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去博物館欣賞幾百年前的名畫,不要靠得太近

2020-12-22 中國財富網官方

世界上有重口味的電影,重口味的飲料,重口味的菜餚……還有重口味的繪畫顏料。

在工業不夠發達的年代裡,植物、礦物質是顏料的主要獲取來源。但是,有那麼幾種色彩,使用的原材料和製作工藝很是「兇殘」,每一種都讓人不忍直視。

木乃伊棕——

用屍體作畫

說到埃及木乃伊,想必大家腦海裡浮現的都是電影中恐怖的法老詐屍形象。而現實中,有那麼一個時期,木乃伊被視為商品,甚至還是味包治百病的神藥,在歐洲的生意極其火爆。更辣眼睛的是,他們還毫不客氣地將埃及先祖的身體遺骸磨碎,作為一種棕色的顏料,變成畫家手中的作畫神器。

「木乃伊棕」色彩豐潤,開拓了全新的色彩領域,流行於16-19世紀的歐洲,是拉斐爾和眾多藝術家最愛的顏色之一。最早由埃及人的木乃伊作為主料,將其碾碎後與白色瀝青、沒藥香料混合在一起製成。木乃伊的肉質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開裂,且肉質越「好」,做出的顏色越飽滿。據說,法國畫家馬丁·羅德林使用的棕色顏料,就是用法國王室成員的木乃伊製作的——從巴黎聖寵谷教堂偷出來,其中包括路易十四母親的心臟。

馬丁·羅德林的《廚房內部》

廚房裡,兩個婦人手中仿佛在縫製著布料,一個孩童坐在地上自在玩耍,旁邊還放著一個玩偶,多麼美好又恬適的午後。反過來,一想到做飯的地方用木乃伊棕來勾勒,瞬間讓人沒了胃口。不過,木乃伊棕混雜香料製作,沒準這幅畫收筆時正香味撲鼻呢。

斐迪南·維克多·歐根·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導人民》

這是1830年,為紀念法國七月革命而創作的一幅油畫。德拉克洛瓦採用了大量的木乃伊棕來襯託畫面主基調,畫中的自由女神高舉三色旗,左手拿槍,赤著腳,引領人們前進。一面強調人民的自由,另一面用逝去先祖的身軀作畫,兩者結合在一起,有點諷刺。

木乃伊棕

到了1964年,木乃伊棕被停止使用,並不是因為使用者良心上受到譴責,而是市場太過供不應求,商人不得不推出替代品——一種由高嶺土、石英、針鐵石和鐵礦粉混合製成的新款「木乃伊棕」,相比原版,色彩偏黃或偏紅一點。這下,先祖們可以安息了。

印度黃——

這創意才夠味兒

印度黃,不是一個平凡的顏色。在陽光下觀察,這種黃色可呈現出豔麗透亮的色澤。歐洲藝術家很喜歡它,只是在創作時每一筆都散發著難聞的氣味兒。殊不知,它的原材料是牛尿。

使用印度黃的約翰內斯·維米爾作品《倒牛奶的女僕》

這種黃色也被稱為purree,起源於15世紀的印度。它的製作過程有些奇葩:當地人讓奶牛以芒果樹葉為主食,待排尿到特殊的沙子上,再將排洩物放在明火上提煉成漿狀,經過過濾、乾燥、壓實,製成繪畫顏料。英國最傑出的風景畫大師威廉·特納,尤其愛用這個黃色。當然,它也是許多著名畫家的心頭好,比如梵·高和雷諾茲。

約瑟夫·瑪羅德·威廉·透納《雨,蒸汽和速度》

在梅登黑德鐵路大橋上,雨霧中依稀可見的城市、道路和橋梁,一列火車正迎著風駛向東邊的城市倫敦。試想下,畫家沾著尿液合成的風雨,仿佛有種刺鼻的味道,隨著列車呼嘯而過。

文森特·梵·高《星空》

在夢幻的星空中,藍色代表著浩瀚的宇宙,那些黃色星雲正是印度黃的傑作,在強有力的筆觸下,迴旋飛舞。彎如鐮刀的月亮散發出的光亮,仿佛照亮了梵·高精神世界的寂寞。

喬舒亞·雷諾茲

《純真年代》

天真可愛的小女孩,在黃色連衣裙的襯託下,散發著活力和靈氣。但,千萬不要去想像它的作畫材料,否則對她的好感會大打折扣。

印度黃在歐洲畫壇盛行了幾百年,它的生產方式,導致無數奶牛因營養不良消瘦而死,直到1908年,印度黃因涉嫌虐待動物定為違法項目,才停止使用。如今,市面上看到的印度黃都為工業材料合成。以牛尿製作的印度黃終於成為歷史。

