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新高鐵站——福廈高鐵廈門北站(以下簡稱「新北站」)站房計劃於近期動工,2022下半年將與福廈高鐵主線同步建成。
昨天上午,廈門市交通運輸局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福廈高鐵廈門北站建設情況,站房效果圖首次曝光。
據悉,新北站是福廈高鐵的一個重要站點,是繼廈門站、廈門北站之後,廈門新添的又一個大型鐵路客運站。
為何要建?現有線路難以擴容增加運力
廈門已有廈門北站,為何還要再建一個廈門高鐵車站(新北站)?
據了解,現有的福廈線列車運行時速為200公裡左右,也是全國最繁忙的城際鐵路之一,上座率常達100%。現有的線路難以擴容增加運力,因此要建一條更高速的鐵路客運專線。
福廈客專按照350公裡的時速設計,從福州到漳州全程約300公裡,屆時從福州直達廈門的時間將縮短至50分鐘以內。這將是省內第一條真正意義上的高鐵,而且福廈高鐵將接入合福高鐵,極大提升沿線城市交通出行效率。
建在哪裡?選址現有廈門北站的北側
新北站位於集美區後溪鎮,用地面積約10公頃,選址於現有廈門北站的北側,與廈門北站平行布置。
新北站主要由兩部分組成,新建站房工程和新建綜合交通配套設施工程。
新建站房工程總面積約13.92萬平方米,其中主站房面積為4.93萬平方米,站房附屬設施、新舊站房連接大廳及站臺雨棚等建築面積約8.99萬平方米。新北站站場規模為7臺15線,其中基本站臺1座,島式站臺6座。
新建綜合交通配套設施工程,含計程車、網約車、BRT、公交及地鐵等城市換乘通廊等,面積約7.33萬平方米。
設計方案延續廈門北站站房設計特色
主站房是新北站的重頭戲,設計主要延續既有廈門北站站房的空間布局和建築風貌,使兩者形成統一的整體,同時又體現個性和特色。
在空間關係上,延續傳統建築中軸對稱的布局,新老站房南北並列設置,中間設立兩個場站(BRT和公交場)。在站內布局上,新北站房採用動車北站高架站房模式,旅客進出站同樣是採用「上進下出」,延續老站房空間尺度比例,各樓層標高也與現有北站一致,候車大廳相互貫通無縫銜接,方便旅客出行和換乘。
在站房外觀上,設計體現「文化傳承,絲路遠航」的設計理念,採用「坡屋面、立面柱廊、拱頂」等形式傳承老站房閩南及嘉庚建築風格,與既有廈門北站外觀上相互呼應。整體造型氣勢恢宏、美觀大方,既體現對傳統歷史的呼應,又包含對未來城市發展的展望。
如何建?建設無縫對接的綜合交通樞紐
市鐵路建設指揮部技術顧問塗斌介紹,新北站不僅僅是一個高鐵車站,還注重交通組織設計,實現了為旅客出行提供最大便利的理念,即利用新老站房交匯空間與周邊區域,按「四合標準」中的「交通綜合、站城融合、功能聚合、綠色集合」要求,配套公交、地鐵、BRT等多種交通工具,建設無縫對接的綜合交通樞紐。
交通綜合立體協同、分區疏解
以「公共運輸優先、換乘便捷」為設計準則,採用立體協同、分區疏解的理念,以車站為核心,優化交通結構。新建站房北側布置高架落客車道,與南側既有站高架落客區共同承擔個體交通落客;在「夾心地」兩側設置公交、BRT的交通環線,同時在地下空間與地鐵1、4號線無縫對接,實現多點進站。
這樣一來,各交通體系既相對獨立又便於換乘,實現個體交通與公共運輸的分離,極大提升出行效率和出行環境的舒適性。
站城融合打造旅客集散廣場
新建站房與廣場互融。通過北側高架落客平臺、地面城市通廊分別與長途車場,巖興路北側地塊、南側既有車站相聯通,實現城市的互聯互通。
營造夾心地廣場的友好城市界面。在兩場夾心地,結合中部進站系統及地鐵客流,將其打造成旅客集散廣場,使消極空間積極化。
功能聚合旅客無風雨便捷換乘
新北站在站城一體化理念基礎上,充分融合「站」與「城」兩種功能特質:新建站房由下至上分地下二層和地上三層,綜合了軌道交通1號線、4號線站臺層,軌道交通站廳層,地面廣場層(國鐵出站層),國鐵進站層,國鐵候車層等功能,保證從各個方向來的旅客進站空間距離最短。
緊鄰出站廳,在新北站的北廣場合理安排計程車、網約車和地下配套停車場,滿足旅客無風雨的便捷換乘需求;以新北站為節點與周邊城市交通配套、北廣場地塊綜合開發、城市配套物業等相綜合,實現了傳統鐵路客站單一功能向城市複合功能的轉化。
綠色集合高鐵出站可直達地鐵
作為新時代具有標杆意義的鐵路客站,結合廈門地形及氣候特點,對防風、防雨、防曬等特殊氣候特徵進行專項研究和設計,作為5G時代的站房,將採用更多智能化控制體系,如智能引導系統、智能天窗,新風系統,光纖光導等新技術,達到鐵路綠色客站三星標準。
另外,設置了高鐵出站與地鐵的直達通道,將來互認後可以實現不用出站直接進入地鐵或國鐵,既節省了時間又避免了人群的交叉,為旅客出行帶來最大的便利。
高鐵進展廈門段架梁已完成333孔
福廈高鐵從福州南站至漳州站全長278公裡,共設7座車站,設計時速350公裡,概算投資499億元。廈門境內主線長48公裡,線路穿跨翔安、同安、集美、海滄四個區。新建北高鐵站房、進島聯絡線和高鐵動車所,概算投資約110億元(含鐵總批覆的徵地拆遷32億元)。項目於2016年11月立項,2017年9月30日開工建設,計劃2022年下半年建成開通。
目前,主線徵遷於今年5月份在全省率先完成,油氣管道(涉及中石化、中海油、華潤燃氣25.5公裡)、電力遷改已進入掃尾階段,預計年底完成。至今年11月30日為止,福廈高鐵廈門段累計完成投資64億元;主線路基、橋梁、隧道、涵洞等工程量完成75%,架梁從去年5月開始,已完成333孔。
進島聯絡線(高鐵引入廈門島的聯絡線工程),全長約6.9公裡,目前其控制性工程大帽山隧道已動工,聯絡線力爭與高鐵主線同步建成通車。
此外,為方便高鐵線路兩側的交通往來,廈門規劃建設41條跨越高鐵的預留通道。其中2條與鐵路合建已在2019年12月動工,其他通道將於明年上半年全面動工,計劃與主線同步建成通車。
責任編輯:admin
免責聲明: 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如涉及作品內容或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工作人員聯繫(18731251601),我們將第一時間與您協商。謝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