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簡介】
戴啟順(暱稱書翁,大別山人)出生於湖北省紅安縣〈高橋鎮〉,老三屆知青,中共黨員,大專文化。現為湖北人民出版社美術編審;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湖北中國畫院副院長;湖北省國畫院老院委、專業畫家;湖北書畫研究院理事;湖北省書畫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漢字網學術研究委員會委員,中藝財富畫院籤約畫家。青少年時期受教於著名畫家湯文選、蘭玉田先生,主攻國畫、油畫、版畫,兼修插圖、漫畫、書籍裝幀藝術等。從藝50餘年,獲國家級、省際、省級各類獎項50餘件。出版有《荊楚畫派——戴啟順卷》等,其藝術成就已載入《中國美術家大辭典》、《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中國現代美術全集》等,作品被多個國家和地區展覽及個人收藏。
做人取向: 道法自然,隨緣而然;
從藝理念: 抱樸守拙,傳承創新。
《夏荷圖》136×136cm 2017年作
修心有道非常道 立俗無名實在名
——書翁之畫荷談
談到蓮,首入腦海的當是北宋周敦頤之《愛蓮說》了,以至於後世但凡詠蓮,盡「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出其右者,寥寥無幾。孟浩然有詩:「看取蓮花淨,應知不染心」又別出一番禪境了。
歷代畫家畫荷,層出不窮,各賦風流,各領風騷,代表著中國書畫的最高成就與追求。書寫荷之高潔、清白、堅貞、純潔、孤傲、冰清玉潔、自由脫俗,代表著幾千年來中華的審美情趣。從古到今,有很多的大師都是畫荷花流傳於人間。《儒林外史》有記,元王冕畫荷幾可亂真,可稱畫荷第一人。而我遇見名家寫的荷花,齊白石的簡潔疏狂,骨力蒼勁,張大千的溫婉飄逸,慈悲清靜,各具情致。在我看來,荷花,是心中的荷花。每個人書寫出來的,都不一樣,因為每個人的心靈世界都不一樣。每一幅荷,不同於別人,亦不同於自己,才稱得上好作品。
《魚蓮圖》136×68cm2017年作
戴啟順,大別山人,字異之,號田戈,暱稱書翁,與新中國同齡。他在四十多年的美術創作生涯中,涉獵過油畫、國畫、版畫、插圖、漫畫、書籍裝幀藝術,卓然成家。書翁畫荷,猶如他的水墨漢畫。曾見美學博士宋興宇先生給他的畫評:戴先生善於在本土傳統文化中吸取營養,善於消化吸收漢隸、漢印、漢畫的表現風格,借鑑版畫、戲劇、剪紙、皮影、敦煌等相關藝術的精髓,努力溝通漢畫與筆墨之間的靈魂,將其轉換融合成為全新的現代水墨圖式。他師古而不泥古,師其心而不師其跡,「所要者,魂」!他以現實生活和自然物象為造型的起點,極盡概括精簡與誇張變化之能事。其所追求的已不再是自然主義的簡單再現,而是追求整體效果的神韻美、力量美、動態美,意在為觀者營造如夢似幻的意境和樸野古拙的力量。他既能表達繁複而又富於韻律的巨幅畫面,也善於處理某一主題所需的小型畫幅,善於運用必要的景物交待特定的環境,主體之間的呼應關係也處理得非常出色。品讀書翁畫荷,如《愛蓮圖》《臨風圖》其畫作線條流暢,動感強烈,意境開闊,氣勢雄沉而不乏浪漫與抒情,亦如行雲流水,一波三折,陰陽頓挫,一張一弛,充盈著楚天漢風的美學神韻。
