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觀察|與其任娛樂刷屏,不如看文人吵架

2020-12-25 澎湃新聞

詩人食指在一場新書發布會上批評餘秀華的風波仍在發酵,除了餘秀華專門撰文回應之外,一些詩人、作家,也參與到了這場爭論中。

一年到頭,霸佔人們眼球的,娛樂新聞越來越多,文化新聞越來越少。食指、餘秀華之爭,撇開那些憤激之語和觀眾的口水,倒真的有助於讓詩歌、讓文化重回輿論場。雖然也就幾天的熱度,但要支持誰、要批評誰,總要先讀讀他(她)的詩吧。

圍觀文人吵架,總比盯著明星的私生活有意思

食指批評餘秀華使用的言辭是,「理想的下午就是喝喝咖啡、看看書、聊聊天……評論界把她捧紅是什麼意思?」餘秀華的回應中有兩句是這麼說的,「不要以為誰是什麼什麼前輩,誰年紀大,說的話就是對」「我的過錯在於,在底層卻偏偏高昂著頭。」

按理說,食指和餘秀華這兩位是吵不起來的,除了共同的詩人身份之外,從年齡到社交圈子,從詩歌審美到寫作傾向,都沒有交集的地方。可有些事,就這麼莫名其妙地發生了。

食指對餘秀華的批評,是寫在稿子上念出來的,念的時候,看不出來有什麼情緒,這讓人懷疑,稿子上的內容是否為食指親擬,他是否真的覺得,餘秀華應該每天憂慮重重?一個詩人喜歡喝咖啡、看書、聊天……這不正是證明她所處的時代,鼓勵人們擁有這樣的閒情逸緻嗎。食指與餘秀華之間,究竟差了些什麼?

這正是文人吵架的好處,可以帶出諸多主題。比如食指與餘秀華這次吵架,涉及到主題包括但不限於:代際思維,話語暴力,道德綁架,階層差異,身份歧視……每個主題展開來,都能得到有意思的發現。

討論文人吵架,可以捕捉到最鮮活的思想形態,管窺到最真實的社會心態,體察到最細微的時代變化。比如這次食指與餘秀華吵架,所傳遞出來的種種:社會去權威化,知識分子的碎片化,文學如何反思時代,文人如何捍衛私人權利……其實無需餘秀華反擊,「食指終於變成了他所批評過的那種人」,成了許多圍觀者對他言論的定義。

文人吵架有意思,可惜現在的文人吵架太少了。圍觀文人吵架,總比盯著明星的私生活有意思得多。

文人注重形象,而一旦吵起架來,就難免露出凡人面孔,不那麼講究遣詞造句了。食指的發言和餘秀華的回應當中,都有不便引用的詞彙,這種詞彙,是雙方真實心態的呈現。

作為文壇的「風流餘韻」,文人吵架不是壞事

論吵架,最熱鬧的時代當屬民國,民國最愛吵架的文人,莫過於魯迅先生,從飯桌到會議桌,從演講到報刊,魯迅先生四處開炮,留下諸多記載。比如魯迅與林語堂的過節,源於魯迅批評李小峰(《語絲》周刊時任主編)拖欠作者稿酬,林語堂幫李小峰說了幾句話,魯迅認為是對他的諷刺,就此兩人鬧掰,開始了互罵生涯。

魯迅與梁實秋筆戰,是因為梁實秋批評了魯迅的偶像盧梭。對徐志摩開火,是覺得徐志摩翻譯波德萊爾的詩集過於誇張了詩歌的音樂性,諷刺徐志摩該被「送進瘋人院」。據說被魯迅指名道姓罵過的多達上百人……

現在文人罵戰,總被要求不要進行人身攻擊,殊不知,民國時期的文人吵架,是離不開人身攻擊的,魯迅先生不說了,還有錢鍾書罵馮友蘭沒有文人骨氣和知識分子節操,出賣朋友;黃侃因胡適《中國哲學史大綱》只寫了一半,下半部遲遲寫不出來,在中央大學面對學生公然說胡適是「太監」;劉文典在日軍轟炸時罵到郊外避難的沈從文,「我跑是為了保存國粹,學生們跑是為了保留下一代的希望。可是該死的,你幹嘛跑啊!」——「該死的」這三個字,用的真親暱啊。

