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市鐵路文化公園全長 4.5 公裡,寬度為 12 至 18 米,從最東端文屏路(金榜公園)開始,最西端連接到和平碼頭,其中包括廢棄的萬石山鐵路隧道,並串聯了廈門多個景區:萬壽片區、廈門植物園、萬石山風景區、虎溪巖景區、鴻山公園、廈港老城區等。
廈門市鐵路文化公園的老鐵路屬於鷹廈鐵路的延伸線,鷹廈鐵路修建之初是作為戰備鐵路線存在的,且由於廈門的海陸條件,經過了艱巨的修建過程,在 1957年正式通車,後由於國家電氣化建設工程,修建標準較低的鷹廈鐵路延伸線被逐漸廢棄,但這荒廢多年的老鐵路卻仍舊記錄著廈門交通發展最初的歷史與記憶,有著獨特的文化背景和地形條件。與此同時老鐵路沿線景觀資源豐富、交通便捷且周邊有較多居住用地,綜合場地的特點與優勢,最終形成的就是集遊覽、娛樂、文化、健身於一體,將廈門景點串聯一線的帶狀公園,廢棄的鷹廈老鐵路被改造為廈門文化與生態的城市新名片。
鐵路文化公園從北到南被劃分為鐵路文化區、都市休閒區、風情體驗區和民情生活區。 「鐵路文化區」長 850 米,是從文曾路至萬壽路的區段,這裡計劃建設一個供市民休閒、交流的風琴俱樂部。遺留的廢棄鐵路道班房,進行改造處理,覆以廈門特色紅磚貼面,結合防腐木與鋼材,通過功能更新和外觀改造打造「鐵路之家」特色小賣;在文化體驗、主題展示方面,結合月臺、火車、主題雕塑等景觀構築物,喚起人們對於「古早」火車的記憶。
「民情生活區」長 1040 米,是從萬壽路到虎園路的區段。此區周邊有密集的居住區、學校等,因此在設計上更加突出生活情趣、和歷史人文氣息。此區增加了休息座椅、平臺等基礎設施的設置,還在位置標識圖上增加了針對肥胖者、體弱者、冠心病者的步行建議。設有奮鬥年華、流光歲月、廉政明信片等雕塑。
「風情體驗區」長 1382 米,是從虎園路至思明南路的區段。此區有段長 697 米的鴻山隧道,隧道被打造成極具趣味性和神秘性的廈門鐵路歷史和人防科普知識展示館,屬於公園廉政法治文化長廊人生感悟系列,在其中設置有寶廉燈、創意 3D 畫等文化展「都市休閒區」長 550 米,是從思明南路至和平碼頭的區段。此區沿線景觀融入廉政法治文化,設廉政法治文化長廊宣傳欄。將文化與創新結合起來,圖、文、影、聲相示與宣傳小品相結合,增加體驗感,將鐵路元素、閩南民俗、現代法治、石雕文化、融為一體,在打造特色生態景觀的同時進行思想教育傳播、歷史文化科普的作用。
鋪裝形式多樣,不同空間界限明顯,突出區域特色,景觀效果鮮明。在設計上,保留了原有的鐵軌形態,進行了鐵軌與塑木、卵石、小方磚和閩南紅磚的對比與拼接,通過多種組合樣式構成遊步道。保留鐵軌去掉了原來的枕木,用防腐木棧道來代替,在鋪裝中加入了紅磚、馬賽克瓷磚、清水磚材質凸顯地域特色。
在建築和小品的設計上,結合鐵路主題的金屬元素和閩南傳統建築豔麗多彩的特點,形成了獨具廈門特色的鐵路沿線建築小品景觀。廈門鐵路文化公園具有生態性,文化性、實用性。在空間形態上,注重對原有生態自然的綠化形態的保持,通過對鐵路周邊綠地進行整理、保留和改造,通過遮陰大喬、花灌木、樹籬、攀緣植物和地被形成了開合有致的景觀空間。
對鐵路、廈門海港、戰地人防等文化的提煉與挖掘,並通過鋪裝、建築、小品等多種形式進行表達,通過對歷史、文化的展示豐富公園的文化內涵,增加文化傳播、科普教育功能;公園整體風格在質樸淡雅中透著精緻,公園沒有加入過多的商業氛圍和風格強烈的燈光設計,但在鋪裝、擋土牆與服務設施的設計上又細節豐富,充分考慮遊客需求,最終使公園整體環境輕鬆怡人。廈門鐵路文化公園通過對沿線周邊雜亂的環境的整治改造,在確保了鐵路線通達性的同時,保留了老鐵路的魅力和味道,成為集休閒、健身、娛樂於一體的特色公園。
感恩相遇,承蒙厚愛,我是小周周,喜歡請關注,咱們下一篇文章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