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因為在新聞報導中,細節的力量無窮大,而我們的視野又相對有限。所以,在一個陌生的地區或者國家,採訪國際新聞的工作者還會面對的一個重要問題是——細節意識,這是是所有的新聞採寫都會強調的重要原則。但在部分教學中都將細節視為一種術,一種職業工作的要求。實際上,細節意識是國際新聞工作者的視野,更是記者的情懷。
我不完全是個情懷黨,新聞工作也不是用情懷換飯吃。但是國際新聞的特殊性在於,大多數細節不可驗證,堅持細節意識需要保持國際新聞的職業倫理和職業榮譽。否則,國際新聞的細節編造,要比國內新聞容易多了。
【細節意識彌補宏大敘事】
通俗的說,細節意識的重要性體現在幾個方面。總體上看,在一個全球化的語境中,簡單地複述新聞已經不再是國際新聞報導的優勢所在。一者,細節意識是強化新聞職業化的體現。新聞的職業化必須要準確還原事實,客觀呈現事物發生發展過程,細節意識在國際新聞中就體現為見人所未見,奇人所不奇。
再者,細節意識還是彌補宏大敘事的一種重要工具。國際報導的一個特點,是新聞常常遭遇宏大敘事。記者用有限的篇幅描述異域故事的時候,常常因為重視引語、關係和政策,忽視了易讀性或者通俗性。國際社會的波詭雲譎,也需要報導者用細節展示分量、嚴重性和致命程度。
還應當認識到,細節意識也是轉變陌生感的手段,它讓陌生和冰冷的國際新聞變得親切,讓讀者有理由繼續閱讀和收看。能否充分挖掘細節,才是國際報導和讀者觀眾發生直接關係的一個理由。否則,在一個無法想像的國度,發生了一件無法想像的事情,對於讀者來說簡直就是無法想像的。
【細節的轉化、挖掘、放大和講述】
細節不是孤獨的,它是國際新聞的伴隨產物,是去除了形容詞、副詞之後我們還能夠看到的鏡頭化產品。對細節意識的開發,也不是孤獨的。
首先,要重視新聞性的可轉化的細節。在國際新聞的報導過程中,當各家媒體獲取信息總量相似,獨家性缺失的時候,可轉化為新聞的細節,就成為了開發的關鍵。當年柯林頓時期的美國國務卿奧爾布賴特喜歡胸針,每次都以佩戴不同胸針顯示她自己的心態,這種細節的挖掘,本身就能夠轉化為新聞。我國赴獅子山的醫療隊目前有數名醫療工作者正在被隔離,隔離區域的位置、隔離環境、被隔離人員此前的最後一個手術情況等細節,往往能夠傳遞出更加
其次,重視背景性的可挖掘的細節。國際新聞報導的背景知識,常常因為高度重複或者敘述複雜,被記者或者媒體忽略。人們常常從連結中,去尋找背景或者彌補的不足。其實細節可以完成這個工作。例如在所有的巴以衝突報導中,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一再被提及,是因為其奠定了今天以色列和阿拉伯世界的亂局特點。但是在普裡馬科夫、託尼·朱特等多位作者對當時的描述中反而出現了一種觀點,當時的埃及領導人納賽爾其實一開始並沒有打這一仗的決心。哪些細節今天仍然在影響巴以亂局,一樣需要答案。
對於很多國際新聞來說,記者和專家總是試圖尋找因果關係、發現源頭,在大多數時候是對的,但是這個世界有的時候是偶然的。生活在偶然的世界裡,幸運之處就是報導者總有可以講述的題材,而不幸之處就在於,我們往往難以回答自己的追問。
還有,重視差異化的可放大的細節。對細節的比較,是國際報導的優勢所在。我們生活在一個不確定的世界裡。不確定的一個特徵,就是國際熱點的不斷重複再現。伊拉克打了又打,利比亞打了又打,朝鮮沒打又沒打,伊朗沒打又沒打。其實在國際報導的審美疲勞中,細節的差異化是有意思的。目前利比亞的國內衝突,和上一次卡扎菲下臺時的內戰區別在哪裡。甚至我們可以問問,2011年時我們曾經嘲笑過的利比亞雙方大規模會戰7天打死6個人的場景,在今天的利比亞國內衝突中是否再現。而飛臨ISIS上空的美國無人機和艦載機的數量規模,又曾經與哪一年出現在哪個國家上空的美軍空襲規模相似。
其實,也應該重視國際報導中的地標、路線、裝備、動植物等可以講述的細節。這些都是國際新聞報導中的沉默的朋友,但它們忠實地講述了發生在它們面前的幾年、十幾年、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風雲。對於環境的細節描寫,既是重要的旁證,又是容易忽略的事實。誰會知道今天索馬利亞首都摩加迪沙正在擴建的道路,21年前正是聯合國維和部隊救援美國黑鷹墜落時走過的路,又是武裝分子拖曳美軍屍體遊行的路;2013年在土耳其總理府門口設置路障的警察,不知道還記不記得1453年君士坦丁堡之戰前設置路障的前輩。
【以細節讓歷史無可撼動】
細節,是鏡頭化的對異域的再現,也是對一個新聞工作者國際觀的再現。我們經常因為媒介形態,而忽略了媒體報導共同能產生的內容,那就是想像。無論文字、視頻、動畫、語言講述,最精彩的效果就是能夠讓受眾的腦海中產生一幅畫面。這個畫面越接近真實,說明講述的效果越好。而細節,正是在這樣的講述過程中,國際報導者能夠提供的真愛所在。
歷史的精彩在於,敘述方式可以被篡改,但細節卻永遠存在。一個領導人可以辯白自己在決策時的複雜心理,但鏡頭卻忠實記錄他雙手緊握、語言直接。歷史很長,但細節很短。正是這些短到稍縱即逝的細節,真實記錄了那些無可否認的新聞發生過程。歷史需要蒙太奇,也需要特寫。甚至我們的一生來不及看完一個蒙太奇,卻能夠從不同的特寫中找到新聞的信仰。在風雲際會的每一個歷史關頭,或許語言蒼白,但細節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