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達國家就沒有校園欺凌?調查顯示:在英國該現象非常普遍

2020-12-16 騰訊網

學校就是一個小型的社會,一些人會覺得發達國家受教育程度高,校園暴力事件發生概率低,但事實似乎並不是這樣。校園欺凌行為與一個國家是否發達並無多大關係,在發達國家,這種行為也十分常見。一項針對教師的全球調查顯示,英國是中學生欺凌行為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六年來,在許多國家校園欺凌的發生頻率都有所下降,但一項針對約26萬名教師的調查顯示,在英國,校園欺凌的發生頻率在五年內幾乎翻了一番。近29%的英國中學校長表示,一些學生每周至少會受到欺負,這在48個受調查國家中排名第四。

在過去,每周報告學生遭受身體和非身體欺凌的校長比例僅為15%。據《教與學國際調查》顯示,與世界其他國家相比,英國的中學校長也報告了學生遭受網絡暴力的最高水平。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這項研究顯示,英國14%的中學校長收到過學生、家長或監護人在網際網路或社交媒體上發起學生受傷的舉報。27%的人收到報告說,他們學校的學生之間存在不必要的網絡接觸。這是經合組織成員國中最高的數字。經合組織教育與技能主管安德烈亞斯·施萊歇爾表示,英國學校欺凌事件的增多,可能是受到過去5年網絡欺凌事件增多的推動。

施萊歇爾在報告發布時表示,他相信英國可以出臺更明確的網絡欺凌政策,作為發達國家,確保這個問題得到優先處理,學校知道該怎麼做。他說,網絡欺凌是現代社會的陰暗面。但這是英國真正需要處理的問題。我認為英語學校和學校系統還沒有這個政策。施萊歇爾強調,一些學校體系已將這列為優先事項,並出臺了相關政策來解決這一問題——比如法國,該國禁止在學校使用手機。

他表示,我們不能再忽視它,讓各個學校自行解決。這可能是學校系統需要系統地看待的事情。報告還發現,英國教師的工作時間比歐洲其他任何地方都要長。他們平均每周工作47小時,在經合組織中排名第四,只有日本、哈薩克斯坦和加拿大阿爾伯塔省的教師工作時間更長。調查還顯示,與其他許多國家相比,英國的校長們更擔心合格教師的短缺。英國國家教育聯盟的聯合秘書長瑪麗·鮑斯特德聲稱,調查結果應該為未來的首相敲響警鐘。

英國政府必須解決高風險的學校問責制,結束教師無法承受的工作量。學校問責制正在助長長時間工作文化,並將教師趕出這個職業。美國國家校長協會高級政策顧問薩拉·漢納芬表示,校園欺凌是一個複雜的問題,有多種形式,通常發生在課餘時間。需要更多的國家指導來支持學校如何最好地處理事件和支持學生。英國中小學領袖協會秘書長傑夫·巴頓呼籲英政府加大對弱勢家庭支持服務的投入,以應對這種行為。他還表示,社交媒體公司「必須採取更多行動」來阻止這一趨勢。