這個夏天,與戴先生《因荷而來》相生邂逅。一幅幅浴墨而出的水墨荷蓮,月光下,清風裡,雷雨中,就是離你最近的那朵,搖曳出塵,含笑天下。有溫柔、雅淨、簡單,亦如溫婉的女子,清芬、婉約、淡雅,不濃不淡、靜默無言;又亦如剛俊的漢子,仰面朝天,迎風挺立,電閃雷鳴,不屈不撓,猶與天公誓比高的壯志情懷。
《夏荷》136×68cm2017年作
縱然,一組《初頁》網絡平臺的《書翁畫荷/清風填詞》,被《初頁藝術館》選中,推薦轉發五天瀏覽量已達二萬二千人次之高,留評45條。正如『』千葉田田動綠漪,清涼風起秀荷衣。嬌羞不勝水雲痴。或有青蓮堪解語,不求勝日照花卮。誰人脈脈復低眉」的景象(清風詞《浣溪沙·六月荷燦》)。那荷,仿佛是約你與明月對酌,與清風細語,在寂靜的夏夜裡聽蛙鼓蟬歌;萬羽金鱗洛水長,若許層波,若許微涼。清風菡萏巧梳妝,風撫花腰,花贈風香。椽筆施丹傲骨揚,不願風光,佔盡風光。淤泥濁水蘊琳琅,卓爾無言,笑覷霓。(清風詞《一剪梅清風菡萏兩相嬌》)
翹楚,一抺恬靜,一縷冷香,一句詩行,人耶?心耶?仙耶?蓮耶?仿佛隔世而生的美麗嬌豔,今生只為此時此刻到這裡來,不期而遇,邂逅一個人,遇見一朵荷。荷之清,荷之雅,荷之潔,何之趣,荷之禪,荷之道,呈現在你的眼前,瀰漫在你的思緒裡。
使然,書翁畫荷,素麵朝天,凌波卓爾,傲然風骨;體味著那份潑墨揮毫中的「修心有道非常道,立俗無名實在名」的寫意格局與治學精神。
本文作者:秦鳳,筆名清風,湖北省鹹寧人,2017年6月16日於香城泉都。
《滿堂和氣》136×68cm2017年作
融匯古今展漢風
—— 讀水墨的、紙質的、戴氏的漢畫
揚帆
戴兄畫好,且少年露頭角,又得名師指點,這我知道。但究竟有多好,因職業原因,倒沒深究。因為朋友間只問是非,無關成敗,或者又叫近處沒有風景。但厚厚一疊畫擺在面前才震撼了。
戴兄的畫種與題材很多,若論藝術衝擊力,則無疑是《水墨漢畫》,簡練、濃重的筆觸中,歷史的、民俗的、思考的元素撲面而來。這也許是最見戴氏特點的作品。
這裡作為藝術的創造,水墨漢畫最突出的來自楚文化的靈感。楚文化是一個有著完整道器體系的文化,從老莊哲學,到出土文物,乃至永遠淹沒在歷史雲煙中的生活方式。而且在整個華夏文化體系中,堪與佔統治地位的中原文化雙峰對出的惟有楚文化。
水墨漢畫《古風》獲全國工藝美術精粹展銀獎(北京武漢)2007年
中原文化的的方正質樸為楚文化不及,但楚文化的靈動絢麗又為中原文化難望項背。而於藝術,尤其是繪畫楚人先民創造的作品可謂給給學樹立的長遠的楷模。它的想像如同南方山川花木般燦爛,它傳達的神秘又如南方水澤山嵐呈現說不清道不明的鬼斧神工,而先民的剽悍、機智、夢想,都為藝術的開疆拓土指引著方向,樹立了圭臬。正是在這裡,我們看到了戴兄的所受的影響,所由的師承。楚地,楚風,戴兄生於斯,長於斯,受盡洗禮,佔盡便宜,自然是他的幸運。這裡首先是思想,其次是方法,但根本是生活感動。而所謂師法並不是照搬。應當承認,文化藝術,尤其是藝術的創新和復古從來都是挽手同行,東西方莫不如此。從逝去的大匠手中找到利器,後來的有志者便可叱吒風雲,成就氣候。但這不是拉大旗作虎皮,他收穫的是嶄新的成果,佔有的是全新的藝術王國,傳達的是新時代的精神理念。
