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法自然,抱樸守拙:書畫名家戴啟順作品賞析

2020-12-12 傳承藝術經典

【藝術簡介】

戴啟順(暱稱書翁,大別山人)出生於湖北省紅安縣〈高橋鎮〉,老三屆知青,中共黨員,大專文化。現為湖北人民出版社美術編審;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湖北中國畫院副院長;湖北省國畫院老院委、專業畫家;湖北書畫研究院理事;湖北省書畫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漢字網學術研究委員會委員,中藝財富畫院籤約畫家。青少年時期受教於著名畫家湯文選、蘭玉田先生,主攻國畫、油畫、版畫,兼修插圖、漫畫、書籍裝幀藝術等。從藝50餘年,獲國家級、省際、省級各類獎項50餘件。出版有《荊楚畫派——戴啟順卷》等,其藝術成就已載入《中國美術家大辭典》、《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中國現代美術全集》等,作品被多個國家和地區展覽及個人收藏。

做人取向: 道法自然,隨緣而然;

從藝理念: 抱樸守拙,傳承創新。

《夏荷圖》136×136cm 2017年作

修心有道非常道 立俗無名實在名

——書翁之畫荷談

談到蓮,首入腦海的當是北宋周敦頤之《愛蓮說》了,以至於後世但凡詠蓮,盡「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出其右者,寥寥無幾。孟浩然有詩:「看取蓮花淨,應知不染心」又別出一番禪境了。

歷代畫家畫荷,層出不窮,各賦風流,各領風騷,代表著中國書畫的最高成就與追求。書寫荷之高潔、清白、堅貞、純潔、孤傲、冰清玉潔、自由脫俗,代表著幾千年來中華的審美情趣。從古到今,有很多的大師都是畫荷花流傳於人間。《儒林外史》有記,元王冕畫荷幾可亂真,可稱畫荷第一人。而我遇見名家寫的荷花,齊白石的簡潔疏狂,骨力蒼勁,張大千的溫婉飄逸,慈悲清靜,各具情致。在我看來,荷花,是心中的荷花。每個人書寫出來的,都不一樣,因為每個人的心靈世界都不一樣。每一幅荷,不同於別人,亦不同於自己,才稱得上好作品。

《魚蓮圖》136×68cm2017年作

戴啟順,大別山人,字異之,號田戈,暱稱書翁,與新中國同齡。他在四十多年的美術創作生涯中,涉獵過油畫、國畫、版畫、插圖、漫畫、書籍裝幀藝術,卓然成家。書翁畫荷,猶如他的水墨漢畫。曾見美學博士宋興宇先生給他的畫評:戴先生善於在本土傳統文化中吸取營養,善於消化吸收漢隸、漢印、漢畫的表現風格,借鑑版畫、戲劇、剪紙、皮影、敦煌等相關藝術的精髓,努力溝通漢畫與筆墨之間的靈魂,將其轉換融合成為全新的現代水墨圖式。他師古而不泥古,師其心而不師其跡,「所要者,魂」!他以現實生活和自然物象為造型的起點,極盡概括精簡與誇張變化之能事。其所追求的已不再是自然主義的簡單再現,而是追求整體效果的神韻美、力量美、動態美,意在為觀者營造如夢似幻的意境和樸野古拙的力量。他既能表達繁複而又富於韻律的巨幅畫面,也善於處理某一主題所需的小型畫幅,善於運用必要的景物交待特定的環境,主體之間的呼應關係也處理得非常出色。品讀書翁畫荷,如《愛蓮圖》《臨風圖》其畫作線條流暢,動感強烈,意境開闊,氣勢雄沉而不乏浪漫與抒情,亦如行雲流水,一波三折,陰陽頓挫,一張一弛,充盈著楚天漢風的美學神韻。

這個夏天,與戴先生《因荷而來》相生邂逅。一幅幅浴墨而出的水墨荷蓮,月光下,清風裡,雷雨中,就是離你最近的那朵,搖曳出塵,含笑天下。有溫柔、雅淨、簡單,亦如溫婉的女子,清芬、婉約、淡雅,不濃不淡、靜默無言;又亦如剛俊的漢子,仰面朝天,迎風挺立,電閃雷鳴,不屈不撓,猶與天公誓比高的壯志情懷。