英國教育大臣達米安·辛茲表示,這些調查結果反映了我第一次擔任教育大臣時從教師和校長那裡聽到的許多不滿,並強調了我今年1月啟動的教師去留戰略的重要性。我們知道,有太多的老師每周都要在不必要的事情上花費太多的時間,這就是為什麼我發起了一場減少老師工作量的運動,這樣他們就可以集中精力在課堂上做他們最擅長的事情——教學。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中國校園欺凌調查報告:語言欺凌是主要形式
    中國應急管理學會校園安全專業委員會相關負責人說,《中國校園欺凌調查報告》作為校園安全專業委員會的智庫研究成果,力圖為教育行政部門校園欺凌管理提供參考,向社會展示該領域的學術研究成果,加深社會公眾對該領域的了解與重視。
  • 校園欺凌現象調查:不容忽視的隱痛
    央廣網北京12月14日消息(記者孫瑩 劉會民)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最近,中關村二小學生涉嫌「欺凌」事件引爆網絡。一位學生家長稱,孩子被同班同學用廁所垃圾筐扣頭,造成重度抑鬱。昨天(13日),中關村二小披露事情基本經過及調查情況,認為涉事的三名學生屬於正常的同學關係,沒有明顯的矛盾衝突,該「偶發事件」不足以認定涉事學生的行為構成校園「欺凌」或「暴力」。
  • 中國校園欺凌現象調查:為什麼他們要欺負我
    郭欣欣在廣州海珠區的校園工作中發現,如果旁觀者對欺凌行為默不作聲,或者叫好,就會助長欺凌者的行為,導致欺凌現象越來越多,旁觀者本身也可能轉變成受欺凌者。如果旁觀者能夠給予受欺凌的同學以支持,欺凌行為再次發生的概率就會減少。­  曾寶怡也在調查中發現,有的孩子既是欺凌者又是受欺凌者,而在這種轉換中,起關鍵作用的是旁觀者的無動於衷,使欺凌進入了一種惡性循環。
  • 日本校園暴力事件頻發 學生遭欺凌成普遍現象
    中廣網北京9月4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報導,近期日本頻發校園暴力事件,福岡市某專門學校的學生被學長逼迫跳河身亡;茨城縣發生了中學生自殺事件;而一起被隱瞞了將近一年的醜聞更令人震驚:滋賀縣一名13歲男生因不堪忍受校園暴力而自殺。他遭到同學各種欺凌,被強迫偷東西、還被頭巾勒住脖子、甚至被迫「練習自殺」。
  • 如何解決校園欺凌現象?
    有互相起外號的現象但沒有明顯的矛盾衝突。學校為了一視同仁保護幾個涉事的學生就拒絕把它定性為欺凌。學校還表示對於家長的一些個不實言論的校方保留權力要通過法律途徑來維護學校的聲譽。這個看起來的中關村二小的所謂校園欺凌,也有可能就是一個烏龍事件,不過這個事件是再度引發了人們對校園欺凌的關注,這就有它積極的意義了。
  • 中國校園欺凌調查報告發布:語言欺凌是主要形式
    據湖南紅網報導,為增強社會風險防控能力,進一步樹立安全發展理念,紮實做好校園治理工作,昨日(5月20日),中國應急管理學會校園安全專業委員會在中南大學舉辦「社會風險與校園治理」高端論壇。 論壇上發布了《中國校園欺凌調查報告》與《中國應急教育與校園安全發展報告——2017》。《中國校園欺凌調查報告》指出,語言欺凌是校園欺凌的主要形式。
  • 北京中小學校園欺凌調查:超4成學生被叫難聽綽號
    (原標題:北京中小學校園欺凌調查:超4成學生曾被叫難聽綽號)中新網北京4月18日電 18日,一份針對北京中小學生校園欺凌情況的調查報告在北京發布,調查顯示,46.2%的學生有被故意衝撞的經歷,40.7%的學生有被叫難聽綽號的經歷,18.6%的學生有被同學聯合起來孤立的經歷。
  • 中國校園欺凌現象調查:打人或被打都是受害者
    據統計,2014年至2015年,媒體曝光的校園欺凌/暴力事件共43起。其中,2015年3月以來就有26起,發生地從大型城市北京、上海,到欠發達的廣西、雲南,從東北遼寧,到南端省份海南。  然而,當《中國新聞周刊》想就中國的校園欺凌現象作全面調查時,卻發現,中國尚沒有針對校園欺凌現象的全國性調查,僅有的幾份數據,是學者或相關機構在特定區域內調研後得出的,其目的多是針對一個項目和課題收集數據。  不只如此,不論是浙江慶元打人視頻中的4個孩子,還是我們訪問到的已長大成人的校園欺凌行為參與者們,在欺凌前後,從學校、家庭和社會得到的幫助都非常有限。
  • 面對校園欺凌 我們該做什麼?
    面對校園欺凌 我們該做什麼?日前,天津師範大學心理學部、天津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和天津市中醫藥大學的心理學專家,對天津市中小學校園欺凌情況,做了一次調查和研究。據了解,此次調查隨機抽取了天津市2390名中小學生。其中,包括小學生、初中生和高中生。那麼,中小學校園欺凌情況如何?孩子被欺凌後,學校、老師和家長又該如何應對?
  • 面對校園欺凌,你該如何做?
