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呼!好消息!
福廈高鐵客運專線
將於2022年9月建成通車
屆時福州至廈門的行程
將從現在的2小時
縮短至1小時以內
為了服務這條新高鐵
將在廈門北站的北側建設新站
兩站間隔約70米
兩站站臺規模合計13臺27線
是廈門北站現狀的2倍多
設計年旅客發送量5000萬人次
是現狀的2.8倍之多
為了方便市民乘車
解決客流的集疏運問題
廈門市交通研究中心開展了
廈門北站綜合交通樞紐概念規劃
確定了廈門北站綜合交通樞紐
功能平面布局和立體空間安排
以及公交、小汽車等銜接設施布局
鐵路部門目前正在開展具體方案設計
交通銜接方案
本著公交優先、人車分離、換乘便捷、流線清晰、尊重既有、集約用地的原則,規劃提出「中部公共運輸、兩端個體交通」的交通銜接設施布局思路。
銜接設施總體布局平面圖
BRT、常規公交分別布設在新舊站房中間西側和東側的鐵路夾角地內,均為二層落客,一層上客,與地下層的軌道1號線及4號線形成公共運輸中心;
長途車在原址移位保留,旅遊大巴結合長途車站一併設置;
計程車分別布設在南、北廣場地面;
社會車停車場分別布設在南、北廣場地下;
行人集散廣場分為南、北、中三處布設。
銜接設施總體布局剖面圖
換乘效率
各交通設施從南北廣場下客進站的總距離,以及出站人流從站房到達層至南北廣場各交通設施總距離均在200米範圍以內,走行時間基本控制在3分鐘以內。
BRT與地鐵、常規公交換乘量較大,換乘時間較短,走行時間基本控制在3分鐘之內,長途車與地鐵、BRT、常規公交間換乘時間為5分鐘左右。
各項指標均滿足交通運輸部關於全國綜合交通運輸示範城市的考核標準。
交通組織方案
車行交通組織
社會車輛圍繞南、北廣場作逆時針繞行,南廣場保持現狀交通單行模式。北廣場片區交通組織圍繞巖通路、巖順路開展,兩條路之間道路組織單向交通,減少衝突。
車行交通組織
人行交通組織
本著「以人為本、人車分離」的原則,為強化人行聯繫,規劃鼓勵火車站到達層(-1層)及出發層(+2層)與長途車站、北廣場地下車庫以及周邊地塊均保持步行的互聯互通。
福廈高鐵是全國首條跨海高鐵,也是福建省速度等級最高的鐵路,是一條設計時速350公裡的雙線鐵路,正線全長277.42公裡,北起福州市,途經莆田、泉州南至廈門和漳州市,全線共設7座車站。
國家「一帶一路」建設重點項目、省市重點工程福廈高鐵正在加速建設中,其中廈門段主要工程之一——福社隧道已進入關鍵施工階段。
據了解到,該項目目前已完成超過30%,整段隧道預計明年六月份實現貫通,為福廈高鐵2022年全線開通提供先決條件。
福社隧道是福廈高鐵8標內的重點控制性工程,由中鐵四局集團承建,目前已經完成暗洞挖掘146米、明洞施工135米。據介紹,福廈高鐵建成通車後,福社隧道將成為列車進出廈門高鐵站的必經之路,可謂是重要的關節點。福社隧道穿越廈門北站附近的核心區域,在此基礎上開挖隧道,相當於做一臺難度不小的「手術」,因此施工全程必須保證精細化操作。
在福社隧道明洞施工現場,樁基、板梁、仰拱、填充等下部結構已基本完成,幾名工人正在拼裝焊接隧道二襯臺車的鋼製模板,準備進行上部結構施工。「這些模板相當於隧道的『骨架』,其形狀結構和精密程度直接影響到隧道的成型品質。」現場施工技術員陳興說到,二襯臺車的模板施工是工程難度較大的部件,必須有合理的設計和精準的工藝,才能確保隧道結構準確。「模板安裝完成後,要在這個『骨架』裡面進行混凝土澆築,『造』出隧道的形狀。」陳興說。
進入到暗洞挖掘的深處,工人正在操控機械臂進行混凝土噴漿作業,陳興介紹,這是暗洞挖掘的中期步驟。完成噴漿後,隧道大致輪廓顯現,此時,二襯臺車「出馬」、拼裝鋼製模板、澆築二次襯砌混凝土,對隧道進行表面「包裝」,再布上水、電、信號等基礎設備。據悉,眼下工期緊、任務重,幾個重點控制性工程同時加力,各配套項目同步推進,助力廈門早日融入更高效快捷的全國快速鐵路網。
△圖源人民網福州
沿線多個站點設計圖曝光!
福州至廈門鐵路福州南站建築概念方案徵集結果已揭曉。由鐵四院+同濟大學設計院組成的設計聯合體取得了項目的設計權。從曝光的設計方案看,全新的福州南站呼之欲出。
▲福州南站項目確定設計概念效果圖
除此之外,廈門北站、福清西站、莆田站的設計競標方案也已同步出爐。
好期待快快建成通車!
廈門人周邊遊分分鐘可以走起!
你期待嗎?
快和朋友分享吧~
部分來源:廈門資源規劃
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