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尹非凡
關於第三方支付,你如果不主動,就永遠不會有故事。幸好,微信支付和支付寶,在進軍海外市場上都表現地極為主動。
處於大陸行動支付出海,和國際行動支付系統搶灘大陸的交火區,在香港,這片只有 740 萬人口但 GDP 卻超過 26626 億港元(2017年數據)的彈丸之地,如今正在上演一出行動支付的「傾城之戀」。
早在 2007 年,支付寶就成功與香港電商網站 sasa.com 合作,開始接入支付寶付款,就此成為了戰爭序曲;而隨著微信支付的後發崛起,對香港市場展開了更為密集地衝鋒;再加上 Apple Pay、Android Pay 以及香港本土服務商的快速轉型,港區的行動支付大戰正變得越發撲朔迷離。
搶下香港,微信支付罕見大燒錢
在海外,微信支付的發展還是比較廣的,讓很多國人在出境遊的時候能比較方便地消費。但其實能拓展這麼多的消費場景、實現這些便捷的支付體驗也不容易。
——馬化騰
根據《亞洲時報》的報導,進入 2018 年,騰訊和阿里巴巴在香港行動支付大戰仍在升級,雙方都燒掉了大筆資金,試圖誘惑香港人扔掉信用卡。
首先是騰訊的子公司 WeChat Pay HK,其註冊用戶數在 2 月激增了 44%。而為了取得這一成果,微信支付為此付出估計高達 3500 萬港元的成本。
微信支付在香港的促銷力度非常大。在 2 月份,WeChat Pay HK 對麥當勞每餐超過 25 港元的訂單提供 10 港元的補貼,還在春節期間發放了價值約 1000 萬港元的紅包。
微信和支付寶之間的紅包大戰已經成為中國用戶在新年期間最喜聞樂見的遊戲,在今年,兩家公司合計發出了 12 億元人民幣的紅包。而與打開內地市場的策略一致,微信全面進軍香港,正是在 2016 年春節通過新年紅包的方式。
支付補貼只是雙方競爭外化的表現,在背後,兩家圍繞商戶的爭奪也已經異常激烈。在 2015 年 11 月 19 日,微信支付宣布向境外商戶全面開放以來,其海外發展正在提速。微信支付「人民幣收款,向境外商家結算外幣」的跨境支付模式也開始全面落地。
特別是 2016 年 8 月,微信支付和支付寶、 TNG (Asia)、HKT Payment、八達通卡等 5 家同時獲得了首批香港儲蓄支付工具牌照,即 SVF 牌照。這為大陸支付機構在香港市場的大規模擴張鋪平了道路。
目前, 微信支付已經覆蓋香港主流的大型商場及連鎖品牌,其中包括海洋公園、莎莎、卓悅、Colourmix、周大福、六福珠寶、英皇珠寶鐘錶、奇華餅家、位堂、Aesop、Max Mara、TSI、百老匯等品牌連鎖店。
當然,微信支付在香港的普及度仍待提高。據國際營銷信息服務提供商 JD Power 的調查顯示,雖然香港用戶可能很滿意微信支付,但在使用率方面它似乎輸給了支付寶。
這份調查顯示,在用戶滿意度方面,微信支付以微弱優勢擊敗支付寶,在總分 10 分的情況下獲得了 7.7 的評分。但是在 2371 名受訪者中,只有 8% 的人使用微信支付。
相比之下,其中近 30% 的人都使用支付寶,在所有移動錢包中排名最高。
先來後到,支付寶的城池防禦
騰訊可能在支付方式上有所作為,但 Pony(馬化騰)的全球化經驗不如我們。
——馬雲
儘管遭遇微信支付的一路緊追,但支付寶在香港的推進仍然有著紮實的步驟。
就在 2018 年 3 月 8 日,螞蟻金服宣布與長江和記實業在香港組建合資公司 AlipayHK。螞蟻金服 CEO 井賢棟同時表示,支付寶香港版(支付寶HK)在香港用戶已超過 100 萬,合作商戶突破 1 萬間,這是支付寶 HK 的第一個裡程碑。
雖然 AlipayHK 合資公司在香港剛剛成立,但作為內地版支付寶的姐妹篇,港版支付寶 AlipayHK 其實於 2017 年 5 月就已經上線。據悉,「支付寶 HK」是支付寶第一次發布境外版本的 App,支持港幣結算,功能包括個人轉帳、購買第三方保險、領取網絡餐飲點評 OpenRice 優惠券等。
