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令人噴飯被新聞聯播帶「火」後,不像成語的成語引得眾多網友持續圍觀。
今天,小科也想涉獵這個全新的領域,與你分享幾個「出人意料」的成語。
01 醒骨真人
醒骨真人指盛暑的清風,出自宋朝陶谷《清異錄·天文》的「清風云:醒骨真人,六月惠然」一句。
古人將夏日難得的涼風奉為能讓人清醒的仙人,從情感和態度上說倒是和今人無異。
02 酒店猛狗
這個成語出自《晏子春秋》裡的一則寓言故事。
故事說的是有一個賣酒的人,他釀酒用的器皿很潔淨,招牌也做得很好,但是他的酒一直存到酸了都沒人來買。
他問鄰居這是為什麼。鄰居說,他的酒雖好,但是其酒店內有一條惡犬,每當有人靠近酒店它就會狂吠,最終導致無人敢進去買酒。
對一個國家而言,「猛狗」就是這個國家專權的人,每當有仁人志士想要向國君進忠言時,這些人就會出來阻攔他們。
晏子以此來勸誡國君,親賢臣,遠小人。
是不是沒想到,一個看似粗淺的詞,背後竟有這麼深的意味。
03 慘綠少年
這裡的「慘」通「黲」,指顏色暗淡。
這個成語出自唐代張固的《幽閒鼓吹》,故事中的少年也並沒有你想像的那麼「慘」。
故事說的是唐代潘孟陽就任戶部侍郎後,他母親讓他把同僚請來家中。潘母垂簾看過來客後,認為其他人同自己兒子差不多,只有末座著淺綠色衣服的少年(慘綠少年)氣度不凡,前程遠大。
事實證明,潘母的眼光的確獨到,這位綠衣少年果然官至宰相,並一手造就了中唐時期「元和中興」的大好局面。
後來,「慘綠少年」就被用來比喻風度翩翩的青年男子。
如果有人叫你慘綠少年,那就是在誇你氣度不凡,前途無量,記得致以謝意哦~
04 蛤蟆夜哭
顧名思義,蛤蟆在夜裡哭泣。
它之所以能夠成為成語,還是因為有一個寓言故事賦予了其內涵。這個故事出自《艾子雜說》。
艾子乘船在大海中航行,晚上停泊在一個海島上,半夜聽見水底下有人哭,又好像有人在說話,就認真地聽著。
其中一個說:"昨天龍王下了一道命令,水族中凡是有尾巴的都要斬首。我是鼉(tuō,揚子鱷)呀,很害怕被殺頭所以才哭。而你是只蛤蟆,又沒有尾巴,為什麼也哭個不停呢?"
又聽見一個聲音說:"我現在幸虧沒有尾巴,但害怕龍王追究我當蝌蚪的事情啊!"
後來,這個成語就被用來形容毫無根據誣陷好人。
所謂成語
就是漢語詞彙中定型的詞語
成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
從前面的幾個例子中我們也看得出來
大多數成語出自於古代典籍
其背後都有相應的故事和典故
也可以說是故事和典故成就了這些成語
因此
要判斷一個詞是不是成語
我們不能只看其用字生僻或華麗與否
而更應注重於其內涵
不知大家有沒有想過
「細思極恐」「喜大普奔」這類網絡用語
有可能成為成語嗎?
小科覺得,有可能
眾人皆說,成之於語,故稱成語
傳統文化也需要在傳承中發展
當然,這些網絡用語也有其弱勢之處
即缺少內涵和故事的支撐
但不管怎麼說
如果數十年乃至百年之後
如果人們仍在使用這些「流行語」
那它們無疑就是成語了
畢竟,現在的成語也是古時候的流行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