《夏荷》136×68cm2017年作

縱然,一組《初頁》網絡平臺的《書翁畫荷/清風填詞》,被《初頁藝術館》選中,推薦轉發五天瀏覽量已達二萬二千人次之高,留評45條。正如『』千葉田田動綠漪,清涼風起秀荷衣。嬌羞不勝水雲痴。或有青蓮堪解語,不求勝日照花卮。誰人脈脈復低眉」的景象(清風詞《浣溪沙·六月荷燦》)。那荷,仿佛是約你與明月對酌,與清風細語,在寂靜的夏夜裡聽蛙鼓蟬歌;萬羽金鱗洛水長,若許層波,若許微涼。清風菡萏巧梳妝,風撫花腰,花贈風香。椽筆施丹傲骨揚,不願風光,佔盡風光。淤泥濁水蘊琳琅,卓爾無言,笑覷霓。(清風詞《一剪梅清風菡萏兩相嬌》)

翹楚,一抺恬靜,一縷冷香,一句詩行,人耶?心耶?仙耶?蓮耶?仿佛隔世而生的美麗嬌豔,今生只為此時此刻到這裡來,不期而遇,邂逅一個人,遇見一朵荷。荷之清,荷之雅,荷之潔,何之趣,荷之禪,荷之道,呈現在你的眼前,瀰漫在你的思緒裡。

使然,書翁畫荷,素麵朝天,凌波卓爾,傲然風骨;體味著那份潑墨揮毫中的「修心有道非常道,立俗無名實在名」的寫意格局與治學精神。

本文作者:秦鳳,筆名清風,湖北省鹹寧人,2017年6月16日於香城泉都。

《滿堂和氣》136×68cm2017年作

融匯古今展漢風

—— 讀水墨的、紙質的、戴氏的漢畫

揚帆

戴兄畫好,且少年露頭角,又得名師指點,這我知道。但究竟有多好,因職業原因,倒沒深究。因為朋友間只問是非,無關成敗,或者又叫近處沒有風景。但厚厚一疊畫擺在面前才震撼了。

戴兄的畫種與題材很多,若論藝術衝擊力,則無疑是《水墨漢畫》,簡練、濃重的筆觸中,歷史的、民俗的、思考的元素撲面而來。這也許是最見戴氏特點的作品。

這裡作為藝術的創造,水墨漢畫最突出的來自楚文化的靈感。楚文化是一個有著完整道器體系的文化,從老莊哲學,到出土文物,乃至永遠淹沒在歷史雲煙中的生活方式。而且在整個華夏文化體系中,堪與佔統治地位的中原文化雙峰對出的惟有楚文化。

水墨漢畫《古風》獲全國工藝美術精粹展銀獎(北京武漢)2007年

中原文化的的方正質樸為楚文化不及,但楚文化的靈動絢麗又為中原文化難望項背。而於藝術,尤其是繪畫楚人先民創造的作品可謂給給學樹立的長遠的楷模。它的想像如同南方山川花木般燦爛,它傳達的神秘又如南方水澤山嵐呈現說不清道不明的鬼斧神工,而先民的剽悍、機智、夢想,都為藝術的開疆拓土指引著方向,樹立了圭臬。正是在這裡,我們看到了戴兄的所受的影響,所由的師承。楚地,楚風,戴兄生於斯,長於斯,受盡洗禮,佔盡便宜,自然是他的幸運。這裡首先是思想,其次是方法,但根本是生活感動。而所謂師法並不是照搬。應當承認,文化藝術,尤其是藝術的創新和復古從來都是挽手同行,東西方莫不如此。從逝去的大匠手中找到利器,後來的有志者便可叱吒風雲,成就氣候。但這不是拉大旗作虎皮,他收穫的是嶄新的成果,佔有的是全新的藝術王國,傳達的是新時代的精神理念。

漢字意象畫《火》

如《月》呈現的童話感覺,《車馬》的繁複和濃重,是歷史的堆積,也是文明的的龐雜,這不正是歷史車馬前進的狀態麼?一片擾攘,又轟隆向前。《鳥》《鳳凰》《火》讓人看到的就是楚魂,搖曳裡見強悍,簡潔的底裡豐富,那是畫家對古風的遙想。

當然,這裡不在意義,若一定問意義,那就裡藏於藝術本體中,一種自在的自然的強悍的生命與歷史的生機與風韻。我一向認為,最高的藝術是自在的藝術,它是為人本的藝術。其次為謀生的藝術,它首先是迎合大眾的,它也可能創造出最高最好的作品。對於人類,大眾總是一種高度,迎合沒有錯。最次的是為政治團體的藝術,它首先喪失了人本。戴兄肯定不是後兩者,他能走多遠,取決於他的努力與運氣,但他的起點就決定了他的意義。

