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我們進城務工人員子女也能和柳州孩子一樣,在家門口就能上好學。」來自梧州的李女士是市第十五中學初三學生小陳的母親,日前談及我市推動教育公平發展,她感觸頗深。
「校園很大很漂亮,實驗室設施齊全,音體美器材完備,在這樣的學校裡學習很幸福!」這是在柳州讀書的學生發自內心的心聲。
「讓每一位孩子都能得到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辦人民滿意的教育,是我們不懈追求的目標!」奮鬥在教育一線的教師們滿懷激情。
近年來,我市牢記「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初心和使命,緊緊圍繞提高教育質量和促進教育公平兩個核心,敢於擔當,攻堅克難,有力推動了柳州教育事業的發展。
控輟保學
確保應讀盡讀
「有你們這樣負責任的老師,我無論如何都會送孩子上學。」暑假期間,三江侗族自治縣古宜鎮江川小學老師們上門到二年級學生小楚(化名)家中家訪,了解到孩子在學校情緒低落的癥結後,不僅幫助孩子打開心扉,化解與父親之間的隔閡,還贏得孩子父親的信任,凝聚起家校共育合力。
一次次走村入戶,架起溝通學校與家庭之間的橋梁;一次次上門家訪,只為所有適齡兒童都能按時返校。截至8月底,今年暑假全市各縣區組織了16168名教師對226448名學生開展家訪,其中貧困戶適齡兒童少年14969人。截至9月8日,建檔立卡貧困戶輟學學生保持動態「清零」。
把義務教育階段控輟保學工作作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我市教育系統通過系統排查、實地排查等方式,核准每位適齡兒童少年入學、輟學、復學、緩學、休學等情況;通過感情勸返、行政勸返、司法勸返等方式,確保適齡兒童應讀盡讀;通過加強學校管理、豐富校園文化、落實關愛機制等方法,確保適齡兒童「勸得回、留得住」。不僅要「勸得回、留得住」,更要「學得好」。近年,我市新建貧困地區義務教育學校,北部三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6所學校今年已經全部投入使用;進一步提高鄉村教師待遇,通過「銀齡支教計劃」招募退休教師到一線支教;全面落實各級各項資助政策,確保「精準資助,應助盡助」,讓貧困家庭子女接受公平有質量的教育,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德育為先 培育時代新人
「84歲的鐘南山院士,在祖國和人民面臨巨大災難前,他拋棄安享晚年的悠然歲月,毅然登上前往疫區的動車,逆風前進。」「可愛的中國,你創造輝煌的歷史,你養育偉大的民族,數千年的狂風吹不折你挺拔的脊梁。」……7月,在市北站路小學,學生們在參加「紅色傳奇」進校園系列活動後有感而發,紛紛抒寫內心感受。
全市教育系統始終以立德樹人為目標,組織開展「新時代好少年」學習宣傳、「傳承紅色基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學雷鋒志願服務等活動,幫助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今年推薦4人參選自治區 「新時代好少年」,其中2人榮獲自治區「新時代好少年」榮譽稱號。
此外,積極發揮課堂育人的主渠道作用,通過校會、班會、團隊活動、經典詩文誦讀等形式傳承中華優秀傳統,引導學生增強「四個自信」。發動各級各類學校開展文明校園創建,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並要求各級文明校園按照「六個好」標準保持常態化創建。
師德為先,為學生培育好「領路人」,我市始終不遺餘力。連續五年開展師德師風專項教育活動,組織師德師風宣講活動,開展在職教師有償補課專項整治行動。嚴格落實《廣西中小學幼兒園教師職業道德考核辦法》,師德考核不合格者年度考核評定為不合格,取消教師職稱評聘、推優評先、表彰獎勵等方面的資格,建立學校、教師、家長、學生、社會「五位一體」師德監督體系。
今年,全市共評選1200名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師德模範和10名教書育人楷模,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教授馬成正、柳江區特教學校教師韋秋梅作為全區優秀教師代表在自治區優秀教師事跡報告會上講述了個人先進事跡。
本報記者 張婷婷
(來源:柳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