漢字意象畫《火》
如《月》呈現的童話感覺,《車馬》的繁複和濃重,是歷史的堆積,也是文明的的龐雜,這不正是歷史車馬前進的狀態麼?一片擾攘,又轟隆向前。《鳥》《鳳凰》《火》讓人看到的就是楚魂,搖曳裡見強悍,簡潔的底裡豐富,那是畫家對古風的遙想。
當然,這裡不在意義,若一定問意義,那就裡藏於藝術本體中,一種自在的自然的強悍的生命與歷史的生機與風韻。我一向認為,最高的藝術是自在的藝術,它是為人本的藝術。其次為謀生的藝術,它首先是迎合大眾的,它也可能創造出最高最好的作品。對於人類,大眾總是一種高度,迎合沒有錯。最次的是為政治團體的藝術,它首先喪失了人本。戴兄肯定不是後兩者,他能走多遠,取決於他的努力與運氣,但他的起點就決定了他的意義。
水墨漢畫《漢字春秋》
語言是思想的直接現實,同樣也可以說,漢畫是戴兄生活與情感的再現。漢畫是戴兄的一個積極嘗試,或者說是他痴心的一種藝術追求。漢畫作為一種藝術形式,盛行於兩漢時期一種雕刻藝術,具體說來就是刻於墓室、墓祠、墓闕、石棺、摩崖等建築物上的浮雕,這是基礎,講究的就勾上墨線、塗以色彩。漢畫在漢兩代可謂盛行一時,是當時最為精華的一種物質和精神產品。作為藝術的表達方式,漢畫影響不絕,後來的浮雕藝術,版畫藝術都保留了它的藝術手段,但作為獨立的藝術形式,漢以後基本就絕跡了。
水墨漢畫《出師表》
戴兄的漢畫,我們明顯看到他充分吸收了漢畫作為浮雕藝術的優長,簡練、凝重、時空同列,同時又有別的,至少在戴兄的漢畫是,我們還看到新版畫的特點。不追求細部的真切,而只注重整體的氣勢和神韻。其實這也是戴兄畫作的一個根本特點。而就一種藝術形式講,戴兄標榜為水墨漢畫,這可以看作他為自己豎起一面藝術的旗幟,但事實上戴兄呈現給我們的仍是一種現代水墨畫,只是表達手法較多地採用了漢畫雕刻藝術的手段。以竹筆水墨在宣紙上展示堅硬凝重的漢代畫像石刻風韻,傳承和重塑漢代精神的戴兄,經數十年的探索實踐,極大地豐富了當前中國畫傳承創新的景觀,應是一大創舉,具有獨到的學術理念,受到收藏者青睞。
藝術或者文明從來就是轉益多師是我師。在這裡,《出師表》裡我們看到出徵情景,也體味到漢賊不兩立的孤臣用心。《車馬出行圖》那種歷史感,那種貴族氣息,我們固然也看到漢畫的影子,其實作者在藝術上已走出很遠。只是在《車馬嘯風》上才看到漢畫的時空觀和構圖法,但筆觸已是現代的、水墨的、紙質的、戴氏的了。
水墨漢畫《鴻鵠歌》68×68cm2018年作
書 翁 自 述
牛角掛書/半耕半讀
秋山閒草江邊琴,
高山流水覓知音,
古曲今彈松風起,
牛兒最懂耕夫心。
孩提舞墨亂塗鴉,老來方知長;耕夫欲望田頭遠,夕陽醉心房。重求索,思緒廣,壯胸膛。四面來風,八方涉獵,甘苦嘗!