胭脂紅——

無數隻蟲子的傑作

這裡的「胭脂紅」與中國古代使用的胭脂截然不同。胭脂是植物提取而成,而由蟲子變身的胭脂紅,不僅好看、好吃,還好用。

胭脂蟲,這種生活在仙人掌上的白色微小昆蟲是胭脂紅的原料。雌性蟲子以仙人掌的紅色漿果為食,它的體內含有大量的洋紅酸——作為紅色色素的主要來源,大約佔幹蟲體重的19%~24%。

製作1磅胭脂紅顏料大概需要七萬隻胭脂蟲。胭脂蟲經過摘取—爆漿—過濾—曬乾,一個微妙而耗時的處理過程,胭脂紅就新鮮出爐了。

在16-17世紀,胭脂紅是墨西哥繼金銀之後的第三大出口產品,作為繪畫顏料深受倫勃朗、拉斐爾、魯本斯等大畫家的喜愛。

倫勃朗·哈爾曼松·凡·萊因《浪子回頭》

《浪子回頭》是倫勃朗晚期的一幅代表作。描繪了敗家的浪蕩子變成乞丐後,回家跪在老父親面前懺悔的場景。畫中老人的紅袍,就是用胭脂紅所畫。

拉斐爾·聖齊奧《教皇利奧十世與兩位紅衣主教》

胭脂紅不僅是畫家的專寵,它也是歐洲皇室、教會領袖等貴族的御用染料。這是拉斐爾在1518年創作的作品。使用胭脂蟲顏料繪製胭脂紅的紅袍,令畫面看起來光澤飽滿,逼真而富有質感。

星巴克飲品與胭脂蟲

由於胭脂蟲的稀缺和高成本,如今在顏料業、服裝業,人工合成的紅色已經代替了胭脂紅。但在食品業,仍會使用養殖的胭脂蟲作為色素添加劑,特別是那些標榜使用「天然成分」的品牌。2012年,在消費者的強烈抗議下,星巴克才決定不再把胭脂蟲用作飲料色素。

CHRISTIAN LOUBOUTIN口紅

胭脂紅作為價格昂貴的有機色素,還用在高端化妝品裡。比如口紅中的大boss,法國奢飾品牌CHRISTIAN LOUBOUTIN才夠級別使用胭脂蟲,什麼紀梵希、迪奧都未排上號。上圖這款長得像「蘿蔔丁」的口紅,就含有胭脂紅成分,售價$90+。

就是這些來自蟲子、屍體和尿液的「重口味」顏料,為我們留下了幾個世紀不褪色的名畫,了解這些後,再去博物館欣賞幾百年前的名畫,你可能不想靠得那麼近了。

今 | 日 | 話 | 題

乾屍棕、尿液黃、蟲殼紅,

哪個最讓你心動?

關注「得藝artplus」公眾號,文章下方留言並獲得精選者,我們會不定期送出小禮品哦!