相對於男文人吵架的兇猛姿態,女文人則文雅一些,冰心寫《太太客廳》暗諷林徽因,林徽因看到後給冰心寄去了一瓶老陳醋,林徽因太狠了,此處無聲勝有聲。

吵架,也是那個時代文壇的「風流餘韻」,不全是壞事。想想魯迅先生的雜文,有多少是吵架吵出來的啊。

今天回看歷史上的文人吵架,人們多抱著津津樂道的心態,還有不少與民國文人有交往與牽連的當代作家,專門出版了著作,把他們的吵架往事寫得活色生香,這類書通常都賣得不錯。

更有意思的是,這些已成當代作家中流砥柱的寫作者們,把老一輩的恩怨也繼承了下來,時不時地也在媒體上或者書裡開上一炮,只不過沒有前輩作家那麼直接兇猛,常常是點起了戰火,又匆匆地熄滅了。

各路網紅你方唱罷我登場,哪還有文人的舞臺

當代文人不再愛吵架,其實早有端倪。

王朔當年罵金庸、罵老舍、罵李敖,甚至連魯迅也不放過,每罵一人都掀起軒然大波,但很少有人回應他,願意在媒體上與他對罵的金庸粉絲、老舍粉絲們,因為文筆不如他,也難給人留下印象,金庸被罵後也只是表態「命中該有,不會不開心的」……連挨罵都認命,這讓王朔頹了,終於以一篇《我看王朔》把自己狠狠罵了一頓收工大吉。

文人吵架,是需要帶點情緒的,有了情緒,圍觀群眾才能參與進來,看得懂讀得懂,也好選擇幫腔的對象,如果都文縐縐的字裡行間都是名詞術語、理論套路,那就只能發表在專業刊物上,供小圈子研討,少了熱鬧。

大眾愛看文人吵架,是覺得哪怕是吵架,那也是有文化味的吵架,尤其是網絡時代,各路網紅你方唱罷我登場,幾乎沒了文化人的舞臺。

文化人出版了書少人問津,生存問題無人關注,一旦使用了低俗俚語有了攻擊性,馬上就會進入輿論場中央,這也是時勢使然。有的文人已經了解了網絡時代的成名規則,但還是不願意通過吵架的形式走紅,歸根結底還是羞澀,覺得通過吵架罵人贏得關注,勝之不武。

文人不愛挑起事端,不被逼急了,是不願意吵架的。而想要激發文人的吵架欲望,也是很簡單的事情,只需要對他或他的作品胡說八道一番就能達到目的,比如這次食指點評餘秀華,就近似於胡說八道,罵人沒罵到點子上,話說回來,要是食指批評得準確到位,也不會掀起這麼大聲浪了。