大戴小戴注《禮記》、春啟秋順,乃為秦漢時期戴氏宗親史的古載; 故父輩為我樹大名為"戴啟順",乳名"讓苟」,望能隨緣自在,隨遇而安,大氣謙和,謙遜禮讓,是男兒應象李密那樣牛角掛書,刻苦耕讀,富有抱負。正是如此,我一世職業生涯是既出書又愛書,也寫書,爾後,暱人稱之曰「書翁",屬善本,有文氣,說好; 再者, 我主編創造的漢字卡通人物就叫"六書翁」,為了紀念,所以,暱稱"書翁」也; 已丑年,我生在紅安縣大別山下的高橋鎮,看時辰雞鳴丑時,十二生肖屬「牛」,五行為「土」。
《青牛西去紫氣東來》老子出關圖197×97cm2018年作
一曰「土」。
「土」乃萬物復甦之地,只要播撒和耕耘,便會有收穫;
「土」乃萬物生長之靈,百花爭豔之地,競爭自然激烈,不可失去方寸;
「土」乃天地之悠悠,具宇宙之陰陽,所以涇渭分明;
「土」也有神,乃「土地爺」,「天公」才會作美。
因而,故有「天圓地方」之說,方為「五行」之土也;故有老子「天人合一」之說,乃道家安身立命之地也!
二曰「牛」。
牛本分、踏實、肯幹、樂觀、寬容,不善交際,有時也會遇到坑坑窪窪;
「牛」勤奮努力,無怨無悔,執著追求,有點「埋頭拉車不看向」的嫌疑!
「牛」也有犟脾氣,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但也會有前瞻性的思考,也會遇上貴人的幫助,幹點自已認為值得幹的所謂大事!
總之,「牛」很憨,也很笨,「吃的是草,擠出的是奶」啊!但心境舒坦,晚上睡覺不會做噩夢……
大美湖北《向陽湖畔》194×194cm參加湖北省國畫院第二屆院展2017年作
誠然,耕夫與牛視同摯友,一年四季同行,一為上行其道,二為下行其器,總是那麼情真意切,互為依存,互為信賴。
繪事也如同耕夫和牛,道與器,是否兼備?捫心自問:似近乎,亦遠乎!東奔西走四十餘載,上下求索五十餘年,半個世紀人生一揮間,不覺霜染兩鬢白!而我從事群眾文化十一載、新聞出版工作三十年,從群眾文化的美術輔導幹部,到新聞出版的美術編輯乃至美術編審之間,我的職業生涯自始至終沒有離開一個「美」字。我鍾愛美,崇尚美,耕耘美,傳播美,用生命中的「三原色」濃縮出五彩繽紛的藝術人生!
深知「藝之至,末始不與精神通」乎?! 牛角掛書,耕讀至樂。
《溼地》138×69cm 2015年作
釵頭鳳/書翁感言
春絲柳,柳葉綠。
黃花飛燕踏歌牛。
陌上開,隴邊走。
牛角掛書,早耕晚讀。
牛,牛,牛。
《如夢令·歲月風流》書翁感言
當年五七放牛,
今日向陽依舊;
往事如煙處,
方知歲月風流。
莫愁!
莫愁!