水墨漢畫《漢字春秋》

語言是思想的直接現實,同樣也可以說,漢畫是戴兄生活與情感的再現。漢畫是戴兄的一個積極嘗試,或者說是他痴心的一種藝術追求。漢畫作為一種藝術形式,盛行於兩漢時期一種雕刻藝術,具體說來就是刻於墓室、墓祠、墓闕、石棺、摩崖等建築物上的浮雕,這是基礎,講究的就勾上墨線、塗以色彩。漢畫在漢兩代可謂盛行一時,是當時最為精華的一種物質和精神產品。作為藝術的表達方式,漢畫影響不絕,後來的浮雕藝術,版畫藝術都保留了它的藝術手段,但作為獨立的藝術形式,漢以後基本就絕跡了。

水墨漢畫《出師表》

戴兄的漢畫,我們明顯看到他充分吸收了漢畫作為浮雕藝術的優長,簡練、凝重、時空同列,同時又有別的,至少在戴兄的漢畫是,我們還看到新版畫的特點。不追求細部的真切,而只注重整體的氣勢和神韻。其實這也是戴兄畫作的一個根本特點。而就一種藝術形式講,戴兄標榜為水墨漢畫,這可以看作他為自己豎起一面藝術的旗幟,但事實上戴兄呈現給我們的仍是一種現代水墨畫,只是表達手法較多地採用了漢畫雕刻藝術的手段。以竹筆水墨在宣紙上展示堅硬凝重的漢代畫像石刻風韻,傳承和重塑漢代精神的戴兄,經數十年的探索實踐,極大地豐富了當前中國畫傳承創新的景觀,應是一大創舉,具有獨到的學術理念,受到收藏者青睞。

藝術或者文明從來就是轉益多師是我師。在這裡,《出師表》裡我們看到出徵情景,也體味到漢賊不兩立的孤臣用心。《車馬出行圖》那種歷史感,那種貴族氣息,我們固然也看到漢畫的影子,其實作者在藝術上已走出很遠。只是在《車馬嘯風》上才看到漢畫的時空觀和構圖法,但筆觸已是現代的、水墨的、紙質的、戴氏的了。

水墨漢畫《鴻鵠歌》68×68cm2018年作

書 翁 自 述

牛角掛書/半耕半讀

秋山閒草江邊琴,

高山流水覓知音,

古曲今彈松風起,

牛兒最懂耕夫心。

孩提舞墨亂塗鴉,老來方知長;耕夫欲望田頭遠,夕陽醉心房。重求索,思緒廣,壯胸膛。四面來風,八方涉獵,甘苦嘗!

大戴小戴注《禮記》、春啟秋順,乃為秦漢時期戴氏宗親史的古載; 故父輩為我樹大名為"戴啟順",乳名"讓苟」,望能隨緣自在,隨遇而安,大氣謙和,謙遜禮讓,是男兒應象李密那樣牛角掛書,刻苦耕讀,富有抱負。正是如此,我一世職業生涯是既出書又愛書,也寫書,爾後,暱人稱之曰「書翁",屬善本,有文氣,說好; 再者, 我主編創造的漢字卡通人物就叫"六書翁」,為了紀念,所以,暱稱"書翁」也; 已丑年,我生在紅安縣大別山下的高橋鎮,看時辰雞鳴丑時,十二生肖屬「牛」,五行為「土」。

《青牛西去紫氣東來》老子出關圖197×97cm2018年作

一曰「土」。

「土」乃萬物復甦之地,只要播撒和耕耘,便會有收穫;

「土」乃萬物生長之靈,百花爭豔之地,競爭自然激烈,不可失去方寸;

「土」乃天地之悠悠,具宇宙之陰陽,所以涇渭分明;

「土」也有神,乃「土地爺」,「天公」才會作美。

因而,故有「天圓地方」之說,方為「五行」之土也;故有老子「天人合一」之說,乃道家安身立命之地也!

二曰「牛」。

牛本分、踏實、肯幹、樂觀、寬容,不善交際,有時也會遇到坑坑窪窪;

「牛」勤奮努力,無怨無悔,執著追求,有點「埋頭拉車不看向」的嫌疑!