原文轉自:得藝artplus

相關焦點

  • 提醒所有人:人際關係中,不要和過分熱情的人靠得太近,小心有詐
    在人際關係中,我們要注意一個信號,不要和說話太好聽的人靠得太近,這樣的人可能心懷不軌,對你背後有不可告人的目的和企圖之心。一、人際關係中貴在真誠人際關係中,最重要的是真誠,真誠意味著真實。真實能幫助我們更好了解對方。而在人際關係中,有一種人和你說話的時候,特別喜歡奉承你,誇獎你,甚至會格外地討好你。
  • 馬雲的學校美術是必修課——如何和孩子一起欣賞世界名畫?
    那麼沒有機會上雲谷學校的孩子,家長也沒有藝術底子,孩子也不打算以後成為畫家,怎麼懂得欣賞世界名畫呢?名畫電影——《至愛梵谷》名畫相關電影大多是講述價值連城的名畫如何被江洋大盜偷走的故事。當然也有一批名畫傳記電影,比如《至愛梵谷》、《花落花開》和《戴珍珠耳環的少女》等。
  • 看看這個啄木鳥你就會知道了,網友:不要靠得太近
    看看這個啄木鳥你就會知道,網友:別靠得太近世界上有很多世界,我相信我們都應該知道高壓線有多致命,所以我們一般不會靠近高壓線,但是很多動物卻不知道,甚至很多動物會選擇在高壓線上玩耍,例如,這只不知如何爬上高壓線的大猩猩,仍然時不時地擊中哈欠,卻沒有意識到你處於危險之中。
  • 陳丹青:當代年輕人欣賞世界名畫,真正讀懂的根本就沒有幾個人
    陳丹青:世界上的名畫太多了,但真正懂得欣賞的卻沒有幾個人,太多人都教條了,寧願相信書本上的東西,其他的東西,也不相信自己眼睛所看到的東西。聊到年輕人對於繪畫的理解與欣賞的角度,陳丹青總是提出關於自己的猶豫。
  • 荷蘭「盜聖」供出行業內幕:如何輕易從博物館偷出百萬名畫
    各位都知道,前陣子荷蘭舉國忙著防疫的時候,梵谷1884年畫的一幅名畫《紐恩南春天裡的牧師花園》就被盜了。而且被盜的那一天,還是梵谷的生日。2006年雖然他出獄了,但是因為要交付高額的罰款。沒辦法,Durham老哥又開始選擇搶銀行,結果沒成功,又被關進了監獄。2013年,出獄的他來到博物館,表示能幫助追回被盜走的名畫,前提是博物館幫他償還罰款,當然博物館拒絕了他的要求。2015年,有個紀錄片導演找到了他,於是他就把這一切都給說出來了。
  • 《看畫》:近距離觀察,抽象性理解,欣賞世界名畫,品讀名畫魅力
    前不久,有一些因疫情在家上網課的小學生收到了一份「特別」的作業:模仿世界名畫。具體操作方法是:自行挑選一幅名畫,真人模仿名畫裡的人物造型、動作、神情,然後將對比照片展示出來。活動一經發布,學校群、家長群立刻掀起一番熱潮,學生和家長都興奮不已。據統計,有3000多名小學生參與到模仿世界名畫的活動中,並在網上引起廣泛關注和熱議。
  • 美麗的廣州——去廣州圖書館和廣東省博物館,體驗恐龍的世界
    來到美麗的廣州,除了去地標性建築——廣州塔之外,一定要抽空來看看廣州圖書館和廣東省博物館,這兩個地方都靠得很近,小編來到廣州工作多年,周末的時候很喜歡來廣州圖書館借閱書籍,不僅可以豐富知識還能對工作有所幫助,而廣東省博物館印象深刻的就是恐龍化石了,近距離地體驗到了恐龍的世界,所以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這兩個地方吧
  • 《溫迪嬤嬤講述1000幅世界名畫》|藝術啟蒙不要錯過這本3-99歲都能看懂的名畫賞析哈
    但是,問題又來了,不是誰都能夠來一場說走就走的觀賞美術館,也不是隨時隨地環遊世界四處參觀博物館的。我們希望,那些沒有辦法帶著孩子親臨國外各大展館現場觀賞名畫的爸爸媽媽們,能通過今天我們讀的DK溫迪嬤嬤,在紙上欣賞到一個「名畫博物館」,還能藉助點讀筆聽到名畫的介紹。
  • 美術館1.8億元畢卡索名畫被撕,是誰給他的勇氣?
    對我們來說,有價值的歷史文物一般都放在博物館裡,一是能夠讓這些歷史文物被大眾所欣賞,再者是博物館作為一個專業性的地方,能夠給這些歷史文物提供最好的保護,不過,最近國外發生的一件事就讓人對其博物館大跌眼鏡了。
  • 荷蘭最大的博物館——荷蘭國家博物館值得一去
    荷蘭國家博物館是荷蘭最大的博物館,於1885年對外開放。博物館以收藏荷蘭「黃金時代」的作品著稱。有倫勃朗、弗美爾、弗蘭斯·哈爾斯等荷蘭巨匠的名畫,倫勃朗的《夜巡》被視為鎮館之寶,《猶太新娘》也是不可不看的藝術精品。博物館還展出如陶瓷器、玻璃藝術品及銀器等收藏。
  • 蘭州學生「高仿」名畫,被贊為創意網課,藝術教育的正確打開方式
    最近在網上看到了一個非常有趣的視頻,因為孩子們都還在家上網課,美術老師布置了一個充滿創意的作業:用日常用品當道具,模仿世界名畫。結果孩子們交上來的作業腦洞大開:毛巾珍珠耳環少女、秋衣蒙娜麗莎等紛紛亮相,火速刷屏社交媒體,讓網友驚呼:實在太好玩了。
  • 這個「六一」,帶孩子欣賞世界名畫,和藝術大師一起過節!