鴻儒天涯九州。
《放翁吟》136×68cm2017年作
書翁上世紀80年代所作的部分黑白畫
書翁:戴啟順
上世紀80年代初書翁的部分黑白畫,這部分黑白畫基本都在《中國新聞出版報》等報紙上發表過。現在拿出來看看,一方面看下書翁走過的足跡;另一方面,領略一下黑白畫在美術基礎訓練中的重要性。
所謂黑白畫,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就是指由黑白兩色組成的畫,比如黑白裝飾畫,或是黑白版畫等。廣義是指單一顏色和空白,即白色組成的畫面。像中國傳統的剪紙,或是由紅白,綠白,藍白等構成的都可以。
1984年木刻《春秋》獲「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35周年」美術創作獎
黑白畫是一個很大的概念,它泛指用黑白兩色進行繪製的任何繪畫作品。包括黑白版畫、黑白插圖、素描、國畫的白描、焦墨、水墨以及黑白圖案和黑白裝飾畫等。
黑白畫是以黑、白對比為造型手段,畫面主題以黑、白形體的巧妙組合來得以充分表現,具有高度概括的藝術特色。在中國人民心中,黑是實,白是虛,黑是一切,白則是空靈。
木刻《打麥歌》編入1982年出版的《湖北省版畫年鑑》叢書
黑與白如同有與無的相互浸潤滲化,從而造就一個實中有虛,虛中有實,有無相生的大千世界。巧妙處理黑與白兩個極端,把一切濃縮在黑、白巧妙組合的畫面中,如同音樂與音響的旋律、節奏、配器等給人聽覺上帶來享受。要善於抓住形象的主要特徵,刪繁求簡,畫面上只要極其簡練的形象,力求達到黑白對比強烈明快的藝術效果,靈活運用點、線、面多種形式的表現方式,使畫面黑、白、灰變化豐富,虛實層次錯落有致,疏密空白安排得體,在形象上進行誇張、取捨、變形,並竭力使畫有情趣,有節奏,有韻律,具備較強的裝飾性。
1984年紙版畫《大枰》獲「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30周年」美術創作獎
1972年套色版畫《新課堂》參加當年湖北省省委宣傳部主辦的版畫連環畫展,編入1974年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首冊《版畫小輯》
1974年 年畫《我們走在大路上》入選「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25周年湖北省美術作品展覽」
1973年9月在通山九宮山的水粉寫1
1973年9月在通山九宮山的水粉寫2
1969年至2018年戴啟順的各類作品其部分獲獎、參展及出版情況:
●1969年油畫《鄉村醫生》入選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20周年湖北省美術作品展覽(湖北)
●1969年剪紙《喜送愛國糧》入選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20周年湖北省美術作品展覽(湖北)
●1969年套色版畫《試車》入選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20周年湖北省美術作品展覽(湖北)
●1972年套色版畫《新課堂》參加當年省版畫連環畫展 ,編入1974年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手冊《版畫小輯》(湖北)
● 1974年年畫《我們走在大路上》獲「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25周年湖北省美術作品展覽」 (湖北)
● 1979年版畫《放學路上》獲「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30周年湖北省美術作品展覽」三等獎(湖北)
● 1982年木刻《打麥歌》編入《湖北省版畫年鑑》。
● 1986年套色版畫《桂鄉花雨》一組四幅,入選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60周年大展(湖北)
● 1984年木刻《大枰》、《春秋》獲「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35周年」美術創作獎(湖北)
● 1988年題花插圖作品獲「湖北省首屆新聞美術大展」二等獎(湖北)
●1988年至2002年間《中國新聞出版報》刊登和介戴啟順的黑白木刻及黑白畫達十多幅(北京)