「牛」也有犟脾氣,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但也會有前瞻性的思考,也會遇上貴人的幫助,幹點自已認為值得幹的所謂大事!

總之,「牛」很憨,也很笨,「吃的是草,擠出的是奶」啊!但心境舒坦,晚上睡覺不會做噩夢……

大美湖北《向陽湖畔》194×194cm參加湖北省國畫院第二屆院展2017年作

誠然,耕夫與牛視同摯友,一年四季同行,一為上行其道,二為下行其器,總是那麼情真意切,互為依存,互為信賴。

繪事也如同耕夫和牛,道與器,是否兼備?捫心自問:似近乎,亦遠乎!東奔西走四十餘載,上下求索五十餘年,半個世紀人生一揮間,不覺霜染兩鬢白!而我從事群眾文化十一載、新聞出版工作三十年,從群眾文化的美術輔導幹部,到新聞出版的美術編輯乃至美術編審之間,我的職業生涯自始至終沒有離開一個「美」字。我鍾愛美,崇尚美,耕耘美,傳播美,用生命中的「三原色」濃縮出五彩繽紛的藝術人生!

深知「藝之至,末始不與精神通」乎?! 牛角掛書,耕讀至樂。

《溼地》138×69cm 2015年作

釵頭鳳/書翁感言

春絲柳,柳葉綠。

黃花飛燕踏歌牛。

陌上開,隴邊走。

牛角掛書,早耕晚讀。

牛,牛,牛。

《如夢令·歲月風流》書翁感言

當年五七放牛,

今日向陽依舊;

往事如煙處,

方知歲月風流。

莫愁!

莫愁!

鴻儒天涯九州。

《放翁吟》136×68cm2017年作

書翁上世紀80年代所作的部分黑白畫

書翁:戴啟順

上世紀80年代初書翁的部分黑白畫,這部分黑白畫基本都在《中國新聞出版報》等報紙上發表過。現在拿出來看看,一方面看下書翁走過的足跡;另一方面,領略一下黑白畫在美術基礎訓練中的重要性。

所謂黑白畫,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就是指由黑白兩色組成的畫,比如黑白裝飾畫,或是黑白版畫等。廣義是指單一顏色和空白,即白色組成的畫面。像中國傳統的剪紙,或是由紅白,綠白,藍白等構成的都可以。

1984年木刻《春秋》獲「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35周年」美術創作獎

黑白畫是一個很大的概念,它泛指用黑白兩色進行繪製的任何繪畫作品。包括黑白版畫、黑白插圖、素描、國畫的白描、焦墨、水墨以及黑白圖案和黑白裝飾畫等。

黑白畫是以黑、白對比為造型手段,畫面主題以黑、白形體的巧妙組合來得以充分表現,具有高度概括的藝術特色。在中國人民心中,黑是實,白是虛,黑是一切,白則是空靈。

木刻《打麥歌》編入1982年出版的《湖北省版畫年鑑》叢書

黑與白如同有與無的相互浸潤滲化,從而造就一個實中有虛,虛中有實,有無相生的大千世界。巧妙處理黑與白兩個極端,把一切濃縮在黑、白巧妙組合的畫面中,如同音樂與音響的旋律、節奏、配器等給人聽覺上帶來享受。要善於抓住形象的主要特徵,刪繁求簡,畫面上只要極其簡練的形象,力求達到黑白對比強烈明快的藝術效果,靈活運用點、線、面多種形式的表現方式,使畫面黑、白、灰變化豐富,虛實層次錯落有致,疏密空白安排得體,在形象上進行誇張、取捨、變形,並竭力使畫有情趣,有節奏,有韻律,具備較強的裝飾性。

1984年紙版畫《大枰》獲「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30周年」美術創作獎

1972年套色版畫《新課堂》參加當年湖北省省委宣傳部主辦的版畫連環畫展,編入1974年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首冊《版畫小輯》

1974年 年畫《我們走在大路上》入選「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25周年湖北省美術作品展覽」

1973年9月在通山九宮山的水粉寫1

1973年9月在通山九宮山的水粉寫2

1969年至2018年戴啟順的各類作品其部分獲獎、參展及出版情況:

●1969年油畫《鄉村醫生》入選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20周年湖北省美術作品展覽(湖北)

●1969年剪紙《喜送愛國糧》入選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20周年湖北省美術作品展覽(湖北)