    四十多年前,藝術家莫爾在學生時代從同學的明信片上看到這幅畫,就被深深打動;如今,他親手手繪複製出這幅影響他一生的世界名畫,並將和他其他不少手繪複製的世界經典名畫一同來到成都,與愛好藝術的孩子們見面。▲展出作品 雷諾瓦《夏龐蒂埃太太及子女像》6月2日上午9點至下午5點,一場「和藝術大師世界名畫一起過節」的特別活動將在成都梁家巷收藏品市場舉行。這是一場專為孩子準備的「世界名畫」公益巡展。活動現場,藝術家將親自講解世界名畫,還將和現場觀眾一起進行油畫創作。
  • 看到太美的東西就會暈倒?美暈了這種病,居然還真的有……
    簡單來說就是由於頻繁的欣賞藝術珍品太激動所導致的,是不是覺得很不可思議....其實這個非常神奇的病早在幾百年前就出現了~著有《紅與黑》,《帕爾馬修道院》等知名作品的法國作家司湯達,曾在1817年的時候到訪佛羅倫斯,剛到達就被這座藝術氣息爆棚的城市深深吸引。
  • 讀一本書|如何欣賞一幅名畫呢?看完恍然大悟!
    當魔都有好看的展覽的時候,怎麼能不去拍照打卡呢?對於最近大熱的沉浸式體驗館或者網紅館來說,只要我們前去擺個美美的姿勢,拍拍照,上傳到自己的朋友圈或者微博上,收穫點讚和讚美就可以了。但是對於那些西方經典畫展,我們又該怎麼去看呢?
  • 日本姑娘來北京旅遊,「撞臉」故宮博物館名畫,網友:前世有淵源
    尤其是喜歡中國歷史人文的遊客,故宮博物館則是他們的必去之地,在故宮博物館內一路前行,能夠瞻仰華夏五千年歷史的足跡,是別樣的一番味道,再加上如今故宮博物館內經常組織一些系列活動,前不久推出的限量版故宮日曆以及極具中國風的特色口紅都受到了大家的追捧,一推出,立即就銷售一空,這也從側面說明了故宮的影響力與知名度,今天小安要為大家介紹的就是關於外國遊客在故宮博物館的趣事了
  • 梵谷名畫被盜:疫情期博物館關閉,小偷凌晨闖入輕鬆偷走
    朋友,閱讀本文前,請您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精彩的文章分享,您的支持將是我最大的動力。3月30日是梵谷誕辰,在荷蘭辛格·拉倫博物館裡的梵谷畫作《春天花園》卻神奇被盜。為了防止疫情蔓延,這家博物館最近正處於關閉狀態。小偷選在梵谷生日這天,凌晨闖進博物館,輕而易舉就盜走了這幅名畫。閉館之前,這裡在舉辦展覽,同時還展出了其他藝術家的作品,也是價值不菲,但小偷獨獨只拿走了這一幅畫,網友都調侃說這肯定是梵谷的真愛粉了。
  • 梵谷生日畫作被偷,這些被盜走的世界名畫,現在怎麼樣了?
    事發後的拉倫辛格博物館不過,這並不是梵谷第一次作品被盜被盜的作品還有著名畫作《向日葵》《加歇先生》、《鳶尾花》等等事實上,由古至今,像這種世界名畫被竊事件也屢屢發生而說到博物館失竊,可以說全球許多博物館都曾頻遭盜賊光顧所丟失的國寶級名畫也確實不少那麼,這些被盜的名畫都去哪了?
  • 《富春山居圖》憑什麼成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
    2013年,天王巨星劉德華主演了一部號稱投資高達1.6億元的大片,作為自己從影以來的第150部影片。這部影片是導演為了蹭一幅名畫的熱度而創作的,連片名都是用的名畫的名字。結果,片子糊了,名畫也沒有多少觀眾記得,更別提去了解、欣賞一下了。這幅悲催的名畫就是《富春山居圖》。
  • 海牙必去景點: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名畫巡禮
    導語:海牙必去景點,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名畫巡禮。大家好,我是本文小編,每天為大家帶來最新旅行資訊,希望大家能夠喜歡,如果大家喜歡的話,請多多支持小編哦!提到荷蘭的美術館,最有名的當然是阿姆斯特丹的國家博物館跟梵谷美術館,但是海牙的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也是荷蘭遠近馳名的博物館,裡面不乏維梅爾、林布蘭的曠世巨作,我最愛的畫作之一:戴珍珠耳環的少女就是在這邊展示的。
  • 又有「熊孩子」毀壞博物館展品:該不該帶孩子去博物館?
    城堡重達60公斤,包含近3萬個部件,並由24K黃金裝飾而成。看起來華麗無比,十分精妙。雖然在櫃檯的周圍,設有兩根半米高的警戒線,以阻止觀眾靠得過近。上海玻璃博物館的微博發出之後,有近萬名網友轉發了這個消息,對於展品被破壞,網友們都表示可惜:「天呢……我還拍過這個夢幻的城堡,居然就碰壞了……」「之前還去看過,真的很漂亮!」「真無語!上次去看就感覺特別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