事實上,圍繞支付寶出海後的本土化,迄今,已經有 7 個海外版支付寶落地。它們分別是,印度版支付寶 Paytm、菲律賓版支付寶 GCash、泰國版支付寶 Truemoney、韓國版支付寶 Kakao Pay 和香港版支付寶( 支付寶 HK)。此外,印尼和馬來西亞的本地錢包產品也在籌備中。
與香港首富李嘉誠的合作使得支付寶迅速佔領了眾多香港用戶的日常消費場景。資料顯示,長江和記旗下擁有超過 600 家店鋪,業務涵蓋地產、電力、自來水、通訊、食品、電器、零售等各方面,觸及用戶多達 660 萬人,相當於香港總人口的九成左右。上述協議達成後,長江和記旗下香港的零售業務,如屈臣氏、百佳超市等已接入「支付寶 HK」,並籤訂獨家協議。
目前,支付寶在香港的商戶包括了星巴克、Pacific Coffee、扭蛋機、吉野家、屈臣氏、計程車等,以及港鐵的羅湖站、落馬洲站、尖沙咀站、尖沙咀東站都開通了支付寶售票。甚至,2018 年春節期間,香港市民都可以用 Alipay HK 在黃大仙付香油錢了。
港區亂戰:全球第三方支付的局部戰爭
除了微信支付和支付寶,香港第三方支付戰局的混亂程度遠超想像。
2016 年 10 月,Google 的行動支付系統 Android Pay 正式在香港推出,正面與蘋果的 Apple Pay 和支付寶、微信支付競爭。
圖片來自「雷鋒網」
內置 NFC,系統在 4.4 及以上的 Android 手機用戶,可以下載 Android Pay,在香港約 5000 個商店消費,包括 7-11,麥當勞和太平洋咖啡等。
在香港,Android Pay 支持六家銀行(滙豐,恒生,渣打,大新,星展和東亞銀行)的萬事達或 Visa 信用卡,只要將卡與支付應用綁定即可。Android Pay 是繼 Google Wallet 之後的行動支付應用,不過現在後者已經成了一個獨立應用,功能是好友之間借錢轉帳,而且僅服務美國市場。
Google 比蘋果來得晚一些,在 2016 年 7 月 Apple Pay 正式推出。同時,Apple Pay 正與香港本土服務商八達通合作,未來會像支持日本西瓜卡一樣,支持八達通。
面對境外支付工具的瘋狂湧入,八達通也在全面擁抱網際網路,推出了網際網路支付應用「好易畀」。八達通的儲值卡是香港居民在通勤和購物時最常用的支付手段之一。根據八達通公司 2016 年度業績報告,這家從公交卡起家的公司,目前在港共流通 3280 萬張八達通卡,日平均交易 1410 萬筆,採用八達通的香港商戶逾 7000 家,涵蓋約 2 萬家商店。
與此同時,本土支付服務商還要迎戰大陸更多的入局者。在香港金融管理局發放的第二批 SVF 牌照中,易票聯支付為唯一的內地機構獲得資格。
易票聯官網信息顯示,其成立於 1999 年,2011 年獲得中國人民銀行頒發的銀行卡收單及網際網路支付業務許可證,目前與國內 30 多家主要的銀行開展了全面的第三方支付業務合作,是中國銀聯(Union Pay)和萬事達卡(MasterCard)國際清算組織成員機構。此前,易票聯支付已在香港設立了分支機構。
而及至 2018 年 2 月 22 日,內地支付市場的另一個重量級玩家也沒有放鬆進入香港的腳步。
銀聯「雲閃付」繼在中國澳門、韓國發行之後,銀聯國際宣布與中國銀行(香港)合作,首次在中國香港推出銀聯「雲閃付」產品。香港持卡人可通過手機綁定中銀香港發行的銀聯雙幣信用卡。
一方面,「雲閃付」的受理範圍不斷擴大,境外已有 40 多萬臺 POS 終端支持「雲閃付」,覆蓋中國港澳臺地區、韓國、新加坡、加拿大、澳大利亞、阿聯等;另一方面,銀聯國際已在東北亞、東南亞等銀聯卡發行數量較大的地區,發行「雲閃付」產品,支持本地居民使用。
中國香港是銀聯卡使用較為普遍的市場,當地已累計發行 1600 萬張銀聯卡,這意味著每個香港人平均擁有 2 張銀聯卡。目前,「雲閃付」可在崇光百貨、7-11、萬寧、翠華餐廳等眾多日常消費類商家、近 2 萬臺 POS 終端使用。
附:微信支付、支付寶在香港發展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