●1969年套色版畫《試車》入選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20周年湖北省美術作品展覽(湖北)

●1972年套色版畫《新課堂》參加當年省版畫連環畫展 ,編入1974年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手冊《版畫小輯》(湖北)

● 1974年年畫《我們走在大路上》獲「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25周年湖北省美術作品展覽」 (湖北)

● 1979年版畫《放學路上》獲「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30周年湖北省美術作品展覽」三等獎(湖北)

● 1982年木刻《打麥歌》編入《湖北省版畫年鑑》。

● 1986年套色版畫《桂鄉花雨》一組四幅,入選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60周年大展(湖北)

● 1984年木刻《大枰》、《春秋》獲「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35周年」美術創作獎(湖北)

● 1988年題花插圖作品獲「湖北省首屆新聞美術大展」二等獎(湖北)

●1988年至2002年間《中國新聞出版報》刊登和介戴啟順的黑白木刻及黑白畫達十多幅(北京)

● 1989年速寫作品《穀雨時節鬧秧門》獲「湖北省新聞美術作品」二等獎(湖北)

● 1991年《抗洪壯歌》組畫獲湖北省新聞獎一等獎(湖北)

● 1993年國畫《晨牧》獲「全國第二屆中國山水畫展」優秀獎(北京·深圳·武漢)

● 1994年裝幀設計《孫子兵法辭典》獲「94湖北書籍裝幀藝術展評年會」一等獎(湖北),「第四屆全國書籍裝幀藝術展覽」三等獎(北京)

● 1995年國畫作品《紅土啟明》入選「當代中國山水畫名家邀請展」(北京)

● 1997年裝幀設計《人間書》獲「首屆中國南方12省書籍裝幀藝術研討暨展評會」一等獎,編入《中國現代美術全集》書籍裝幀卷(北京)

● 1996年裝幀論文《裝幀藝術與圖書市場》獲「第三屆全國裝幀藝術論文與研究成果評獎」三等獎(北京)、編入《裝幀藝術新論》(廣西出版)、編入《中國當代裝幀藝術文集》(北京)(吉林出版)

● 1997年裝幀設計《走進聖人叢書》獲「湖北省書籍裝幀藝術展評會」一等獎(武漢)

● 1998-2000年整體設計《世界華人畫家三峽石》獲「湖北省書籍裝幀藝術展評會」一等獎、「湖北省委宣傳部對外宣傳圖書」一等獎、「全國第五屆全國書籍裝幀藝術展覽」整體設計優秀獎(北京)、湖北省人民政府頒布的2001年湖北圖書獎

● 1999年版式設計《大武漢舊影》獲「湖北省書籍裝幀藝術展品會」一等獎(武漢)

● 2001年國畫《風雪行》獲「建黨八十周年湖北期刊美術攝影展」三等獎(武漢)

● 2001年國畫《牧羊女》獲「迎接二十一世紀民族情書畫展」優秀獎(北京)

● 2001年國畫《鴻儒遍天涯》獲「新世紀中國山水畫200家」光榮稱號(鄭州·北京)

● 2002年國畫《鴻儒遍天涯》獲全國首屆新聞出版書畫大賽銅獎(北京)

● 2003年國畫《歲月風流》獲第四屆王子杯海峽兩岸書畫大展「新世紀中國書畫四百家」光榮稱號(北京·香港·臺灣)

● 2003年《漢字卡通叢書》(主編)版式設計獲湖北省書籍裝幀金獎(武漢)

● 2003年《漢字卡通叢書》(主編)由湖北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同年香港中華書局獲得版權並出版(武漢·北京·香港)

● 2004年《漢字卡通叢書》(主編)獲第十五屆冰心兒童圖書獎(北京)

● 2005年2月《漢字卡通叢書》(主編)列入「十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北京)

● 2006年《漢字卡通形象》和《標識設計》獲國家智慧財產權專利申請89件(北京)

● 2007年《水墨漢畫/古風》獲全國工藝美術精粹展銀獎(武漢)

● 2008年《水墨漢畫/漁光曲》獲全國第二屆工藝美術展覽銀獎(武漢)

● 2009年《水墨漢畫/牛》獲湖北省工藝美術展覽銀獎(武漢)

● 2010年《水墨漢畫/車馬圖》獲全國第三屆工藝美術展覽銀獎(武漢)