2018年,文人們多吵吵架吧,衝淡一下社交媒體上隔三差五興起的無聊潮流,文人有時候真得參與到輿論場的焦點競爭中來,別太寂寞了。

相關焦點

  • 感情的世界裡,與其相愛相殺,不如體面轉身
    感情的世界裡很多人都在相愛相殺,與其這樣倒不如體面轉身。01兩個人在一起,你儂我儂是戀愛時的情景。當兩個人真正的在一起,必然會經歷一段時間磨合,這段磨合的時間裡,吵架也便成為了家常便飯。當曾經相愛的兩個人,變成了如今爭吵不休仇敵,你的心會感覺很累,有時你也會懷疑這段感情是不是對的。
  • 與其看風景,我想,不如就看靈魂
    與其看風景,我想,不如就看靈魂。⑥我不能想像,世界上有哪一片大陸會比惠特曼更遼闊。在他那裡,群山聳立,河川奔流,大路箭一樣射向遠方。在他那裡,所有動植物都因為人跡的出現而充滿生氣,既有疾蹄,巨翮,強壯的枝柯,自然也有知更的啼唱,紫羅蘭的芳馥,繁密的草葉在愛撫間變得碧綠和溫柔起來。
  • 有些情,與其無法言說不如一笑而過;與其無法釋懷不如安然自若
    只是,你還一直深深刻在我的心間,是我心中的柔軟,也是心中的溫暖,雖然我們有緣無分,雖然你我情深緣淺,可是那顆愛過你的心卻從來也沒有改變。時光的打磨,歲月的沉澱,總會讓人逐漸成熟穩重。何謂成熟?就是自己把所有的苦默默吞咽,然後把雲淡風輕變成習慣,你會坦然面對任何人的忽冷忽熱;也能看淡,任何人的漸行漸遠。心裡不是不會痛,只是疼痛也會被習慣。
  • 與其積怨憎恨,不如坦然放下!
    人生在世,難免會有一些磕磕碰碰的事,讓自己很不舒服的人,好些人想不開,就積怨成恨,但與其這樣子,不如坦然地放下。積怨、憎恨起發於人的情緒和調整情緒的節度,要說對於那些讓自己很不舒服的人和事,一點也不積怨、憎恨那是不可能。
  • 與其花錢教兒子,不如栽培你的媳婦!
    文 / meiya推薦一個TED的演講視頻《腦科學揭露男女思考的秘密》,我看了兩遍,覺得有趣又漲知識。演講者洪蘭教授曾在耶魯大學哈斯金實驗室及加州大學爾灣醫學院神經科接受博士後訓練,之後進入聖地牙哥沙克生物研究所任研究員,並於加州大學河濱校區擔任研究教授。一九九二年回臺任教於中正大學心理所;目前為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暨認知神經心理學實驗室主持人。這個演講風趣幽默得不要不要的,不信你看看這個案例!
  • 錯位競爭:與其更好,不如不同
    但是,如果你在半夜2點去阿里巴巴、騰訊大廈外面看一看,就會發現,這些巨頭公司的深夜也依然燈火輝煌,戰鬥力和效率驚人。所以,不要以為有勤奮就好。很多時候,我們非常地勤奮, 只是為了掩蓋自己思考上的懶惰而已。就像王興說,大多數人為了逃避思考,什麼都願意去做。兩種戰略有什麼區別?
  • 對於愛而不得的人,與其糾結,不如這樣做
    可即便變成他喜歡的樣子,也仍然沒有得到他的愛,無論夏敏多麼努力經營這段感情,他還是看不見她的好,這時候,夏敏有了放棄的念頭,她不是不愛了,而是愛的太累了。與其糾結,不如忘記。在感情中,我們都有可能面對愛而不得,你愛的人不愛你,愛你的人你又不珍惜,這個時候,糾結是沒有用的,與其糾結,不如忘記。忘記一個人,實際上沒有那麼難,刪除TA的聯繫方式,也不要再去關注TA的動態,多關注自己,把注意力拉回自己身上,好好愛自己。
  • 與其推卸責任,不如反躬自省,改正錯誤
    與其推卸責任,不如反躬自省,改正錯誤 ?1:沒什麼值得畏懼,你唯一需要擔心的是,你配不上自己的夢想,也辜負了曾經的苦難。2:懂你的人會留下來,不懂你的人,你祈求不來。因為別人活得不快樂,不如為了自己活得更自由3:永遠都要活給自己看,而且笑容要特別燦爛,別在乎別人的指指點點,做好你自己,讓看不起你的人高攀不起,讓看得起你的人更喜歡你。4:生活,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都要活成自己喜歡的模樣。
  • 夫妻吵架記錄曝光:越吵越相愛的伴侶,都做對了這一點!
    來源:婚姻與家庭雜誌(ID:hunyinyujiating99)與其劍拔弩張,不如多加修煉,讓吵架這個婚姻「殺手」成為婚姻「幫手」。凌晨一點,我和老公還坐在車裡,互不理睬。對於回誰家過端午,我們已經嚴肅地討論了兩個小時。
  • 在沒有娛樂活動的魏晉時期,文人雅士們都是怎麼「玩兒」的?