    被霸凌者往往內心很痛苦,在外界尋找不到支持,自身的力量又不足以和霸凌者抗衡,也不知道該如何應對這些校園欺凌事件。當然不止我們國家,在每個國家都會遇到校園欺凌事件。2015年6月 日本政府公布了《兒童和青少年白皮書》,在為期6年 的追蹤調查中,發現近九成學生曾遭遇過校園欺凌。
  • 《中國校園欺凌調查報告》發布 語言欺凌佔比高
    中新網長沙5月20日電 (張雲)中國應急管理學會校園安全專業委員會20日在中南大學舉辦「社會風險與校園治理」高端論壇,集中討論中國社會風險演化及其防控、校園安全治理現狀與發展方向等內容。當天,《中國應急教育與校園安全發展報告——2017》、《中國校園欺凌調查報告》在論壇上發布。
  • 校園欺凌問卷調查題目怎麼設置?學校如何防治校園欺凌
    ­  根據學者調查研究發現,日本學生的網絡欺凌,隨學習水平不同,呈現的特點也不同。學習水平低的學生多通過社交平臺直接貶低,屬於「誹謗中傷型」,學習水平高的學生多是向非特定人群公開信息的「信息洩露型」。該調查還發現,僅依靠家庭中規定孩子的「使用網際網路原則」是不足的,被調查的中學生中,27.4%的學生家裡有明確規定,然而這些學生中發生網絡欺凌的佔6.0%;沒有明確規定的學生中發生網絡欺凌的佔4.9%。因此需要學校進一步指導學生規範使用網際網路。
  • 部分代表委員建議:有效幹預校園欺凌現象 立法賦予教師更多"批評...
    現象:模仿網絡暴力場景、缺乏法制觀念致校園欺凌事件頻發  有數據顯示,全球每年有2.46億兒童和青少年遭受某種形式的校園暴力與欺凌(2017)。我國調查發現,校園欺凌發生率高達33.36%(2016年,針對我國29個縣104825名中小學生的抽樣)。
  • 南京警方調查校園欺凌 25%孩子選擇忍氣吞聲
    5月26日,南京秦淮警方走進校園,進行了一場有關校園欺凌的問卷調查。被調查的對象包括100名學生和100位家長,學生年齡段涵蓋了小學、初中和高中。問卷共5個問題,前三個針對學生,後兩個針對家長。問題1:是否遇到過校園欺凌或暴力調查結果顯示,72%的學生表示,從未接觸到校園欺凌;23%的學生表示,聽說或者見過校園欺凌;5%的學生表示,親身經歷或參與過校園欺凌。警方在調查中發現,參與調查的人員中,聽說、見過或遭遇過校園欺凌的,絕大部分為男生。
  • 動漫背後:從10月新番《Beastars》,談日本的校園欺凌現象
    ①《Beastars》與它之中的校園欺凌現象②校園欺凌現象的定義、與分類③動漫中的校園欺凌現象③校園欺凌在現實中的日本是怎樣的?它的第1集表現非常出色,優質的三渲二將許多漫畫中的情節更細膩地展現了出來,是非常值得期待的10月新番。《Beastars》動畫的第1集是漫畫前4集的整合。在第一話中,不論是室友把哈魯的床墊扔下樓,還是看書室友的毫不阻擋,再到之後的潑水羞辱,這些現象都已經構成了嚴重的校園欺凌。
  • 怎樣算校園欺凌?如何才能防治?
    不過,這份文件聚焦在校園欺凌的事前預防和事後處理上,對於欺凌行為本身依然沒有給出明確的定義。在《生死之交》一文中,根據明明母親的敘述,亮亮「一直找他(明明)麻煩」,提示可能存在持續性的欺凌行為。校方的回應則稱,「明明和亮亮、軍軍屬於正常的同學關係,課上、課下互動交往正常,有互相起外號現象,但沒有明顯的矛盾衝突」。雙方在「持續性」上認可的事實不一致,誰是誰非?在得到更多可靠的信息之前,我們還無法做出明確判斷。
  • ...建議學生勇敢應對-欺凌 反社會性人格 校園暴力事件 初一學生...
    對此,不少網友表示校園欺凌該得到應有懲罰,網友的態度並不奇怪,畢竟校園暴力事件非常多見,不少網友也曾親身經歷過,這可謂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  本報以「你遭遇過校園暴力嗎」為主題,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有四成多的受訪者聲稱在整個求學經歷中,校園暴力團體並非個別現象。這足以讓我們引起重視:如何遏制這種糟糕的校園現象,並讓我們的下一代學會如何面對校園欺凌。
  • 心理報告—校園欺凌
    關鍵詞:①青少年 ②暴力 ③心理陰影「長大」這道題,沒有標準解法,也沒有正確答案。我們無法告訴少年們如何「長大」,我們能做的,是去理解他們,去守護他們,給他們一個更溫暖的世界。——《少年的你》「在外地念小學的時候,因為口音被同學們嘲笑,他們成群結伴但都不帶我玩,每天只能被欺負得哭鼻子。」
  • 校園欺凌事件頻發 多數人被欺凌竟不知該如何處理……
    有專家指出,校園欺凌事件發生後,一些部門在處置時存在「重平息、輕教育」的傾向。那麼,遭遇校園欺凌後,到底應該如何處理?校園欺凌如何有效預防?能否提前幹預?本報記者對此展開調查。學生 多數人若被欺凌不知該如何處理「你知道校園欺凌嗎?」「你有沒有碰到過?」
  • 面對校園欺凌 該怎麼辦?
    長城網訊(記者張曉明)校園欺凌是一個備受關注的話題。如何減少校園欺凌事件?在2020年河北兩會期間,省政協委員、石家莊市第一中學校長婁延果與省政協委員,滄州市第十四中學校長魏桂榮就此問題發表了看法。省政協委員、石家莊市第一中學校長婁延果。