● 2013年《水墨漢畫/四馬圖》湖北國畫院首屆院展(武漢)

● 2013年《水墨漢畫/禮樂圖之一》湖北國畫院首屆院展(武漢)

● 2013年《水墨漢畫禮樂圖系列二》湖北省國畫院首屆院展(武漢)

● 2014年由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出版《荊楚畫派——戴啟順卷》(北京)

● 2014年《趟水圖》入選「湖北省第十二屆美術作品展」(武漢)

●2015年舉辦《鶴鳴九天——湖北省國畫院九人聯展》(武漢)

● 2015年舉辦《墨醉金秋——名家作品邀請展》十二人聯展(武漢)

● 2016年《一江春水》《踏歌圖》入選湖北省名家迎春邀請展(武漢)

● 2016年舉辦《問春畫展——十六位名家邀請展》(武漢)

● 2016年《水墨漢畫/大風歌》入選「墨韻東湖——2016湖北中國畫作品雙年展」(武漢)

● 2017年《高山清音》入選國家文化部舉辦的「讓藝術走近人民·當代中國美術家優秀作品公益展」(北京)

● 2017年《洪湖放歌》《荷花系列》入選《翰墨秋韻·獻禮十九大》——湖北省國畫院黨員畫家作品展 (武漢)

● 2017年《南有嘉魚》《向陽湖畔》入選《中國夢·大美湖北》——中國畫作品展暨湖北省國畫院第二屆院展(武漢)

● 2017年《向陽湖畔》入選湖北省政協《生態長江翰墨情》主題書畫展(武漢)

● 2017年《夏荷》入選湖北省書畫家協會《還看今朝》主題書畫展(武漢)

● 2018年《牧歌》入選湖北省國畫院迎春作品展(武漢)

● 2018年《博古清供小品三幅》入選辛亥革命博物館「清供」迎春中國畫小品展(武漢)

