重2.5斤的活男嬰並立即送新生兒重症監護病房(NICU)進一步監護治療。目前,產婦產後恢復良好,已痊癒出院;新生兒在NCIU醫護團隊的精心護理下,已經脫管並恢復自主呼吸,各項生命體徵均平穩。
據安醫大一附院婦產科主任楊媛媛介紹,延遲間隔分娩是指多胎妊娠在第一胎流產或早產後,將尚未娩出的胎兒保存在子宮內繼續維持妊娠後再次分娩。在妊娠32周之前的胎兒,每延長妊娠1天,圍生兒的存活率都將顯著提高。
什麼是延遲分娩?
延遲分娩是指多胎妊娠在第一胎流產或早產(多發生在孕24周前)後,此時子宮收縮若逐漸消失,無分娩的其他指徵,為提高尚未分娩的其他胎兒的生存機會,將其胎兒保留在子宮內繼續維持妊娠數天至數周后出現。其目的在於通過延遲宮內胎兒的孕周,從而提高新生兒的存活率。綜合文獻報導的孕周在16-32周,每延長1天能明顯提高圍生兒的存活率。孕周是新生兒存活最主要的預測指標。
延遲分娩技術最長可以延遲多久?
延遲分娩目前在國內外都開展,但案例數確實比較少見,主要是對於孕周23/24周的早產兒來說,如果能在子宮內多待一天,存活的機率就會增加一些,但具體延遲多長時間還是要根據孕產婦本身的體質和產檢情況來決定,延遲越長越困難。 從國內外報導來看,延遲分娩間隔3周圍產兒死亡率最低,分娩間隔>4周圍產兒死亡率增高。
延遲分娩有哪些風險?
延遲分娩對於孕產婦和胎兒來說,都存在風險。對產婦來說,最大的風險就是宮內感染。胎膜早破本身就有50%-60%的可能是由於宮內感染導致,而第一個娩出胎兒的臍帶可能成為感染源,使下生殖道的病原菌上行性感染,導致宮內感染。如果感染沒有被及時發現並治療的話,可能導致感染加重;對胎兒來說,宮內感染會致胎兒宮內窘迫、 新生兒敗血症、呼吸窘迫症候群等問題。
什麼情況下適合延遲分娩?
並不是所有的多胎妊娠都可以採用這種方式。首先進行延遲分娩的孕產婦需要經過嚴格的評估,如沒有發生宮內感染,沒有出血症狀或者其他併發症等,同時產婦和家屬需要有強烈的保胎意願。一旦早期發現絨毛膜羊膜炎、胎盤早剝和凝血功能異常,必須立刻終止妊娠。
楊媛媛稱,比起國內單胎8%的早產發生率,雙胎早產風險超過了50%。但雙胎延遲分娩的成功救治病例,國內外都很罕見。「延遲分娩要求的條件很高,甚至可以說苛刻,對風險的把控非常重要。因為很多雙胎寶寶很珍貴,所以在把控風險的前提下還是值得嘗試的。」
目前在全世界已經有延遲間隔分娩的個別病例報導。安醫大一附院產科是安徽省危重孕產婦救治中心,自2017年初成立了省內領先,國內先進的保胎亞專科。此例患者延遲間隔分娩達到13天,在國內罕見報導,這標誌著安醫大一附院保胎專科的水平更上一層,為多胎妊娠先兆早產診治理念的發展突破積累寶貴的經驗,以新理念新思路幫助需要保胎的家庭獲得健康的新生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