    在遙遠的魏晉時代,可沒有那麼多的流行語,娛樂活動也不多,古人總是要休閒娛樂的,那在什麼都不發達的魏晉時期,這群魏晉人民怎麼休閒娛樂的呢?魏晉人民的娛樂智慧魏晉時期,戰亂紛紛,但是這群追求自己理性世界,嚮往自己的自由精神的古代文人們覺得,打仗是國家的事。
  • Letme寫的書有人看?與其消費情懷,還不如寫「抗壓回憶錄」
    不如寫「抗壓回憶錄」從目前書的部分內容來看,這本書偏向於Letme的個人生涯總結,並沒有涉及很多遊戲技巧方面的事情。其實這就是RNG在營銷方面的一個誤區,想要賣情懷沒問題,但這情懷要賣的舒服大家才會買帳,我們聽Letme回憶個人生涯有什麼意思?再聽一遍手抖聖經嗎?
  • 男人愛你深不深?試著看你們相處的細節之處吧
    此時就看對方是否會在意你的這些小習慣,並記在心裡。他們會在睡前熱一杯牛奶給你,只因為你喜歡睡前喝牛奶。他們會在哪怕離得很遠,也會去某一家店買你最喜歡吃的東西,只因為你只吃那一家的。所以,當你發現一個男人會關注你的小習慣的時候,說明這個男人一定愛你很深了。
  • 原配寫書控訴瓊瑤是小三上位,瓊瑤引用名詞回懟,文人套路確實深
    不再合適的兩個人,與其耗盡對方養分一同枯萎,不如坦然聚散各自相安,一切的一切都要看緣份。後知後覺,綜合過往和現在,看過瓊瑤劇的人甚是驚訝道,難怪瓊瑤劇裡頭的劇情會這麼狗血,原來作者的生活也是如此狗血,文人的世界的確實看不懂,懟人的套路更是出奇的文雅,沒有文化的人,實在看不出她倆是在互懟。
  • 情侶吵架鬧分手,該如何勸和?
    相信很多人都會碰到這個問題,閨蜜或者好友來哭訴同對象吵架了,要分手,作為好友的你,該如何勸和呢?一、吵完架,不如讓自己冷靜下來。情侶之間吵架是再正常不過了,如果經常吵架,肯定會影響到彼此的感情,這個時候,與其大吵大鬧,不如冷靜下來,出去走走,散散心,仔細梳理下,為何吵架?原因是不是真的到了必須分手的時刻。是否還值得去挽回。二、適時放下姿態,主動找對方。
  • 初三女孩的愛情觀刷屏,很多大人自嘆不如
    老師看了這篇文章很驚訝,因為文章表現的愛情觀很正,很深刻。而滕霏的爸爸也說:以後女兒長大找對象我們可以放手不管了。簡單說一下作文的大概:她的爺爺奶奶在吵吵鬧鬧中過了一輩子,她本以為爺爺奶奶之間只有親情。
  • 木心被批,姜文勸架,背後是被畫畫耽誤的文人陳丹青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琴深如海,ID:likesea2013】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原文作者聯繫文/如海壹畫家陳丹青致函音樂家郭文景,不滿意郭文景對自己的恩師木心的批判,畫畫的和搞音樂的吵架了
  • 宜興之外的文人壺與作坊 玉成窯
    此壺名家薈萃,為文人壺,據銘文可知,此壺為海上畫家胡公壽的巧思妙想,後由何心舟、王東石、丁山農合制,其所贈之人則是海派大家任伯年,極具文人情趣品味。百度人物介紹: 何心舟,號曼陀華館,清道光至同治年間制壺名手,何氏與海上畫家任伯年、胡公壽、虛谷等書畫家常相往來。曾與陶友王東石於浙江寧波建玉成窯,造紫砂壺。
  • 與其追求完美的愛情,不如與身邊之人好好相守
    與其追求完美的愛情,不如與身邊之人好好相守。不過,你也要過好自己。01很多時候,女人就是在一段關係裡面期待太多,才會有那麼多的失落感。因為,你所想像的東西太過於美好,對方在這段感情裡面根本就無法做到,你又何必對對方有那麼多的要求呢?
  • 與其吐槽直播上課,不如好好充實自己
    這一點在我平常刷網課時就深有體會。很多老師上課時喜歡講一些案例,而講案例之前的一些原理性的東西往往容易被忽略。有時案例聽的很投入,卻不明白這個案例說明了什麼,只能下課借同學的筆記救急。網課可以無限次回放,這樣就可以完全解決這個問題啦;再比如:直播課時,可以在互動區隨時提問老師問題,有時老師會解答,有時同學也會幫忙解答。
  • 女子與丈夫吵架出走 多次幽會前男友與其做愛吸毒
    女子與丈夫吵架出走 多次幽會前男友與其做愛吸毒   女子與丈夫吵架出走 多次幽會前男友與其做愛吸毒  尹某,今年25歲,天生一張嫩白皮膚,站在被告席上的她貌似也就十八、九歲的樣子,根本看不出已為人妻人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