相關焦點

  • 學會抱樸守拙
    這次重新品讀陶淵明的《歸園田居》(其一),對「守拙歸園田」這句頗有感悟。面對紛繁複雜,節奏過快的現代社會,與其削足適履,竭盡所能去勉強應對,不如動則思靜,返璞歸真,抱樸守拙,以不變應萬變,拂去紅塵煩擾,保持心靈家園的自由和寧靜。目前我不可能真學陶淵明去鄉間耕作,但心靈遠離種種羈絆和束縛,擁有我專屬的精神頻道,這並不難做到。心靈自由與否,只在一念之間。
  • 品讀《菜根譚》札記-2|抱樸守拙,涉世之道
    抱樸守拙,涉世之道涉世淺,點染亦淺;歷事深,機械亦深。故君子與其練達,不若樸魯;與其曲謹,不若疏狂。| 品 讀 |「抱樸守拙」這四個字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很多書法名家也常寫這四個大字送人!作者分別引用了《道德經》中的「見素抱樸,少私寡慾」和陶淵明《歸園田居》詩句中「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的內容。「樸」的意思是沒有加工過的原木,說的是本真。「拙」的意思當然是笨拙,不靈巧。那為什麼處事要「用笨辦法」呢?其實這就是中國人的處世之道,又叫「大巧成拙」!「樸」好抱,但「拙」不好守。
  • 「抱樸守拙·行穩致遠」上海外灘抱樸美術館守候你!
    「抱樸守拙」不忘初心外界一致的好評並不會讓我們驕傲,而是更加堅守自己的初心。「抱樸守拙」發源於老子的道家思想,根植於中華文化的精髓,體現了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的真智慧。也是象徵抱樸美術館紮根於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繼往開來!魔都金融牛,發源於華爾街的金牛,表現其財富價值提供者的形象。象徵抱樸美術館立身於海派文化中心——上海,為藏友遴選價值藏品,真正做到藝術與財富共榮!開拓奮進牛, 發源深圳的開拓牛,表現拼搏精神和開拓進取。
  • 「翰墨名家」書法家樊衛東藝術作品賞析
    書法作品參加2008年振興中華迎奧運全國書畫名家展中獲「優秀獎」。2008年被中國名家書畫網授予「中國書畫名人」榮譽稱2008年11月聘為中國書畫名家網理事。同年書法作品參加和諧中華全國書畫展中獲「三等獎」2009年書法作品參加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中國書畫名家展中獲「三等獎2010年書法作品參加建國60周年「靖宇杯」書畫大賽獲創作成果金獎2010年書法作品參加第二屆中日議員公務員書法大賽獲優秀獎,並被收藏。
  • 名家集錦|靜觀自在——禪意書畫名家周晶作品賞析
    現為中國禪意詩書畫院創會副會長,九華山喬覺禪林詩書畫院常務理事,《中國當代佛教藝術》執行主編。文化部中國畫藝術創作院蕭劍工作室助教,中國長城書畫院特聘畫家,中國敦煌中國畫院特聘畫家,太原市佛光禪寺文化顧問,記錄片《五臺山》文化顧問。
  • 抱樸守拙(上) ---我的英語學習「笨辦法」
    我的經歷證明:抱樸守拙,用「笨辦法」,下「笨功夫」或許是英語學習最穩健的進取之道,這與英語學習的長期性、艱巨性和複雜性有關。如何判斷英語學習是否成功?在我看來,英語學習的成功在於嚴格自律,用「笨辦法」,下「笨功夫」去促成自主學習習慣的養成。採取「抱樸守拙」的態度,並不是「抱殘守缺」;「笨」代表執著,是頭腦清醒,合情合理的「頑固」。
  • 「名家風採」當代實力派書法家秦浩毅作品賞析
    不僅繼承和發揚了書畫藝術傳統,而且積極反映現代生活的真善美,在改革開放的新時代,無論在題材的開拓或是藝術形式的表現上,都有自己獨到的理解運用。場景展示圖藝術簡介:北京復聖軒文化傳媒籤約書畫名家大事年表:
  • 《中國當代名石大全》「道法自然」奇石藝術品權威發布!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用了一氣貫通的手法,將天、地、人乃至整個宇宙的生命規律精闢涵括、闡述出來。「道法自然」揭示了整個宇宙的特性,囊括了天地間所有事物的屬性,宇宙天地間萬事萬物均效法或遵循「道」的「自然而然」規律,道以自己為法則。——以上文字錄用「百度百科」
  • 穆如清風——中國書畫名家成扇邀請展在港開幕
    開幕現場嘉賓剪彩2018年8月21日下午4時,《穆如清風——中國書畫名家成扇邀請展》在香港中粹國際文化展覽空間舉行。既有已故知名書畫文人:吳湖帆、謝稚柳、溥儒、張善孖、王一亭等人的作品,又有徐谷安、金勇、王文杰、溫朝暉、沈建德、吳添明、周澤生、馮寄傲、李知彌、瞿塘當代名家佳品。作品的選擇從形式、色彩、風格、境界各異,蘊含深厚的藝術底蘊、鮮活的時代氣息和審美價值。通過此次展覽,搭建起內地與香港文化之間的橋梁,展現內地藝術家扇畫精作的獨特魅力,推動兩地的藝術市場的繁榮和發展。
  • 慶祝建國70周年書畫名家作品展暨扶貧捐贈活動在鄭州舉行