● 1989年速寫作品《穀雨時節鬧秧門》獲「湖北省新聞美術作品」二等獎(湖北)
● 1991年《抗洪壯歌》組畫獲湖北省新聞獎一等獎(湖北)
● 1993年國畫《晨牧》獲「全國第二屆中國山水畫展」優秀獎(北京·深圳·武漢)
● 1994年裝幀設計《孫子兵法辭典》獲「94湖北書籍裝幀藝術展評年會」一等獎(湖北),「第四屆全國書籍裝幀藝術展覽」三等獎(北京)
● 1995年國畫作品《紅土啟明》入選「當代中國山水畫名家邀請展」(北京)
● 1997年裝幀設計《人間書》獲「首屆中國南方12省書籍裝幀藝術研討暨展評會」一等獎,編入《中國現代美術全集》書籍裝幀卷(北京)
● 1996年裝幀論文《裝幀藝術與圖書市場》獲「第三屆全國裝幀藝術論文與研究成果評獎」三等獎(北京)、編入《裝幀藝術新論》(廣西出版)、編入《中國當代裝幀藝術文集》(北京)(吉林出版)
● 1997年裝幀設計《走進聖人叢書》獲「湖北省書籍裝幀藝術展評會」一等獎(武漢)
● 1998-2000年整體設計《世界華人畫家三峽石》獲「湖北省書籍裝幀藝術展評會」一等獎、「湖北省委宣傳部對外宣傳圖書」一等獎、「全國第五屆全國書籍裝幀藝術展覽」整體設計優秀獎(北京)、湖北省人民政府頒布的2001年湖北圖書獎
● 1999年版式設計《大武漢舊影》獲「湖北省書籍裝幀藝術展品會」一等獎(武漢)
● 2001年國畫《風雪行》獲「建黨八十周年湖北期刊美術攝影展」三等獎(武漢)
● 2001年國畫《牧羊女》獲「迎接二十一世紀民族情書畫展」優秀獎(北京)
● 2001年國畫《鴻儒遍天涯》獲「新世紀中國山水畫200家」光榮稱號(鄭州·北京)
● 2002年國畫《鴻儒遍天涯》獲全國首屆新聞出版書畫大賽銅獎(北京)
● 2003年國畫《歲月風流》獲第四屆王子杯海峽兩岸書畫大展「新世紀中國書畫四百家」光榮稱號(北京·香港·臺灣)
● 2003年《漢字卡通叢書》(主編)版式設計獲湖北省書籍裝幀金獎(武漢)
● 2003年《漢字卡通叢書》(主編)由湖北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同年香港中華書局獲得版權並出版(武漢·北京·香港)
● 2004年《漢字卡通叢書》(主編)獲第十五屆冰心兒童圖書獎(北京)
● 2005年2月《漢字卡通叢書》(主編)列入「十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北京)
● 2006年《漢字卡通形象》和《標識設計》獲國家智慧財產權專利申請89件(北京)
● 2007年《水墨漢畫/古風》獲全國工藝美術精粹展銀獎(武漢)
● 2008年《水墨漢畫/漁光曲》獲全國第二屆工藝美術展覽銀獎(武漢)
● 2009年《水墨漢畫/牛》獲湖北省工藝美術展覽銀獎(武漢)
● 2010年《水墨漢畫/車馬圖》獲全國第三屆工藝美術展覽銀獎(武漢)
● 2013年《水墨漢畫/四馬圖》湖北國畫院首屆院展(武漢)
● 2013年《水墨漢畫/禮樂圖之一》湖北國畫院首屆院展(武漢)
● 2013年《水墨漢畫禮樂圖系列二》湖北省國畫院首屆院展(武漢)
● 2014年由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出版《荊楚畫派——戴啟順卷》(北京)
● 2014年《趟水圖》入選「湖北省第十二屆美術作品展」(武漢)
●2015年舉辦《鶴鳴九天——湖北省國畫院九人聯展》(武漢)
● 2015年舉辦《墨醉金秋——名家作品邀請展》十二人聯展(武漢)
● 2016年《一江春水》《踏歌圖》入選湖北省名家迎春邀請展(武漢)
● 2016年舉辦《問春畫展——十六位名家邀請展》(武漢)
● 2016年《水墨漢畫/大風歌》入選「墨韻東湖——2016湖北中國畫作品雙年展」(武漢)
● 2017年《高山清音》入選國家文化部舉辦的「讓藝術走近人民·當代中國美術家優秀作品公益展」(北京)
● 2017年《洪湖放歌》《荷花系列》入選《翰墨秋韻·獻禮十九大》——湖北省國畫院黨員畫家作品展 (武漢)
● 2017年《南有嘉魚》《向陽湖畔》入選《中國夢·大美湖北》——中國畫作品展暨湖北省國畫院第二屆院展(武漢)
● 2017年《向陽湖畔》入選湖北省政協《生態長江翰墨情》主題書畫展(武漢)
● 2017年《夏荷》入選湖北省書畫家協會《還看今朝》主題書畫展(武漢)
● 2018年《牧歌》入選湖北省國畫院迎春作品展(武漢)
● 2018年《博古清供小品三幅》入選辛亥革命博物館「清供」迎春中國畫小品展(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