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節又稱「五一國際勞動節」,是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勞動節,時間為每年的五月一日,它是全世界無產階級、勞動人民共同的節日。世界上第一個勞動節是在1890年的5月1日,歐美各國的工人階級率先走向街頭,舉行盛大的示威遊行與集會,爭取合法權益。從此,每逢這一天世界各國的勞動人民都要集會、遊行,以示慶祝,並公眾放假。
今年「五一」是世界上第131個國際勞動節,也是我國第71個法定的勞動節。那麼你知道五一國際勞動節最初是怎麼來的嗎?
時間最早要追溯到18世紀末,當時美國和歐洲許多國家正逐步由帝國主義發展到資本主義階段,為了刺激經濟的高速發展,榨取更多的剩餘價值以維護這個高速運轉的資本主義機器,資本家們不斷地採取增加勞動時間和勞動強度的辦法來殘酷地剝削工人階級。
在美國,工人們每天要勞動14至16個小時,有的甚至長達18個小時,但工資卻很低。麻薩諸塞州一個鞋廠的監工曾經說過這樣的話:「讓一個身強力壯體格健全的18歲小夥子,在這裡的任何一架機器旁邊工作,我能夠使他在22歲時頭髮變成灰白。」
沉重的階級壓迫激起了無產者巨大的憤怒,他們知道,要爭取生存的條件,就只有團結起來,通過罷工運動與資本家作鬥爭。工人們提出的罷工條件,就是要求實行每天八小時的工作制。
1877年,美國歷史上第一次全國罷工開始了。工人階級走向街頭遊行示威,向政府提出改善勞動與生活條件,要求縮短工時實行八小時工作制。罷工不久,隊伍日漸擴大,工會會員人數激增,各地工人也紛紛參加了罷工運動。
在工人運動的強大壓力下,美國國會雖然被迫制定了八小時工作制的法律。但是,某些資本家根本不予理睬,這項法律只不過是一紙空文,工人們仍然是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倍受資本家的折磨。而忍無可忍的工人們決定將這場爭取生存權利的鬥爭,推向一個新的高潮,準備舉行更大規模的罷工運動。
1884年10月,美國和加拿大的八個國際性和全國性工人團體,在美國芝加哥舉行一個集會,決定於1886年5月1日舉行總罷工,迫使資本家實施八小時工作制。
1886年5月1日,美國2萬多個企業的35萬工人停工上街,舉行了聲勢浩大的示威遊行,各種膚色,各個工種的工人一齊進行總罷工,僅芝加哥一個城市,就有4.5萬名工人湧上街頭。這下,美國的主要工業部門便處於癱瘓狀態,火車變成了僵蛇,商店更是鴉雀無聲,所有的倉庫也都關門並貼上封條。
罷工運動所表現的巨大力量使政府當局和資本家極為恐慌,他們不甘心答應工人的條件,便露出他們猙獰的一面。5月3日芝加哥政府當局撕下了「民主」的假面具,出動警察進行鎮壓,開槍打死了兩人,事態擴大。5月4日罷工工人在乾草市場廣場舉行抗議,由於不明身份者向警察投擲炸彈,最終警察開槍,先後共有4位工人、7位警察死亡,史稱「乾草市場暴亂」。
這次偉大的工人運動,推動了整個世界工人階級的鬥爭熱情,這些活動也成為了「國際勞動節」的前身。為紀念這次工人運動,1889年7月14日,在法國巴黎召開的社會主義者代表大會上,各國馬克思主義者代表一致同意把每年的5月1日定為國際無產階級的共同節日,這一決定立即得到世界各國工人的積極響應。
次年5月1日,歐美各國的工人階級率先走向街頭,舉行了盛大的示威遊行與集會,爭取合法權益,這便是世界上第一次五一國際勞動節的由來。
我國人民最早慶祝勞動節的活動要追溯到1918年,這一年,一些革命知識分子在上海、蘇州、杭州、漢口等地向群眾散發介紹「五一」的傳單。
1920年5月1日,《新青年》7卷6號「勞動節紀念號」出版。發表蔡元培「勞工神聖」的題詞、孫中山「天下為公」的題詞和李大釗的《「五一」運動史》、陳獨秀的《上海厚生紗廠湖南女工問題》等文章。同時,還登載了《旅法華工工會簡章》及唐山、山西、長江等地的勞動狀況調查。
在北京,李大釗領導了以北京大學為中心的紀念活動,北京大學學生在這一天罷課,《北京大學學生周刊》出版了「勞動紀念號」,學校內召開了500 多名校工和學生參加的紀念大會,李大釗到會講話。何孟雄等8名北大學生和一些青年外出宣傳,散發《五月一日北京勞工宣言》,以喚起工人為反對剝削、爭取自身權利而鬥爭,被巡警拘捕。鄧中夏到北京長辛店,向鐵路工人散發《五月一日北京勞工宣言》並發表講演。這是中國首次紀念五一國際勞動節的活動,也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五一」勞動節。
新中國成立以後,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於1949年12月將5月1日定為法定的勞動節,全國放假一天,從1950年「五一」活動開始,今年也是我國第71個法定的勞動節。這一天,人們舉國歡慶,參加各種慶祝集會或文體娛樂活動,並對有突出貢獻的勞動者進行表彰。
五一國際勞動節的意義在於勞動者通過鬥爭,用頑強、英勇不屈的奮鬥精神,爭取到了自己的合法權益,是人類文明民主的歷史性進步,這才是五一勞動節的精髓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