    8月31日上午,由中國民族博覽雜誌社、河南省直書法家協會、鄭州市圖書館主辦,海南博鰲書畫家協會、河南心田書畫院協辦的「慶祝建國70周年書畫名家作品展暨扶貧捐贈活動」在鄭州圖書館隆重舉行。縱觀參展作品,錢松嵒、陸儼少、傅抱石、李鐸、王雪濤、張海、權希軍、楊傑、劉傑、喻繼高、蕭詩寒、趙振剛、楊乃寒、李秀峰、狄少英、公丕炎、理勤功、師百卉、李蓮英、陳亮山等書畫名家的精彩作品根植傳統,師古不泥,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情之外,精彩紛呈,令人大飽眼福;著名軍旅書法家、童心田師徒的60餘幅作品,承古開新,風格獨特,充分體現了童式書法的無窮魅力,給人以視覺的衝擊力和藝術的享受
  • 「盛世風情」,百名全國書畫名家作品花都巡展
    鍾汝榮作品《鍾馗引福》本報訊(記者 卜松竹)「盛世風情——全國書畫名家作品巡迴展」12月16日起在廣州花都榮尚閣美術館開幕。這次展覽展出國內書畫名家及齊白石後人齊耕夫、齊駙等作品200多件。國墨(北京)藝術研究院和廣州榮尚閣美術館聯合舉辦的「衛理國墨作品展」也同期於榮尚閣舉行。廣東省收藏家協會書畫專業委員會副主任、榮尚閣美術館館長武少寧介紹,參加展出作品的作者大多都是國內知名的藝術家,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的作品佔80%的比例,達100多人,更包括啟功、黎雄才、楊之光、劉大為、楊曉陽等名家的作品。
  • 道法自然:觀景賞心,踏歌而行;天然書畫,醉人若花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經》第二十五章譯文:天地產生之前,有一個東西就已經渾然天成地出現了。(它)沒有聲音、沒有形狀,獨立運動、不被其他東西所更改。(它)按圓周而運行,從不停止,可以稱為天地萬物的本源。我不知道它的名字是什麼,勉強給它起個名稱為「道」,勉強給它起個名稱為「大」。
  • 「全國博物館書畫百展賞析」啟動,中國移動咪咕助力博物館進萬家
    除了「雲上金雞節」線上體驗外,11月26日,中國移動咪咕攜手多家合作夥伴,共同打造了以「光影書畫 博物中華」為主題的書畫日活動。書畫日主題活動由中國移動咪咕公司、中央數位電視書畫頻道、中國博物館協會主辦,咪咕動漫有限公司承辦,中國移動通信集團福建有限公司,盈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支持。
  • 「大地飛花——書畫名家作品展」在天津現代美術館開幕
    「大地飛花——書畫名家作品展」在天津現代美術館開幕。 「大地飛花——書畫名家作品展」在天津現代美術館開幕。 「大地飛花——書畫名家作品展」在天津現代美術館開幕。展覽共展出75位書畫名家的80餘件精品佳作,以此向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獻禮。
  • 書畫同源 切時煥彩
    書畫當隨時代,歌頌人民;須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方向,以文載道、導化人心,書畫同源、切時煥彩。幾十年來,馬登雨植根於中華傳統文化的沃土之中,播種心儀的希望,收穫藝術的果實,彰顯古韻新風。馬登雨的書法作品蘊含著古樸勁健之氣,鑄成雄強沉穩與遒勁剛毅之風。著名書法家蕭嫻對其書作給予高度讚賞,關天相先生評其書法「師古不泥,蘊藉古法而有新意,落筆堅實,遒放縱逸,豪氣凜然」。
  • 「抱樸守拙,行穩致遠」,中泰證券XTP開發者大會帶來乾貨分享
    中泰證券科技研發部總經理何波以《守拙:XTP之道》的主題演講,分享了中泰證券XTP的成長之路「聚集最優秀的量化人才,共同推動行業進步是中泰XTP的初心。」何波對財聯社記者表示,「我們希望打造一個平臺,通過這個平臺分享在量化投資上對於技術的探索和風險的防範,尤其是風險防範,這個是行業共同的事情。
  • 素心守拙,方為大美
    物道君語:守拙,不是笨,它是一種生活態度。《紅樓夢》的寶釵心思深,曹雪芹卻說她「守拙」。有一次,寶釵忽見一雙蝴蝶,一下一上撲閃,便取出扇子,跟著它穿花度柳,躡手來到河邊、池上。在曹雪芹眼中,寶釵守拙,守的是她的天真。而守拙,不僅是守小孩的童趣,還有人之初的認真、樸素。也是我們面對生活的態度。
  • 福建省書畫名家作品全國巡迴展(東莞站)亮相莞城美術館
    11月20日,由莞城美術館和福建省美術館主辦的「閩籍書畫名家搶救工程——福建省書畫名家作品全國巡迴展(東莞站)」在莞城美術館開展。展覽共展出福建省美術館帶來的86幅書畫作品,集中體現了近現代閩籍書畫名家對國畫與書法藝術的傳承與革新,讓人領略閩籍名家精湛的藝術造詣,回溯閩籍書畫藝術的永恆魅力。展覽時間將截止至12月20日。
  • 歷代永昌籍名人書畫作品賞析
    歷代永昌籍名人書畫作品賞析 2020-05-17 02: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藝術中國」——饒昌東書畫作品鑑賞
    饒昌東愛書畫藝無止境,愛上書畫,是有抱樸守拙之格,奮毅之人。他的品位,有追求,沉得下心,從一絲一毫間,感悟人生真諦!各種書體都熟記於心,熱愛公益,不同場合義務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能體達書畫召喚人心,傾盡心力。饒 昌 東簡 介饒 昌 東,1944年生,男,漢族,中共黨員。曾任貴州大學藝術學院電影部主任副高職稱。2004年9月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